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3301633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7 年高三年级年高三年级 1212 月月考文科综合试题月月考文科综合试题第第卷(选择题共卷(选择题共 140140 分)分)本卷共本卷共 3535 个小题,每小题个小题,每小题 4 4 分,共分,共 14014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目要求的。1. 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指出:中国古代的日食记录总体上是基本可靠的,但并不完整和准确;除了因为天气不好导致一些日食没有被纪录外,还与政治因素有关,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这种故意增加或减少纪录的行为,表明中国古代A. 天文观测

2、手段落后B. 天人感应影响深远C. 科学研究主观随意D. 专制皇权不受约束【答案】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 ,学生再结合所学知识,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的思想内容出发,即可正确判断。2. “公”是祭祀神灵时做出的保证, “誓”是一种约束性语言。春秋盟誓参与者由周天子而诸侯而大夫,甚至国人也有参与,某些诸侯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夷狄结盟。这实质上表明,春秋时期A. 诚信观念部分丧失B. 周朝分封制趋于衰落C. 夷夏之防不复存在D. 中央集权制开始出现【答案】B3. 云梦秦简封诊式记载:“某里士五(伍)甲、 、乙缚诣男子丙、丁

3、及新钱百一十钱、容(镕)二合,告曰:丙盗铸此钱,丁佐铸。甲、乙捕(索)其室而得此钱容(镕) ,来诣之。 ”这表明秦代A. 统一了铸币的形制和重量B. 币制混乱引发社会纠纷C. 货币的杂乱状态得到解决D. 货币铸造权已收归政府【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丙盗铸钱,丁协助盗铸,被乡兵勇甲乙发现并被举报,反映秦朝法律规定禁止私铸钱,故货币铸造权已收归政府,D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关于铸币的形制和重量等相关信息,排除 A;材料主旨强调秦朝禁止私铸钱,且秦统一货币,排除 B;材料没有体现货币的杂乱状态得到解决的相关信息,排除 C。所以选 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的意思:乡兵勇甲乙举报丙盗铸钱,

4、丁协助盗铸,运用所学知识逐一排除选项即可。4. 董仲舒春秋繁露记载:“故圣人之制民,使之有欲,不得过节,使之敦朴,不得无欲。无欲有欲,各得以足,而君道得矣。 ”这说明董仲舒强调A. 圣人要“以德治民”B. “存天理,灭人欲”C. 欲望须符合三纲五常D. “欲望”应有节度【答案】D【解析】从材料“圣人之制民,使之有欲,不得过节”中可以看出,董仲舒强调要节制欲望,故 D 项正确;A 项是孔子的思想,排除;B 项是朱熹的思想,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三纲五常” ,排除 C 项。点睛:材料“圣人之制民,使之有欲,不得过节”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归纳出要节制欲望的主张,从而得出答案。5. 第二次鸦片

5、战争后,中国各地民众与外国传教士间的冲突层出不穷。但在义和团运动之后,教案数量迅速呈递减趋势,到辛亥革命前后已渐趋于无。这一变化能够反映出A. 西方各国加强对华控制B. 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C. 中外民族矛盾日趋缓和D. 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答案】D【解析】教案由“层出不穷”到“递减趋势” ,再到“辛亥革命前后已渐趋于无”反映了国人逐渐认清传教士的本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打击了外国侵略者,打压了他们的嚣张气焰,故 B 项正确;“西方各国加强对华控制”与题干无关,排除 A。 “中外民族矛盾日趋缓和”不符合史实,排除 C;材料主要反映教案问题,不是反映救亡路径,排除 D。6. 五届人大

6、次会议指出,要在 1978-1985 年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 10%以上,农业在1980 年基本实现机械化。随后,在国庆 29 周年招待会上,中央提出了大干快上的指导思想,要求“三年大见成效” 。这表明A. 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协调发展B. 经济工作中冒进思想有所滋长C. 思想解放是经济发展的保障D. 改革开放助推了经济快速增长【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五届人大次会议” “在国庆 29 周年招待会上”可知是 1978 年,根据材料“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 10%以上,农业在 1980 年基本实现机械化” “三年大见成效”等信息可知左倾思想指导经济建设,故经济工作中冒进思想有所滋长,B 项正确。材料

7、信息无法体现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协调发展,排除 A。材料主旨强调左倾思想指导经济建设,而非思想解放,排除 C。改革开放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与材料会议内容无关,排除 D。所以选 B点睛:抓住材料中的两个关键:一是材料时间“五届人大次会议” “在国庆 29 周年招待会上” ;二是抓住“大干快上” “三年大见成效” ;运用所学知识可知是“左倾”思想的影响。7. 对于中国近代的“租界”不同史观有不同的评价,革命史观以为“租界”是“国中之国” ,是列强侵略中国的据点;现代化史观认为,租界是传播和展示西方工业文明的窗口,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文明史观认为,租界是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交流、融合之地,有利于东西方

8、文明的发展进步;全球史观认为租界是中国联系世界的桥梁和纽带,有利于中国走向世界。造成这种不同评价的根源是A. 不同史观的评价角度和标准不同B. 不同史观的评价立场有别C. 新史观不了解租界的真实情况D. 西方学者在评价中国历史问题时采用双重标准【答案】A【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体现了不同史观的评价角度和标准不同,故 A 选项正确;这些史观的评价立场都是从自身的角度和标准评价的,故 B 选项错误;新史观的角度不同于旧史观,不能说明它不了解租界的真实情况,故 C 选项错误;材料说明西方学者在评价中国历史问题时采用了自身的标准,不是双重标准,故 D

