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1712047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整体感知】 本专题主要介绍了东西方的三位具有代表性的思 想家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提出了“礼”、“仁 ”、“仁”与“礼”的关系等思想;其次开创私 学;其学说对中国、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 影响。 柏拉图是西方古典哲学家的代表,提出了著名的 哲学观点:理念论;设想并实践其“理想国”思 想;创办柏拉图学园。他的思想和活动,影响了 世界政治和文化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师从柏拉 图,对柏拉图的思想有继承又有突破。研究的兴 趣和范围非常广泛,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兴建“吕克昂”学园,提出“中庸之道”。专题二东西方先哲课程标准要求:1,了解

2、孔子的生平,2,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3,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 的地位和影响。第一课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孔子其人1、在鲁从政管理内政;外交胜利;改革碰壁;失意去鲁 2、周游列国55岁起孔子开始了14年的周游列国生涯,他游说各国 君主实施他的政治主张,但终未被采纳。 3、晚年从事文化教育事业68岁时孔子回到鲁国,专心从事教育,整理古典文献 。公元前479年,孔子病逝,享年73岁。其言论由弟 子记载在论语中。贡献。尼山降圣,生逢乱世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 ,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 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

3、人。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 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 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 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 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 元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 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 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 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孔子19岁娶宋人亓

4、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 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周游列国,直道而行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之 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最高统治 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 远之的态度。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有 四年多, 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干了不少 事,职务提升也很快。但终究因为与当权 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了。 孔子周游列国路线 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 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 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 ,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 鲁定公13年,孔子55岁。由于齐人离间

5、,孔子离开鲁国,到外国 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 鲁定公13年十月,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 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 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 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 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 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做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 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 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 到楚国人,楚派

6、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 回到卫国 。 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 孔子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孔子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孔子办私学由于政治理想破灭,孔子曾整理出诗 书礼易乐春秋等典 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诗经书影周礼书影时代 背景春秋(前770年前476年),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 会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在这以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这时出现了土地私有。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文化上,私学的兴起,文化下移,逐渐形成了“士”阶层,并 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的力量。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7、孔子的 基本思 想观点 和政治 主张,思 想 核 心仁礼仁者“爱人”“忠恕” 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尊尊,核心:尊君亲亲“正名”的思想孔子的教育事迹及思想施行仁政,内圣外王 礼的含义及孔子的主张含义: 含义:礼就是周礼,是周人的典章制度等. 内容:首先是尊尊,就是卑贱者对尊贵者的尊崇; 其次是亲亲,就是对亲人的爱。 尊尊表明的是等级制与君主制的原则,亲亲表明的是宗法制 的原则。周礼把君主制与宗法制、政权组织与家族组织结合 在了一起。 政治 主张:a孔子对违反周礼的行为及改革旧制度的举 措持反对态度,提倡周礼的贵贱有序。为维护周礼,孔子提 出“正名”思想,主张用周礼规定

8、的人的名分去规范人的行为 ,使人的言行与名分一致,使社会等级化、秩序化。 仁的含义及孔子的主张 含义:首先是“爱人”。其次是行“忠恕”。 内容:a孔子主张仁爱应有差别,首先是亲亲,最爱的是 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其次是朋友,而后才是他人。这 种爱是建立在自然感情基础之上的。 b孔子主张人在社会中要尽量帮助别人,成人之美。“忠恕 ”之道是建立在推己及人的同情心基础之上的。 3、仁与礼的关系 只有仁与礼结合的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一方面,社会 依礼而有严格的等级和上下尊卑的界限,另一方面,社会依 仁而使人人有爱心。这样的社会是一个既有差别又具温情的 社会。 政治主张 要求施行“仁政”,而施行仁政

