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ppt.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1936585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紫禁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紫禁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紫禁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紫禁城.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紫禁城.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紫禁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紫禁城.ppt.(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紫禁城一、北京紫禁城简介 紫禁城1位于北京市中心 现称为故宫,意为过去的 皇宫。它是明、清两代的 皇宫,也是当今世界上现 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 、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 和古建筑群。其中太和殿 最为高大、辉煌,皇帝登 基、大婚、册封、命将、 出征等都在此举行盛大仪 式。内廷中最著名的是养 心殿。明朝所建紫禁城有 两座,一在北京,一在南 京。 二、紫禁城名称的由来 紫禁城其名称系借喻紫微星坛而来。中国古代天 文学家曾把天由神武门方向眺望故宫 上的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 包括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在三垣中 央。中国古代天文学说,根据对太空天体的长期 观察,认为紫微星垣居于

2、中天,位置永恒不变, 因此成了代表天帝的星座。是天帝所居。因而, 把天帝所居的天宫谓之紫宫,有“紫微正中”之说 。而【禁】,则更为人理解,意指皇宫乃是皇家 重地,闲杂人等不得来此。封建皇帝自称是天帝 的儿子,自认为是真龙天子;而他们所居住的皇 宫,被比喻为天上的紫宫。他们更希望自己身居 紫宫,可以施政以德,四方归化,八面来朝,达 到江山永固,以维护长期统治的目的。 明清两代的皇帝,出于维护他们自己的权威 和尊严以及考虑自身的安全,所修建的皇宫,既 富丽堂皇,又森严壁垒。这座城池,不仅宫殿重 重,楼阁栉比,并围以10米多高的城墙和52米宽 的护城河,而且哨岗林立,戒备森严。平民百姓 不用说观赏一

3、下楼台殿阁,就是靠近一些,也是 绝对不允许的。 明王朝的皇帝及其眷属居住的皇宫,除了为 他们服务的宫女、太监、侍卫之外,只有被召见 的官员以及被特许的人员才能进入,这里是外人 不能逾越雷池一步的地方。因此,明代的皇宫, 既喻为紫宫,又是禁地,故旧称“紫禁城”。 三、紫禁城的历史沿革 紫禁城自明初永乐五年(1407年)始建,明清两代不断改建、添建,尤其是明代嘉靖时期的改制和清代乾隆年间的改建,使紫禁城最终形成今日之建筑规模。紫禁城的 建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之大成,从中可领略到中华五千年建筑文化的丰厚积淀。 明代营建北京的四个时期-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四年(1406年)诏建北京皇宫,此 后营建工程一直陆

4、续不断地进行,直至明朝末年。除一般维修外,以工程量计算,大 体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永乐开创时期。这一时期,结合都城营建,将元大都故城整体向南推移,并 完成了北京城墙的修建,从而确定了宫城的位置和规模。由于紫禁城是吸取明初凤阳 、南京两地宫殿营建的经验而施工的,其布局更为完整。宫城南北分为前朝后寝,中 轴线贯穿南北,左右对称,三路纵列,东西六宫环列,呈众星拱月之势,基本按周 礼等传统文献中的王城规制进行规划。现存的故宫基本保持了永乐时期奠定的这一 平面格局。 二、正统完成时期。这一时期包括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是明代开国以后初步 稳定和兴盛的时期,国家的财力、物力相对充裕,相继完成了北京各大

5、坛庙和御苑的 营建,紫禁城三大殿的重建和两宫的修缮也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工程。朱祁镇登基后, 第一件大政就是修建紫禁城,从正统元年(1436年)开始,到正统十年(1446年)完 成。 三、嘉靖扩建时期。明朝此时日渐昌盛,商业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北京前三门外 逐渐形成繁华的商业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加筑南部外罗城以资防卫。这一时 期的重点工程仍首推紫禁城三大殿的工程。此朝火灾最多,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 的大火竟导致“三殿十五门俱灾”,不得不陆续重建,至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才重 新建成。其间因重建万寿宫致使三大殿工程一度停滞。 四、明末衰落时期。万历至明末,衰亡迹象日益明显,政府已无

