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育: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2327411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育: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育: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育: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育: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育: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语文教育: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语文教育: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2002 年清华大学机电系四年级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用火碱和硫酸伤害动物园的只熊, 2004 年云南大学生物系学生马加爵残忍地将四个同窗好友杀害,这两件震撼人心的事引起 我长久的深深的思索。我总觉得,这两件事虽是极端的事例,但类似的事例绝不是少数, 这很能反映出我国人文素质教育的落后面貌,而这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语文教育的责任。他 们两个都是大学生,人文精神尚且这样严重的缺失,那其它很多没有成为大学生的人呢, 我不敢想象。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就有许多美国的华人教授指出我们教育的缺陷,说我们培养出 来的学生很好,也很好,并且还懂得美元和英

2、镑,就是不太了解长城、黄河, 不太了解文天祥、史可法,不太了解“四书” 、 史记 ,这样的学生能不能为中国建设服务? 能不能为中华民族服务?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可见,我们的祖先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将“道” 放在教育这首,这里的“道”除了包括学习理念、方法之外,还包括道德、伦理、操守等。 可见,重视人文教育是我们传统教育的精华,可遗憾的是我们现行的语文教育与古代的优 良传统渐行渐远,越来越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放逐人文 精神这一“教育灵魂” ,必然导致国民道德水平的整体滑坡,教训是惨重的。 值得欣慰的是,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与实践,人们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已

3、经取得比较统一的看 法,那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不仅是思维的工具、交际的工具,更是认知世界、 传承和发展人类文化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下,许多语文教师把语文学科仅仅看成是工具学科,甚至简单地看成是应试的工具,而不 顾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或者认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是班主任的事,因而在课堂 上只重视传授语文知识,而严重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这虽然不能说与应试教育 体制不无关系,但说到底是教师教育指导思想上的错误。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也深深 感受到,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把这两者割裂开来是极其有害的不仅 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

4、绩,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不利于学生人道主义品质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终身 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不可能一蹴 而就,学生的道德品质也不可能一成不 变,而是时刻都受着外界影响,随时可 能发生变化。因此,学生的品质教育仅 靠班主任是远远不够的,教育者应该多 方配合,时时强调,正面引导,直到使 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他心 中驻足并坚定起来。现行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导言部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 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化的教育强调的是人的整

5、体素质,在素 质教育 的大背景下,语文教育更应首先着眼于人,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应该从语文与人的发展关 系的角度,来考虑语文学科的功能。另外,我们还应认识到,语文学科是对学生进行思品 教育的一个绝好的天然管道。几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给 我们留下了丰富的人文科学经典。有的人一听说“四书五经”等传统文化就视为是复古,2是“逆潮流而动” ,欲将它一棍子打死。其实,传统文化中隐含着许多难以言传的人生观、 价值观、世界观的精深含义,给后人以启迪。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取精去粗。儒家经典 “四书”开宗明义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它指出了教育人 的原则,即首

6、先在于陶冶情操,培养美德,教人弃旧图新,从而达到真善美的崇高境界。 这不是值得我们今天继承和发展吗?周易指出:“立天之道曰阴与阳,主地之道曰柔 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明确提出了天人之交的和谐原则,一方面要保持人与自然的和 谐,一方面要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我们今 天提出要建设“和谐的小康社会”不也是从这里借鉴而来么?传统文化所提出的这种融通 精神,有利于教育学生在当前信仰危机、道德沦丧、物价横流的现实中摆正自己的人生观、 价值观,洁身自好,健康发展。可见,在语文教育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极其必要,而 且刻不容缓。下面笔者就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

7、在语文教育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几 种方法,以期对未来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一点有益的借鉴。 一、挖掘课文中的人性美,熏陶学生的心灵。 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篇章,文与道的统一体。但是许多语文教 师往往只重视“文”的一面,只教学生借鉴其写法,而忽略“道”的一面,不重视对学生 进行思品教育。这是有悖于语文教育规律的。美育是语文教育肩负的一个重要使命,挖掘 课文中的人性美,目的是使学生炼就一双审美的火眼金睛。我在教课文时,每次遇到深蕴 人性美的文章,总要给学生深入挖掘美的人性。如教边城时,我挖掘了深蕴其中的血 浓于水、情同手足的兄弟深情,相依为命、相濡以沫的祖孙亲情以及纤尘未染、纯洁

8、无瑕 的男女爱情。教荷花淀时,我深入挖掘了妇女们那种依恋丈夫又识大体、明大义,为 了民族解放而甘愿承受一切苦难的宽广胸怀;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民族气 节;那种勇敢、乐观、进取的精神状态。 二、适时进行引申与拓展,给学生以人生的启迪。 有时,学生对课文蕴含的哲理或情思显得有些麻木,这时就需要老师进行引申与拓展,进 一步“点化”学生,更强烈地触动他们的心弦,对他们进行“做人”的教育。如教祝福 , 讲到柳妈给祥林嫂讲地狱的恐怖事件时,我进行了引申,告诉学生说话做事要考虑后果, 免得无意中对别人造成伤害。教读 ,讲到“狗和影子”的故事时,我就告诉 学生有的时候我们对不自知的人不必苦口婆心,

