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湖北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411961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湖北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湖北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湖北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湖北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湖北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湖北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湖北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宜昌市一中宜昌市一中 20152015 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二)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二)语语 文文本试题卷共 8 页,六大题 23 小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本试卷与2015 年高考试卷没有对应关系。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 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统一提供的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 A 后的 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统一提供的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 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 上无效。

2、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统一提供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 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一、语文基础知识(共 15 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中听(zhng) 吹毛求疵(c) 下载(zi) 光阴荏苒(rn)B酾酒(sh) 偃武修文(yn) 荫凉(yn) 焚膏继晷(ji)C整饬(sh) 转弯抹角(zhun) 挨近(i) 外强中干(n)D精湛(zhn) 循规蹈矩(j) 稔知(shn) 璞玉浑金(p)【答案答案】A A(B.B. 焚膏继晷(焚膏继晷(gugu),C.C.整饬整饬 chch,挨近(挨近( i i)D.D. 循规蹈矩

3、循规蹈矩 jj,稔知,稔知rnr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狭隘 博奕 核威慑 醍醐灌顶B范文 媚俗 挖墙角 语焉不详C法码 虚拟 掉书袋 挑肥拣瘦D韬略 讹诈 撒手锏 饮鸩止渴 【答案答案】D D (A A 博弈;博弈; B B 挖墙脚; C C 砝码)砝码) 3.下列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 。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 的星空,还是 的灰尘,都是大自然 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A捉襟见肘 高深莫测 不足为奇 精巧绝伦B相形见绌 高深莫测 不值一提 精巧绝伦C相形见绌

4、讳莫如深 不足为奇 巧夺天工D捉襟见肘 讳莫如深 不值一提 巧夺天工【答案答案】B (“捉襟见肘捉襟见肘”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相形见绌相形见绌”指跟另一个人或指跟另一个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 “变幻莫测变幻莫测”指变化多端,难以推测。指变化多端,难以推测。 “讳莫如深讳莫如深”指把事情指把事情隐瞒得很深。隐瞒得很深。 “不值一提不值一提”指不值得一提。指不值得一提。 “不足为奇不足为奇”指不值得奇怪,指事物、现象等很指不值得奇怪,指事物、现象等很2平常。平常。 “精巧绝伦精巧绝伦”指精细巧妙没有可相比的。指精细巧妙没有可相比的。

5、 “巧夺天工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技艺极其精巧。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 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 B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的美常常会遭到 破坏的危险。 C 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 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D不仅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有爱情的美好,有穿越时空的奇思妙想,也有诚实守信、 谦恭礼让的传统美德,而且充满了时尚文化元素,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6、。【答案答案】C C 【A【A 成分残缺,改为成分残缺,改为“不少旅行社正经历从过去拼不少旅行社正经历从过去拼-的阵痛的阵痛” 。B B 结构混结构混乱,改为乱,改为“有遭到破坏的危险有遭到破坏的危险”或或“会遭到破坏会遭到破坏” 。 D D 语序不当,语序不当, “不仅不仅”放到放到“有爱情的有爱情的”前面。前面。 】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林黛玉是一棵世外仙姝。她在孤独的环境中成长,又匆匆地在孤独的环境中凋谢。 “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 ,带着对宝玉绵绵的恨,沉沉的爱,带着一生都未流 尽的泪,她随着飘扬的花瓣,远去成灰。 B 阿 Q 正传成功塑造了一个

7、能体现中国国民性弱点的典型人物。阿 Q 善于健忘, 被王胡揍了一顿,又被“假洋鬼子”打了一棍,想着“儿子打老子”便忘了,但也有难忘 的,临死前他对画押的圈画的不圆一直耿耿于怀。 C孟子主张实行仁政王道,他认为要实行王道,关键在于保民, “保民而王,莫之能 御也” ;而他的性善论的哲学思想是其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 同时认为人人都有为善的可能, “人皆可以为尧舜” 。 D “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这句台词,是哈姆莱特在装疯时对他的情人奥菲利亚 说的,目的是假意疏远奥菲利亚,并让偷听的波洛涅斯和国王认为自己是真疯了。 【答案答案】D D(是听说母亲嫁给叔父之后责

8、备母亲的话,见第一幕第二场)(是听说母亲嫁给叔父之后责备母亲的话,见第一幕第二场)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8 题。 漫谈“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品格 赵建成孔子在后世被尊为圣人,享有至上的尊荣,然而在其所生活的时代,他却是处处碰壁, 甚至发出了“知我者其天乎”的感慨。 论语记录了时人对孔子的评价: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这个晨门与论语中其他的隐士都是勇于避世、果于忘世的知其不可而不为者。晨 门对孔子的评价虽在一定程度上含有一些讥诮的意味,是对孔子的否定,但对

