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1729986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0.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改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修改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修改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修改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修改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修改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改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问题研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 展提供了哪些条件?自然地理要素要素主要内容 地理 位置纬度位置温度带、降水、光照、温差等气候条件的差异 海陆位置(沿海、内陆、岛国)气候的大陆性与海洋性差异 相邻位置区际联系的差异 交通位置对外联系的差异 气候气候类型及分布、特征、成因、光照、气象灾害等 地形组成及以哪种地形为主、地势、山脉及走向等 水文河湖类型、河流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流域面积 、长度、流速等 植被植被类型、覆盖率等 土壤土壤类型、肥力状况等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种类、数量、组合状况等人文地理要素要素主要内容 人口人口数量、素质、人口结构及人口变化等 科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交通、通讯交

2、通、通讯的通达度、速度 政策政策的合理性、对外开放程度 城市城市的数量、规模、布局及发展、影响 农业农业发展水平、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农 产品种类、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工业工业发展水平、工业部门、工业地域、工业布 局及工业结构调整方向等新加坡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 新加坡是梵语“狮城”之谐音,由于当 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响较深,喜欢用梵 语作为地名。而狮子具有勇猛、雄健的 特征,故以此作为地名是很自然的事。 过去华侨多称其为“息辣”,即马来语“海 峡”的意思,也有因其小而将之称为星洲 、星岛。新加坡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Singap

3、ore新加坡的地理环境新加坡的地理环境.地理位置:东南亚的城市岛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北隔 柔佛海峡,南邻新加坡海峡,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 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 2.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3.地形: 4.领土:由新加坡岛和附近60个小岛组成 城市岛国 天然良港(港阔水深) 地势低平 新加坡简史 年沦为英国殖民地,成为英在远东的转口贸 易商埠和在东南亚的主要军事基地。 年被日军占领,年日本投降后,英 国恢复其殖民统治,次年划为直属殖民地。 年英国将其划为直辖殖民地。 年月新加坡实行内部自治,成为自治邦, 英国保留国防、外交、修改宪法、颁布“紧急法令”等 权力。年月日并入马来

4、西亚。 19651965年年8 8月月9 9日脱离马来西亚,成立新加坡共和国。同 年月成为联合国成员国,月加入英联邦。 英联邦虽然名称上带有“联邦”的字样,但并不是一个真正 意义上的联邦国家,而是一个主权国家之间的国际合作 组织。 人口:人口: 321.75321.75万(万(19991999年年6 6月月) ), 其中其中华人占华人占77.277.2;马来人占马来人占14.114.1 ;印度人占;印度人占7.47.4,其余为巴基,其余为巴基 斯坦和斯里兰卡人。马来语、英语斯坦和斯里兰卡人。马来语、英语 、华语和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国、华语和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国 语为马来语。英语为行政用语。

5、语为马来语。英语为行政用语。 世界航运中的地位“十字路口”的“咽喉”马 来 半 岛马 来 群 岛太 平 洋印 度 洋六 海甲 峡马加坡新1 1、从交通位置看:从交通位置看:新加坡地处马六甲海峡的东口,处在新加坡地处马六甲海峡的东口,处在 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运要道上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运要道上, ,新加坡则是马六甲海峡最重 要的港口。从经济位置看:从经济位置看:地处东南亚中心,连接亚洲地处东南亚中心,连接亚洲 和大洋洲和大洋洲(处在东方的(处在东方的“十字路口十字路口”) 2 2、领土面积狭小、分散,自然资源贫乏,劳动力短缺,市、领土面积狭小、分散,自然资源贫乏,劳动力短缺,市 场狭小。场狭小。经

6、济经济新加坡的传统经济以商业为主,包括转口贸易、加工出口 、航运等。独立后,政府坚持自由经济政策,大力吸引外 资,发展多样化经济。八十年代初开始,加速发展资本密 集、高增值的新兴工业,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力求以 最优越的商业环境吸引外来投资。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作为 经济增长的双引擎,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年代尤为重 视信息产业,已投资在全岛兴建“新加坡综合网”。为进一步 推进经济增长,大力推行“区域化经济发展战略”,加速向海 外投资,积极开展在国外的经济活动。经济以五大部门为 主:商业、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业、交通和通讯业。工 业主要包括制造业和建筑业。制造业产品主要包括电子产品、化学与化学产品、

7、机械设备、交通设备、石油产品、 炼油等部门。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到,主要有家禽饲 养和水产业。粮食全部靠进口,蔬菜自产仅占,绝大 部分从马来西亚、中国、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进口。服 务业为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包括零售与批发贸易、饭店 旅游、交通与电讯、金融服务、商业服务等。旅游业是主 要外汇收入来源之一,主要景点有圣淘沙岛、植物园、夜 间动物园等。货币名称:新加坡元(简称新元)经济经济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 一、从荒芜之地到工业中心,其一、从荒芜之地到工业中心,其开发模式一直是亚洲其他发展中开发模式一直是亚洲其他发展中 国家借鉴和模仿的对象国家借鉴和

8、模仿的对象 二、循序渐进的三大阶段:二、循序渐进的三大阶段: 1 1、劳动密集型产业主导阶段、劳动密集型产业主导阶段(1961-1979(1961-1979年年) ):此阶段的入区企业此阶段的入区企业 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主要是为了解决新加坡就业问题,改变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主要是为了解决新加坡就业问题,改变 其工业落后的面貌。其工业落后的面貌。 2 2、技术与资本主导阶段、技术与资本主导阶段(1980-1989(1980-1989年年) ):为了吸引高附加值的资为了吸引高附加值的资 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为高增长型的企业设计和提供具有差异化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为高增长型的企业设计和提供具有

