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安徽省2012-2013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文)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568058 上传时间:2018-08-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安徽省2012-2013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政治】安徽省2012-2013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政治】安徽省2012-2013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政治】安徽省2012-2013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政治】安徽省2012-2013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安徽省2012-2013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安徽省2012-2013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安徽省屯溪一中安徽省屯溪一中 2012-20132012-2013 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文)期中考试(文)一、本卷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 合题目要求的。 1、有人认为:“经济是政治和文化的基础,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促进社会的发 展。 ”上述观点 A、否认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B、肯定了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了一定社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C、认为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D、认为物质生活离不开精神生活 2、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 雕塑,如希腊

2、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 内涵和品位。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 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 决定着城市生存发展的文化方向 A、 B、 C、 D、 3、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探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 30 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 开拓创新、诚实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 ,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 的事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题 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 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

3、和条件的部分,切合主题 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题A. B. C. D. 4、徐悲鸿的八骏图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参用西方的透视方法,用笔刚健有 力;毕加索的斗牛似中国的写意画,用笔奔放洒脱。以下选项最符合题意的是 A.两幅作品成功实现了中西文化和艺术的融合 B. 艺术的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因而不可复制 C.艺术的创作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因而不可承袭 D. 两幅作品以不同风格表达了共同的审美感受 5、 “尊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忘古”,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的必要前提 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 文化创新离 不开社会实践 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

4、去其糟粕” A B C D26、 阿凡达是一部运用 3D 技术制作的电影,创造了超过 27 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 了 3D 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 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 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 B、 C、 D、 7、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这表明读书 A、可以获得不同的的文化知识 B、作为文化活动能够塑造人 C、是人们享用文化的表现 D、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8、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 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这是“社会心态”一词首次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规划中

5、。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 A、社会心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 B、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C、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精神因素 D、社会矛盾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化解 9、 “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优秀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C、只要有优秀文化的影响,人就能全面发展 D、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人的文化水平的提高 10、目前,许多城市在管理中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马路摊点的管理不再是“一 律封杀” ,而是“有序开放” 。 “一律封杀”马路摊点会使城市失去鲜活多彩的地方特色和生 活元素, “有序开放”则会使城市如同

6、打开的一本书,从中可以读出市民的文化气质和抱负。 这表明 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文化可以塑造健全的人格 优秀文化对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A、 B、 C、 D、 11、 “学校教育应该是:给你一部历史让你翻阅;给你一种文化让你感受;给你一些时间让 你安排;给你一个舞台让你表演;给你一些机会让你创造;给你一个期待让你自我成长。 ” 这说明 A、终生学习是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B、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需要自觉与主动 C、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对人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12、历届奥运会会徽的设计形象不同、风格各异,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不同

7、民族所具有丰 富多彩的文化。这表明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要通过各种具体形式呈现出来 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不可能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各个民族的文化之间应相互借鉴 A、 B、 C、 D、 13、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也在不断加强,我国的 文化也显示出了强大的世界魅力。假如请你写一篇关于我富哦文化应如何走向世界的文章, 你认为下列最有可能在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有 A、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坚守儒家精髓 B、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认可西方文化 C、相互借鉴 求同存异 提升文化实力 D、加强管理 正确引导 反对全盘西化314、 “HOLD 住、伤不

8、起” ,从虚拟世界到现实生活,网络热词成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 真实地折射出时代的社会诉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了人民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这表明 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 大众传媒的传递、沟通、共享功能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传统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 A、 B、 C、 D、 15、 “无论您的五官会跳舞还是脖子会唱歌,只要您肯秀出绝活,就有机会登上我要上春 晚的舞台。只要您身怀绝才艺,富有创意,拥有梦想,您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这 则“开门办春晚”的广告内容,从文化生活看,强调了 A、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B、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C、要促进文化市场多元化发展 D、要加强对

9、文化的管理和引导 16、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五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古 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 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 B、 C、 D、 17、就文化自身的传承性而言,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是 A、自然地理条件 B、社会制度的更替 C、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 D、经济发展水平 18、文化交流与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下列选项能体现文

10、化交流与融 合的是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独弦不成音,独木不成林 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 己所欲,尽施于人 A、 B、 C、 D、 19、电视剧沂蒙从唯物史观和民族大义的高度,创新思维,将发生在沂蒙老区的真人 真事,通过原汁原味、质朴真是拍摄手法和场景设置以及平时的方言和朴实的表演,彰显 了沂蒙人民的人性光辉和人格魅力。这启示我们 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文艺工作者是主旋律作品创作的主体 艺术源于客观,灵感来自于主观 要积极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和手段 A、 B、 C、 D、 20、 沂蒙用“红嫂”式的质朴表现“红嫂”的崇高,真实地展现了“爱党爱军、开拓奋 进、艰苦创业、无私奉

11、献”的沂蒙精神,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又一壮歌。这表明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对于民族精神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作为民族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内涵是相同的 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A、 B、 C、 D、 21、古代有位画家对模仿他的人说:“纵横似某家,亦食某家残羹耳我之为我,自有 我在。 ”另一位大师也这样告诫他的学生:“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从文化角度看,两位 大师都主张 A、学习文化要区别不同对象 B、要重视文化对社会实践发展的推动作用 C、继承就能实现创新 D、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才有生命力 2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

12、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这是因为4没有社会实践就没有文化创新 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 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A、 B、 C、 D、 23、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这就是要 求我们在发展和创新文化的过程中 学习外来文化,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根基 借鉴、融合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不断排除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障碍和文化竞争 对待传统文化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A、 B、 C、 D

13、、 24、历史上,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 如南京的白剧、扬州的扬剧等。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戏曲文化 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 相互交流、相互吸收 求同存异,时尚流行 市场调节,繁荣兴盛 各具特色,渐趋融合 A、 B、 C、 D、 25、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下列内容能够体现中 华文化的这一特点的是 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有口皆碑 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辉煌悠久、内涵丰富绚丽、风格鲜明独特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不同区域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A、 B、 C、 D、 26、中华各

14、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 奋进的不竭动力。下列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文明中外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今天的汉字有甲骨文演化而来 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被统治阶级借鉴 全盘继承中华文化 A、 B、 C、 D、 27、圆明园的皇家庙会、琉璃厂的笔墨纸砚、大栅栏的百年老号、大观园里游红楼赏民 俗场场具有特色的庙会在春节开启,庙会如今渐渐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体味中华文 化的途径之一。这表明 A、文化通过传播得以创新 B、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C、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个性与特征 D、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8、琼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