9、的关键是“举贤人”,而理想贤 人的标准是“内圣外王”,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开明君主的标准 ,也是人治社会中政治人才的理想标准。孔子的教育事迹及思想1,创办私学,打破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2,在教育对象上,孔子倡导“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对象。 从而使文化教育下移。3,教学实践中重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强调实事求 是的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教学方法上强调学与思的关系,学习与复习的关系。5,在培养目标上强调弟子要有浓厚的参政意识。“学而优则仕”6,孔子还善于“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的得意门生杏坛授

10、业,万世师表 纵观孔子的一生,他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一部分是通过言传, 通过学习古代文献、传授各种技艺,而更多的、更为深刻的则 是身教。他的勤奋好学,他对真理、对理想、对完美人格的追 求,他的正直、善良、谦虚、有礼,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对老百 姓的关心,都深深地感染着他的学生与后人。严格要求自己, 以身作则,既是孔子的高尚师德,也是孔子提出的一条教育原 则。孔子爱教育、爱学生,诲人不倦,他能平等对待学生,做 到教学相长,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孔子是具有高尚师德 的一代宗师。 孔子的弟子中,有些人几乎是终生陪伴着孔子,其情感之深, 胜于父子兄弟。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 们以对父亲之

11、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在孔子的坟 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6年。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 行者,第一位职业教师,得到了弟子们的衷心尊敬。 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孔子开创了 儒家思想,其思想内涵,经历代的损益,积淀下来,渗透到社 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之前的两千多年里,儒家思想不仅是官方的意识形态 ,而且在中国整个思想界中占有统治地位,影响着平民百姓的 日常行为。儒家成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 思想流派。孔子整理和修订“六经”,既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 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孔子还是

12、古代大教育家,他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学 在民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孔子学说对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影响。汉朝以后,儒家 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国,这些国家分别建立孔庙或文 宣王庙,实行以儒学为主的开科取士。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 到西方,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1) 孟子吸收了孔子的仁义思想,主张爱有差等,在政治上施行仁政 ,提出的性善说。荀子吸取了孔子的礼的思想,主张礼治,提出性恶说。(2)秦朝统治者崇尚法家思想,并采纳李斯的建议,进行焚书坑儒。 (3)西汉中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取得 正统的地位。 (4)汉朝以

13、后儒家的伦理本位思想一直没有变。 (5)在五四运动之前的两千多年里,儒家思想不仅是官方的意识形态, 而且在中国整个思想界中占有统治地位,也影响着平民百姓的日常行 为。儒家成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1、对中国: 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 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孔子整理和修订“六经” ,既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 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大教育家:他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学在民间”对 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2、对亚洲: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 部分 3、

14、对欧洲: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孔子的历史地位和影响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1)“仁” (2)“礼” (3)“为政以德” (4)“有教无类 ”A、(1)(2)(3)(4) B、(2)(3)(4)C、(1)(3)(4) D、 (1)(2)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A、“仁”和“礼” B、 “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 “忠恕”之道3德庆孔庙是广东孔子文化的重要基地, 今天我们如果想要去参观德庆孔庙,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 首先必须要参阅 A春秋 B 尚书 C 论语 D 道德经4儒家思想之所以能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其根本原因是 A孔子是“至圣先师” B

15、儒家思想有助于消除分裂 C“仁者爱人”思想与休养生息政策不谋而合 D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5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这说明 A不管时代怎样发展,我们所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一致的 B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加以继承 C对传统文化必须绝对地予以肯定或否定 D“德治”将要取代“法治”6孔子之所以被尊称为“圣人”,是因为 A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时盛极一时 B清康熙帝赞之为“万世师表” C其思想经过发扬改造,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D他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7山东某地有一楹联“仲尼若不删订六经,何处觅中华民族文化?杏坛(注:学校)早已昭告天下,此间有东亚炎黄子孙”。 该联褒扬的是: A、黄帝 B、孔子 C孟子 D 司马迁8体现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性的是 A克己复礼 B 忠恕 C 未知生,焉知死 D 有教无类9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根源是 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10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A、“仁“和“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