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3301630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湖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湖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720182018 学年上学期学年上学期 20162016 级级第三次双周练历史试卷第三次双周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考试时间:20172017 年年 1010 月月 1919 日日一、选择题(每小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5050 分)分)1.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一种思潮:主张节制资本,其具体办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 ”该思潮属于A. 儒家B. 法家C. 道家D. 墨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家思想,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大事业官营” “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

2、,亦由公家加以干涉”可知该思想强调加强政府力量,这属于法家思想,故选 B,其它三种思想均不符合题意。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2. 公羊传大一统理论主要包括以“尊王”为核心的政治一统,以“内华夏”为宗旨的民族一统,以“崇礼”为中心的文化一统。这表明大一统源于A. 夏商时期的方国联盟B. 西周封建诸侯与分封制度C. 秦中央集权国家建立D. 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大一统建立在“尊王、崇礼”之上,可以看出,大一统源于分封制,B 项正确。ACD 三项表述都与材料无关,均排除。故选 B

3、。3. 某学者认为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旨趣是实现人内在的某种理想人格。那么如果要“实现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 ,下列主张与之相符合的是A. 老庄道家的“乘物游心,亲近自然”B. 孔孟儒家的“修齐治平,内圣外王”C. 韩非法家的“抱法处势,道法者治”D. 墨家的“兼爱非攻,上同而不下比”【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实现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符合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老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哲学提倡无为,崇尚自然山水。老子认为人与自然是一种心灵相照、气息相通的所谓“天人合一”的关系。而庄子更是强调人的精神自由,B、C、D 的主张都带有为政治服务的色彩,与题意不符,排除。因此选 A。考点:中

4、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名师点睛】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的重要意义: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儒家思想孕育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道家思想是构成了 2000 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其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 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 )4. 下图为西汉以来我国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统计柱状图,导致图中节妇烈女人数剧增的主要原因是A. 专制统治的加强B. 商品经济的繁荣C. 科考

5、制度的影响D. 思想控制的强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专制统治的强化主要影响政治权力,不是导致妇女注重贞洁的主要原因,故 A 项错误;商品经济繁荣会促使社会拜金逐利之风,冲击传统道德观念,不会导致贞洁妇女数量增加,故 B 项错误;科举考试主要影响的是士人的价值取向,与妇女关联不大,故 C 错误;宋明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强调妇女“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其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成为官府哲学,明初成为统治思想。从图中可见,贞洁妇女在宋代之后增长迅速,与该时期思想控制加强相适应,故本题选 D 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政治思

6、想控制加强5.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二千五百年儒学概略中指出:“儒家在北朝时专讲注疏,中唐以后,要把春秋三传,束之高阁儒家在北朝时,专讲训诂名物,中唐以后主讲明心见性”梁启超之意是A. 心学实际上孕育于中晚唐B. 佛教的兴盛影响了儒学的发展C. 北朝至唐,儒学失去正统思想的地位D. 唐朝时形成“三教合归儒”的现象【答案】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6.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A. 汉赋和唐诗B. 话本和小说C. 元

7、曲和傩戏D. 风俗画和文人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风俗画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文人画体现了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故 D 项正确。元曲和傩戏、话本和小说都体现了文化的世俗性,不能体现高雅文化的倾向,故 AB 两项排除;汉赋和唐诗既不能体现文化的世俗性,也不符合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故 C 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国画风俗画和文人画【名师点睛】7. “豆”的本义指古代的一种盛食物的器皿。 左传昭公兰年载:“四升为豆。 ”结合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汉字是从原始图画演变而来, “豆”属

8、象形文字小篆字体略长,富于图案美“豆”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容器和容量单位下图三种字体把中国书法写意性发挥到极致A. B. C. D. 【答案】A【解析】三种字体是写实性而非写意性,从材料来看汉字的确是从原始图画演变而来, “豆”也属象形文字,小篆这种字体的确富于图案美,盛食物的器皿足以证明“豆”的确是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容器和容量单位而出现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 A 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8. 佛教主张出家,本有悖于孝亲的儒家伦理,但是东晋高僧慧远却提出了“忠孝之意,表于经文”的论断。这说明A. 佛教开始动摇儒家正统地位B. 佛教传入后出现本土化趋势C. 儒佛两家思想主张相互对立D. 佛教进一步发

