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共34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3061184 上传时间:2018-08-27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共34张)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共34张)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共34张)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共34张)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共34张)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共34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共34张)(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人三问,汉武帝即位后,让各地推荐贤良文学之士,董仲舒被推举参加策问。汉武帝连续对董仲舒进行了三次策问,基本内容是天人关系问题,所以称为“天人三策“。第一次策问,汉武帝问的主要是巩固统治的根本道理,第二次策问,武帝主要是问治理国家的政术,第三次策问主要是天人感应的问题。 董仲舒在对策中,详细阐述了天人感应,论述了神权与君权的关系,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学从创立到蔚然大宗:孔子、孟子、荀子,“独尊儒术”(汉代):儒学成为正统:董仲舒,理学(宋明)儒学的新发展(封建社会后期儒学的正统):程朱、陆王,活跃的儒家思想(明清之际)对传统儒学批评地继承:李贽、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单元线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是什么时候出现与形成的?秦朝时,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如何?汉朝时期儒家思想的地位又如何?请用史实说明。,温故知新,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法家思想指导下的秦王朝(15年),穷兵黩武,暴政苛刑,很快走上了灭亡之路。到了西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无为”: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 “治”:治理。 意思是自己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无为而治决不是一无所为,不是什么都不做。应该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概念阐释,什么是“无为而治”?,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

3、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1)汉初以无为而治思想治理国家的原因,A客观: 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黄老之学适应了当时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B主观: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一、从“无为”到“有为”,1、汉初的“无为而治”,(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巩固统治。,“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ln y 粮仓)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zi pin 母马)者

4、而不得会聚。”后汉书.食货志,(3)作用: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的背景,汉武帝时,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统治者力图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无为而治”思想已不适宜时代需要,经济:政治: 思想文化:,(1)原因:,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问题,(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3)措施(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思想),国力强盛,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前87年),汉武帝 “

5、有为”的表现,政治: (1)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2)加强皇权: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中朝、外朝); 经济: 实行货币官铸、盐铁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等,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军事: 成功反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等 外交:打通“丝绸之路” 文化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身临其境各抒己见:“有为”靠哪家?,法家,韩非子,新儒学,董仲舒,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董仲舒,河北广川人,汉代唯心主义哲学家,儒学代表,大学问家,生活在汉文帝、景帝、汉武帝的时代,上承孔子,下启朱熹。三次应对,得到汉武帝赏识。著作:天人三

6、策、春秋繁露,创立新儒学体系。,探究: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材料三:“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四:“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与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 春秋繁露基义,“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

7、人感应”,加强君权的需要,“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1、新儒学的内容,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2010年1月15日下午15时31分左右(北京时间)出现号称“千年最长日环食”天象奇观。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大一统 C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提倡

8、实施“仁政”,2、新儒学“新” ? (1)内容: 董仲舒在先秦儒学思想中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3、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质:,(思想文化专制政策),(外儒内法剂之以道),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2)地位:,民间的学术流派官方的正统思想,糅合道家 、法家、 阴阳五行思想改造儒家思想,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儒学体系,4、特点:,外儒内法,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5、目的:,6、评价,积极,消极,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2.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3.发扬

9、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1.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有专制作风、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2.带有神学迷信色彩,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而宣扬纲常伦理,董仲舒的新儒学中有哪些积极成分?哪些又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扬弃的?,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危机潜伏要求加强中央集权, 董仲舒的新儒学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国家“大一统”的需要,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 (根本原因),探究: 为什么汉武帝接受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实施?,汉武帝的积极有为,肯定董仲舒的思想。,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1)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2)五经“博士”为教官兴办太学; (3)初建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在

10、从官方到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三、儒学成为正统,图为北京国子监,它历经元、明、清三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国子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子监又称“太学”、“国学” ),北京国子监中的孔子像,春秋至西汉治国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异彩纷呈,法家思想,严刑峻法,道家思想,无为而治,儒家思想,正统独尊,春秋战国,秦 朝,西汉初,汉武帝时,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思想之间的关系是( ) A 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 B 用君权神授的思想来巩固统一 C 用思想上的统一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D 儒家

11、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C,课堂反馈,2、汉武帝的哪些措施,对于促使儒家思想居于正统地位起了直接的作用( ) “春秋大一统” 重用儒学家 举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 设立地方郡国学校,广泛传播儒学 A B C D,C,3、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正统思想,主要是因为A、法家思想导致秦朝短命而亡B、儒家提出了“君权神授”的理论C、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D、儒家思想适应了时代的需要,D,4、儒学到了汉朝被赋予的新内容是 A、人定胜天 B、无为而治 C、君权神授 D、仁政思想5、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贵君轻 C、性善论 D、大一统,C,D,6

12、、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下列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思想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C实践德政,推行教化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B,7、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到汉代转变为官方学说,主要是因为 A儒学内部的改造 B统治集团的斗争 C杜会环境的变化 D其它学说的衰落,A,8、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C,9.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

13、制的加强 大一统的形成 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 A. B. C. D.,D,10.董仲舒对儒学做了较大的改造, 其本质意图是A.向汉武帝谋求高官厚禄 B.发扬光大儒学 C.提醒当权者要实行仁政 D.使儒学适应政治统一的需要,D,11.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主要区别是 A.强调实行“仁政” B.提出“以政为德”说 C.提出“天人感应”说 D.提出“民贵君轻”论,C,12、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13、汉武帝时期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下列与此有关的社会背景是 A.经济发展使综合国力增强 B.西汉中央地方教育系统的建立 C.君主集权取得对割据势力的胜利 D.佛教冲击了我国传统文化,D,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