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启功先生诗词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81580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4.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启功先生诗词改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谈启功先生诗词改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谈启功先生诗词改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谈启功先生诗词改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谈启功先生诗词改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启功先生诗词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启功先生诗词改(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浅谈启功先生诗词一、启功简介启功,字元白,号苑北居士。全名爱新觉罗启功,满族,北京市人。生于1912 年 7 月 26 日,病逝于 2005 年 6 月 30 日 2时 25 分,享年 93 岁。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古典文献学家、诗人。是清世宗雍正帝胤禛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曾任北师大教授,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 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等。启功艺术贡献突出,学术成就高,著作丰富。最主要的是书法,自创启功体,世称“启体”,书法界评论为“不仅是书家之书,更是学者之书,诗人之书” 。其书法作品在市场上极受青睐,如 20

2、03 年北京春拍10 幅全部成交,其中超过8 万元的有 4 幅,行书唐宋诗七幅被拍至41.8 万元,其价令人咋舌。其次是绘画,画作的风格是构图严谨,灵活生动, 色彩鲜明, 韵味悠长,尤其擅长山水竹石,极富传统文人画的意趣。1999 年秋拍卖他的朱竹墨石图以7 万元成交,到2002 年,同样的画作竟达10 万元以上了。启功还通晓语言文字、古书画鉴定之学,尤精碑帖研究。其主要著作有诗文声律论稿、 古代字体论稿 、启功韵语、 启功絮语、 启功赘语、 启功丛稿诗词卷 、汉语现象论丛 、 论书绝句 等多种。 现有启功全集 出版,2 共 20 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二、诗词特色1、启功诗词语言的活化

3、技巧诗是灵魂的声音,诗歌的语言要求高度凝炼,且优美动人,所以,历来诗家都非常重视语言技巧。除比喻、夸张、渲染、衬托等一系列文艺创作通用的手法外,起承转合、对偶、用典、比兴则是诗词最为常用的语言技巧。启功先生诗词较少用典,其造语浅近自然, 通俗易懂。翻开诗词集, 除少数早期作品用典较多,比较深奥外,绝大多数作品基本不用典故,语言明白如话,朗朗上口。最为脍炙人口者,如其1978 年所作自撰墓志铭可谓典型代表: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4、此诗 24 句 72 字,通篇使用口语, 不用一典,故其通俗易懂,流传十分广远。此作写在妻子新丧之时,总结平生,自定谥号曰“陋”,还说身名齐臭。其实启功先生光明磊落,品德高尚,业绩甚丰,博闻强识。这首写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三言诗,诗不诗,词不词,是首顺口溜,风格谑调,但这正是他参透几十年苦辣酸甜的感受。此墓志铭之妙,不仅在于仅用了72 个字就把自己3 的一生来个盖棺论定式的“鉴定”,且模样长相音容笑貌乃至目前状况一股脑儿跃然纸上;更令人称绝的是, 它所透露出的那种潇洒、旷达的气韵令当今的现代人们脊背发冷,顿足自省。中华诗词历来有崇尚雅致、 含蓄的传统,今启功先生不用(或少用)典故,如果没有

5、特别的手段和才能,势必造成语言过于直白,内涵不够丰富的毛病,对诗艺境界造成负面影响。启功先生深谙此理,他采用了一种活化通俗语言的方法,来缓解这个矛盾,达到非常好的艺术效果。如论词绝句二十首最后两首为:妄将婉约饰虚夸,句句风情字字花。可惜老夫今骨立,已无余肉为君麻。(伪婉约派)豪放装成意外声,欲教石破复天惊。闭口自放牛山屁,地下苏辛恐未能。(伪豪放派)两诗分别批评伪婉约和伪豪放派,中间化用了“肉麻”、 “放屁”两个极其通俗的词语,写出具有讽刺意味的诗句,为诗作主题服务,使流俗变妙语,化腐朽为神奇,使诗的含意顿增,境界叠生。启功先生诗作中此类活化俗语的例子很多,如对酒第二首前四句为:颈椎骨质乱增生

6、,血管崎岖阻畅行。一蹶何期犹复振,三年已过竟无成。成语有“一蹶不振“,这里活化成”一蹶何期犹复振“,平添语句中的诧异、无奈之感,使诗境大开。又如心脏病发,住4 进北大医院,口占四首之三:衣钵全空夜半时,凡夫一样命悬丝。心慌难觅安无着,眼小频遮放已迟。窗外参差楼作怪,门边淅沥水吟诗。咬牙不吃安眠药,为怕希夷处士嗤。此诗颈联巧妙化用“安心“、 ”放眼“两个俗语词,借以表达心脏病发时的特殊状态和心理感受,很是传神、奇妙。语言的活化是中华诗学一个很悠久的命题,严羽谓诗 “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音韵忌散缓,亦忌迫促”。又谓“须参活句,勿参死句” 。宋江西诗派更有点铁成金,脱胎换骨之法,强调于前

