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30240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年)转载日期: 2012-3-23 22:54:00 来源:甘肃省是我国唯一占有三大自然区的省份,省域内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属东部季风区,河西走廊和阿拉善高原属西北干旱区,甘南和祁连山地属青藏高原区,这种自然地理特性使甘肃在全国的生态环境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甘肃黄土高原的大量泥沙流入黄河,陇南地区泥石流多发,加大了长江泥沙含量,河西地区的风沙危害十分严重,沙尘暴频发,毁坏农田和建筑,由河西和阿拉善高原刮起的沙尘已影响到整个华北甚至江淮地区。甘肃在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制约了全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给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留下了一系列生态

2、经济隐患。为大规模地治理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整治国土,协调人口和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根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结合甘肃实际,特编制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年)。一、甘肃生态环境建设的概况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省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造林种草,治山治水,为改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做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的安居乐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到年底,全省发展农田灌溉面积万公顷,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森林总面积达到万公顷,其中用材林达到万公顷,经济林达到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年的

3、提高到。草地保留面积约万公顷。累计改良草地万公顷。在生态环境方面的治理建设使得与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直接相关的一些局部条件得到了改善,但因人口的增多对食物、燃料需求的迅速增长引起了滥垦滥牧和林草植被的破坏,资源环境的负担日益加重,生态大环境趋于恶化。全省现有土壤侵蚀面积万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由于侵蚀每年输入江河的泥沙亿吨,其中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有水土流失面积万平方公里,年输沙亿吨,占黄河输沙总量的三分之一。甘肃境内的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万平方公里,年输沙约亿吨,占长江上游输沙总量的。近些年在艰苦治理的同时,一些地区仍在陡坡地开荒,掠取燃料,抵消了部分治理成果,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趋

4、势还没有遏止住。目前黄河流域水土治理率仅为。还有多万亩坡耕地尚待治理。沙漠戈壁和受风沙危害的土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以上。由于人为地过度开荒垦种,铲柴挖药,超载过牧,超采地下水,使荒漠植被遭受破坏,沙漠延伸,加剧了土地的荒漠化发展。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以下简称“三化”)面积逐年增加,超载过牧引起了草场的退化和生产能力的下降,每年退化的草场有万公顷左右。城镇附近的生活垃圾、工矿附近的工业“三废”引起的污染,农药、地膜引起的农业化学污染都给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很多珍贵动物的栖息环境不断恶化,有些国家级保护动物濒临灭绝。水土流失、 荒漠化等问题引起的不良后果,加剧了社会的

5、贫困和自然灾害的发生,造成群众生活困难。据统计,全省万贫困人口,以上都生活在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的地区。二、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综合治理,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环境整治与脱贫致富相结合。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强法制,提高治理建设的效益。力争通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再造山川秀美的新甘肃,为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基础原则是:长远规划,分步实施,首先抓好重点区域、重点工程的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黄河流域及黄土高原地区和长江流域主要是防治水

6、土流失,河西等沙漠边缘地区主要是控制荒漠化等;坚持开发性治理,把治理水土流失和控制荒漠化同扶贫开发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使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科学化;坚持依法治理,使生态环境的治理、建设和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理与保护、建设与管理并重,兴利与除害并举,实行“边建设、边保护”,使治理与建设的成果发挥长远效益。坚持依靠广大群众,运用市场机制,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建立起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二)目标和任务根据江泽民总书记“植树造林、绿化荒漠、建设生态农业”,“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伟大号召,以及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再造山川秀美的甘肃新山河”的宏伟

7、目标,全省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环境的奋斗目标按近期年、中期年、远期年三个阶段共年安排,并根据奋斗目标来安排部署各阶段的基本任务。到下世纪中叶在全省建立起适应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以及比较完善的生态环境预防监测和保护体系。总体奋斗目标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万公顷,除去自然衰减面积,全省有效灌溉面积累计达到万公顷。水资源利用率达到。新增“三田”面积万公顷,全省“三田”面积累计达到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万平方公里,全省水土流失得到综合治理,累计治理面积万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以上。减少输入江河泥沙亿吨,就地拦蓄降水径流亿立方米,拦沙效率。在全省现有森林总面积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 的基础上,

8、 新增森林面积 万公顷。使全省森林面积达到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稳定达到以上;风沙区农田实现林网化。治理荒漠化面积平方公里,全省治理荒漠化面积达到平方公里。治理“三化”草地面积累计达到万公顷,除去自然退化面积,使全省万公顷“三化”草地全部得到综合治理。新增种草面积万公顷,全省种草保留面积达到万公顷。新增围栏草地面积(包括更新面积)万公顷,全省万公顷可利用天然草场全部实现围栏化。农业生态县的建设取得全面成效,形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分阶段奋斗目标是:近期:从现在起到年,用年左右的时间,基本遏止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杜绝滥垦、过牧、乱伐等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现象。加大开发、治理和建设的力

