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8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治疗学 药理学及药物治疗学幻灯片

上传人:m****5 文档编号:51713014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32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7、8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治疗学 药理学及药物治疗学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4-7、8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治疗学 药理学及药物治疗学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4-7、8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治疗学 药理学及药物治疗学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4-7、8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治疗学 药理学及药物治疗学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4-7、8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治疗学 药理学及药物治疗学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7、8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治疗学 药理学及药物治疗学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7、8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治疗学 药理学及药物治疗学幻灯片(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节 中枢兴奋药一、主要兴奋大脑皮层的药物一、主要兴奋大脑皮层的药物兴奋大脑皮层的药物有咖啡因、哌甲酯、甲氯芬酯等药物。咖啡因(caffeine)【药理作用】1. 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小剂量兴奋大脑皮层,消除疲劳;较大剂量兴奋延脑的使呼吸加深、加快; 中毒量可致惊厥。2. 其他: 松弛内脏平滑肌、强心、利尿和促进胃酸分泌等。【临床应用】1. 中枢性呼吸抑制或呼吸衰竭2. 神经官能症3. 其他【不良反应】剂量过大可引起兴奋不安、失眠、心悸、震颤甚至惊厥。口服时可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刺激症状。甲氯芬酯(甲氯芬酯(meclofenoxatemeclofenoxate)主要兴奋大脑皮层,促进脑细胞

2、代谢,对中枢抑制状态有兴奋作用。临床用于疾病及中毒等所致的意识障碍、儿童精神迟钝等。不良反应较少。哌甲酯(methylphenidate)本药主要兴奋大脑皮层,能振奋精神、活跃情绪、消除疲劳和睡意等,用于药物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或衰竭,儿童多动症,小儿遗尿症等。二、主要兴奋延脑呼吸中枢的药物二、主要兴奋延脑呼吸中枢的药物主要兴奋延脑呼吸中枢的药物有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尼可刹米(nikethamine)直接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临床主要用于各种原因所致呼吸抑制或衰竭。作用快,维持时间短,常用注射给药。过量可致惊厥。山梗菜碱(Lobeline)间接兴奋延脑呼吸中枢;作用快、短,安全范围较大,

3、临床主要用于新生儿窒息,也可与可拉明交替使用,治疗各种原因所致呼吸中枢抑制,过量也可致惊厥。第八节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治疗学基础焦虑症的药物治疗【治疗原则】 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 【合理用药指导】1. 苯二氮卓类:优点是起效快,较易为患者接受。缺点是治疗时间长,有依赖性,不能突然停药。2. 丁螺环酮:优点是没有镇静作用和依赖性,缺点是起效慢。一、一、 焦虑症和神经衰弱的药物焦虑症和神经衰弱的药物治疗学基础治疗学基础初次应首选作用较弱的阿普唑仑或艾司初次应首选作用较弱的阿普唑仑或艾司唑仑。再次可选用作用较强的氯硝安定治唑仑。再次可选用作用较强的氯硝安定治疗。疗。 此外,在治疗中加入受体阻滞剂(

4、如普萘洛尔)有协同治疗作用。或者加入运用三环类抗抑郁药或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帕罗西汀等)进行联合治疗。【治疗原则】心理疗法为主,辅以药物治疗及物理或其他疗法。1. 抗焦虑药物:常用苯二氮卓类,连续使用服12周,可帮助患者改善焦虑、紧张和睡眠障碍。2. 镇静催眠药物:尤适合睡眠障碍明显者,睡前服;避免产生药物依赖,不宜使用时间太长。神经衰弱的药物治疗【合理用药指导】无特效药物,仅减轻症状作用3. 受体阻滞剂: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如紧张、心悸、震颤、多汗等症状明显者,可选用普萘洛尔。 4. 三环类药物:焦虑和抑郁情绪混合存在,且有早醒者,可选用多塞平(多虑平)或阿米替林,睡前服。

5、以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延长睡眠时间,多选用副作用较少的第二代抗抑郁药,以低剂量为宜。【治疗原则】对诊断未明的疼痛不宜过早用药物止痛,以免掩盖病情,贻误诊断。剂量个体化,需要时可加辅助药物。【合理用药指导】1. 强镇痛药:作用强大,多用于各类剧痛,反复应用易致成瘾 。二、二、 疼痛的药物治疗学基础疼痛的药物治疗学基础疼痛是由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经历。 2. 解热镇痛抗炎药:中等程度镇痛作用,多用慢性钝痛,尤其对炎性疼痛疗效显著,在镇痛剂量下,不抑制呼吸,无成瘾性。常用药物有:非选择性COX抑制药(阿司匹林、对乙酰按基酚)和选择性COX-2抑制药(塞来昔布、美洛昔康等

6、)。典型的镇痛药为阿片生物碱类(吗啡、可待因)与人工合成品(哌替啶、美沙酮等)。发热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症状之一。【治疗原则】1. 退热治疗 一般体温低于39时不必退热治疗,2. 感染性发热的治疗 总的治疗原则是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的药物,足量全程应用。3. 肿瘤性发热的治疗 要致力于寻找肿瘤的原发灶和转移灶,争取早期手术和化疗。三、三、 发热的药物治疗学基础发热的药物治疗学基础1. 解热镇痛抗炎药:抑制中枢PG合成而发挥解热作用,仅降低发热者的体温,对正常体温几无影响。常用的药物主要有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及其复方制剂。【合理用药指导】2. 糖皮质激素:一方面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降温,另一方面

7、通过抑制致热原的生成而起作用。对于感染性疾病一般不主张应用于发热全病程,而应该在有应用指征时,在使用有效抗生素上短期使用。除了药物治疗外,临床上还常采 用非药物治疗法,主要是物理降温 包括酒精擦浴,四肢大动脉处置冰 袋及头部放置冰帽等措施。3 3. . 抗微生物药物:通过消除抗微生物药物:通过消除病原体和病灶,发挥对因治疗作病原体和病灶,发挥对因治疗作用。用。四、精神失常的药物治疗学基础精神失常是由多种原因引起人类异常的精神活动,在思维、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障碍。 【治疗原则】剂量、疗程、选择药物都要因人而异,最好做到个体足量争取最大疗效和最小的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指导】药物主要有:抗精神病药、抗躁狂抑郁症药及抗焦虑药。1. 此类药物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应尽量使用单一药物,避免合用二种同类药物。开始宜分次小量,以后逐渐增量,疗效稳定后再减少服药次数。老年人和肝病患者一般从半量开始。2. 药物的选择,同类药物因化学结构不同,其抗精神病的效应强度和副作用大小略有差异,各类结构相近的药物则作用较为接近,但不同个体对不同药物可能有不同的反应。 3. 坚持疗程规律定时定量服药,严禁随意换药,停药。如果用药6周8周,药物疗效不佳时应考虑更换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