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吉林省延边市示范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86792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吉林省延边市示范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历史】吉林省延边市示范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历史】吉林省延边市示范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历史】吉林省延边市示范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历史】吉林省延边市示范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吉林省延边市示范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吉林省延边市示范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吉林省延边市示范性中学 2014-2015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第第卷卷一、选择题(共 40 题,每题 1.5 分,共 60 分。 )1春秋战国时期,平民和贵族的地位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其原因是( )分封制逐步瓦解,世卿世禄制度没落 私学兴起,平民有学习和提升的机会科举制度盛行,平民有升迁的机会 市镇经济发达,市民经济力量壮大A. B. C. D.【答案】A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科举制是隋唐以后的选官制度,中国市镇经济发达、市民经济力量壮大应是宋代尤其是明清时期,故、从时间上来说都与题意“春秋战国时期”明显不符。所以应排除、。故应选A。2

2、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 70 年后刘彻强行罢黜了“黄老百家之言” ,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调整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答案】B考点:百家争鸣。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无论是汉初的“无为而治” ,还是汉武帝刘彻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都是为了维护统治,加强皇权的需要,这种需要反映在政治思想方面也会因时而异。3 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2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

3、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答案】B考点:程朱理学。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说明了理学的博大精深;“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体现了理学的封闭性,A、D 两项表述符合材料含义但过于片面,C 项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故最佳答案选 B。4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 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

4、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该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学术思想的发展 B明清儒家力图恢复先秦的儒家学说C明清儒学比较全面地指出理学的弊端 D清代传统经学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产生 【答案】A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的特点。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理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 ,可得出该材料主要反映了儒家思想的演变是从理学到经学,再结合材料信息“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 ,联系明末清初思想

5、界活跃的的背景可得出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学术思想的发展,故 A 项正确;明清儒家并非恢复先秦的儒家学说,故B 项错误;C 项“全面”不符合史实,D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5历史观是指对古今世象变迁的感性认识的理性升华。下列言论所信奉的历史观明显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周监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将从周矣”B.“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C.“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D.“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答案】B 3考点:中国古代的历史观。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吾将从周矣”反映的是维护周礼,追随古

6、人之道;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反映的是守旧;“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反映的追随古人的治国思想。而“不法常可, ”反映的是与时俱进,应时而变。由此只有 B 项强调发展变革,不必效古,因此 B 项符合题意。6 “在古代西方人敢于展示自己,既敢于展示自己的思想,又敢于展示自己的裸体。中国就知道穿衣服,给思想穿衣服。穿衣服总比脱衣服容易。西方鞭挞自己的黑暗,所以得到了光明。它的思想在驰骋。我们歌颂自己的光明,结果带来千年的黑暗。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在思想方面的依据是( )A人文主义 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 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 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 致良知 【答案】C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东西

7、方如何对待人性态度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西方的“人文主义”是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中国的理学家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的是压抑人性,维护封建等级,为专制统治服务; “民贵君轻”强调的是民本思想;“因信称义”是西方宗教改革提倡人有信仰的自由权利,与材料不符,排除 ABD;因此选C。 7某中学历史教师利用数学坐标轴画了一条不甚精确的曲线图,其反映的是西欧( )A王权演变 B教权演变C资产阶级力量变化 D市民权力变化【答案】A考点:西欧王权的演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识记能力。由图曲线可知,从 8 世纪到 13 世纪,权力逐渐变小,而这一时期西欧是处于

8、神权统治,教权非常大,所以排除 B;从 13 世纪到 18 世纪左右,权力逐渐增大,而这一时期是西欧诸国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形成与发展时期,但是专制时代与新兴资产阶级有一定程度上的联4系,因而这一时期资产阶级力量和市民权力也在不断增强;而从图曲线 18 世纪后权力逐渐下降可知,这应该反映的是西欧王权的演变,因为 18 世纪后资产阶级的力量是不断壮大的。所以答案选 A。8下面是某班学生在整理过去的错题中的一道。题干,组合选项,正确答案分别如下( )根据选项及答案判断该题比较的应该是A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 B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C董仲舒新儒学和启蒙运动 D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答案】B考点:宋明理学、

