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有效策略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29432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有效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有效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有效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有效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有效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有效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有效策略(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有效策略徐亚南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这个整体中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分别发挥着不可替 代的作用。因此,在班主任与家长之间加强沟通、合作,对儿童教育绩效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意识不强、沟通技能低下、沟通策 略缺乏、沟通存在障碍等问题是非常突出的,是普遍存在的。 这不但不利于孩子 的健康发展, 也直接导致了家长与班主任关系的紧张与恶化,甚至酝酿了尖锐的 冲突。目前,对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策略问题的探讨非常迫切而必要,但沟通 作为一种复杂的心理交流行为, 比一般人所想象的要复杂的多。 我们对沟通策略 的研究, 决不能就策略谈策略, 而应当把它当作一个综合问

2、题来加以系统的研究。关键词:班主任家长沟通有效策略一、问题的提出 (一)从理论上看,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儿童教育不可分割的两个统一方 面,只有学校(班主任) 、家庭明确分工,统一认识、协同步调,加强合作,形 成合力, 才能保证最佳的教育效果, 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应当进一步加强沟通。 教育理念的发展变化,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儿童教育是一个系统整体,学校教 育与家庭教育在这个整体中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分别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学生来说, 学校与家庭分别属于不同的教育时空,教师和家长仅仅是社会劳 动分工和专业化存在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劳动分工使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之 间产生了巨大的行业信息差

3、别。 这样,不同行业的劳动者在不同的信息领域或不 同的时期,产生了不同的信息优势和信息劣势,意味着“信息不对称性”的必然 性。由此,家长与班主任之间加强合作与交流,就显得极其必要。 从学校角度看, 学校教育只有取得家庭教育的配合、支持,才能保证良好的 教学绩效。 现代教育科学一致认同: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方向是否一致,决定 着教育的成败。学校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离不开“两个 教育者”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学校和家庭,不仅要 一致行动,还要向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 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教育的手

4、段上,都不 要发生分歧。” 从国际社会发展趋势来看, 随着现代化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 国教育正处于一个充满着变化、改革和发展的时代, 那种单一、 封闭的传统教育 体系将逐渐被多元的、开放的现代教育体系所代替。 (二)从实践角度看,目前不少班主任沟通意识不强,沟通技能低下、沟通 策略缺乏, 甚至存在程度不一的沟通障碍,正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这不仅 与教育理念发展趋势不符, 与儿童教育的规律特征也是相悖的。这一状况必须尽 快加以研究解决。 沟通障碍。这是一个普遍的、突出的问题。据一项调查显示,大约47的 教师只有在孩子犯错误时, 才产生与学生家长交流的想法;另一方面, 在不少家 长

5、那里,教师与家长主动沟通, 还被视为是“非正常”的“告状” 、 “求助” ;37.3% 的家长在孩子犯较大过错时才有与教师交流孩子有关情况的想法。这不仅与国际惯例不符,与儿童教育的规律特征也是相悖的。目前,家校合作出现的“流于形 式多、单向灌输多、一味要求多”等一系列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和“理解与沟 通”出现障碍密不可分的。 沟通不当。一方面,尽管不少班主任已经意识到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的重 要性,但缺乏正确、合理的沟通方法、沟通形式,缺乏沟通策略和沟通技巧。更 有甚者,有的班主任把教育学生的重任按校园和家庭“划清界线”,与家长“各 负其责” 。另一方面,许多家长因为孩子在学业或行为方面出现问

6、题而把责任、 罪过推给老师, 怨恨老师。 特别是当教育教学成果不佳时,双方就容易产生互相 埋怨的情绪,加之双方缺乏正确、合理的沟通方式、方法,有可能产生尖锐的矛 盾冲突。这严重影响了班主任的工作效率和教育质量,不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 展,也给教师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网络和现代通讯技术手段无限拓展了学生的社 会空间, 学生自由支配的机会和可能性越来越多,无论是对于家长还是对于学校, 他们对学生的可控信息在其全部信息中的比重有所下降,这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 育都构成了极其严峻的挑战, 学校与家长协同实现有效沟通, 加强合作从来没有 像今天那么需要和迫切过。 那么,如何

