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温福学习材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64963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41 大小:277.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温福学习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陈温福学习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陈温福学习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陈温福学习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陈温福学习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温福学习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温福学习材料(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理论学习材料文摘2012 年第 3 期陈温福同志主要事迹沈阳日报:稻花香里说丰收沈阳日报:“超级稻”族谱: 坚持几代人的最大创新辽宁日报:米粒里的大学问光明日报:陈温福: 只为苍生稻粱谋沈阳网:超级稻之父陈温福:让中国人吃上最好的饭辽宁日报:陈温福: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学生中央电视台:大地之子:直穗水稻的缔造者陈温福2012 年 4 月 5 日1 陈温福同志主要事迹陈温福,中国工程院院士, 杰出的农业科学家, 现任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 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温福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水稻专家,我国籼粳稻杂交育种、 水稻理想株型和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我国生物炭研

2、究领域的重要开创者。他三十年如一日,坚守着一名知识分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在农业科学研究领域和教育书人岗位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勤奋钻研的农家子弟1976 年,出生在辽宁法库县的陈温福被公社推荐上了大学,在填报志愿时,他选择了沈阳农学院农学专业。他的这一选择, 决定了他此后的事业都深深地扎根于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中。初入大学,面对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他就像一只勤劳的蜜蜂, 尽情奔忙在浓香的花丛之中。 为了补上自己原本并不厚实的学习基础,陈温福成了大学校园中最用功的人。每天“三点一线”,教室、宿舍、食堂,在大学的三年时间里,

3、他从未看过一场电影, 没有参加过一次舞会, 成绩也自然是数一数二的佼佼者。 他的这份勤奋, 尤其是全年级组第一的日语成绩,给当时学校图书馆的负责人赫荣留下非常深的印象,大学毕业后, 当大部分同学都“社来社去” ,回到家乡参加工作时,陈温福留校了,在图书馆情报室负责日文资料的翻译整理工作。1980 年考取研究生后,他又改学了英语,这对他来讲绝非易事。但凭着执着的信念和顽强的拼搏精神,陈温福硬是从“A、B、C ”学起,向英语发起了冲击,并在三年后通过了博士学位资格考试。1992 年,在全国理、工、农、医专业 5 个“英国皇家学会奖学金”资助名额竞争中,他又脱颖而出,获得了赴英国合作研究的机会。在陈

4、温福的日历表上, 没有节假日, 没有星期天, 他的心思一年到头都用在了科研上。 1995年,陈温福被确诊为肾结核,并因此失去了右肾。2 当时病情相当危险, 可他在医院中只住了半个月, 刚能下床走, 就捂着尚未痊愈的伤口回家上班了。 他心里惦记的不是自己的身体, 而是水稻研究。他的勤奋学习和刻苦钻研精神, 就是一位农家娃成长为农业顶端科学家的核心因素。名师门下的沈农首位博士生陈温福是著名水稻科学家杨守仁教授在“文革”后招收的第一个硕士生,也是杨先生的第一个博士生。杨先生对这位弟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因此对他的要求也特别严格。陈温福曾多次讲起这样一件事:在刚读研究生时,有一次,导师对他说,你明天早上

5、到地里来看麻雀。 因为有些水稻抽穗早, 麻雀吃得特别厉害。水稻试验田就那么几亩地, 如果被麻雀吃了, 试验就报废了。一般稻子抽穗期间早上4 点多天就亮了, 这个时候麻雀也出来了,导师就让他4点半来看麻雀。 可是,第二天早上,他晚到了半个小时。 这可惹火了导师,他刚一到就被早已在地里等候的导师劈头盖脸地批评了一顿。杨守仁教授始终坚持“严是爱松是害,教不严师之惰”的教育传统,他对弟子们的要求是: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严谨治学,弘扬正气。研究生入学后不久,杨守仁先生就对陈温福“约法三章”:一是立即改学并学好英语, 因为国际上的科学文献大多数是用英文撰写的;二是作物栽培和作物育种两个专业的课程都要学,因