9、展了儒家思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比较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泛传播,儒学面临严峻的挑战。但是,儒学以它顽强的生命力,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精华,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在传入中国后,也吸收了儒学的成分,出现了本土化的趋势。题干材料正是这种现象的体现。所以应选 B。A项题意没有显示,题意展示了儒佛的融合,所以 C 项说法错误,D 项没有显示佛教的进一步发展为儒家思想。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背景【名师点睛】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且渐趋本土化的原因:首先,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为加强思想控制而大力

10、支持和扶持(政治需要) 。其次,战乱不断,社会动荡,社会矛盾的尖锐,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社会基础) 。再次,佛教宣传来世说,本身具有很大欺骗性,符合统治需要(思想基础) 。第四,实际经济利益的驱使(僧尼不入国家户籍,可以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 。第五,佛教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在自身传统方面作了自我改造,与儒学相融合。9. 有学者认为“16 至 17 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朝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 ,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 “新的经济形态微弱”是由于商品经济水平落后B. “时代性的缺陷”是指没有提出象征时代发

11、展趋势的思想学说C. “先天不足”是指思想家的思想缺少必要的社会基础D. “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说明早期启蒙思想并不具备启蒙作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新的经济形态”是指明中后期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而“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是指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家并未提出全新和系统的资本主义社会革新方案,他们依旧是在儒家思想的范畴下提出修补封建社会的弊病,这是由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力量还不够强大难以冲破封建专制统治的牢固社会基础,所以 C 项说法最符合题意,A B D 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12、明代中国商品经济发达才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家不仅提出了社会革新方案而且也对以后的社会启蒙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故本题答案选 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明末清初思想的背景和影响。10. 宋代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宋代作家蔡绦在西清诗话中指出:“丹青,吟咏妙处相资” 。他们这种观念的形成主要是因为A. 中国传统历来一直认为诗与画为姊妹艺术B. 诗与画都是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C. 诗与画都重在表现画家或作家的自我体验D. 中国诗与画都具有极强的写意功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丹青,

13、吟咏妙处相资”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文人画的特点,中国诗与画都具有极强的写意功能,因此选D。ABC 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文人画【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相关知识。文人画也称“士大夫甲意画” 、 “士夫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画的某些创作思想和艺术实践就出现了,但是文人画作为正式的名称,是由元代画家赵孟頫提出的。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抒发“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他们标举“士气” 、 “

14、逸品” ,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11. 明朝永乐年间出版的顺风相送中记载“有福建往琉球”的针路(航海指南)图,其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进行了命名,留下了有关钓鱼岛等地区的最早记载。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 证明琉球、钓鱼岛等地区在明朝已经接受了中央政府的管理B. 说明指南针开始广泛用于航海C. 是证明钓鱼岛属于中国领土的有力证据之一D. 反映出明朝闭关锁国政策下官方贡赐贸易仍然频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可知中国政府对钓鱼岛及附属岛屿进行了命名,留下了有关钓鱼岛等地区的最早

15、记载。可以分析出这是证明钓鱼岛属于中国领土的有力证据之一,所以本题选 C,A 材料中没有体现受中央政府的管理;B 不符合史实,早在宋代就广泛应用于航海;D 与材料不符合。所以本题选 C。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科学技术指南针。12. 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等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200 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A. 文学艺术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B. 京剧艺人对剧种的改造是京剧发展的根本原因C. 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是京剧形成与发展的决定因素D. 文学艺术在不断地吸收积极

16、的、合理的因素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京剧的形成和发展充分说明事物只有不断吸收积极、合理的因素才能得到发展。所以本题选 D,A材料中没有体现,B 艺人对剧种的改造是京剧发展的推动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C 人们的需求是外因,也不是京剧形成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京剧。13. 恩格斯评论某一运动:“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这一运动中的代表人物是A. 苏格拉底B. 彼特拉克C. 马丁路德D. 孟德斯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可知,恩格斯是在高度评价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和人权主张,启蒙思想家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美好的蓝图,故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