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63154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1)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1)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1)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1)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1)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1)(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小康的提出 当今“小康社会”概念是邓小平同志在1984年3 月对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的谈话中首先提出,此 后,邓小平同志有多次重申“小康”概念,并把中 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界定为达 到小康。邓小平同志的“三步走”指哪三步?l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 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l第二步:到20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比1990年再增长 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l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达到中等发达 国家 水平,人民生活比较

2、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004年,菏泽市实现生产总值365亿元,比上年 增长1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34元, 增长14.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7.4亿 元,增长15.1%. 在我们菏泽市,十年前,人们盼望能 拥有冰箱、彩电、洗衣机,现在,这些东西已 经进入寻常百姓家。一些富裕家庭已盖起了小 洋楼,拥有了轿车。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与十年前相比,你的家乡近些年有什么变化?1)说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三步走”战略取得了伟 大胜利,显示了社会主义制 度的巨大优越性,及改革开 放政策的正确性。2)家乡的生活水 平、生活质量有 了明显提高. 2、总体小康的实现 到2

3、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 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人 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人民的衣食 住用行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有温饱到 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3、总体小康的表现 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 提高。宏观上:国家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中国改革开放27年来,经 济以年均9.4的速度快速 增长。2004年,中国国内 生产总值达到近万亿美 元;农村贫困人口由2.5亿 人减少到2600万人;中国 经济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 比重,由1978年的1%提高 到左右。中国的现代 化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材料一:我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人 均收入达到8001000美元。

4、世界银行将世界每个国家和地区按收入分为四组 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我国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 费、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满足。据2004 年普查数据显示,中国现有300万失学儿童。社会保 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类别人均GDP低收入国家少于756美元下中等收入国家7562995美元上中等收入国家29969265美元高等收入国家高于9265美元 材料三: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2001年人均GDP已达到或超过三四 千美元,远远高于中西部一些落后地区。目前,人均 GDP最高为上海市,已经突破4000美元,最低的贵州省 却只有300多美元。 材料三

5、说明了什么问题? 4、总体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 平衡的小康 5、全面小康的特点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 标1、经济目标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 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 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l 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完善的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 经济体系。l 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 、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我国社会保障范围覆盖不全,农村社会保障 还不健全,在城市建立了面向企业劳动者的社 会保险制度,而在农

6、村则实行家庭保障与集体 救助相结合,而以家庭保障为主的保障制度, 作为现代社会保障体系核心内容的社会保险未 在农村建立 2005年北京市开始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参保人员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享受按月 领取养老金待遇。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国城镇社会保障水平 较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还 比较低,社会保障体系正在 逐步完善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 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 最新统计测算表明,上海、北京、 天津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已经超过60% ,但全国尚有近三分之二的省(区、市) 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小于30%。 与经济

7、发达地区相比,一些传统农 业大省的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较低:湖南 (19.4%)、河南(15.7%)、安徽(13.9%)。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 衡的发展过程,有条件的地方可 以发展更快一些,相对落后的地 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是不是必须保持各地平 衡发展,不允许出现贫富不均?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特点和要求 特点:不平衡 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的更快一些,相 当落后的地区要奋起直追。 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4年 ,国内生产总值大13.6万亿元,出口贸易 总额大1.15万亿美元,由上年居世界第四 位上升为第三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9422元。

8、农村人均纯收入2936元,分 别实现增长7.7%和6.8%,这些成就标志 着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又迈出坚 实一步”。 练习 一、选择题 1、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为我们勾画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20 世纪末,我们已经实现了“三步走”的第二步目标,即 ( ) A、 解决了温饱问题 B、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C、 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D、基本实现现代化 2、下列选项对总体小康水平的理解正确的是 ( ) (1)全体人民都达到的小康水平(2)较低水平的小康生活(3)偏重于物质消费的不全面的小康水平 (4)发展很不平衡的的小康水平A(1)(2)(3) B(1)

9、(3)(4)C(1)(2)(4) D(2)(3)(4)BD 3、下列对本世纪头20年我们所要集中力量建设的 小康社会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B、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 步的小康社会 C 、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 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D、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的 小康社会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符合 ( ) (1)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2)人民的愿望和利益 (3)全面发展的理念和要求 (4)我国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水平 A(1)(2)(3) B(1)(2)(4) C(1)(3)(4) D(2)(3)(

