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第四章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51936673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系统第四章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四章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四章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四章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四章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系统第四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第四章(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计算机网络技术一、计算机网络 (一)数据通信模型1、语音通信模型 2、计算机通信模型 第二讲 计算机网络技术3、数据通信的通用模型 第二讲 计算机网络技术(二)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及其功能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指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 布在不同地点的具有独立处理能力的多个计算机 系统互相连接起来,在相应网络软件的支持下实 现相互之间的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一个计算机 系统。 第二讲 计算机网络技术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数据通信 (2)资源共享 硬件共享软件共享数据共享 第二讲 计算机网络技术早期最简单的计算机网络模型 第二讲 计算机网络技术3、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 (1)

2、远程终端联机阶段 (2)计算机网络阶段(3)计算机网络互连阶段 (4)信息高速公路阶段 第二讲 计算机网络技术 第一代远程联机系统 终端终端控制器前端处理机主机主计算机主计算机前端处理机前端处理机TCTCTCTC. . . . .TCTC多路器终端控制器只具有传输功能第二代多计算机互联( 典型:ARPANET) 采用存储转发方式。通信子网: -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 路一起负责完成主机之间的通 信任务,构成通信子网。 资源子网: -通过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 运行用户应用程序,向网络用 户提供可供共享的软硬件资源 ,组成资源子网。IMPIMPIMPIMPIMPIMPHHHHHHHH-主机

3、 IMP-接口报文处理机计算机网络互连阶段第三代 国际标准化的网络,具有统一 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的协 议。其互联的国际标准为ISO7498(开 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该模型也称 OSI七层模型。 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三)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分类1、按距离划分 第二讲 计算机网络技术2、按拓扑结构划分 (1)星型拓扑结构 第二讲 计算机网络技术(2)总线型拓扑结构 第二讲 计算机网络技术(3)环型拓扑结构 第二讲 计算机网络技术(4)网状拓扑结构 第二讲 计算机网络技术3、按网络功能划分 (1)通信子网 (2)资源子网 第二讲 计算机网络技术(四)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从系统的角度看,计

4、算机网络主要由网络硬 件、传输介质、网络软件三部分组成。硬件主要包括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 路由器、广域网通信设备等;传输介质包括有线介质和无线介质等;网络软件主要分为网络系统软件、网络应 用软件和网络通信软件等。 第二讲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二讲 计算机网络技术10Mbps100Mbps传输距离:几百米2、同轴电缆 第二讲 计算机网络技术传输距离:几千米3、光纤 第二讲 计算机网络技术4、无线通信 (1)微波 (2)卫星通信 第二讲 计算机网络技术由于在空气中以直线传播,传播距离一般只有50km左右。 微波波段频率很高,通信信道的容量大。为了实现远距离 传输,则每隔几十公里便需要建立中继站。中

5、继站把前一 站送来的信号经过放大后再发送到下一站,故称为微波接 力通信。 5、红外线 (Infrared ) 利用红外线传输信号时,在发 送端有红外线发送器,接受 端有红外线接受器,如家电 中的红外线遥控器。红外线 通信设备相对便宜,有一定 的带宽,只能传输数字信号 ,有很强的方向性,但雨、 雾和障碍物等会妨碍红外线 的传播。二、局域网(一)局域网概述所谓局域网,那就是在局部地区范围内的网络 ,它所覆盖的地区范围较小。特点就是:连接范围窄、用户数少、配置容 易、连接速率高。 第二讲 计算机网络技术(二)常见的局域网1、以太网(EtherNet) (10Mbps)2、令牌环网 (16Mbps)3

6、、FDDI网 4、ATM网 ATM交换技术是线路交换与分组交换技术的结合,能最大限 度地发挥各自的优点,具有高速传输各种音频、视频和图 像等综合业务能力,ATM使用53字节固定长度的单元进行交换。 5、无线局域网 第二讲 计算机网络技术三、因特网技术(一)因特网概述因特网(Internet)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 中期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资 助的ARPANET,此后提出的TCP/IP协议为因特 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讲 计算机网络技术我国正式接入因特网是在1994年4月,当 时为了发展国际科研合作的需要,中国科学院高 能物理研究所和北京化工大学开通了到美国的因 特网专线,

7、并有千余科技界人士使用了因特网。 第二讲 计算机网络技术(二)因特网的地址与域名系统1、IP地址 为了使连入Internet的众多电脑主机在通信 时能够相互识别,Internet中的每一台主机都 分配有一个唯一的32位地址,该地址称为IP地 址,也称作网际地址。IP地址由4个数组成, 每个数可取值0255,各数之间用一个点号“.” 分开 。第二讲 计算机网络技术IP地址: IP地址的分类 IP地址包括网络号和网络内主机号两部分。网络号确定了该计算机所在的物理网络 ,主机号则可确定在某一物理网络上的一台主机。 根据网络规模,IP地址可以分为A、B、C、D、E五类,常用的是A、B、C类地址。A类地

8、址一般用于大型网络,特点是以0开头,第一字节表示网络号,第二、三、四 字节表示网络中的主机号。A类地址取值在1-127之间 B类地址以l 0开头,第一、二字节表示网络号,第三、四字节表示网络中的主机号 。 B类取值在128-191之间 C类地址以1 1 0开头,第一、二、三字节表示网络号,第四字节表示网络中的主机 号。C类地址取值在192-233之间 115.158.101.*A类0网络号主机号 B类10网络号主机号 C类110网络号主机号Internet IP地址由Inter NIC(Internet网 络信息中心)统一负责全球地址的规划、管理 ;同时由Inter NIC、APNIC、RIP

