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散文》第一单元推荐作品五首鉴赏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2306691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2.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散文》第一单元推荐作品五首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古代诗歌散文》第一单元推荐作品五首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古代诗歌散文》第一单元推荐作品五首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古代诗歌散文》第一单元推荐作品五首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古代诗歌散文》第一单元推荐作品五首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散文》第一单元推荐作品五首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散文》第一单元推荐作品五首鉴赏(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 籍v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死,太子曹芳即位,年八岁,曹爽、司马懿掌文武大权,从此曹魏政权与司马氏集团开始了尖锐的斗争。v 在此期间,大量士人被杀,在极端黑暗恐怖中的广大士人处于惶惶不可终日的境地,其文学创作时时流露出这种忧惧心态。v 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政。司马氏集团一方面高举屠刀,一方面为笼络人心,强调礼法,提倡忠孝。v 面对白色恐怖,一批头脑清醒的士人远离政治,笑傲林泉,高谈阔论,企图以不跻身仕宦的方式来保全生命,追求精神生活的自由。竹林七贤v魏晋之际文学的代表作家v其名称始见于世说新语:v陈留阮籍、谯郡、嵇康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 肆意

2、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v 文学成就上,向秀的思旧赋为悼念好友嵇康和吕安所作,十分感人,但无诗流传;刘伶只有一首五言诗传世;山涛、王戎、阮咸没有诗歌传世。因此,七贤中真正能代表当时文学最高成就的只有阮籍和嵇康。v字嗣宗,河南开封人v博览群书,尤好老庄v为人狂放不羁,任情自适,鄙弃礼法对母亲情感深厚,但守丧期间,在晋文王司马昭面前,公开纵酒吃肉v晚年做过步兵校尉,又称“阮步兵”阮籍v 籍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v 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

3、他意。 v 邻家美女未嫁而亡,他哭吊送丧,甚是悲哀v “杀父尤可,至杀母乎!”“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不若。”阮籍诗的贡献v.开辟黑暗压迫中状物抒怀之路v 其咏怀诗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诗的 先河v 其风格悲愤哀怨、隐晦曲折,“文多隐蔽, 百代以下,难以情测。”(李善文选注)v 生在易代之际,高压之下,常恐遭祸,故抒 其怨愤,不能不欲露故藏,欲言又止,常常借助 比兴、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寄托怀抱v.推动五言诗的发展v.组诗形式的存在咏怀开创了我国五言抒情组诗的体例,自此之后,作者代不乏人。阮籍诗的贡献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夜中不能寐,

4、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v 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v 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炎)求婚 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晋书阮籍传)v 酣饮不过是他用以逃避现实的手段,内心的痛苦却是无法排遣的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v 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v 穷途之哭是其痛苦内心的深刻表现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v 一个孤冷凄清的夜晚,“酣饮为常”的诗人在此众生入梦之时,却难以入睡,他披衣起坐,弹响起了抒发心曲的琴弦。实景v 把这“夜”看成是时

5、代之夜:在此漫长的黑夜里,“众人皆醉我独醒”,这伟大的孤独者,弹唱起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诗章。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v“明月”、“清风”衬托其高洁不群v“薄帷”、 “吹我襟”让人感觉冷意透背 v明月相伴、清风相慰,形影相吊,高洁而落寞幽独v视觉、感觉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v“孤鸿”给人以失群无依之感 v“翔鸟”令人顿生无处栖生之哀v“孤鸿”、“翔鸟”眼前之景自我象征v 它们孤独地飞翔在漫漫的长夜里,仿佛在传播一种哀切的声情。 v“北林”、“外野”凄清幽冷之境界v听觉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v笔触从客体的自然回复到主观的自我v心里有无限感慨,却又无处诉说,永远得不到慰藉 ,只能是无限的忧思