6、力进行大规模的 兴建。万历朝三大殿又发生火灾,但此次搁置18年方重建,且工程历时12年,持续到 天启年间才修缮完毕。四、紫禁城方位介绍紫禁城位于北京都城正中,中轴线穿过皇城正中 ,也就是穿过紫禁城中三大殿、后三宫。紫禁城 正门为正南面的午门,也被称为“五凤楼”。午门 是宫城中最高的一座门,朝中大赦、献俘等重大 仪式都在午门举行。其北门为神武门,东门为东 华门,西门为西华门。 紫禁城作为明清两代的宫城,全部宫殿分“ 外朝”和“内廷”两部分。位于紫禁城的前部。外 朝由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殿中 和殿保和殿组成的中轴线和中轴线两旁的殿 阁廊庑组成。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为主 ,前面有太和门,两侧又有

7、文华、武英两组宫殿 。从建筑的功能来看,外朝是皇帝办理政务,举 行朝会的地方,举凡国家的重大活动和各种礼仪 ,都在外朝举行。内廷是皇帝后妃生活的地方, 包括中轴线上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 园和两旁的东西六宫等宫殿群组成。内廷位于紫 禁城的后部(北部),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坤 宁宫,是帝后居住的地方,这组宫殿的两侧有居 住用的东西六宫和宁寿宫、慈宁宫等;以及分布 在内廷各处的四座御花园。宫城内还有禁军的值 房和一些服务性建筑以及太监、宫女居住的矮小 房屋、宫城正门午门至天安门之间,在御路两侧 建有朝房。朝房外,东为太庙、西为社稷坛。宫 城北部的景山则是附属于宫殿的另一组建筑群。五、紫禁城

8、整体 紫禁城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占地 面积达720,000。有房屋980座,共计 8704间。四面环有高10m的紫禁城景观 城墙和宽52m的护城河。城墙四面各设城 门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门和北面的神武门 现专供参观者游览出入。城内宫殿建筑布 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 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 落,壮观雄伟。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间仙 境。城之南半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 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殿、武英 殿两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称为“ 前朝”。北半部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 宁宫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 外东侧有奉先、皇极等殿,西侧有养心殿 、雨花

9、阁、慈宁宫等,是皇帝和后妃们居 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 务的地方,称为“后寝”。此外还有斋宫、 毓庆宫,重华宫等等,前后两部分宫殿建 筑总面积达163,000。整组宫殿建筑布 局谨严,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 建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在封建帝制时代,普通的人民群众是不 能也不敢靠近一步的。 六、紫禁城的建筑法式建筑法式是指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方式的中国古代建筑向标准化、定型化发展中 形成的一整套专项制度。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刊行的营造法式是关于宫 室、坛庙、官署、府第等建筑的设计、施工和用料的规范。据此,现代建筑史家 将古建筑房屋的各部分及其构件的规格尺寸

10、、比例关系和做法要求等简称为“法式 ”,紫禁城宫殿的建筑法式在继承以往标准化、定型化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颁行的工程做法是针对包括宫殿建筑在内的房屋建 筑修造的条例规范,将宫殿修造的法式要求进一步制度化。明清宫殿的建筑法式 较之以往更为完整、详尽、实用,在地盘布局、台基栏杆、大木构架、屋顶式样 、墙体形制、内外装修及油饰彩画等诸多方面都有明晰规定。建筑法式的制度化 ,一方面标志着建筑体系的高度成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工程管理,但 另一方面也有僵化的趋势,使建筑设计者的创造力受到极大的限制。 建筑技术 明清两代,建筑技术有较大程度的发展。设计与施工高度标准化、

11、定型化, 既加快了工程进度,又便于施工和经费的管理。 清代宫殿修造,由内务府会同工部共同掌管。内务府设营造司,负责紫禁城 的修缮事宜。营造司设“样房”和“算房”,负责设计图纸,制作“烫样”和估算工料 。雍正十二年(1734年),由工部刊行工程做法,作为坛庙、宫殿、仓库、 城垣、寺庙、王府等房屋建筑设计、施工、工料核算的准绳。建筑施工总计十一 个专业,约二十余个工种,分工明确,各有所司。主要有木、瓦、石、扎、土、 油漆、彩画、裱糊等八大专业。各专业相互配合,共保工程质量。 明清两代,砖瓦和琉璃构件的生产,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大大超过以 往。宫殿建筑普遍采用琉璃瓦顶,重要殿宇使用金砖墁地,建筑

