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复习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32410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复习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复习题一、选择题I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哲学的任务是 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指导人们正确地改造世界 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是文化的灵魂2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3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A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B人的灵明决定天地万物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4下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认识正确的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实践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阶级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革命性 A B C D5

2、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的正确说法是 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 B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 6 . 哈佛大学的校训是: “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以真理为友”。短短的一句话里面却包 含两个哲学家的名字。这些著名的大学都把哲学点亮的精神火炬高高举起,是因为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 地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进与 退、得与失、名与利, 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

3、导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它决定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A. B. C. D.7、人类经过长期的生产劳动,已使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可以说人类所到之处都留下 了自己意识的印记。这说明A、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是主观的 B、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C、在特定条件下,意识可以决定物质D、人能利用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能动地改造自然 8、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下列不能说明这一论述的选项是 A、自然界是本来就存在的物质世界B、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9.2006

4、年12月,科学家通过比较火星探测飞船在过去7年中对火星表面相同地点拍摄的照片,提出一个 大胆的推断 火星上现在就可能存在生命所必需的液态水。这一科学探索活动表明A 人类能够在实践中认识自然 B自然界的变化不可能受人类的影响C 人类能够在实践中改造自然 D自然界随人类意识变化而变化10、著名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 牛能画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条牛。”这段话生动地说明A、上帝是根本不存在的,关于上帝的观念不过是人脑自生的 B、物质决定意识,有什么样的上帝,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上帝观念 C、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

5、帝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11、 “揠苗助长” ,事与愿违; “庖丁解牛” ,事半功倍。这两则寓言故事反映的同一哲理是 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B、人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C、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2 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协调下,各国科学家携手奋战,他们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了“非典”病原体,并 完成了对冠状病毒的基因排序。但直到今天,人类仍然未能完全识破它的“庐山真面目”。据此回答 12-13 题12、科学家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了“非典”病原体,并完成了对冠状病毒的基因排序。这一事实体现的 哲理是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意识能够正确

6、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D、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13、直到今天,人类仍然未能完全识破它的“庐山真面目”。这说明 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在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任何意识都根 源于物质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人们应不断扩展和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认识有无限性,世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A、B、C、D、 14. 我国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在回答发展科学、做学问的主要经验时,经常讲: “敢于好高鹜远,善于实事求是。 ”从哲学上看, “敢于好高鹜远”是指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C不切实际的幻想 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7、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15上述两句话结合起来就是要求我们 A.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B. 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C.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D.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条件 16 “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的哲学语言寓意是 A.实践出理论,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得到发展 B.实际是理论的基础,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知识既来自实践又源于书本 17、下列对静止的看法正确的是A、静止是绝对的不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静止不是绝对的不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8、,是无条件的、相对的运动 D、静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指永恒不动 18、有人认为: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 变害为利。”这个观点A、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能消灭或创造规律 B、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C、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认为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D、否定了规律的客观性,认为规律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19、 “自然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读它,就可以认识它。”费尔巴哈的这句话主要说明了 A、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D、意识不能脱离客观事物而

9、存在 鲁人身善织屦(用布或麻织成的鞋子),妻善织缟(白色的绢),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 矣。 ”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光脚走路);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据此回答20-21 题。20、这则故事的本意在于说明 A、一切从实际出发,避免盲目性B、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 C、有良好的愿望加上坚定的意志,就能成就一番事业 D、劝阻者目光短浅,不知道事物的发展方向21、假如日后鲁人果真“徙于越”,使得越人不再“跣行” 、 “被发”,带动越地纺织业日渐兴隆。从上述 产品和市场的辩证关系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0、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B、随着环境的发展,人们可以随意创造 需求C、时代变了,人们的认识规律也发生了变化3 D、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客观条件的变化,创造出新的东西 22、席勒说: “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因此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 愉悦 , 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说明A.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B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C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 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23、一些地方出现过“狼孩”、 “熊孩”、 “豹孩”,他们虽为人所生,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长期与人类 社会活动脱离,所以他们

11、没有形成人的意识。这一事实说明A、人脑不一定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B、有了人脑一定会有意识 C、脱离社会实践,人脑不会有意识功能D、意识是大脑的产物 24、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说明 A、必须善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B、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C、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D、人的能动作用,是受客观条件制约的 25、有人学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A、实践的历史性 B 、实践的能动性 C 、实践的客观性 D、实践的主观性 26、中国人常见的问候语是“吃了吗”“干什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对自身隐私权的重视,人

12、们问候语正变成“忙呢”“你好”发财吗”等。可见 A、先前问候语是主观与客观背离, 是错误的 B 、问候语变化体现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C、问候语变化表明社会状况随思想观念的进步而变化 D、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7、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认识只能在实践中产生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一个来源 D、实践不断给认识提出新课题 28、“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这一论断是在强调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认识是实践的唯一来源 D、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29、对意识的认识是多

13、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内容角度理解的 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30、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物质。可见物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特有属性物质有客观实在性和可 知性物质既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又都是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 A、 B、 C、 D、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回答12题:3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物质B、意识C、客观事物D、客观存在32、目前人们已经知道,太阳约在50亿年前形成,地球的

14、诞生距今也有46亿年之久,由此可见,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居住的天国,所有天体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可见A、生物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B、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C、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 承担者。回答35题:33、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一观点A、离开了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B、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4 C、离开了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D、离

15、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34、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辩证法观点 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即含静。”回答57题:35、毛泽东同志指出:“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静是不动没有,静是动也没有。”这告诉我们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 B、世界上的事物具有相对静止性C、世界上一切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36、“刻舟求剑”这一成语的哲学寓意是 物质是运动的世界是物质的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不能只承认物质而否认运动A、B、C、D、 37、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一观点A、夸大了物质运动B、否认了相对静止 C、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D、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38、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 谓其人曰:“今日疾矣! 予助其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这一典故的哲学寓意是A、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B、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 C、事物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