7、改善家校的沟通与合作呢?这不仅仅是一 个实践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理论问题。 二、影响班主任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深层根源剖析 (一)受社会文化心理因素的影响, 双方通过有效沟通以加强合作的意识比 较淡薄。 观念束缚人。 一方面,一些教师至今未能从中国文化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 中解脱出来,仍然根据这种角色形象指导自己的言行,往往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 这就很难与家长平等沟通, 极易产生沟通障碍。 另一方面, 是家长也深受传统师 道尊严观念束缚,加上来自含蓄、内敛型文化的内在约束,许多人还不习惯、不 愿与教师进行主动、积极的交流。从这个意义讲,沟通意识不强,决不仅仅是一 个简单的社会现象,它实质上

8、是一个深层的文化特性问题。 (二) 在班主任和家长社会互动关系中,原本应形成深度互动的社会关系往往停 留在表层互动的层面上。 一般来说,如果利益上事关重大,情感上涉及深,时间上持续较久,规范上 较为复杂的, 则是深度互动。 反之则属表层互动。 深度互动和表层互动是社会生 活中常见的互动形式。 就社会关系而言, 班主任与家长之间无血缘关系,他们之 间属于表层互动关系。 但由于二者对儿童发展的重要职能,及其在教育过程中同 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使他们之间的互动不能仅仅停留于表层互动的层面上。就 是说,不能仅停留在表面应付的状态: 班主任与家长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平等的互 动关系,应该有较近的心理距离,

9、 应该互相了解对方的需要和想法,应该能互相 理解对方发出的信息及意义, 应该在理解对方意义的基础上做出合适的反应。但 是,这种互动绝不是表层互动所能完成的,绝大多数班主任与家长的互动处于表 层互动,而这种表层互动, 只会带来或保留着互动双方的不信任和隔阂感,也会 由此在双方的互动交流中出现不理解和沟通障碍。 另一方面,因情感和责任的错位与不统一, 进一步地会产生对同一问题判断 上的分歧。 对同样的问题有不同的视角,对同样的客体产生不的评价标准。实践 中, 代表学校行使教育权利的班主任与代表家庭行使教育权利的家长对学生的要 求期望不一致, 沟通合作的方向不一致, 这往往导致沟通合作的基础并不完全

10、一 致。(三)双方互动类型,以非对称性相倚为主,家长方是消极、被动而非主动 地参与沟通活动。 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西鲍特(JWWhibaut)和凯利 (Hkelley)提出的社会互 动理论( theory of social interaction)认为,任何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互动,而互动 的核心是相互依赖,社会学中将这种相互依赖称之为“相倚”,根据互动行为主 体的相倚状况, 可以把人际互动划分为四种类型假相倚、非对称性相倚、 反 应性相倚和彼此相倚。 应该说, 教师与家长的互动中都同时出现过上述四种互动。 从班主任与家长互动关系的本质而言,我们追求的应当是 “彼此相倚”型的互动, 因为在这种类型

11、的互动中, 才能真正凸现双方的主体地位,体现主动性。 而在现 实生活中,从对班主任与家长互动的观察和自身作为一名家长的体会来说,双方 间的互动却大多数是属于“非对称性相倚”型的互动。就是说,教师是互动的主 动方,决定了互动的激起、 进行和结束, 而家长属于被动方, 被对方“牵着鼻子” 走。不管是家访还是家长会,家长往往更象是一个“听众”,而不是积极、主动 的合作制。班主任例行公事完成会议的每个程序,而家长则从头到尾只是扮演了 一个听众的角色, 配合学校完成了所谓家长工作开展的某个内容而已。沟通效果 之差,自然可想而知。 (四)班主任与学生家长职业、社会身份、社会地位差异相关的因素。 班主任与学