9、启蒙运动。从材料“压抑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可以看出这是中国的宋明理学;从材料“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 “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 、 “后者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可以看出这是西方的启蒙运动,故选 B。9有学者写到“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作为基本起始点和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西方思想启蒙以宗教改革中个体的觉醒为基础 B五四运动在侧重救亡的同时忽略了个体的启蒙 C造成中西思想启蒙差异是由于工业化程度不同 D五四运动后的中国

10、思想界加强了对个体的重视【答案】B考点:五四运动。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中国近代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人民有两大任务:争取民族独立解放与繁荣富强。5在这两大任务中,中国人民首先要完成的是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实现民主、自由、平等等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 。而在中国,这一规律被列强侵略所打破,中国人当务之急不是实现“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 ,而是挽救民族危亡,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正基于此,所以 B 正确,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因为巴黎和会外交失败。A 错误,是以文艺复兴为基础;C 造成差异是因为中国遭受了侵略;D 应该发生在新中国成立

11、后。10蔡元培曾经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他于 1934 年在中山文化教育季刊创刊号上发表的文章中写道:“吾人一说到文化运动,就不能不联想到欧洲的文艺复兴,因为它实在是文化运动上最显著的一个例证。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一种参证。 ”蔡元培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其原因是两者( )A.都提倡吸收外来文化B.指导思想皆为理性主义C.内容都蕴涵人文主义D.都主张古典文化的复兴【答案】C考点: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文艺复兴没有吸收外来文化,故 A 项错误;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是理性主义,故 B 项错误;新文化运动主张思想解放,打破了传统伦理

12、道德对人性的束缚,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色彩,而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就是人文主义,故 C 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的传统思想,故 D 项错误。11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 ”这反映了(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材料中一直说的是“雕印” ,并非活字印刷,可排除 A 项;材料中有“传之虏(对敌人的蔑

13、称)中,大于朝廷不便” ,但是由此并不能反映北宋与契丹的关系紧张,况且这句话也不是这段材料的主旨句。此题的难度体现在 B 项的干扰迷惑。但是如果能注意到 B 项的表述是“完成式” ,就可以排除。材料中的现象引起欧阳修的重视进而上疏强调雕印文集需经“官司详令” ,足以看出“雕印文集已经影响到政府管理。所以答案选 D。12下表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成就分布领域及数量,造成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6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结果 B儒家思想重视民生的表现 C传统手工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D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产物【答案】A考点:古代科技的特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表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

14、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图表信息,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图表信息,得出这样的认识:领先的科技领域,多数与农业生产相关,诸如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水利等领域。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知道原因,即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导,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A。其余 BCD 三项均不正确,排除 BCD。1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果丰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创造出了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诸多文学体裁。以下是关于上述文学体裁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 诗经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下层人民的呼声B唐诗风格各不相

15、同,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等 C宋词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D明清小说主要以小说这种文学体裁表达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自豪感【答案】D考点:文学成就。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明清时期是我国的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社会黑暗,君主专制统治加强,明清小说则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的衰落和讽刺了社会的黑暗,并非主要是表达的社会的繁荣和人民的自豪感,因此 D 项错误,故选 D。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14佛教在经新疆传入中原的过程中,沿途修建了许多石窟,形成了艺术史上独具特色的石窟艺术。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飞天和菩萨是全裸的;而在敦煌莫高窟中全都穿上了裙子,至多半裸上身;在洛阳龙门石窟中就全穿上宽袍大袖的衣服了。这种服饰上的变化反映了(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 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7A沿途气候逐渐变得寒冷B洛阳地区社会风气最为保守C中原地区的经济较之边疆地区更为发达D越接近汉文化中心,本土化特点越显著【答案】D考点: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