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

宝路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531.27KB
约18页
文档ID:5320350
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_第1页
1/18

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 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时间:1992年初地点:视察南方背景:⒈改革迈不开步子 (党内、国内) ⒉改革开放性质的争论判断标准:三个有利于,三个有利于 的思想来源,从实际出发,克服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抓住老鼠是好猫”是非曲直,以能否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为取舍——“三项指示为纲”力排“左”的干扰,坚定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三个有利于”标准指明了在看待一切社会历史问题中生产力和人民利益的角度是比阶级关系、社会制度更根本的角度,从而为我们科学地认识一切社会历史问题提供了一个根本的、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全新的视角 “三个有利于”标准指明了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增强综合国力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决定性地位和意义,从而使我们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中心任务精神实质,“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标准和价值标准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化和明确化首先,它是生产力标准其次,它是社会全面进步的标准第三,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标准三个有利于”是生产力标准、社会全面进步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伟大意义,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第一,把实践标准和价值标准具体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和价值观第二,完整准确地阐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第三,解放思想的锐利武器第四,极大加快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步伐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的一个创新观点,1.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实践标准的深化2. “三个有利于”标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产力观点和生产力标准理论3. “三个有利于”标准, 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民群众观点和人民利益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理论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和标准、生产力观点和标准、人民群众观点和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也体现了共产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一个创新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都分别论述了三个观点和三个标准, 但没有系统地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观点在共产党领导人当中, 系统提出和论述“三个有利于”标准, 邓小平是第一个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同“三个有利于”标准观点有内在联系社会主义要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利益, 为了人民共同富裕。

如果是生产力发展了, 人民没有富裕起来, 那就违背社会主义本质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有内在联系的坚持“三个代表”, 必须做到“三个有利于”; 只有真正做到“三个有利于”, 才是真正做到“三个代表”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检验共产党是否真正做到“三个代表”的全面标准坚持“科学发展观”同坚持“三个有利于”也是有内在联系, 我们现在坚持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体现在“三个有利于”上面; 我们也必须用“三个有利于”标准来检验我们是否真正落实实践了“科学发展观”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提出后不久, 党的十四大胜利召开这次大会明确了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大会精神的鼓舞和指导下, 广大干部群众以“三个有利于”标准作为判断改革成败和一切工作的标准, 神州掀起了新一轮的改革热潮, 我国步入了快速而稳定的发展快车道, “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可以言简意赅地表述为:“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在新时代的丰富发展,进而提升为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的中心内容,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纲挈领、贯穿始终、言简意赅的基本原则。

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发展,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在新形势下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提供了根本保证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以“三个有利于”重要思想为基础的,树立科学发展观是贯彻“三个有利于”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科学发展观是“三个有利于”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三个有利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 立足之本、活力之源和命运之根,实践表明: 正是由于我们着眼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 并根据“三个有利于”来选择和确定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式和模式, 所以才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和生命力历史表明: 根据什么样的标准、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和手段来发展生产力, 建设社会主义, 事关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这就告诉我们: “三个有利于”蕴含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方向, 也蕴含着使社会主义成其为真正合格的社会主义的根据、基础和动力只要做到“三个有利于”,实践将证明, 社会主义必然会成为名副其实的、从而不断显示出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三个有利于”和社会主义是因果关系, 前者是因, 后者是果三个有利于”本质上是倡导“以实力立社会主义”的, 它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立足之本、活力之源和命运之根。

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 不是放弃社会主义, 恰恰相反, 它不仅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前提, 而且更要使这一制度成为真正具有优越性和生命力的制度; 它是要更有效地建设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 它是要表明, 社会主义是由符合“三个有利于”的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创立和确证的地位,“三个有利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的基本原则,一、“三个有利于”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在新时代的丰富发展二、“三个有利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根本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三、“三个有利于”标志党的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实现了时代转折四、“三个有利于”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五、“三个有利于”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范畴,“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就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准,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之后十九年过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不断向前推进可以说这每一步真正的富有成果的前进,都是“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体现今天,当年姓“社”姓“资”的那场争论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是我们的思想解放并没有结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每一步探索都需要思想解放,都需要彻底地贯彻“三个有利于”标准。

现实指导意义,一􀀁 只有认真坚持“ 三个有利于” 标准才能不断创新, 走在时代的前列二􀀁只有认真坚持“ 三个有利于” 标准才能不断改革开放, 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三􀀁 只有认真坚持“ 三个有利于” 标准才能排除“ 左” 和“右” 的干扰,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当代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意义,新世纪新阶段我们所面对的形势更加复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每一步探索都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彻底地贯彻“三个有利于”标准,求真务实,解决好社会一系列重大的实际问题,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刘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新探[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07.[2]倪德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探析[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12.[3]钟国兴.继续以“三个有利于”为尺度[N].学习时报,2007-09-24.[4]聂彩林. 论“三个代表”和“三个有利于”的共性[N].毛泽东思想研究,2004-11.[5]程亮.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之我见[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6]刘歌德.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创新观点[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10.[7]王艳丽.对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哲学思考[J].求实,2006-03.[8]陈国新. “三个有利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则[J].科学发展观研究,2010,(1).[9]姚传旺.当前坚持运用“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现实意义[J].党政干部学刊,2011,9.[10]白兆菊.在实践中进行理论的创新[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0,(4).,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谢谢观赏!,。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