12、生家长之间存在的职业与社会地位差异、年龄差异,以及多元化 的家庭文化, 会在客观上造成沟通障碍。 正视社会差异因素对沟通造成的消极影 响是重要的, 但夸大其词又很不可取。 因为社会因素丝毫不意味着班主任和家长 之间必然出现现实的沟通障碍。 (五)班主任对学生个人信息掌握的不对称,造成了沟通的困难,而沟通渠 道的闭塞、单纯在客观上不利于二者之间的相互交流。 如上所述,由于教育场所、教育时空的不同,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存在,不 可避免地在家长和班主任之间产生了针对同一个教育对象的“信息不对称性”, 这就在客观上给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造成困难。但在另一方面, 也正因为存在着 信息不对称,才使得沟通成为必

13、不可少。 自由、开放的多沟通渠道是使有效沟通得以顺利进行的一大保证。沟通不仅 仅是管理中的技巧和方法, 更是一种组织制度。 比照国外发达国家, 我们目前沟 通渠道相对单调、 闭塞,尤其是缺乏制度化的沟通安排,目前不少学校的工作制 度非常不利于家长和班主任的沟通,沟通渠道相对单调、闭塞。 (六)班主任在沟通技能、沟通方式、方法上的欠缺。 (七)其它方面的因素。例如沟通主体在个性、兴趣、气质、能力方面的差 异,沟通时的情绪与态度所构成的气氛,都会导致沟通障碍的产生。年龄差异、 阅历差异、文化背景差异等等。 三、班主任与家长实现有效沟通与合作的策略 通过上述调查分析与理论分析, 笔者认为要克服双方沟

14、通的障碍可采取以下 策略: (一)从克服主观障碍因素入手, 使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双方建立起沟通的意 愿。 培育正确的沟通理念是从 “意识形态”领域解决沟通障碍的关键, 总原则是: 双方应充分认识沟通的必要性, 真正重视沟通。 但班主任应当在通过多种方式与 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与沟通发挥更多的主动性。 首先,班主任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沟通观。应当从思想上重视这种交往,把家长视为自己教育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 积极主动地与家长的联系, 以利更多地 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 并与家长共同探讨如何使孩子成长得更好的方法。班主任 应该明确,差异是沟通的基础,但沟通不是为了排斥差异,消除差异,而是为了 更好地理解差

15、异,求同存异。班主任应当了解,要实现有效的沟通,沟通的参与 者必须具有平等的人格和平等的沟通机会,并且都愿意倾吐自我, 尊重彼此的观 点,乐于积极地接纳对方;同时,沟通的参与者都被沟通活动所吸引,共同决定 对话的形式和内容,共同创设交往的情境。 班主任树立了正确的沟通观, 就应该遵循上述要求, 做出良好的示范, 创造有利 于家校沟通的和谐氛围, 并以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作为目标,灵活选择沟通方式 和沟通技巧, 引导沟通活动的顺利进行, 提高沟通的效能, 而不能只是一味强调 自己良好的动机和教育内容的正确。没有效果的沟通, 即使动机良好,内容正确, 也毫无意义。 其次, 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固然重要,

16、 沟通不仅仅是一种临时性的技巧和方法, 而且是一种重要的制度化形式。班主任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论、 经验 等方面往往比家长高出一筹,因此班主任应当在沟通活动和培育家长的沟通意 识、消除沟通心理障碍方面发挥更多的主动性、主导性,创造沟通机会、开拓沟 通渠道、建立密切稳定的家校关系。 例如,班主任可以在开学之初即着力于强化 制度化沟通的理念。明确沟通是正常、必要的环节,不沟通是不正常的,家访不 等于告状上门,找家长了解情况也不等于“请家长”,越是现代型的教育,就越 要强化家长与班主任之间的沟通。铺垫在先,说明在前。有利于祛除顾虑,表明 姿态,培育经常性沟通的观念或意识,也能为今后的实际沟通、合作创造条件。 (二)充分准备实现良好沟通效果的必要程序。 班主任与家长谈话常有两种情况:一是事先约定, 我们称之为正式沟通; 二 是不期而遇式的非正式沟通。 如果是前者,班主任就要对所谈话题进行精心考虑, 与家长见面时才能有条不紊地交换意见,从而实现预定计划。 如果是后者, 班主 任就要善于“临阵磨枪” ,将孩子在校的情况简明、扼要地向家长反映,并提出 希望沟通的目的与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