6、,永恒的悲哀v“阮旨遥深”v“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其三十九)v“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其三十三)v“独坐空堂上,谁可与亲者”(其十七)。v 与乱世亲密接触的文人,宛如风中 之落叶残花,没有能力拯救自己,更没 有能力拯救世界。面对微笑着的带着血 痕的雪亮刀锋,他们只能选择躲,躲, 躲。世上并没有钢筋铁骨的碉堡可以供 他们防身,他们,只能躲在香醇的酒浆 里,躲在悠远的琴声里,躲在落寞的幻 想里,最后醉死、心碎死或者被莫名其 妙的罪名杀死。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 ,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 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

7、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年幼时,家庭衰 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 。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外祖父 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 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 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 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 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 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 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 ”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1.居家读书时期(29岁前)2.三仕三隐时期 (29岁至41岁)3.彻底归隐时期 (41至62岁)杂诗是在晋义熙十年(公元414年)前后 ,陶渊明50岁时所写,共

8、12首,此首为其中之二 。这是离他辞彭泽令归耕园田已10年之久了。在“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中,他感到获得 了自由,心情舒畅,写下了像“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这样诸多名句。然而他终非“浑身静穆”, 这首诗正透露出个中消息。 相关背景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太阳从西山落下,白月从东岭升起。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月亮遥遥万里,放射着清辉,浩荡的夜空 被照耀得十分明亮。 风吹入户,在夜间枕席生凉。 参考译文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 终晓不能静。 气候变化了,因此领悟到季节也变了,睡不着觉

9、,才了 解到夜是如此之长。 我要倾吐心中的愁思,却没有人应和,只好一个人举杯 和自己的影子对酌。 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 想起这件事满怀悲凄,心里通宵不能平静。 问题探讨一: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一个词? 悲凄问题探讨二:诗人为什么“悲戚”? “日月掷人去,有志 不获骋”。 问题探讨三:诗人是如何表现“悲戚”的? (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 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先描写了日月更迭,万里 辉煌的景象作为铺垫,一句“荡荡空 中景”为全诗铺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 。然后诗人又用了晚风、冷席的意象 ,写出了因为天气的变换觉察出四时 更替,更以“天寒”衬托出“心寒” ,刻画了自己“不眠”的凄寒心

10、境。 接下来的两句写出了孤独文人常有的 一种景象:对影独酌,倍显诗人之孤 独。 问题探讨四:诗歌前六句中有哪些意 象,他们有什么意味? 时间在交替,日沦月出。“遥遥万里辉 ,荡荡空中景”。这是一个生命无法与之 相比的无穷大的宇宙,也是一个象生命一 样美丽而飘渺的虚空。“风来”、“夜中 两句中两个触觉意象把生命与巨大的空 间分离,限定在一个点上房户、枕席 ;“气变”与“不眠”两句中“易”和“ 永”在无限的时间运行过程与静止的这一 “夕”之间拉开了距离,前者迁化不已,此 时已非彼时,后者却因主观情感的悲凄、 焦躁而凝定不动,从而凸现了此“夕”对 生命的体验与感受。总括前六句描绘的景象,以“悟”和“

11、知”引入到下面的抒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问题探讨五:诗歌的七、八两句在诗中起 何作用?问题探讨六:诗歌的后六句抒发了作 者何种感情 ?生命是孤独的,不仅“欲言无余和,挥杯 劝孤影”,连生命须臾不可脱离的时间也无 情地抛弃了它,自顾自地奔向前方,把人播种 在时间田野上的愿望连根拔走。“日月掷人 去,有志不获骋”。人生的好戏还未正式开 场,时间的舞台已匆匆撤走了,增加生命密度 与质量的愿望也将落空,焉能不“念此怀悲 凄,终晓不能静”呢! 时间交替,生命凝止;宇宙无垠,生命孤独 ;生命的好戏还未上场,时间的舞台已经撤走 。这就是杂诗第二首意象的深层结构。 问题探讨七:有人说隐居后的陶渊明已经找 到他

