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阶段性模拟检测1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2463998 上传时间:2018-08-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阶段性模拟检测1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 阶段性模拟检测1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 阶段性模拟检测1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 阶段性模拟检测1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 阶段性模拟检测1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阶段性模拟检测1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阶段性模拟检测1 新人教版必修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阶段性模拟检测阶段性模拟检测( (一一) )(时间:60 分钟 分值: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 1.先秦时期,引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到“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变化的根本 原因是( ) A.铁犁牛耕的推广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国家走向统一 D.分封制的崩溃 解析:题干材料体现的是生产效率的提高,引起生产效率提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生产工具的进步以及生产技术的提高等。故选 A 项。 答案:A2 2.导学号 52340031(2016 全国乙)下图为汉代画像砖

2、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 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农业生产情况。注意关键词:汉代。从图片信息看,有多人在农田中集中从事农耕,因此这属于汉代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故选 D 项,并由此排除 A 项。图片体 现的是劳作的情形,无法体现精耕细作,排除 B 项。图片反映了集体耕作状况,却无从判断土 地性质为土地公有制,故排除 C 项。 答案:D3 3.导学号 52340032(2016 全国丙)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 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

3、,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 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解析:本题考查明代租佃关系的变化。题干材料说明江南农村的佃农由百年前的柔顺到明末的骄惰,反映了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而这种松弛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直接表 现为明朝市镇经济和手工业的发展,故 A 项正确。题干现象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与政府 的重农政策没有必然的关系,故 B 项错误。题干现象赋予了雇工更多的人身自由,有利于社 会矛盾的缓和,故 C 项错误。题干现象反映了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故 D 项错误。2答案

4、:A4 4.古罗马的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说:“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 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这主要反映了古代中国( ) A.农产品的丰富 B.商业的繁荣 C.冶铁技术的成熟 D.纺织水平的高超 解析:从题干材料中“丝”“锦绣文绮”“裁成衣服”“巧妙达到极点”等信息,可以看出说的是古代中国纺织水平的高超,故选 D 项。 答案:D5 5.“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 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 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解析:元代棉纺织家

5、黄道婆对纺织工艺进行革新,创造了新式纺车,推广了棉纺织技术,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棉布逐渐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因此正确答案为 B 项。政府 的大力推广是促使棉纺织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但不是“前提条件”,故 A 项不符合题意。棉 纺织业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能构 成“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的前提条件,C 项错误。棉花在开始成为纺织原料的时候,就 已经是经济作物,故排除 D 项。 答案:B6 6.从唐代后期“京夜市宜令禁断”到北宋“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己未不得禁止”,这一变化反 映了( ) A.商业发展促使政府调整政策 B.“草市”发展得到政府的

6、扶持 C.古代王朝逐渐放弃海禁政策 D.商业活动已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 解析:从唐代后期“京夜市宜令禁断”到北宋“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己未不得禁止”反映了城市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的限制,说明商业发展促使政府调整政策,故选 A 项。 答案:A7 7.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盛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 “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 1 000 多座。综合分 析这些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地区性社会分工扩大 C.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解析:材料反映出苏州已成为丝织业重地,松江成为棉织业重地,景

7、德镇是制瓷业重地,这是社会分工扩大的一种体现。 答案:B8 8.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 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3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解析:从材料中的“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可知,清朝前期扬州出现很多商人用钱买官的现象,可知商品经济发展带来了社会风气的变化,选 B 项。答案:B9 9.傅衣凌在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一书中这样评价明清商品经济:“明清时期,商业 的规模、商人的活动范围和商业资本的积累,都大大地超越了前一个

8、历史阶段的水平。”以 下各项与以上评述相符的是( ) A.工商业城镇衰微 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缓慢 C.农副产品商品化 D.海外贸易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答案:C1010.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的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其 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 B.丝绸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货物 C.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衰微 D.外商贸易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闭关锁国”政策下,清朝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是广州,题干材料“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

9、反映了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B 项在材料中 并未体现;D 项与史实不符,且在材料中并未体现。 答案:A1111.达伽马远航赴印度期间携带了一批衬衫,返航时带回了大量香料。达伽马此行的社 会背景是( ) A.西欧商品经济发展 B.欧洲物价上涨 C.欧洲“商业革命”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解析:解题时注意题干中“背景”这一关键信息。达伽马此行的主要背景是西欧商品经济发展,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日趋强烈。B、C 两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不是背景;D 项 错误,当时只是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答案:A1212.下面是四位同学在一次“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活动课上辩论的四个主题,你支持谁的 观