9、选项错误。故选 A。8. 雅典曾经有一项法律,规定可以控告某人有“私心” ,并以此定罪;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公民如果在国内出现派系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这反映了A. 城邦意识对社会全方位的渗透B. 公民的个人权利受到高度重视C. 规范公民的行为利于希腊稳定D. 所有人都拥有平等的社会地位【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城邦属于全体公民所有,法律强调公民不允许公民有“私心”不能对城邦统治缺乏参与,这是公民意识在法律上得到的肯定,故体现了城邦意识对社会全方位的渗透,A 项正确。B 项公民的个人权利要服从于城邦统治,排除。材料没有提到规范公民行为的相关信息,排除 C。只

10、有公民才有参与城邦管理,不是所有人,排除D。所以选 A9. 1783 年,英国政坛不稳,一年内更换了三届内阁。英国议会下院又对刚上台执政的小威廉皮特内阁提出了“不信任案” 。但小威廉皮特未向下院称臣和接受辞职,而是要求英王乔治三世下令提前解散并重新选举下院。为保持内阁的相对稳定,英王批准了小威廉皮特首相的要求,下令将未满任期的议会下院解散。材料表明A. 英国国王仍是国家权力的中心B. 英国内阁与议会可以相互监督制衡C. 解散下院不利于英国政坛稳定D. 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的机制被破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783

11、年英国国王不再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材料不是强调解散下院是否利于英国政坛的稳定,也不是强调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的机制被破坏,而是强调英国内阁与议会之间的关系,即二者是可以相互监督制衡,这样确保政局的稳定,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B。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内阁与议会的相互监督制衡10. 二战后初期,西欧国有化企业运行良好,推动了西方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承担了一定的社会福利责任,帮助国家建立了庞大的国家金融体系,为增强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创造了条件。战后西欧国有化运动A. 完全避免了自由放任引发的危机B. 深受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影响C. 开启西欧国家经济一体

12、化进程D. 使公有制成为西欧的经济基础【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战后西欧国有化运动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具体体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又是凯恩斯主义的具体体现,故 B 项正确;A 项错误,错在“完全避免” ;材料没有体现出西欧一体化,故 C 项排除;西欧国有化运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没有改变所有制形式,故 D 项错误。11. 1932 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中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 6800 人,其中约有 1700 名是美国工程师。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 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 90%。这说明A. 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帮助B. 苏

13、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专业人才C. 苏联工业化抓住了历史发展的机遇D. 美英为缓解经济危机向苏联输出机器【答案】C【解析】1932 年西方国家出现了经济危机,很多技术人才、机器等流向了苏联,苏联也紧紧抓住了这个历史机遇发展工业,所以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A 不是材料所要强调的,不符合题意,排除;不是苏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专业人才而是西方国家出现了经济危机而不得不到苏联找工作,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的是苏联抓住西方经济危机的机遇而非美英为缓解经济危机向苏联输出机器,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苏联的工业化其实在很大程度

14、上抓住了“西方国家经济”这个历史发展的机遇。12. 什么是工业 4.0?“互联网+制造”就是工业 4.0。 “工业 4.0”是德国推出的概念。结合下图回顾以往的科技创新历程,下列表述有误的是A. 工业 1.0 创造了机器工厂的蒸汽时代,导致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 工业 2.0 将人类带入大批量生产的流水线模式和电气化时代C. 工业 3.0 是电子信息化时代,促使第三产业产生D. 历次科技革命都以创新为手段,引导社会不断前进【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察科技革命与创新,答案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初步形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电气时代,导致批量流水线生产,包括第

15、一次工业革命同样体现创新手段。只有选项 C 失误,第三产业很早就有,只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显著而不是才产生。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在贫困救助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礼记礼运篇所谓“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是中国传统社会救济理念的一种经典表述。汉律规定国家需向“贫不能自存者”提供救助。在两宋,社会互助观念业已产生。社会互助始于宗族,这是以范仲淹的义庄为滥觞。这些义庄义田,是利用其田租以赡族人。清代汪志伊在荒政辑要中将贫困者分为极贫、次贫,对不同程度的贫困者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材料二张謇(18531926 年)既是清末民初实业界举足轻重的巨擘,也

16、是慈善界的头面人物。作为近代中国儒商的代表,张謇早在戊戌维新期间就主张废科举、兴学校,后来又提出了发展盲哑人教育的独特见解。针对各地水灾不断,他认为不能单以赈灾作临时应付之策,以工代赈才是“办赈至善善策” 。同时,1903 年从日本考查回国的张謇进一步意识到,发展慈善必须与地方自治、实业、教育紧密相联,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在张謇的撑持下,南通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由养老院、新育婴堂、残废院、盲哑学校、贫民工厂以及医院等组成的集救济、改良、赈恤、教养、抚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然而随着张謇的大生集团在一战结束后由盛而衰,其慈善事业也深陷困境,出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悲剧。摘编自虞和平张謇: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概括古代中国贫困救助和近代张謇慈善公益救助思想各自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古代实行贫困救助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三进入近代以后,中国的贫困救助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在与西方社会的不断接触和交流中意识到“盖养之者,饱暖一时;教之者,饱暖终身也!”1907 年,晚清政府民政部针对从前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