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总结

上传人:r*** 文档编号:52333918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总结(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总结 知识定位 知识结构时空定位宏观综合1.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与议会制共和制的比较表项项目 国家首脑脑与议议会的关系 国家元 首的产产 生方式 议议会制君 主立宪宪制 议议会为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君主系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其职责职责 多 为为礼仪仪性的 政府(掌握行政权权)由议议会产产生,对对 议议会负责负责 ,受议议会监监督 君主世袭袭 终终身制 议议会制 共和制 议议会有立法、组织组织 及监监督政府之权权力 总统总统 系国家元首,权权力受议议会制约约 政府由政党(占议议会多数席位的)或 政党联联盟组织组织 ,政府对议对议 会负责负责 ;当 议议 会通过对过对 政府不信任案时时,政府须须辞职

2、职 或呈请请国家元首解散议议会,重新组阁组阁 或 选举选举 国家元首 选举产选举产 生 并有一定 任期 2.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与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比较表项项目 德国二元制 君主立宪宪制 英国议议会制 君主立宪宪制相同点政体相同,都为为君主立宪宪制不 同 点国家 元首 德意志皇帝,由普 鲁鲁士国王世袭袭,拥拥 有广泛的权权力 国王,国家的象征,“ 统统而不治”,无实权实权 首相和 议议会、政 府关系 宰相主持政府并担 任联联邦议议会议长议长 ,但只对对皇帝负责负责 ,而不对议对议 会负负 责责 首相和政府(内阁阁) 掌握行政权权,对议对议 会 负责负责 议议会 联联邦议议会(各邦代 表组组成

3、)和帝国议议 会(民选选,无实权实权 )是立法机构 议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 ,是权权力的中心 3.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与特点(1)建立英国资产阶级在1688年进行了“光荣革命”,1689年国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用一系列的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利,确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法国大革命发生在1789年,到1870年才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于1875年通过宪法,此后一直实行共和制。美国根据1787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其突出特点在于实行三权分立。德国1871年统一完成后,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在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反对封建制度的檄文。这些法律文件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重要的法律文件有:

4、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的权利法案,它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也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的一整套国家体制,如联邦制、共和制、三权分立等,是对启蒙思想的首次实践,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2)特点公民民主,实行普选制,人们对政策可以自由

5、发表见解,主动参与意识较强,人权得到比较充分的尊重。实行政党政治,该制度的优势在于将竞争机制引进政治生活。健全议会民主制度,议会成为真正的立法机构。在自由竞选的原则下,各党派和个人充分表明见解,靠公民的选票来决定。4.资产阶级代议制形式上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以及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1)统一性的表现一个核心即代议制民主,在如何解决人民行使权力问题上,代议制民主是直接民主在难以实现的情境下的一种最先进的选择,其实现的主要途径是实行和完善普选制。两种政体,一种是君主立宪制,一种是民主共和制,两种政体均以防止专制统治、限制王权为目的。三项原则:一是民主化原则;二是法律化原则;三是制度化原则。(2)多

6、样性的表现法、德是欧洲大陆上的两个典型国家,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1875年颁布宪法确立共和政体,但与美国的共和政体又有差别:法国是议会制共和制,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而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国家权力中心在总统。1871年德意志完成统一,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政体,但与英国的也不同,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而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皇帝与首相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法德、法英、法美、英美之间的政体依然存在着差别,可见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呈现着形式上的多样性特点。(3)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否定了专制制度,避免了少数人独裁,保证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利益,具有先进性的民主

7、精神,对于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不同集团间的矛盾,有效防止封建势力复辟,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在这一制度下,无产阶级也可以利用它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合法斗争,有助于维护无产阶级合法权益,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备课资讯一、新材料 新视角1.美国共和制度面临的困难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

8、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相互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 美国的历程上册解读 J布卢姆所说的“实验时期”是指美国1776年独立宣言的发表到美国联邦政府的成立时期,当时美国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既要用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把13个州紧密统一起来,又要确保共和制度。而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规定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同时为防止独裁的出现,实行三权分立,确保权力制约与平衡,确立了共和政体。其成功的原因主要有:美国没有经历过封建社 会,而

9、且是一个移民国家。英国在北美殖民地实行的是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民主政治因素具有一定的基础;独立战争的领导人大多受欧洲启蒙思想理论的影响,尤其推崇孟德斯鸠的分权制衡理论。2.德国的资本主义代议制度材料一 德意志帝国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任命帝国官吏,“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材料二 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解读 德国皇帝拥有大权,能够任命宰相和官吏,甚至可以召集和解散议

10、会。帝国议会虽行使立法权,但是任何法案都必须通过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立法机构无法控制行政机构,因此,德国的议会仅是一个“门面”,其议会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资产阶级性质的代议制,保留有浓厚的封建专制和军国主义残余。二、课堂教学精彩片段1.运用浓缩法巧记英国政治制度的创新特点浓缩法制作“三部曲”:首先确定要牢记的内容;其次狠抓关键的、能代表一段或几句话的词语;最后用各种记忆方法和简洁语言来浓缩要点。如英国政治制度发展特点,用浓缩法可记忆为:连续性、渐进性和创造性,这样可事半功倍。(1)连续性:近现代英国的主要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几乎无一不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历史遗产,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

11、从贤人会议到议会,从英王的内阁制到责任内阁制,它们都有一条清晰的历史轨迹。(2)渐进性:过时旧机构、旧制度退出历史舞台,新机构、新制度徐缓渐进。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末形成,以后逐渐完善,实现了全面的民主化。(3)创造性:英国各种政治机构和制度多适应社会发展新变化和新需求而推陈出新。如内阁本是国王召集的咨询行政机构,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分减弱,内阁逐渐独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内阁制。君主立宪制是英国的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奉行“议会至上”的原则;而责任内阁制是指内阁代表政府行使职权并向议会负责的政治制度。2.利用知识结构图理解君主立宪制(1)结构图可以直观地展示

12、国王、议会、内阁 三者之间的权力分配关系:国王是国家元首、武 装部队总司令和宗教的世袭领袖。但实际上处于 统而不治的地位。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议会有 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2)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来看,本质上是国家 权力重心由英王向议会转移的过程,议会以立法 权体现国家意志。三、教材细节比较人教版1.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渊源和主要特点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它的主要特点是虽然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权,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2.美国联邦制下给予各州的立法权限、目的和此举对美国的积极作用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以发挥

13、地方的积极性,避免过度集权的弊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岳麓版1.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类型、政体核心特征、普遍原则和意义资本主义国家最终都选择了君主立宪制或共和制,这两种政体的核心特征是代议制民主。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逐渐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原则,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2.“光荣革命”后,英国统治者的组成、统治方式的变化及其意义“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3.军国主义在德国的地位和深远影响威廉李卜克内西:“你如果想了解德国,就 必须抓住这样一个事实:德国,特别是普鲁士, 是一个

14、倒立着的金字塔。牢牢埋在地里的塔尖是 普鲁士士兵头盔上的尖铁,一切都是由它托着。 ”人民版 1.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此次 改革对英国民主化的推动在1832年议会改革中,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 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而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 仍受到种种限制。但英国的议会制度还是朝着民 主化方向迈进了一步,并为后来各种企图实现社 会变革的力量提供了合法的渠道和手段。2.德意志帝国的阶级基础、政体的实际情况、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1871年宪法表明,德意志帝国是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但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政是实;容克贵族占主导地位,资产阶级则次之。专题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