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北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512130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7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河北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历史】河北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历史】河北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历史】河北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历史】河北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河北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河北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一历史期中测试卷考试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共 50 分)1.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是由于“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这一观点反映出他企图( ) 。 A.削弱地方割据势力 B.强化君主专制统治C.改革选官用人制度 D.巩固中央集权制度2.明太祖朱元璋曾赋诗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这主要是因为( ) 。 A.皇帝直接掌管六部 B.朝内大臣腐败无能C.内阁官员地位较低 D.相权妨碍皇权行使3.明仁宗和明宣宗时期,朝廷内制的敕、诏、册、表等,由六部转归内阁负责。这一现象说明( ) 。 A.内阁成为行政权力的中心 B

2、.内阁的权力已完全合法化C.内阁掌握军国大事决策权 D.内阁的权势及其地位提高4.清朝一位军机大臣曾写诗比喻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 。 A.协同皇帝共治国事 B.秉承皇帝旨意办事C.负责贯彻皇帝政令 D.监督官员规范执政5.从明代内阁制的创立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 。 A.政治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B.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是改革的根本C.强化皇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D.弥合君相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6.汉武帝时,刺史“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

3、否,断治冤狱”,其根本目的是( ) 。 A.监察地方政治状况 B.举荐地方优秀人才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察访民间百姓疾苦7.英国曾借鉴我国科举制度改革文官录用制度,孙中山也曾经十分肯定科举制度,共同原2因是科举制( ) 。 A.以儒学经义作为考试内容 B.便于统治者控制知识分子C.有利于形成社会重学风气 D.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8.宋代时, “中书门下”的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职务相当于宰相。当时, “中书门下”属于( ) 。 A.枢密院长官驻地 B.三司的行政衙门C.宰相的办公机构 D.独立的监察机构9.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

4、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10.下列四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 B.C. D.11.下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 “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 。 3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 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12.史记集解记载:“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

5、该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秦朝皇印为玉玺 B.中央集权制度的萌芽C.玉玺为皇帝独用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13.秦始皇统治时期,王绾、李斯曾经先后担任丞相,位居“百官之首”。为相期间,他们的主要职责是( ) 。 A.辅佐皇帝处理政事 B.分管中央重要部门C.协助皇帝管理军事 D.代表皇帝监察百官1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 “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 。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15.一位西方学者

6、认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是( )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16.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秦汉是如何践行的A.实行科举制 B.推行郡县制 C.实行察举制 D.建立监察制度17.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不具有监察职权的是A.御史大夫 B.刺史 C.都察院 D.军机

7、处18.“连中三元”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这里的“三元”指A.秀才、举人、进士 B.状元、榜眼、探花 C.解元、会元、状元 D.乡试、会试、殿试19.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4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20.我国是一个重视制度创新的国度。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都对我国的政治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对于这三种政治制度,下

8、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的制度 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C.地方长官都通过任命产生 D.都曾为统治者的持久统治提供了制度保障21.某历史档案记载:“根据地的法令以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性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 。 A.抗日救亡运动的渐趋兴起 B.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形成C.各民主党派一致团结抗战 D.八路军配合正面战场作战22.下图是一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它所反映的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 A.日本悍然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B.国民党对日军实行不抵抗政策C.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蒋介石坚持发动“剿共”内战23.“(蒋)

9、介石先生领导全国各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敬仰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这封信的直接背景应当是( )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抵抗日军C.中国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D.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最终形成24.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报道说:“整个华北地区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 ”这里所说的战役( ) 。 A.发生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B.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C.反映了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 D.推动了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25.1937 年 11 月 13 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发表自上海撤退之声明:“各地战士

10、,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 ”这可以说明当时( ) 。 国民政府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国人民族意识空前增强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中国5军队殊死抗击日军进攻A. B. C. D.26.义和团运动的一份揭帖提出:“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站,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这说明义和团运动( ) 。 A.协同清军抗敌 B.崇尚宗教迷信C.排斥先进文明 D.反对列强侵略27.1900 年 6 月, 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

11、护”,从而形成“南北判若两家”的局面。这主要是因为( ) 。 A.义和团围攻西什库教堂 B.慈禧太后正式对外宣战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 D.南方开始出现分裂倾向28.辛丑条约规定:中国应允许各国“留兵驻守”廊坊、山海关等地, “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这一规定的严重危害是( ) 。 A.列强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B.清政府受到外国军队控制C.直接侵犯中国的领海主权 D.中国领土被列强瓜分完毕29.下图是我国画家张光宇在七七事变后所作的漫画“七七”与“切切” ,图中的两人都是日本人。下列对这幅漫画的理解,比较准确的是( ) 。 认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自取灭亡 坚信中国抗战必将取得胜利 表明

12、日本人普遍反对战争 日本军人对侵华战争感到悲观A. B. C. D.30.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过的一则材料。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当是( ) 。6A.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变化 B.国民党爱国将领要求抗日C.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形成 D.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31.19 世纪七八十年代,左宗棠率领清军成功收复新疆,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 。 A.战略方针的正确性 B.各族人民大力支持C.清军将士英勇战斗 D.英俄之间矛盾激烈32.康有为曾经用“海东龙泣舰沉波”的诗句描述黄海海战,这主要是因为( ) 。 A.日舰率先偷袭清军 B.清军将士不战而降C.爱国官兵誓死抵抗 D.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

13、3.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其依据之一是( ) 。 A.阻断了中国独立发展进程 B.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C.打破了“闭关锁国”政策 D.促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34.近代前期中国有一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 “万死不辞”, “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 ) 。 A.三元里抗英斗争 B.黄海海战C.反割台斗争 D.南京保卫战35.“门户开放”政策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其他列强的赞同,主要是因为美国( ) 。 A.承认列强在华既得利益 B.拥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C.成为世界上的工业强国 D.消弭了中国人民的反抗36.南京条约使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 )A.中国关税必须保持低税率B.中国关税税率由英国决定C.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D.中国关税由中英双方共同协定37.19 世纪 50 年代,美国驻华公使田贝曾经说:“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 ”这主要是因为外国列强在中国取得了( ) A.居住及租地权 B.传教士传教权C.领事裁判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38.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