7、人成语处,生新出奇,点化新意。启功先生语言的活化与宋人点铁成金、脱胎换骨法一个最大的不同是从俗语中取素材,而非强调前人语言的出处。可谓化俗为雅,或化俗为奇。当代诗词创作普遍出现俗化倾向,这与古典语境的消失有关。 如何看待这种俗化现象,这是另一个值得研讨的诗歌美学问题, 但如启功先生擢取俗语中若干词汇,在解构的同时,注入诗人的才思,使俗语生出新意,这无疑是一种值得学习借鉴的手法。 这种手法在美学本质上与宋人的脱胎换骨、点铁成金是相通的都是通过对现成语言的转换、重组,达到翻新诗意,拓展诗境的效果。诚如宋刘克庄所言:紫微公作夏均父集序云:“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备具而生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

8、亦不背于规矩也。”是道也,盖有定法而无定法,无定法而有定法,知是者则可以语活法矣。所谓活法,就是灵活之法,既有成法又不囿成法,须是千变5 万化,不拘一格乃是根本之法。启功先生的语言活化技巧对当代诗词创作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当代诗词作者生活在一个非文言的语境之中,生活的信息、人生体验无不沉积在现代汉语之中。如何在现代语言中, 挖掘诗词创作素材, 这显然是让诗词贴近现代生活,融入当今时代的一个重大课题。 启功先生的语言活化技巧,可谓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典范。苏东坡说:“法而不智,则天下之死法也。道不患不智,患不凝;法不患不立,患不活。以信合道,则道凝;以智先法,则法活。道凝而法活,虽度世可也。”诗词

9、语言之法,可以千变万化,大可不必拘泥古人套路。启功先生具大智慧, 故能在通俗言语中发现其特殊的内涵,为我所用,生新出奇。2、启功诗词语言诙谐风趣,奇思妙趣。1971年,先生曾患头晕,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症”,他有记录这次患病经历的沁园春词四首,这是一组体现其幽默风趣特色的绝妙佳作,为便于分析,兹将前三首原词照录如下:沁园春美尼尔氏综合症(一)夜梦初回,地转天旋,两眼难睁。忽翻肠搅肚,连呕带泻,头沉向下,脚软飘空。耳里蝉嘶,渐如牛吼,最后悬锤撞大钟。真要命,似这般滋味,不易形容。明朝去找医生。服“苯海拉明” “乘晕宁”。说脑中血管,老年硬化,发生阻碍,失去平衡。此症称为,美尼尔氏,不是寻常暑气蒸

10、。稍可惜。现药无特效,且待公薨。(二)6 细雨清晨,透户风寒,汗出如浆。觉破房倾侧,俨然地震,板床波动,竟变弹簧。医嘱安眠,药唯镇静,睡醒西山已夕阳。无疑问,是糊涂一榻,粪土之墙。病魔如此猖狂。 算五十馀年第一场。 想英雄豪杰, 焉能怕死,浑身难受,满口“无妨” 。扶得东来,西边又倒,消息微传帖半张。详细看,似阎罗置酒, “敬候台光”。(三)旧病重来,依样葫芦,地覆天翻。怪非观珍宝,眼球震颤,未逢国色,魂魄拘挛。郑重要求, “病魔足下,可否虚衷听一言。亲爱的,你何时与我,永断牵缠。”多蒙友好相怜, 劝努力精心治一番。 只南行半里, 首都医院,纵无特效,姑且周旋。奇事惊人,大夫高叫,“现有磷酸组

11、织胺。别害怕,虽药称剧毒,管保平安。”以上诸词如果说第一首主要叙患病感受,上阙一句“真要命” ,下阙直书“现药无特效,且待公薨”还只是显出豁达,初露风趣的话,那么第二首在议论病魔猖狂时,用“想英雄豪杰,焉能怕死,浑身难受,满口 无妨 ” 。写医院下达病危通知书,用“详细看,似阎罗置酒, 敬候台光” ,则已是诙谐倍致,妙趣横生。到第三首, “怪非观珍宝,眼球震颤,未逢国色,魂魄拘挛”并下所拟“郑重请求”“病魔足下”的一串口语,则可谓匪夷所思,精妙绝伦,读之让人不禁拍案叫绝。掩卷伫思:古往今来,有哪个作家如此写作诗词?再细嚼其词,声韵、平仄悉皆符合格律规范, 由此,益觉启功先生这种风趣诙谐风格写作