12、心中的桃花源,不复苦恼和忧 愁,这首诗中却流露出痛苦和矛盾 ,这是为什么?陶渊明为官十三年,看惯了战乱 、篡夺、阴谋、危机,决心归隐田园 ,不再出仕。但隐居后的陶渊明,表 面上过得安逸、恬淡,却始终未曾忘 记现实, 对腐朽社会的不满与壮志 未酬的苦恼时时困扰着他,使得他的 诗作看似悠然平淡,却包含焦灼与悲 愤之情。这首诗就展示了他的这种痛 苦,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在光 阴虚掷中矛盾不安的心境。问题探讨八:从意象、构思和意境、情感 的角度比较此诗与咏怀八十二 首的区别意象阮诗:陶诗:明月、清风造成一种凄清的 气氛,也象征志趣的高雅、 品行的高洁。孤鸿、翔鸟象 征内心的孤寂。 白日、素月浩荡光

13、明,可见 渊明光风霁月的胸怀。“风 来”照应下文“气变”,引入“ 不眠”。 艺术构思 阮诗:陶诗:开篇直抒胸臆,中间借 景抒情,结尾直接抒情 点题。 开篇写景,中间触景生 情,结尾直接抒情点题 。 意境阮诗:陶诗:清幽冷寂 空阔冷清 情感阮诗:陶诗:孤独苦闷忧愤,感情 表露隐晦曲折。 抒发了时光流逝、壮志难 酬的悲哀,感情表露直接 一些,点出了悲凄的原因 。 越中览古 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学生疑问:1、吴国已经灭亡,为什么还“宫女 如花满春殿”?2、到底是“战士还家”还是“义士 还家”?3、“只今惟有鹧鸪飞”表达了什么 情感?教师提问2、说说本诗

14、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1 1、作者选取了哪些镜头?渲染、作者选取了哪些镜头?渲染 了怎样的了怎样的气氛气氛?镜头一:义士还家尽锦衣战士凯旋,得到赏赐,不穿盔甲 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 越王及其战士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 傲神情烘托出来。镜头二:宫女如花满春殿 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 荒淫逸乐起来,花朵儿样的美人, 在宫殿簇拥着他,侍候着他。锦衣 战士、如花宫女,渲染出繁盛、美 好、热闹、欢乐的气氛!镜头三:只今惟有鹧鸪飞 眼前景,“鹧鸪飞”点出凄凉冷 落之境。 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越中览古1、对比手法。古越的热闹、繁华与现在 的荒凉、

15、衰败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 一种世事变化无常的感慨。2、借古讽今。通过揭示越国由繁华至衰 败的原因从下至上的奢侈,借此讽谏 当朝者不要重蹈古人覆辙。 3、虚实结合。由眼前荒凉之景引发联想 和想象,写出越国的繁华,虚实相生。越中览古小结 :内容:前三句写出古越的热闹繁华,尾句通过鹧鸪意象写出现今的荒凉、衰败手法:采用虚实结合、古今对比、借古讽今手法情感:抒发了昔盛今衰之感,借此讽谏当朝者不要重蹈古人覆辙。一剪梅v李清照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 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 。早期生活优裕, 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 金石的搜集整理 ,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 石考据家,李清照夫

16、妇雅好词章,长相唱 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 沛南下。1129年,其夫赵明诚染病去世 ,临终前取笔作诗,绝笔而逝。自此以后 李清照写了大量的诗歌怀念自己的丈夫。 这些诗歌都很伤感。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怨相思,明快妍 丽;南渡之后,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 ,深哀入骨,词情凄黯。李词工于造句,善于创意出新。形式上善 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 强调协律,崇 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 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并能诗,留存 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 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作品李易安人生之五不幸 国家飘摇丈夫病逝再婚不幸金石遗失晚年无子评价v李清照的词在群花争艳的 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 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 。 “易安体”雅而不难, 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厚 ,是宋代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