10、点( ) A.探索未知世界是西方航海家们远航的原动力 B.宗教狂热是西方航海家们远航的原动力 C.殖民征服是西方航海家们远航的原动力 D.对财富的迫切追求是西方航海家们远航的原动力4解析:所谓“原动力”,即根本原因。15 世纪,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阻断了传统商路,西欧各国为了获得东方的商品和黄金,迫切希望开辟新航路,故选 D 项。A 项中的“探索”、B 项中 的“宗教狂热”、C 项中的“殖民征服”只是目的之一,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答案:D1313.在马来西亚马六甲的一座山丘上,有 16 世纪流传下来的一座教堂和一些西式的建筑。从 历史背景推算,它们最早是什么人兴建的( ) A.英国人 B.西班

11、牙人 C.荷兰人 D.葡萄牙人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扩张随之展开并传播天主教;马六甲殖民地是由葡萄牙首先建立的,后来被荷兰抢占。据此推算它们最早是葡萄牙人兴建的。 答案:D1414.从 15 世纪中期到 18 世纪中期,西欧列强积极开展殖民扩张和掠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和平交往是其主要扩张手段 B.传播基督教是其主要推动力 C.采用商业殖民方式,建立殖民贸易公司 D.殖民者对殖民地进行平等贸易 解析:为了满足资本主义发展对资本的需求,殖民者通过殖民战争进行武力征服,建立贸易公司进行贸易开发,对殖民地进行野蛮掠夺、屠戮和不平等贸易,故选 C 项。 答案:C15

12、15.(2016 全国丙)19 世纪 60 年代,总长超过 3 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 距以 5 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 4.9 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 6 英尺、5.6 英尺的轨距。 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解析:本题考查 19 世纪 60 年代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关键词:“19 世纪 60 年代”。题干材料反映出 19 世纪 60 年代,美国南北方铁路的轨距不统一,这说明美国南北方的经济联系 不够密切,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故 A 项正确。题干

13、中没有涉及铁路与其他部门的对比, 无法证明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故 B 项错误。题干材料中轨距问题没有涉及科技水平 与制造业发展的关系,故 C 项错误。题干也没有涉及战争的破坏性,故 D 项错误。 答案:A1616.下图是 1750 年至 1865 年英国资本总额增长示意图。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A.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 B.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的国家5C.英国成为世界上资本输出最多的国家 D.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社会经济高速增长 解析:示意图反映的是英国资本总额的增长情况,体现不出工业化、城市化、资本输出等内容。答案:为 D 项。 答案:D1717.第二次工

14、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快地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 ) A.发生的领域广泛 B.各国统治者高度重视 C.科技与生产的结合加强 D.新技术新设备 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大多是工匠经验的总结,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是科学家成果的体现,并且创造出更大的生产力。 答案:C1818.1916 年 5 月,德国海军某舰队在遭遇英国海军舰队时,试图迅速通知远在 40 海里外的德 国海军主力舰队前来增援,其应该选择的通讯方式是( ) A.有线电报B.电话 C.无线电报D.信件传递 解析: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但这时是有线电话,不适合海军使用;有线、无线电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但根据

15、题干提供的情形判断,最适合的通讯工具应是无线电报。 答案:C1919.导学号 52340033 下图中 a 处对应的时期,叙述完全正确的是( )A.这一时期蒸汽作为新能源被广泛利用 B.石油的利用促进了内燃机、交通运输和化学工业的发展 C.互联网的应用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解析:注意 a 处对应的时期是 19 世纪晚期到 20 世纪初期,此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电力、石油、电话、电报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同时,第二次工业革命所产生的巨大 生产力,从根本上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答案:B2020.亚、非、拉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生产的粮食和原料

16、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 国家则输出工业品。这些现象主要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 A.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B.促使国际分工明显 C.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D.使亚、非、拉地区更加贫穷落后 解析:材料中提到非工业国家、工业化国家的不同商品的流向,实质是反映国际分工的不同。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21 题 20 分,第 22 题 20 分,共 40 分)62121.导学号 5234003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 119 年)冬,有司言:“县官(国家,下同)用度太空,而富商大 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不佐国家之急。”诏禁民敢私铸铁器煮盐者没入其器 物。 司马光资治通鉴 郡国多不便于县官所作铁器苦恶,价贵,或强令民买之 杜佑通典食货十 材料二 令郡国举贤良文学之士,问以民所疾苦,教化之要。皆对曰:“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 (盐铁酒专卖机构),毋与天下争利,示以俭节,然后教化可兴。”御史大夫桑弘羊难以为: “此国家大业,所以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