12、装饰也极尽奢华 。 七、紫禁城总体格局 北京紫禁城占地面积724250平方米,还没把 护城河与城墙的绿化带计北京紫禁城的一角 算在内。宫殿建筑总面积达163,000。紫禁 城是一座长方形的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 宽753米,四周有高10米多的城墙围绕,城 墙的外沿周长为3428米,城墙外有宽52米的 护城河,是护卫紫禁城的重要设施。城墙四 边各有一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 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有四座设 计精巧的角楼。紫禁城宫殿都是木结构、黄 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 画。其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 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可以说世上罕 见的。集中国古

13、代建筑艺术之大成,是中国 二千多年专制社会皇权思想的集中体现。与 中国历代皇宫一样,故宫的总体规划和建筑 形制完全服从并体现了古代宗法礼制的要求 ,突出了至高无上的帝王权威。 北京紫禁城筹建于明成祖永乐(公元1404 年公元1424年)五年,兴建于永乐十五年至 十八年。整个营造工程由侯爵陈圭督造,具 体负责是规划师吴中。从明永乐五年(公元 1407)年起,明成祖集中全国匠师,征调了 二、三十万民工和军工,经过14年的时间, 建成了这组规模宏大的宫殿组群。清朝沿用 以后,只是部分经过重建和改建,总体布基 本没有变动。 八、紫禁城的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紫禁城建筑的对称布局、院

14、落组合、空间安 排、单体建筑、建筑装修、室内外陈设、屋顶形式以及建筑色彩等,都体现出中 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征,从中可了解和欣赏到中国古代建筑之美。紫禁城不仅在 总体规划、单体建筑设计等方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在建筑色彩运用方面也 堪称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代表。 紫禁城的色彩设计中广泛地应用对比手法,造成了极其鲜明和富丽堂皇的总 体色彩效果。人们经由天安门、午门进入宫城时,沿途呈现的蓝天与黄瓦、青绿 彩画与朱红门窗、白色台基与深色地面的鲜明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宫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较为严格地遵循上述的总体效果,其它区域则根据 建筑功能并结合周围环境酌情灵活处理。如外朝东路文渊阁的屋顶采

15、用黑琉璃瓦 绿剪边,门窗、柱子也是绿色,与院落中叠石、花木共同构成幽静的文人园建筑 环境。内廷宫苑如御花园、乾隆花园,其中有大量亭台楼阁的色彩应用较为自由 ,变化丰富。 紫禁城建筑的色彩处理既有大面积经营,更不乏细部推敲。以皇极殿为例, 其檐下青绿彩画、斗栱和朱红檐柱、门窗形成了冷暖、明暗对比的总体效果;而 每攒斗栱间的垫栱板与上下额枋间的垫板却是红色,檐柱上悬挂的楹联又以蓝色 为主,如此形成对比色调互向对方渗透的局面。对比色调在主体色调中所占比重 小,并不破坏整体色彩效果,而是起到调和、平衡的作用。大量使用的金色装饰 也使两种对比色调的过渡不显生硬。如额枋上青绿彩画中多用金龙图案;朱红门 窗多用金箔装饰裙板和槅心,并以金线勾划边框。此外,黑色与白色的巧妙使用 以及“间色”的手法,都在紫禁城建筑色彩细部的处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筑的室内色彩多根据其功能加以处理。中轴线上主体建筑地位重要,殿堂 内天花和梁枋多施青绿彩画,朱红门窗,大量使用金色装饰,以浓墨重彩烘托庄 重华贵的气氛。但在帝后休憩娱乐的寝宫里,色彩处理则完全不同。门窗、槅扇 、天花通常保持木材本色,内墙为白色粉壁或糊以白纸,装饰物的风格与色彩偏 向素朴淡雅,加上室内的红木家具和陈设,整体色调趋向平和宁静。 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