6、为只有博, 才能专;三是必须学会种稻,因为不会种稻,就做不好稻作科学研究。杨先生对陈温福的培养费了很多心思, 为了给陈温福夯实作物遗传育种的基础,杨先生特意邀请农学系遗传育种教研室的余建章教授、杜明銮教授和陈瑞清教授专门为陈温福开设了高级作物育种课。三位教授给一个学生上课,这在沈阳农大的历史上绝无仅有。这种类似于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的“一对一”导师制培养方式, 为陈温福以后在作物栽培和作物遗传育种上都取得重大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陈温福考取博士之后, 为了让他开阔视野, 拓宽知识面, 杨先生又立即送他到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并请资深教授薛应龙先生做辅助导师,3 指导他学习高级植物生理、 实验

7、技术和英语。 在这一年中, 受这所名校浓厚学术氛围的熏陶和感染, 陈温福不仅学到了当时植物生理学最前沿的知识和实验技能,英语水平也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杨守仁教授是我国稻作科学界的元老, 改革开放后经常受到邀请参加各种学术活动。 每次外出,他都带着陈温福。久而久之,国内外水稻界的专家们都知道杨先生有一位特别赏识的高足叫陈温福。而陈温福也在出席各种学术活动中, 深切感受着这些稻作科学界的大师们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风范。厚积薄发的青年科学家1993年 6 月,陈温福由英国学成归来,由杨守仁先生提议,他开始出任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第二任所长。出任所长后, 陈温福团结起全所师生, 沿着杨先生开辟的道路

8、, 将籼粳稻杂交育种、水稻理想株型育种、水稻超高产育种等研究做得如日中天。1995年,陈温福撰写的 “水稻穗型对群体光分布和物质生产的影响”获得辽宁省第二届学术年会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这已经是他连续第二次获得这项荣誉。1996年, “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创制出新株型优异种质“沈农89366” ;育成了第一代直立大穗型超级稻“沈农265” ,大面积试种示范亩产突破800公斤,宣告了中国超级稻的诞生, 我国超级稻育种研究也由此跃居世界领先地位。1999年,第二代优质超级稻 “沈农 606”培育成功,当年即突破亩产800 公斤,主要米质指标也达到部颁一级优质粳米标准,实现了超高产与

9、优质的统一,破解了长期困扰国际水稻界的难题。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第二阶段目标也因此提前三年完成!1999年,陈温福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籼粳稻杂交新株型创造及超高产育种研究与应用”,在理论和方法两方面都取得重大突破。 首次较为系统、 完整地提出了籼粳稻杂交育种理论与方法及理想株型理论;直接或间接育成的水稻新品累计推广面积4 9000 多万亩,增产稻谷46 亿多公斤,产生经济效益超过36 亿元。研究成果当年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 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 年,由他主持完成的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北方粳型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研究及新品种选育” ,

10、再次荣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我国超级稻研究领域, 这一串串闪光的成就属于沈阳农业大学,属于杨守仁等老一代科学家, 也属于陈温福和由他领衔的 “北方超级稻育种研究”团队。北方超级稻育种的领军人东北粳稻担负着确保我国“口粮”安全的重任。 而“北方超级稻育种与示范推广”研究,在促进东北水稻生产发展中更是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我国北方超级稻研究的策源地,早在1986年,沈阳农业大学就承担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率先开始从育种理论与技术研究及新材料创制方面开展攻关。1996 年,在杨守仁教授的积极倡导下,农业部在沈阳主持召开“中国超级稻研讨论证会”,正式启动中国超级稻育

