嘉峪关导游词3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02425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7.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嘉峪关导游词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嘉峪关导游词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嘉峪关导游词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嘉峪关导游词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嘉峪关导游词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嘉峪关导游词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嘉峪关导游词3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嘉峪关导游词 3 篇嘉峪关,又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西端,东经9817 、北纬 3947 ,甘肃嘉峪关市向西5 公里处, 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 丝绸之路 “的交通要冲。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始建于明洪武五年 (公元 1372 年), 现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嘉峪关关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本文是嘉峪关的导游词,仅供参考。嘉峪关导游词一:尊敬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 , 我是嘉峪关关城讲解员,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巍巍雄关耀中华 . 这里, 曾上演过一幕幕民族征战的历史话剧; 这里 , 流传过一篇篇各民族人民和睦 相处

2、 , 团结奋斗的动人故事 . 巍巍雄关耀中华 , 古老的嘉峪关 , 就象一位历史老人, 六百多年来 , 离合悲欢的往事 , 沧海桑田的巨变, 映在它古老的青砖上, 刻在它厚重的土墙里. 嘉峪关 , 始建于明洪武五年( 公元 1372 年) , 因建在嘉峪关西麓的嘉峪山上而得名, 它比“ 天下第一关 “ 山海关早建九年 . 这里地势险要 , 南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 北是连绵起伏的 黑山, 两山之间 , 只有 30 华里 , 是河西走廊西部最狭窄的地方, 被称作 “ 河西第一隘口“. 关西的大草滩 , 黄草平沙 , 地域开阔 , 素为古战场 , 关东是丝路重镇酒泉, 紧靠关 东南坡下 , 有著名的

3、峪泉活水,“ 九眼泉 “冬夏澄清 , 终年不竭 , 可供人马饮用 , 并可灌溉良田 . 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和险要的地理位置, 是这里建关的主要原因. 早在汉代 , 就在距关城北七里的石关峡口设有玉石障, 依山凭险 , 设共防守 , 据史料记载 , 明代以前 , 这里一直是 “ 有关无城“. 明王朝建立后 , 为了加强河西的军事防御, 征虏大将军冯胜收 复河西后 , 在此选址建关 , 以控制西去的交通要道. 据历史记载 , 嘉峪关 “初有水而后置关, 有关而后建楼 , 有楼而后筑长城 , 长城筑而后关可守也“. 嘉峪关从建关到成为坚固的防御工程, 经历了一百六十多年的时间 . 明洪武五年 ( 公

4、元 1372 年) 首筑土城 , 周长 220 丈, 高 2 丈许, 就是现在的内城夯筑部分 , 当时只是有关无楼 . 明弘冶八年 ( 公元 148 年) , 肃州兵各道李端澄主持在西罗城嘉峪关正门项修建嘉峪关关楼, 也就是说 , 嘉峪关关楼是关城建成一百多年之后方修建的, 史书上记载说 :“ 李端澄构大楼以壮观, 望之四达 “, 又过了 11 年, 也就是明正德元年 ( 公元 1506 年) 八月至次年二月 , 李端澄又按照先年所建关的样式, 规格修建了内城光化楼和柔远楼 , 同时 , 还修建了官厅 , 仓库等附属建筑物. 嘉靖十八年 (公元 1539 年) , 尚 书翟銮视察河西防务 ,

5、认为这里必须加强防务, 于是大兴土木加固关城, 在关城上增修敌楼, 角楼等 , 并在关南关北修筑两翼长城和烽火台等. 至此, 一座规模浩大 , 建筑宏伟的古雄关挺立在戈壁岩岗之上, 它像一队威武雄壮的战士, 屹立在两山之间 , 伸出双臂 , 牢牢地守卫着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 公元 1873 年当时的陕西直隶总督左宗堂在收复新疆伊犁时速经嘉峪关 , 面对雄 伟壮观 , 气势磅榜的关城 , 提笔写下 “天下第一雄关 “ 的巨匾悬挂于嘉峪关楼上, 为雄关又添了几分威严, 几分雄壮 . 清末因禁烟而被贬赴伊犁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于 1842 年10 月 11 日途经嘉峪关时 , 面对巍巍雄关和大漠风光写下

