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④第二单元 2011高考一轮语文精品课件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1728989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4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④第二单元 2011高考一轮语文精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必修④第二单元 2011高考一轮语文精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必修④第二单元 2011高考一轮语文精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必修④第二单元 2011高考一轮语文精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必修④第二单元 2011高考一轮语文精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④第二单元 2011高考一轮语文精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④第二单元 2011高考一轮语文精品课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第二单元知识树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1.骤( )雨初歇 羌( )管弄晴2.无语凝噎( ) 羽扇纶( )巾3.还酹( )江月 遥岑( )远目4.玉簪( )螺髻 金戈( )铁马5.舞榭( )歌台 最难将( )息zhuqinyunlicnznxijin二、下列各个词语中都有错别字,请将其改正。6.寒蝉萋切 风帘萃幕 天錾无涯 晓风惨月7.惊滔拍岸 邪阳草树 料俏春风 愠英雄泪8.摇岑远目 故磊西边 刘郎材气 嘉节重阳9.灰飞堙灭 兰舟摧发 菱歌贬夜 一梭烟雨10.奁卷西风 佛狸伺下 咋暖还寒 玉枕砂厨11.乘醉听萧 暮谒沉沉 吟箫徐行 暗香迎袖寒蝉凄切 风帘翠幕 天堑无涯 晓风残月惊涛拍

2、岸 斜阳草树 料峭春风 揾英雄泪遥岑远目 故垒西边 刘郎才气 佳节重阳灰飞烟灭 兰舟催发 菱歌泛夜 一蓑烟雨帘卷西风 佛狸祠下 乍暖还寒 玉枕纱厨乘醉听箫 暮霭沉沉 吟啸徐行 暗香盈袖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12.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索 参差:13.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涯:14.嬉嬉钓叟莲娃 嬉嬉:15.此去经年 经年:16.便纵有千种风情 风情:17.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淘:18.何妨吟啸且徐行 吟啸:19.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断鸿:20.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草草:形容楼阁、房屋 高低不齐。边际。愉快的样子。年复一年。相爱、相思之情。淘洗。吟咏长啸。失群的孤雁。草率的样子。四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21.千骑拥高牙 拥:22.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拥:2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拥:24.拥雍州之地 拥:25.雪拥蓝关马不 拥:26.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虚:27.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虚:28.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虚:29.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虚:30.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虚:簇拥。拿着。举着。拥有。遮蔽。白白地。空荡荡的。虚幻。月亏。虚假。五、写出下列意思所对应的成语。31.形容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 32.清晨的微风,将落的月亮。形容冷落清凉的意境。( )33.形容山河美好。( ) 34.形容姿容威武雄壮。( ) 35.形容极短时间内消失无余。( )

4、36.人生如同一场梦。形容世事无定,人生短促。( )37.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 38.气势能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很大。( ) 39.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价。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 40.形容冬末春初气候忽冷忽热,冷热不定。( )良辰美景 晓风残月 江山如画雄姿英发灰飞烟灭 人生如梦金戈铁马气吞万里求田问舍 乍暖还寒41.大江东去, ,千古风流人物。 , 。 , ,。 ,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42. 莫听穿林打叶声, 。 ,谁怕? 。(苏轼定风波)43.千古江山, 。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

5、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44.东篱把酒黄昏后, 。 , ,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六、在下列横线上补写名句名篇。浪淘尽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下列素材在写作中适用的话题或观点是什么?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2.柳永仕途坎坷、生活潦倒,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有较多机会接触到下层人物,丰富了他的创作题材。柳永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不仅

6、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创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提示:离别之苦。提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下列素材在写作中适用的话题或观点是什么?3.扬州的芍药是名噪南北的,蔡京守扬州时,仿照洛阳牡丹盛开时作“万花会”的做法,也搞起芍药的“万花会”,用花十万多枝。“吏掾为奸”,扬州百姓对此深恶痛绝。苏轼来到扬州,立即罢去了“万花会”,有效地扼制了这种劳民伤财的做法。提示:以民为本,革除旧弊。下列素材在写作中适用的话题或观点是什么?4.苏轼22岁中进士,26岁又中制科优入三等。他为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进言。由于注重政策的实

7、际效果,他在王安石厉行新法时持反对态度,当司马光废除新法时又持不同意见,结果多次受到排斥打击。44岁时遭遇“乌台诗案”,险遭不测。晚年更被一贬再贬,直到荒远的海南,食芋饮水,与黎族人民一起过着艰苦的生活。苏轼对苦难并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执著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在逆境中照样能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 提示:坚持原则,正确地对待逆境;旷达的人生。下列素材在写作中适用的话题或观点是什么?5.辛弃疾出生时,他的家乡山东历城就已经沦陷。辛弃疾生长在一个忠义奋发的家庭之中,他的祖父辛赞在辛弃疾童年之时就常带着一群儿童去游览,指点山河,抒发报国情怀。辛弃疾

8、一生写了六百多首词,其中数量最多而且质量最高的是爱国词,他的词反映了南宋时期爱国的共同心声。6.辛弃疾自幼丧父,他是由祖父辛赞抚养长大的。宋朝廷南渡时,辛赞因受家口拖累,只能留在北方,并且担任了金朝的开封府知府等职。但辛赞“身在曹营心在汉”,念念不忘的是大宋政权。他曾豪迈地说:“我要用词骂尽天下的贼,用剑杀尽天下的贼!”提示:爱国要从娃娃抓起;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示:爱国情怀。下列素材在写作中适用的话题或观点是什么?7.在国破家亡的处境中,李清照饱尝了生活的艰难。由于长期的心情忧闷,李清照又患了好几种病,连死后的棺材也准备好了。可是她仍然顽强地生活着,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当时的南宋朝廷采取逃跑和退让政策,不敢和金国抗争。李清照对此十分痛心,于是写了一首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诗里借歌颂古代英雄项羽打了败仗也不肯过江的精神,讽刺了贪生怕死的官员。多少年来,这首诗一直被人们传诵着。提示:忧国忧民;爱国情怀;女子的阳刚之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