9、免得自找没趣。又如在讲评试卷中一篇讽 刺对病人毫无同情心的医生的文章的阅读试题时,我就告诫学生要爱护自己身体,珍爱生 命,并开玩笑地说“你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后可别像这种医生一样哦!”学生听后都会心 地一笑,我想那一定是心灵受到启迪后的满足的笑。 三、走进“德行大师” ,发挥榜样的力量。 中学语文有的课文是“德行大师”写的作品或介绍德行大师的作品。学习这些课文时,就 可适时地介绍他们的崇高品质,以激发学生对德行巨人的景仰。而有的教师因为高考不考 文学常识,对德行巨人的事迹就根本不提或只简单带过,我觉得这样太可惜了。其实不管 高考考不考这样的常识,它都绝对是语文素养的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可以潜移默化

10、地影响 到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增加他们的文化积淀,这对他们的写作也大有裨益。因此,我每每碰到这样的文章总要极 力渲染,大讲特讲。如讲到罗曼罗兰的序时,我总要大谈特谈罗曼罗兰 与爱因斯坦等联名反对制造原子弹而绝食的人道主义事迹等。而对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 托尔斯泰却宁愿少提一些,因为文中已有介绍。讲我的呼吁时,我总要深情地告诉学 生:“史怀哲获得过哲学、神学、医学三大领域的博士,还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但他的 声誉并不建立在他的才艺之上,而在他对人类苦难的无比同情及其热忱的献身精神。他将 生命中的半个世纪贡献给了赤道非洲的医疗事业,从年建立

11、丛林诊所,直到与世3长辞,他在非洲蛮荒丛林中度过了五十余年,被非洲人尊称为非洲之父 。他一直被视作 行动的人道主义的象征 。他的敬畏生命思想闻名于世。爱因斯坦说:像史怀哲那 样理想地集善和对美的渴望于一身的人,我几乎还没有发现过。 年他获得诺贝尔 和平奖,但他把全部奖金用来修建麻疯村。他就是这样一个令人钦佩的伟人。 ”就是像上 胡同文化这样的文章,我也不愿放弃对学生进行品质的熏陶,我一定要提到汪曾祺达 观的人生态度,介绍他对牙痛的态度:“我倒看你疼出一朵什么花来!”还有他去看牙医 未遇时不仅不生气反而去上馆店美美地吃上一顿牛肉面的随遇而安的达观情怀。 四、联系生活实际,关注时事与社会生活。 著

12、名特级教师于漪说:“时代的信息与学生的思想感情最容易沟通。 ”因而课堂上有时代的 活水流淌,就能活跃气氛、振奋精神。在语文课堂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可以给课堂注 入鲜活的血液、新鲜的气息,避免枯燥与苍白无力的说教,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感染学生。 如在讲到我的呼吁中生命无高低贵*之分的观点时,我就让学生从生活中举出反面的实 例来验证这个观点。学生们会想到二战时德国纳粹就曾以“犹太民族是劣等民族”为借口, 大肆屠杀犹太人,惨绝人寰。还有当今的美国“以暴易暴” ,以打击恐怖主义和无赖国家为 由,入侵伊拉克,也只能使恐怖活动变得更加猖獗,世界更加动荡不安,这已为现在的事 实所证明。 五、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

13、活动,并适时讨论和点拨。 具体做法是按座号轮流,要求学生选取语言美或思想性、趣味性强的短小文章,也可以是 学生自己的习作,利用每节课课堂的前三分钟登台演讲。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 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又能使语文课堂不至于枯燥无味,而是充满新趣,学生对每节 语文课都有所期待、有所收获。另外,教师在遇到思想性强的演讲文章时,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发表见解、进行简单的讨论,或由老师稍作强调以使学 生印象更加深刻。 六、指导学生进行“道德长跑”做摘抄与写周记。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要求学生写日记,并称之为“道德长跑” ,这是很有见地的。但让学生天天写日记,学生难免觉得枯燥,认为没有那么多东西可写

14、,因而难以坚持下去, 再考虑到学生课业负担繁重,我认为采取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方法比较可行。就是要求 学生每周做摘抄和写周记。摘抄规定一定的字数,如每周摘抄字以上,可以是精 美的或充满哲思的文章、片断甚至只言片语。学生在阅读和摘抄那些文质兼美的章句的过 程中会深受感染,印象深刻。每周再要求写一篇周记,学生就能借这个机会经常地进行自 我反省,并把阅读中印象深刻的观点化为自己内心的想法,使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加 清晰、坚定起来。这样日积月累,学生不仅有效地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文化积淀,提高 了语文素养,对写作大有裨益,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有效地培养起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可 谓一箭双雕。总之,我们的语文教育要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机会,把知识的传授和品质的教育结合起 来。这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加速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