6、了著名的诗篇 出嘉峪关感赋 )其 中一首写道 : 严关百尺界天西 , 万里征入驻马蹄. 飞阁造连秦树直 , 综垣斜压陇云低 . 天山峭摩肩立 , 瀚海苍茫人望迷 . 谁道堵函千古险, 目看只见一九泥 . 一生酷爱古诗词和书法艺术的毛泽东同志曾手书过这首著名的诗篇. 雄关关城布局十分合理,建筑也很得法 , 适合战争防御的需要, 关城有三重城廊 , 多道 防线, 城内有城 , 城外有壕 , 形成重城并守之势, 如果敌兵来犯 , 可确保万无一夫. 嘉峪关建关六百多年以来, 由于风雨侵蚀 , 曾进行过大规模的修缮. 尤其是在 1986 年, 嘉峪关市委 , 市政府响应邓小平同志“ 爱我中华 , 修我长

7、城 “ 的伟大号召 , 倡导各界人士捐款集资, 恢复关城 . 当时 , 嘉峪关 按照国家文物局杨烈等同志指示“ 修旧如旧 , 恢复原貌 “, 经 过多方努力 , 嘉峪关楼终于又屹立于雄伟的关城之上, 站在嘉峪关楼上看着关外, 由于岁月侵蚀而变的沧桑的丝路古道 , 诸多感慨涌上 . 回头, 曾有这样一幅对联记载关楼的沧桑历史: 历明清经民国毁于风雨岁月空留 遗址 , 静观世事沧桑 : 爱中华修长城建在升平年代恢复原貌, 再睹华夏春色 . 更值得一提的是长城学专家罗哲文老先生也诗兴大发; 口占七绝一首 : 嘉峪山前起煤城 , 墙台高峙气萧森雄关天下今谁主 , 游客登楼话古今 . 是的 , 雄关本身

8、的防御意义早已成为了过 去, 而今登上这座气宇轩昂的关城, 人们不仅为它的气势 , 它的雄壮 , 为祖辈们的智慧所折服 , 更多的是在思索和寻找. 在改革开放 , 发 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 如何使这座关城焕发出无比的生命力, 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 谁说春风不度玉门关?改革开放的春风早己吹绿了关城内外. 大开发的春风为关城的建设推波助澜. 使机遇与挑战同时摆在我们面前. 是固守着祖辈留给我们的这笔财富而满足于现状 , 还是积极探索 , 寻找差距 , 开拓进取 ?事实是最好的口答 ; 关城作为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 , 当之无愧地被授予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 基地 , 一九九六年被授予全

9、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今天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宏伟战略中 , 雄关又在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活动中找差距 , 定措施 , 这些都意味着关城人正以 “ 不到长城非好汉 “ 的精神赋予关城以新的意义 . 嘉峪关人更是信心百倍,在市委 , 市政府的超常发展战略指引下, 为关城未来的发展设计了新的蓝图 , 在这个新 的定位中 , 创新是灵魂 , 墨守成规意味着被淘汰, 关城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吸引海内外人士的磁石 , 要让这颗磁石闪烁出耀眼的光芒, 让关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呈现出更加雄伟的风姿 , 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巍巍雄关耀中华 . 登临长城 , 凭吊嘉峪关曾经的繁华, 我们将继承中华民族坚

10、韧不拔, 团结向上的优秀传统, 以饱满的精神风貌, 开拓未来 ,创造明天。嘉峪关导游词二:尊敬各位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各位嘉宾莅临明长城西端起点,因“ 天下第一雄关 “ 而命名,被誉为 “湖光山色、 戈壁明珠 “ 的嘉峪关市检查指导工作。我是, 是嘉峪关市旅游局工作人员,非常荣幸能够担当此次工作。首先,我向各位领导、嘉宾介绍嘉峪关市基本概况:嘉峪关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它东连历史文化名城酒泉市; 西接我国最早的石油城玉门市 ; 南望白雪皑皑的祁连山,与张掖地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接壤; 北通浩如烟海的巴丹吉林大沙漠,与金塔县和内蒙古额济纳旗相连。嘉峪关

11、市因 1958 年国家 “ 一五“ 计划重点项目 “ 酒泉钢铁公司 “ 的建设而兴起的一座 新兴的工业旅游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1965 年建市, 1971 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省辖地级市。 1982 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对外开放城市,同时被确定为国家二类重点旅游城市。市区平均海拔1640 米,全市总面积3000 平方公里,城区规划面积260 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 87 平方公里。下辖雄关区、镜铁区、长城区,常住人口30 万人,城市化率91% 。 嘉峪关市是一个以移民为主的城市,以祖籍东北和山东省居多,有汉、回、 蒙、藏、满、东乡、裕固、朝鲜、壮、土、保安和维吾尔等12 个民族。嘉峪关市公路、铁路

