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教学中避免课堂浪费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2327500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教学中避免课堂浪费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教学中避免课堂浪费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教学中避免课堂浪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教学中避免课堂浪费(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教学中避免课堂浪费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教学中避免课堂浪费新课程,新教材,要求新课堂。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教师的教学活动充满了新意与生气。 但同时,我们注意到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浪费”现象仍然比比皆是,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 考。现象一:媚俗的语言语言是教学的主要中介,但教学中常常充斥着这样的语言:“你太聪明了,答得太好了, 真了不起”等。这种毫无启发性的语言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心智、浪费了教学时间,而且还 有损素质教育的严肃性,更容易造成相互吹捧的教学炒作。这两类媚俗的语言的背后,一是课堂上教师将“对话”当成“问答” ,表面上师生、生 生之间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 ,而不是师生

2、、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二是教师 对新型师生关系缺乏深刻思考,从一味惩罚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种表扬与夸奖的滥用, 会导致学生习惯性上瘾,也会导致学生思维方面浅尝辄止和输出方面的随意支付。现象二:作秀的过程课堂活动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活动必须服从教学目标,以利于知识的讲授和学生 的发展。但课堂上,我们经常有一些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如一位老师一堂课安排了两次 讨论、两次探索、四次活动。学生在课堂上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看起来热热 闹闹,实际上乱乱哄哄。这种问题症结主要在:活动多,而且掌握火候不准,有活动没体 验。有活动值得肯定,活动太多则过犹不及。活动是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进行的,是印证、

3、 运用、探究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活动是载体,不是目的。而且活动多了,难免目的 性差,设计不周全。如果活动与动手动脑相脱节,活动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相 脱节,没有体验与反思,只能说是一种无效而无价值的浪费。我们认为,课堂活动应该在教学目标的限度内让学生形成一些体验,发现一些问题,找 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适度的活动来巩固、运用、拓展学科知识,服务于教学内容,体 现教学的实效性,以实现教学的预期目标。 现象三:片面的形式其一,小组合作有形式而少内容。课堂上教师大都采用过小组合作这一学习形式,但往 往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时机及过程缺少认真细致地设计。甚至出现了:只要有疑问, 不论难易,

4、甚至学生已经异口同声地说出了答案了,教师还要求在小组讨论这样的浪费现 象。且不说问题设计毫无讨论价值,就是讨论时间的随意性也大,有时学生才刚刚进入讨 论状态或切入讨论正题,小组合作学习却在教师的要求下草草结束。代之而来的是教师预 设的结论。对学生而言,这种讨论犹如合同中的霸王条款,学习好、思维快的意见和想法替代了小 组其他成员的意见与想法,学习差的更多的变成了花瓶摆设与陪衬,或者只是少数宠儿充 当课堂焦点,缺乏的是真正平等的交流与沟通。其二,自主学习变成放任自流。新课堂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权利 还给学生,把尊严还给学生,把个性还给学生,有的教师上课便让学生自己看书,没有目 标

5、及具体要求,没有提示,没有指导没有检查也没有反馈,学生一看到底;还有的教师片 面理解了新课程与新教材,搞所谓的学习超市,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定,学生喜欢哪一些 就读、就学哪一段;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挑,喜欢怎样学就怎样学;学习伙伴由自己选, 想与谁交流就与谁交流等。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流式学习方式,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 利,可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自主。其三,探究性学习成了唯一。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两种互动统一 的学习方式。注重探究性学习,这值得肯定。但探究性学习不能超越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 发展水平。急功近利者往往就从一种极端走向另一种极端,以为创新,就得全盘否定旧的, 将探究性学习

6、当成了唯一,完全抛弃了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这种片面的形式就是重 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重形似不重神似,浪费的是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 源,损毁的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殊不知,由于学科性质、内容特点、学生认知状况、心理特点、思想动态等方面的差异, 以老师传授知识,以听讲、记忆、模仿、联系等为特征的接受性学习依然不可少,我们不能采取一种片面的走极端式的思维,搞非此即彼。现代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严谨性,还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认知与情感、抽象与具象、能动与受动、个体与群体等 因素加以协调平衡,将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辨证统一,从而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完整 的认识与发展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