9、度,使之尽快走上法制化的轨道,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地区的治理初见成效。新增森林面积万公顷,使全省森林覆盖率增加到左右。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面积不再增加,水土流失的治理有大的突破,治理面积万平方公里,累计治理面积达到万平方公里。河西等地的沙化面积不再扩大,沙线不再向前延伸,治理沙漠化面积万平方公里,累计治理沙化面积万平方公里,沙产业开始起步,种草万公顷,种草保留面积达到万公顷,围栏草地面积万公顷,初步治理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地万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万公顷,总有效灌溉面积达到万公顷;水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新修“三田”万公顷,“三田”总面积达到万公顷。使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从现在起到年是实现近

10、期目标的关键时期,对水土保持和荒漠化的治理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坚决制止对天然林的砍伐和毁林毁草开荒,加快治理“三化”草场,扭转草原的超载过牧问题;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逐步将度以上的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实行精种多收,稳定解决贫困地区的脱贫问题,减轻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压力,有效遏止黄土高原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趋势。到年,新增森林面积万公顷,使全省森林覆盖率增加到左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万平方公里。治理沙漠化面积平方公里,累计治理沙漠化面积平方公里,种草万公顷,种草保留面积达到万公顷,围栏草地面积万公顷,初步治理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地公顷。新增有效灌

11、溉面积万公顷,新修“三田”万公顷。中期:年,用年左右的时间,在遏止生态环境恶化势头的基础上,使我省的自然资源得到休生养息,生态环境明显改观,人口和资源环境的关系趋于协调。提高植被覆盖率,种草面积达到万公顷以上,“三化”草地基本得到恢复,新增森林面积万公顷,使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万多平方公里,累计治理面积达到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量再减少。治理沙化面积万平方公里,沙漠化土地得到科学的开发利用,沙产业形成较大规模。新开发有效灌溉面积万公顷,总有效灌溉面积达到万公顷,水资源利用率达到。继续兴修“三田”,使“三田”总面积达到万公顷,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提高。度以上的陡坡地全部退耕还林还

12、草。远期:年,在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的基础上,再用年左右的时间,全省建立起适应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有效控制多数自然灾害。宜林地全部绿化,“三化”草地全部得到恢复,森林覆盖率稳定在以上。坡耕地基本实现梯田化,全省有一半农田实现有效灌溉,水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万平方公里, 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基本消除,输入江河泥沙减少亿吨,河水基本变清。沙化土地得到较好的治理,风沙不再发生大的危害。运用节水等先进技术使水土流失地区和沙漠化土地变为良田,全省大部分地区实现山川秀美。三、生态环境建设布局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基本一致、治理方向和措施基本一致的原则,并与全国生态环境建

13、设总体布局相衔接,可将甘肃生态环境建设分为四个大的类型区:黄河流域及黄土高原地区、长江流域地区、草原区和河西内陆河流域地区。近期治理重点为黄河流域及黄土高原地区、长江流域地区和草原区。(一)黄河流域及黄土高原地区包括庆阳、平凉、天水、定西、白银、兰州、临夏个地(州、市)和武威的古浪、天祝,甘南的合作、卓尼、玛曲、碌曲、夏河、临潭,共个县。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区域范围较大。黄河流域及黄土高原治理的重点是水土保持,有效阻止宝贵的降水和土壤养份流失;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片区开发;加强现有植被的保护,将度以上的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在荒山荒坡地上营林种草,在沟底塬

14、边及路旁、渠岸、田埂造林。按不同的地貌,营造不同结构的乔、灌、草植物,使其发挥不同的作用。通过修建“三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雨水集流、蓄水保墒耕作、发展节水灌溉以及解决农村能源等措施,防治水土流失。走效益型开发之路,改坡耕地为水平梯田,改中低产田为高产田,改广种薄收为精种多收,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和综合利用,实现山河秀美的宏伟蓝图。(二)长江流域地区包括陇南的文县、武都、宕昌、康县、成县、两当、徽县、西和、礼县及甘南的舟曲、迭部,共个县。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该区处于甘肃东南部,地形复杂,山峦起伏,沟谷纵横,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以上,山大沟深是该区最显著的特点。长江流域治理的重点是全面停

15、止天然林资源的砍伐,坚决有力地制止森林资源被破坏的局面,恢复和提高森林覆盖率,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有效地遏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要根据山区垂直地带性强的特点,实行分层的开发治理。在中高山地带,将度以上的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培植和扩大乔、灌、中种植被,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缓坡低山、川台地和河谷沟道,修建梯田、条田和坝地,整治河道,筑堤淤洪,建设高产农田,并利用当地水热条件较好的优势,一年二季或间作套种,集约经营,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以缓解人多地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要把扩大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同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走开发性治理的路子,通过经济收入的增加实现脱贫致富。要结合“两江一水”(白龙江、白水江和西汉水)流域的开发,渭河流域的开发和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