9、E三大网络信 息中心具体负责美国及其它地区的IP地址分配 。通常每个国家需成立一个组织,统一向有关 国际组织申请IP地址,然后再分配给客户。第二讲 计算机网络技术IP地址的特点1、全球认可的通用地址格式 2、全球唯一的Internet上的通信地址 3、运行TCP/IP协议的唯一的标识符 4、任何网络接入Internet必须有它的IP地址 5、ISP给拨号上网的用户动态IP地址(ISP互联网服务提供 商,中国ISP运营商有: 中国电信:拨号上网、ADSL 中国网通:拨号上网、ADSL、FTTx 中国移动:GPRS及EDGE无线上网、FTTx 中国联通:GPRS及CDMA无线上网电信重组之后,中国

10、网通并入中国联通,剔除中国联通 CDMA,组成新联通;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组成新移 动;中国联通CDMA并入中国电信组成新电信。 ) 6、IP地址和电话号码不一样,IP地址不反应任何与主机 地理位置有关的信息2、域名系统 由于数字地址标识不便记忆,因此又产生 了一种字符型标识,这就是域名(Domain Name)。国际化域名与IP地址相比,更直观 一些。域名地址在Internet实际运行时由专用 的服务器(DNS, DomainName Server)转换 为IP地址。 第二讲 计算机网络技术域名系统 DNS, DomainName Server运行在TCP协议上的网络服务,负责将域名转化成实

11、际一 一对应的IP地址,这个过程就是域名解析,负责域名解 析的机器就叫域名服务器 域名服务器负责管理存放主机名和IP地址的数据库文 件,以及域中的主机名和IP地址的映射。域名服务器分 布在不同的地方,他们之间通过特定的方式进行联络, 这样可以保证用户可以通过本地的域名服务器查找到 Internet上所有的域名信息。万维网WWW: 资源类型、主机地址(域名)、路径、文件名。例 如:http:/ 。“http:”代表用于检索文档的超文本传输协议; “/”代表文档在的主机上 ;“/ router”代表文档在名为router的目录下; “products.html”指文件名。域名解析过程首先从本地的H

12、osts文件中查找,没找到就向本地的DNS 服务器发送请求,若本地的DNS服务器也没找到,就把 该请求发送到上一层DNS服务器,由其把请求传递给相 应子域的服务器,最后由该服务器把域名对应的IP地址 按相反的路径传递给发送请求的站点。 域名含义: 叶节点名.三级域名.二级域名.顶级域名(三)因特网的应用1、远程登录(Telnet) 远程登录是TCP/IP协议提供的应用服务之 一,能够为用户提供类似仿真终端的功能,支 持用户通过终端仿真共享其它主机的资源。 第四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2、文件传输(FTP) FTP的主要作用,就是让用户连接上一个远程 计算机(这些计算机上运行着FTP服务器程序)察 看

13、远程计算机有哪些文件,然后把文件从远程计 算机上复制到本地计算机,或把本地计算机的文 件发送到远程计算机去。 第二讲 计算机网络技术3、电子邮件(E-mail) 电子邮件的地址格式为:用户名主机域 名。其中用户名通常为用户在某台邮件服务器 上注册的用户名称;主机域名表示邮件服务器 的主机标志,通常为主机名域名。 第二讲 计算机网络技术4、万维网(WWW) 万维网(WWW,“World Wide Web”) 是 发展最快的 Internet 应用。WWW 是一个具有 一些分布式服务器的系统,这些服务器可以处 理超媒体文档。超媒体作者使用超文本标记语 言 (HTML) 来创建超媒体文档。 第二讲计

14、算机网络技术第二讲 基于Web的系统开发技术一、基于Web的信息系统概述信息系统的计算模式是指组成系统的 软硬件和数据等资源的逻辑和物理配置及 其共同工作的方式。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分布式计 算模式组建成为信息系统的主流模式,分布式 计算模式又可分为资源共享式、客户机/服务 器(C/S)模式和浏览器/Web服务器(B/S) 模式三种。一个基于Web的信息系统的典型软件环境 包括基于Web浏览器、Web服务器和数据库管 理系统。 基于Web的系统开发技术基于Web的系统开发技术C/S模式与B/S模式C/S模式 Client/Server是计算机网络的一种应用形式。Client指 客户机

15、,是提出请求服务的机器方,即一般的PC用户 ;Server指服务器,是响应服务请求的机器方。 C/S模式是一种两层结构的系统: 第一层是在客户机系统上结合了表示与业务逻辑; 第二层是通过网络结合了数据库服务器。 Client/Server结构的服务形式是根据客户提出请求,在响应 过程中所涉及的客户机和服务器数目而划分的。可分为: 单客户单服务器 单客户多服务器 多客户单服务器 多客户多服务器C/S模式与B/S模式图6-9 C/S模式结构 C/S模式的特点: 完整的应用程序被分布到客户机和服务 器上。 客户机完成一定的计算任务,并通过一 定的协议和接口与服务器通信,请求 完成一定的服务(Serv

16、ice)或要求 得到数据。 交互性强是C/S固有的一个优点。 C/S模式提供了安全的存取模式。 由于C/S是配对的点对点的结构模式, 采用适用于局域网、安全性比较好的 网络协议(例如NetBEUI协议),安 全性可以得到较好的保证。 C/S 系统适用于小规模或中等规模的局 域网环境。 C/S模式与B/S模式网络应用绝大部分都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表现层、事务层、数据逻辑层 和数据存储层。在C/S结构中,表现层和事务层都放在客户端,而数据 逻辑层和数据存储层则置于服务器端。这种组织安排带来诸多的限制: 客户端很庞大,以致于应用程序升级和维护时十分困难且耗资很大; 事务层不能与跨平台的客户端共享; 孤立了不同的逻辑组件; 没有统一的数据逻辑层来提供不同种类的数据存储层; C/S组织结构不适合在广域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