12、、航空运输四通八达,呈立体交通格局,是河西走廊的重要 交通枢纽。国道312 线高速公路纵贯全境。嘉峪关火车站是新亚欧大陆桥上的一等客、货运站和二等编组站,每天有46 趟列车通过。嘉峪关机场作为亚欧航路备降机4E类机场,目前已开通北京、天津、上海、成都、西安等地航线,即将开通广州、乌鲁木齐航线,区域交通集散中心初步形成。嘉峪关市现代化气息比较浓厚,城市功能完备,市区环境优雅,街道宽敞整洁。商 业、旅游、金融等设施功能配套,通讯、电力、供排水、供热、煤气等设施一应俱全,水资源丰富, 电力、煤气供应充裕, 衡量城市综合实力的主要指标均处于全省领先地位。目前,城市绿化面积1737 公顷,绿化覆盖率36

13、.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0.2 平方米, 人均水域面积16 平方米,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嘉峪关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全国唯一的长城文化与丝路文化交汇的城市。关城文物景区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首批5A 级旅游景区 ; 悬壁长城号称 “ 西部八达岭 “,盘旋于黑山之上,气势雄伟,蔚为壮观; 石关峡景区是丝路文化的典型代表, 张骞出使西域就从这里经过; 魏晋墓群具有地下画廊之称,周边分布着 2000多座墓葬群,出土的 “驿使图 “ 是中国邮政的标志;“ 七一“ 冰川终年积雪,距离市区116 公里,是亚洲距离城市最近的冰川; 嘉峪关夏季上升气流优良,是世界三大滑翔基地之一,举办过首 届国际滑

14、翔赛。相继建成的4A级东湖生态旅游景区、紫轩葡萄酒庄园以及嘉峪关大剧院、多普勒气象观光塔、森林公园、长城博物馆、城市博物馆等一批人文景观。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挖掘提升文化内涵,培育出了一批特色精品线路与精品景点,初步形成了以“5A、4A级旅游景区 “ 为龙头、 3A 级景区为主体,文物古迹游、现代工业游、农耕文化游、休闲生态度假游为一体的旅游格局。嘉峪关是长城文化和丝路文化的交汇点,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地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的嘉峪关关城、世界一流的国际滑翔基地、亚洲距城市最近的“ 七一“ 冰川、国家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魏晋墓群、西部八达岭之称的悬壁长城、万里长城第一墩、讨赖河大

15、峡谷、长城博物馆、迎宾湖旅游园区、东湖生态园区和酒钢水上乐园等旅游资源。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嘉峪关市是中国铁人三项运动训练基地和专业赛场,是国际铁人三项赛和全国汽车场地越野赛重要举办地,有西北一流的体育馆场,是举办国际、国内重大 体育赛事的理想城市。目前,嘉峪关市已有四星级宾馆3 家、三星级宾馆5 家、二星级宾馆 3 家、一星级1 家,旅游定点饭店2 家; 有国际旅行社3 家、国内旅行社17 家; 旅游涉外定点餐馆、商店、汽车公司、农家乐共32 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综合接待能力。 2006 年,嘉峪关市共接待游客74 万人次,旅游及相关产业收入3.12 亿元。去年,全社会旅游人数 165万人

16、次,年均增长 21.8%;旅游及相关产业收入7.5 亿元, 年均增长 23.7%,游客集散中心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形成,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嘉峪关市已形成以冶金工业为主体,化工、电力、建材、机械、轻纺、食品为辅的 工业体系。酒钢集团公司已形成了以钢铁冶金工业为主体,冶金新材料、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食品酿造、建材工业为主导的多元工业体系。酒钢(集团 )公司已形成1000 万吨铁、钢、材综合生产能力,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位居全国企业500 强第 155 位。嘉峪关市经济质量较高,人民生活水平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十一五 “ 以来,嘉峪 关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提速。截止去年度,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4 亿元,是“十五 “末的 2.2倍;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5 万美元, 主要人均经济指标位居甘肃省前列。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7865 元,比 “十五 “末净增 3115 元,连续七年位居甘肃省首位。先后获得“ 中国 优秀旅游城市 “、 “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 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 、“ 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等殊荣。 2009 年,吴邦国委员长视察我市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