9、孔子的认识 却十分深刻,非常准确地概括了孔子一生的主流精神,即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 和奋斗精神,又具有悲剧美的意蕴。孔子编订六经、广收门徒、周游列国,为的是实现他 的政治理想。而在礼乐崩坏的春秋时代,他的政治主张并不为各国当政者所采纳,因此这 只能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伟业。但孔子并没有放弃,靠的就是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 神。孔子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原因之一也正是这种精神。“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文化品格。它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原 始先民时期,是对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神话的一些著名篇章如山 海经中的“精卫填海” 、 “夸父逐日” 、

10、 “刑天舞干戚”等可以看作这种文化品格的最早源 头。这虽然是神话传说,但反映的却是中国原始先民的意志品质,可以说是“知其不可而3为之”文化品格的先声。然而,这种文化品格的确立是由孔子完成的,是他为之注入更为深厚和丰富的内涵, 并通过具体的行动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 感,也是一种文化自信。孔子为匡人所困,他说,文王去世后,周代的文化不都体现在我 身上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后来的人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若不消灭 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可见,孔子是以文王、周公的继任者自居的,这 既为他提供了自信的力量,也使他的内心充满了责任感和

11、使命感。对于孔子而言,他的一切行动不是建立在预判了结果的基础之上的,而是从他所信奉 的道德标准出发,去做他该做的事。当然在做之前,他可能已经预见了事情的结果,但这 并不会影响他应有的行动。陈成子弑其君齐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鲁哀公而请讨之。 衰公命其告夫季孙、孟孙、仲孙三子。孔子又告夫三子,不可。两次“告”的结果,孔子 是早就知道的,但“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子路也曾经说过,君子出仕,要尽其 应尽之职责,而其政治主张行不通,早就知道了。这种对于形势的认识,应来自孔子。为与不为,都是一种人生选择,但孔子所确立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是一 种更高的精神境界。朱熹论语精义曰:“夫可

12、不可在天,而为不为在己。圣人畏 天命,故修其在己者,以听之天,未尝遗天下。圣人亦不敢忘天下。虽知其不可,得不为 哉?”宋钱时融堂四书管见卷七亦云:“知其不可而不为者,晨门之所以贤;知其不 可而不可以不为者,夫子之所以圣。晨门但知晨几,而不知夫子之为夫子者也。 ”他们都看 到了这种文化品格的可贵之处与重大意义。孔子之后,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 分,并在众多优秀的代表人物身上集中体现出来。屈原和文天祥便是其中尤为特出者。 “亦 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些诗句是他们 高洁品格、高尚人格的光辉写照。他们的

13、言行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文化品格的突出表现, 尤其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亡的重大关头,起到了重大的精神支撑作用,培养了中国士人主 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影响深远。今天,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仍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摘自 2014 年 9 月 15 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6下列对“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确立了“知其不可而为之”文化品格的内涵,在孔子身上,这种品格体现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一种文化的自信。B孔子之后,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被众多优秀的代表人物继承,特别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亡的重大关头,起到了重大的精神支撑作用。

14、C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孔子一生的主流精神,他编订六经、广收门徒、周游列国,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产生重大的影响,靠的就是这种精神。D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起源于上古时代,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精卫填海” 、“夸父逐日” 、 “刑天舞干戚”等正是这种文化品格的前奏。6 6C C(原文说孔子不放弃其政治伟业(原文说孔子不放弃其政治伟业“靠的就是这种精神靠的就是这种精神” ;而题目中表述的对象是;而题目中表述的对象是“孔子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孔子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 “这种精神这种精神”则只是原因之一。则只是原因之一。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

15、一项是( )A晨门讥诮孔子,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孔子;但他说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 ,也肯定了孔子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奋斗精神。B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反映了上古时期原始先民的意志品质,是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因而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文化品格。C陈成子弑其君齐简公,孔子“告”鲁哀公,要求出兵讨伐,哀公也同意出兵,让他“告”季孙、孟孙、仲孙三子,结果不被三子许可。D宋代钱时认为晨门“贤”在“知其不可而不为” ,但晨门不了解也不可能像孔子那样“知其不可而不可以不为” ,因而晨门成不了“圣人” 。47 7D D (A“A“也肯定了孔子也肯定了孔子的精神的精神”错。错。B B 项项“因而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文化品格因而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文化品格”强加因果关系。强加因果关系。C C 项项“哀公同意出兵哀公同意出兵”错,从文意看,哀公其实也不许。错,从文意看,哀公其实也不许。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