11、种重大专项,组织全国有关单位进行联合攻关。从那时起,沈阳农业大学就与辽宁省水稻研究所、吉林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等单位组成联合攻关组,共同承担了农业部超级稻育种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及各省下达的20 多项课题的研究任务。2007年,农业部组织专家对沈阳农业大学牵头、东北三省一局共同承担的农业部 “东北超级粳稻推广产学研模式示范”和“东北地区超级稻万亩连片单产 700公斤示范”项目进行联合验收, 结果是东北三省 9 个超级稻万亩示范片平均单产超过700公斤。 其中辽宁盘锦稻区的万亩示范片单产达到了 755.3 公斤!专家们一致认为, 东北超级稻已初步实现了由小面积

12、试验示范到大面积推广应用,由“新闻产量”到“农民产量”的历史性跨越。到目前为止,以陈温福为首席科学家的“北方超级稻育种研究”团5 队,已育成通过部省级认定的超级稻新品种19 个,在东北稻区累计推广种植 1.47 亿亩,增产稻谷 83 亿公斤以上,新增直接经济效益近124.6亿元。超级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使东北稻区水稻平均单产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达到了 488公斤/ 亩, 比 “十五”初期的 424.6 公斤/ 亩提高了 14.9%,增产幅度远远领先于同期全国水稻平均增产水平。2009年,陈温福主持的“北方粳型优质超级稻新品种培育与示范推广”项目再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寒地超级稻也 “真正成

13、为东北稻海中一枝竞放的奇葩!”永不停歇的科学探索者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陈温福没有止步于已有的成就。作为一名战略科学家和全国人大代表, 他的心里不仅装着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更装着国家的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 这位农业科学家又开始构思农业科学领域中新的宏伟蓝图。这一次,他的目光敏锐地盯在了以生物炭为核心的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上。他率先提出了“秸秆炭化还田改土”新理念,研制出实用性强、成本低廉、易于推广应用的简易炭化炉和制炭新工艺,实现 “农业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的理论与技术体系, 并领衔组建了我国第一个生物炭专门研发机构“辽宁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1 年,陈温福院士因为水稻超高产育种等方面

14、所做的巨大贡献,荣获导师杨守仁教授曾获得的殊荣-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农学奖” ,获得 2011 年度辽宁省唯一的“科技功勋奖” ,并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在别人眼里,陈温福院士已经功成名就, 但他依然奔忙于水稻研究的第一线,依然在关注着农业发展的热点。在他的身上, 是一位农业科学家对科学研究的执著和坚定,更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对大地母亲的信仰和热爱。 “让农民多几分收成,让百姓吃上更香的米饭”,是陈温福矢志不渝、奋斗一生的追求!(党委宣传部安俊学)6 稻花香里说丰收 记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院士在水稻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使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他努力推进教育创新,服务“三农

15、”,情系学子。陈温福, 1955年 12 月出生,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国家重点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学科带头人,国家水稻区域创新中心主任, 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北方粳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他一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推进教育创新、教学改革,潜心创新人才培养,服务“三农”,情系学子,为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二十多年里, 他用智慧与学识开垦,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用农时丈量时间,用犁锄书写人生。他站定三尺讲台,铺开万顷良田,深情描绘了一幅幅稻花香里说丰

16、收的动人画卷”,这是 2007 年“辽宁教育年度人物”颁奖大会组委会送给他的颁奖辞。 陈温福教授作为本学科博士生和硕士生学位课的主讲教师, 能够站在学科前沿领域的制高点,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指导研究生、本科生实践教学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注重素质教育,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国家培养博士后8 名,博士 28 名,硕士 47 名。作为学科带头人和研究所所长,在引领学科研究方向、带好团队的同时, 注重学科建设和管理。 经过不懈努力, 该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并多次通过评估;研究所也已建设成为北方粳稻科学研究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和成果转化中心,并先后被确定为农业部 “北方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 和 “东北粳稻生物学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和辽宁省 “北方粳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水稻区域技术创新中心” , 成为农业部“东北超级稻育种与推广”课题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方稻作区的主持单位。在科学研究方面,他所承担的科研课题起点高、难度大、创新性强,研究成果经济与社会效益巨大, 并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 项,辽7 宁省科技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