9、差异化 的设施和厂房,包括将南部的岛屿开发区开发成的设施和厂房,包括将南部的岛屿开发区开发成石油化工产品的石油化工产品的 生产和配售中心,生产和配售中心,将罗央开发成第一个将罗央开发成第一个航空工业中心以及建设新航空工业中心以及建设新 加坡科技园区以容纳科技开发型企业。加坡科技园区以容纳科技开发型企业。 3 3、知识经济主导阶段、知识经济主导阶段(1990(1990年以来年以来) ) :为了提高集约化利用园区为了提高集约化利用园区 的土地,的土地,JTCJTC将将成本效益分析和知识经济融合到工业园区的设计成本效益分析和知识经济融合到工业园区的设计 和发展之中。和发展之中。 新加坡工业 的发展:

10、第二阶段(19661970):经 济结构向多元化经济转变, 着力发展制造业引进电子产 品,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第一阶段(19611965): 改变传统的单一依赖转口 贸易的状况,发展进口替代 和劳动密集型工业第三阶段(19711975): 大力引进技术密集型产业, 以电子行业为先导,提倡科 研与经济结合第四阶段(19761985): 着力并扩大引进高新技 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经 ,降低成本,增强产品的 国际竞争力第五阶阶段(1986至今):产产 业结业结构升级级,第三产业产业大 发发展阶阶段。至2001年服务务 业产值业产值已达GDP的61.4 (如金融业业和旅游业业)。工 业积业积极向海外转

11、转移,大力 向海外投资资(如苏苏州新加 坡工业业园)。新加坡工业园规划图1. 什么地理条件影响了新加坡主要工业部门的选 择?炼油、石油化工、钻井平台制造修造船 2.除新加坡本身的地理条件外,促进新加坡主要 工业部门发展的有利因素还有哪些?重要的港口(海上交通要道及世界海上石油贸易的发展)政策的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政策的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本国的人才丰富,科技力量雄厚;本国的人才丰富,科技力量雄厚;东南亚丰富廉价的劳动力东南亚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新加坡金融区新加坡服务业的发展与地理条件有什么关系?新加坡农业发展的不利的地理条件有哪些?新加坡怎样 解决

12、农业问题?哪些地理条件促使新加坡大力向海外投资?新加坡依靠航海和航空枢纽的地位以及热带海岛风光发 展了交通与电讯、旅游业;引进外资、对外贸易和旅游业 的扩展又进一步推动了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新加坡作为城市岛国,可用于农业发展的土地有限,所 以农产品主要依赖进口新加坡经济发展空间和市场狭小,迅速发展的经济和积 累的资本需要找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地理环境是如何影响长江三角 洲和松嫩平原工业发展的?长江三角洲依托农业基础发展轻工 业,凭借便利交通引进矿产资源,发 展重工业,成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 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和周 围的煤铁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 国的重化工业基地。不是由出口国与最

13、终进口国直接进 行,而是通过第三国(地区)转手的贸易。 从事转口贸易的国家或地区一般具有运输 便利、贸易限制宽松等条 件,如新加坡 、中国的香港地区。转口贸易亚洲四小龙延伸阅读阅读亚洲四小龙 East Asian Tigers(东亚东亚四虎),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亚洲的韩国、 新加坡、中国台湾省和香港先后推行出口 导向型战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 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腾飞。所 谓“东亚模式”引起全世界关注,它们也因 此被称为“亚洲四小龙”。 韩国、新加坡、台湾和香港都属于幅员不大、工矿资源不多 ,但地理位置优越且同西方发达国家有特殊关系的国家或地区。 它们的经济发展具有一些鲜明

14、的特点: 增长速度快。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 速度都接近或超过10。 出口扩张迅速 。台湾1970年出口总值是1960年的9倍,1980年 为1970年的13倍;韩国1980年出口总值是1960年的534倍;新加 坡1980年出口总值是1965年的20多倍。 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韩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1961 年的47.4降为1985年的15 ,工矿业从16.5上升为33.4 ;台湾农业比重从1952年的35.7降为1978年12.1,工业比重 从17.9上升为40.3。香港与新加坡也从转口港变为工业城市 。 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目前人均收入达到两万多美

15、元 。失业减少,收入分配相对平均。80年代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失业 率都降到4以下,收入分配与美、日等国相比较为平均。 对韩国、新加坡、台湾和香港的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有以下因素: 外部世界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5070年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 济高速发展,为亚洲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科学技术革命使发达国家生产转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工业,亚洲四小龙 拥有质高价廉的劳动力资源,正好发展劳动密集工业。东亚地区的稳 定也使它们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发展上。 实行正确的经济政策。台湾从50年代后期开始,放弃凯恩斯主义政 策,采用货币贬值以利出口,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并刺激居民 储蓄以开投资来源等政策。韩国也仿效台湾货币贬值提高利率等方法 。香港与新加坡则抓住有利时机,将消费城市转变为工业城市。 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亚洲四小龙的政府都为经济发展创造各方面 的有利条件,并积极参予投资,适当进行经济管理。 中国优良的文化传统。亚洲四小龙同属中国文化区,在经济发展过 程中,都注意发扬了注重教育、甘于吃苦、勤俭节约等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