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态度与品德PPT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565643 上传时间:2018-08-23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4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态度与品德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育心理学态度与品德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育心理学态度与品德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育心理学态度与品德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育心理学态度与品德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态度与品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态度与品德PPT(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态度与品德的学习,第一节 概述,态度的定义,你知道什么是态度么?,态度,好吃么?,所谓态度就是个体通过后天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怎么理解?,如何理解态度?,从行为特征来看,态度往往表现为趋向与回避、喜爱与厌恶、接受与排斥等。但是,态度不是实际反应本身,而是在特殊情境下以特定方式反应的内部准备状态。 态度是一种反应的准备状态,表现在态度并不决定特定的行为,而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个人的一定类型的行为。 态度是学习的结果,即态度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与改变的。,在此基础上,以下几种态度可列为学校必要的学习目标: 对人及交往的态度

2、; 对学科的态度,以及对学校、对学习的态度; 与公民身份有关的态度。,态度的研究历史,A、1918年,美国学者W.I.托马斯和F.兹纳涅茨基把态度概念引进心理学。 B、到30年代,理论家们着重讨论了态度的定义和分类问题。 C、1975年,G.奥尔波特发表了一篇综述文章,列举了态度的17种定义。他把这些定义加以比较,得出了几个共同点:意识和神经系统的某种状态;反应准备性;组织性;根据以前的经验;给行为以指导性和动力性影响。,(二)态度的构成,一般说来,态度包括以下三个成分:(1)认知成分;(2)情感成分;(3)行为倾向成分。(1)认知成分,与表达情境和态度对象之间关系的概念或命题有关;(2)情感

3、成分,与伴随概念或命题的情绪或情感有关,被认为是态度的核心成分;(3)行为倾向成分,与行为的预先安排或准备有关。态度受到情感、认知和行为倾向各成分之间关系的影响。根据各成分的强度、范围或包含的内容,可以区分出一个人同另一个人在态度上的差异。,(三)态度的功能,态度的功能可以区分为四种: 认知功能,表现为为解释世界和加工新信息提供一个现成的基础,它赋予经验以意义并引导经验和行为; 适应功能,表现为促使主体指向于为达到目的服务的客体,表现出态度的奖励性; 表达评价功能,表现为自我调节,使主体摆脱内部紧张,表现出自己的个性;,4.自卫功能,表现为促使个性内部冲突得到解决,往往是有利于自己的解决。,(

4、四)态度与邻近概念,1、态度与价值观有所不同; 2、态度与心向或定势有所不同; 3、态度与行为。,关系,二、品德的概述,你知道什么是品德么?,品德,好吃么?,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形成和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特征或倾向。,我好像没有,你有么?,我没有。,我想有,肿么办?,继续学,如何理解品德定义,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有赖于社会道德,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行为规范的总和。 品德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与教育环境中习得的,经历着外在准则规范不断内化和内在观念外显的复杂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个体性格形成的社会定向过程,个人的品德是性格的一个方面,是性格中具

5、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 个人的品德体现在他的一系列行为中,体现在当个体的行为可能影响他人的利益时个体所作的行为选择中,(二)品德的构成,品德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这些成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完整的品德结构,简称为品德的知、情、意、行结构。,知,即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基础和依据。,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他人或自己言行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学生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它能推动人们对某一事物或某一行为表示赞同或反对、追求或取舍。,意,即道德意志,是人们按照道德原则进行道德

6、抉择、克服困难、支配道德行为的心理过程。要实现一定的道德行为,就必须作出一定的努力,就要有坚强的意志。,行,即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道德认识和其它心理成分的外部标志和具体表现。一个人只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会出现高尚的品德,态度与品德的关系,联系:通过对态度与品德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及其构成成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两者涉及的问题基本上是同质性的,有时我们甚至难以把两者严格区分开来。例如,说某学生有尊老的品德,这里所说的品德也是指这个学生遇到老人时作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我们也可称为尊老的态度。,区别:。第一,涉及的范畴有别。在诸如对祖国、对集体、对学习、对劳动、对

7、事物、对事件以及对人、对己的等等态度中,有些涉及社会道德规范,有些并不涉及社会道德规范。第二,价值(或行为规范)的内化程度不同。,从态度的最低水平开始依次是接受,即注意,如学生愿意听老师宣讲雷锋精神;反应,即超出单纯注意的一种行动,如学生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向雷锋学习的活动;评价,即行动后获得满意感,赋予行动以价值,并显示出坚定性,如学生刻苦学习新的写作类型;组织,即价值标准的组织,通过组织判断各种不同价值标准间的相互联系,克服其间的矛盾与冲突,最后达到性格化的高水平;性格化,即价值性格化。上述价值内化的五级水平,也就是态度变化发展的水平,只有价值内化到最高级水平的态度,也就是价值标准经过组织成

8、为个人性格系统中的稳定态度,方有可能称为品德。,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一、品德发展的特点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三)品德发展的一致性 二、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一)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二)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道德两难问题讨论,你是一个医生。有三个患同样病的病人需要救助。分别是三岁的小孩,正值壮年的工程师,大学刚毕业的大学生。但现有的资源只能拯救一个人。这时,该救谁呢?,这时,该救谁呢?每一种各自代表了一种价值观和一种社会哲学,同时也反映了一定的道德发展程度。,(三)品德发

9、展的一致性,品德具有稳定性特征。一个将诚实作为自己准则的人,在通常情况下,能够抵制许多违背诚实的诱惑。但是,许多不等于全部。有研究表明,应对品德的稳定性加以说明,因为品德可能是行为情境相似的函数。,哈桑和梅伊的研究,在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家庭值日、团体游戏、体育比赛等不同的情境中研究了1.1万儿童的道德行为。在不让他们知道自己正被观察的条件下,给他们撒谎、欺骗或偷窃的机会。,研究结果发现:在学龄儿童中不能找到一种在所有情境中保持一致的诸如诚实这样的品质,几乎所有的儿童都会根据不同情境有所欺骗。,由此推论:某种情境里的道德价值观念体系中的某些价值,比另一些价值更突出些。因而,特定时期的品德稳定性

10、本身也不是简单的,而是受到情境相似的制约,二、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品德迅速发展,是伦理形成时期。伦理是人与人之间关系以及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道德关系的概括,伦理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自律性和言行一致的主要表现特点,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使中学生的道德行为更有原则性、自觉性。 自我意识增强为产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提供了有效的前提 道德行为习惯进一步巩固,逐渐形成与道德伦理相一致的,定型的行为习惯 品德结构更为完善,逐渐成为稳定的个性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1、初中生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初中生的人生观开始形成,但在品德上又容易产生两极分化:在道德认识上既有原则性、概括性3又常常受其感性经验影响;在道德情感上强烈、丰富,又容易产生冲动;在道德行动上有一定的目的,但在具体实施时又往往与愿望相冲突。,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高中生阶段品德发展进入以自律为主的阶段,能自觉地运用一定的道德观念、信念来调节自身的行为,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GOOD BYE!,O(_)O谢谢小伙伴们!请记住我们默默离去的背影、,鸣谢 CMCC-EDU大力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