12、的不易。检点先生所作,诙谐风趣者比比皆是,如其竹如意铭则7 曰“唯吾知足,搔着痒处。如意吉祥,一臂之助。”把人们乘坐公共交通车的状况,用诗词的形式,朴素幽默的口头语言,生动地记录下来。八首词作,从望车、等车、盼车、挤车、下车、摔倒到找新站牌,依次道来。鹧鸪天乘公共交通车八首(选三)三这次来车更可愁,窗中人比站前稠。阶梯一露刚伸脚,门扇双关已碰头。长叹息,小勾留,他车未卜此车休。明朝誓练飞毛腿,纸马风轮任意游。四铁打车厢肉作身,上班散会最艰辛,有穷弹力无穷挤,一寸空间一寸金。头屡动,手频伸,可怜无补费精神。当时我是孙行者,变个驴皮影戏人。五挤进车门勇莫当,前呼后拥甚堂皇。身成板鸭干而扁,可惜无人

13、下箸尝。头尾嵌,四边镶,千冲万撞不曾伤。并非铁肋铜筋骨,匣里瓷瓶厚布囊。启功在这组词作中,按照词谱,大量使用北京土话方言,读来亲切生动。“咱们”、 “活该”、 “驴皮影戏”、 “借光”、 “板鸭”、“开步走”,用来得心应手。望眼欲穿的乘客,牛皮哄哄的司机,挤不上车的无奈, 被人挤倒的调侃, 都是我们曾经经历的城市生活。北京的十字路口大而且多,车站搬动没有安民告示,一位老教授寻找新的公交车站,在大马路上转悠,其苦可想而知。但是却以“火箭航天又一回” (之八结句)来形容,真是大度幽默。写乘公交车时被挤跌倒在地则谓“门有缝,脚无跟。四肢著地眼全昏。行人问我寻何物,近视先生看草根(之七下片)。 ”8

14、又写心痛一首:心痛瞬盈周,西施逊一筹。硝酸虽剧毒,调剂有甘油。治病徒添病,红楼即玉楼。卧床吸氧气,一试死前休。又另一首写眩晕的五古云:别肠如车轮,一日一万周。昌黎有妙喻,恰似老夫头。亦常转,佛法号难求。如何我脑壳,妄与侔。秋波只一转,张生得好逑。我眼日日转,不获一雎鸠。日月当中天,倏阅五大洲。自转与公转,纵横一何稠。团栾开笑口,不见颜色愁。转来亿万载,曾未一作呕。车轮转有数,吾头转无休。久病且自勉,安心学地球。而在他写的一首 沁园春 里却充满了自谦的精神和诙谐的情调。检点平生,往日全非,百事无聊。计幼时孤露,中年坎坷;如今渐老,幻想惧抛。半世生涯,教书卖画,不过闲吹乞食箫。谁似我,真有名无实,

15、饭桶脓包。偶然弄点蹊跷,像博学多闻见解超。笑左翻右找,东拼西凑;繁烦琐琐,絮絮叨叨。这样文章,人人会作,惭愧篇篇稿费高。收拾起,一孤堆拉杂,敬待摧烧。老年颈椎病发作,送到医院做牵引,这本是痛苦的事,可启老却躺在床上作词。先写西江月:七节颈椎生刺,六斤铁饼拴牢。长绳牵系两三条,头上数根活套。虽不轻松愉快,略同锻炼晨操。洗冤录里篇篇瞧,不见这般上吊。后写渔家傲:痼疾多年除不掉,灵丹妙药全无效。自恨老来成病号,不是泡,谁拿性命开玩笑。牵引颈椎新上吊,又加硬领脖间套。9 是否病魔还会闹,天知道,今天且唱渔家傲。有一次,因血脂高而住医院输液,启老又作 渔家傲 一首:眩晕多年真可怕,千难苦况难描画。动脉老

16、年多硬化,瓶高挂,扩张血管功能大。七日疗程滴液大,毫升加倍齐输纳。瞎子点灯白费蜡,刚说话,眼球震颤头朝下。语言通俗,以口语入诗,但字字合律,句句押韵,完全符合词牌的平仄要求。词中又充满幽默,让人捧腹,不是大师,写不出这样的高质量的作品。他面对疾病,面对枯燥的住院生活,仍然高度乐观。即便是病危后又被抢救过来,他还是平静相对,幽默地写诗填词加以记录,充分表现出老人对人生的理解已经超然物外。这些都是诙谐幽默的绝妙佳作,体现启功诗词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三、学习感受1、非凡的人生参悟综观先生妙趣之作, 其内容大多写病痛或生死大患。在通常情况下,这类诗词应该写得哀惋凄恻,悲戚沉郁。启功先生何以能把患难哀痛之题材, 而写得如此轻松, 如此幽默风趣?我们认为,这充分体现了启功先生豁达的胸怀,体现他因洞悉万物,参透生命后所取的一种人生态度一种非凡的人生智慧。这种智慧得益于佛家对生死的参悟,也与其人生境况密不可分。佛家最能了断生死之根,故在生、老、病、死、苦诸人生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