10、4)DA练习二、非选择题 5、我国人均GDP与世界水平相比,我国世界排 名在130多位,仍属于中等和中低收入国家行 列,从人口来看,全国达到小康水平的占 74.8%,但还有12.3%的人口尚未解决温饱。这 说明我国当前的小康是怎样的小康?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仍然比较 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而且不 平衡,我国的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 仍然比较低,我国目前的小康仍然 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的小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经济、社会迅速发展, GDP增长率不断上升。十六大提出我国要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人说:GDP增长速度赶快越好。 对此,谈谈你的看法。图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给我们什么警

11、示?树立科学发展观1、必要性单纯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而忽视社会的 全面进步,会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2、内涵如何理解?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 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2)内涵(3)具体做法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满足人 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保障人民群众的 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 体人民。 (1)地位:全面发展(1)内涵: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 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2)具体做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加强物质文明、 精神

12、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协调发展(1)必要性目前我国存在着较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和地区 、城乡差距。实现各地区、各阶层的协调、平衡 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2)具体做法:做到“五个统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五个统筹(1)统筹城乡发展(2)统筹区域发展(3)统筹经济社会发展(4)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5)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发展(1)内涵(2)具体做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努力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促进人与 自然的和谐发展,走良性循环的文明发展道路 ,保证一代接一代持续发展。为什么会 出现这种局 面?它有什么 危害?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牢

13、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会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二、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1、为什么要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2、怎样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必要性重要性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道路统筹城乡发展(原因、要求)统筹区域发展(原因、要求)关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考(1)什么是新型工业化?它“新”在哪里?(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否就是对传统工 业的全盘否定?(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形成怎样的产业 格局?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http:/ 太阳gg注册 gwh52i

14、yc 爷用心,他调用官兵方便。二老爷领了老太太的命,又同大哥、大侄儿寒暄了几句,出来,一路斟详此事如何办理,迎头听见个娇嗲嗲 的声音:“哟,老爷!”却是刘四姨娘,满脸热乎乎的笑,给他深深的道了个万福,那腰身还是跟少年时一样,绵软得紧。二老爷心里 就一动不过,还是正事要紧。他“嗯”了一声,自顾往前走。刘四姨娘小碎步跟上,粘着他不放,还老问些有的没有的,二老爷就 有些烦了。刘四姨娘又问:“老爷哪儿去?”二老爷回答:“到你们太太那里去。”刘四姨娘顿时就有点僵。众姨娘们都陪着二太太, 只有她溜出来逮巧宗儿,结果直接跟到二太太那里,像什么样?二太太会不会剥了她的皮!她她她她要不要尿遁?在进二太太屋门 之

15、前,刘四姨娘到底找了个机会,溜开了,晃荡半圈再回来,自以为遮人耳目。二太太怒从心起,很想当场好好教训她一顿,碍着二老 爷的面子,忍了,先服侍二老爷用了顿简单的中饭,含蓄的问二老爷,大少爷仕进了,是不是他们云书的地位会下降。二老爷很不含蓄 的告诉她,与其担心这个,不如把柯儿的学业抓上去。院子里多出几个读书人,对谁都有好处。二太太当时脸色就红一阵白一阵的。明 柯的生母、卓二姨娘赶紧在旁道:“奶奶平日总关心柯儿功课,为柯儿伤了不少神,实在是柯儿自己太不争气。”二老爷咕哝了一句: “这样顽劣,不知像谁。”没人敢答腔了。二老爷扒拉完饭菜,去安排送银子的事。嘉颜已经把银两筹措到位了,都是毫无花假的现银 ,交割于二老爷,便回内院,途中经过一处小桥。这小桥下倒是没水,旁边原是一座小丘,能工巧匠将假山石铺设于小丘上,天衣无缝 ,曲意玲珑,小丘下是片洼地,便植了片绿得发蓝的蔓草,草上贴着丘石架座弯弯的小桥,嘉颜就从那儿走,听得有人问好:“嘉颜姐 姐。”循声低头看,桥那边,蔓草到了尽头的拐角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