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干预的理论与技术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1660562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3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机干预的理论与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危机干预的理论与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危机干预的理论与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危机干预的理论与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危机干预的理论与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机干预的理论与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机干预的理论与技术(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危机干预的理论与技术内容概要 危机干预的概念 危机识别与评估 预防与预警机制 自杀应对及干预第一部分 危机与危机干预一一 、危机(、危机(CrisisCrisis)的定义的定义所谓危机就是指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遇(如亲人死亡、婚姻破裂或天灾人祸等)时,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确定“危机”的三项标准:(1) 存在具有重大心理影响的生活事件;(2) 引起急性情绪扰乱或认知、躯体和行为等方面 的改变,但又均不符合任何精神病的诊断标准;(3) 当事人或病人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手段暂时不能应对或应对无效。二、危机干预(crisis intervention)的

2、定义:危机干预就是从心理上解决迫在眉睫的危机,使症状得到立刻缓解和持久的消失,使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并获得新的应付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心理危机时常见的心理和躯体反应:1、认知改变2、情绪改变3、行为改变对危机的合理认识 危机由个体无力处理内心压力或外在事件引起 危机情境之性质反映出当事人的认知经验而非病态 危机是暂时性的,而且有特定发展阶段,但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危机也提供人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应激反应 坐立不安 易激惹 过度疲乏 睡眠障碍 焦虑 惊跳反应 抑郁 喜怒无常 肌肉震颤 注意力不集中 梦魇 呕吐 腹泻 疑心 做为应激反应的一部分,躯体及情绪症状在任何方面都是正常的。第二

3、部分 心理危机的特点一 、心理危机的含义 心理危机是个体面对突发事件时出现的一种正常心理反应, 没有人能够获得免疫。 心理危机是个体面对特定事件时产生的一种超过个人问题解 决能力的一种感受。 心理危机的程度取决于个体对事件的感受和解释,而不取决 于事件本身。 心理危机具有“即时”的特点,需要得到立即的解决。 心理危机的解决方案可以是“适应性的” ,也可以是“非适应 性的”,自杀是一种心理危机的极端解决方法。三、心理危机发生的三个阶段三、心理危机发生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心理冲击(impact)第二阶段:心理应对(coping)第三阶段:心理退缩(Withdrawal)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心理危机的

4、评估心理危机的评估情绪认知行为Rick A. Myer, Assessment for Crisis Intervention, COPYRIGHT 2001 Wadsworth程度无损害 1轻微损害 2 3轻度损害 4 5中等损害 6 7显著损害8 9严重损害 10情感情感状态 稳定,对 日常活动 情感表达 适当。 对环境的 情感反应 适切,对 环境的变 化只有短 暂的负性 情感流露 ,不强烈 ,求助者 完全能够 控制情绪 。对环境的 情感反应 适切,但 对环境变 化有较长 时间的负 性情感流 露,求助 者能够意 识到需要 自我控制 情绪。 情感反应 与环境有 脱节,常 表现出负 性情感,

5、对环境变 化有较强 烈地情感 波动。情 感状态虽 然稳定, 但需要努 力才能控 制情绪。 负性情感 体验明显 超出环境 的影响。 情感与环 境明显不 协调。心 境波动明 显。求助 者意识到 负性情绪 ,但不能 控制。完全失控 或极度悲 伤。程度无损害 1轻微损害 2 3轻度损害 4 5中等损害 6 7显著损害8 9严重损害 10认认知注意力集 中,解决 问题和做 决定能力 正常。求 助者对危 机事件的 认识和感 知与实际 情况相符 。 思维集中 在危机事 件上,但 思想能受 意志控制 。解决问 题和做决 定能力轻 微受损, 对危机事 件的认识 和感知基 本与现实 相符。 注意力偶 尔不集中 ,

6、感到较 难控制对 危机事件 的思考。 解决问题 和做决定 的能力降 低。对危 机事件的 认识和感 知与现实 情况所预 计的在某 些方面有 偏差。 注意力时 常不能集 中,较多 考虑危机 事件而难 以自拔。 解决问题 和做决定 能力因为 强迫性思 维,自我 怀疑而受 到影响。 对危机事 件的认识 和感知与 现实情况 可以有明 显的不同 。 沉湎于对 危机事件 的思虑, 因为强迫 性思维、 自我怀疑 和犹豫而 明显影响 求助者解 决问题和 做决定的 能力,对 危机事件 的认识和 感知与现 实有实质 性的差异 。除了危机 事件外, 不能集中 精力。因 为受强迫 、自我怀 疑和犹豫 的影响丧 失了解决

7、 问题和做 决定的能 力。对危 机事件的 认识和感 知与现实 情况有明 显差异从 而影响了 其正常的 生活。程度无损害 1轻微损害 2 3轻度损害 4 5中等损害 6 7显著损害8 9严重损害 10行为为对危机 事件应 对行为 恰当,能 保持必要 的日常功 能。 偶尔有不 恰当地 应对 行 为,能 保持必要 的日常功 能,但需 努力。 偶尔出 现不恰 当的应 对行为 ,有时 有日常功 能的减退 ,表现 为效率 降低。有不恰当 的应对 行为且 做事没有 效率。需 化很大精 力才能 维持日 常功能。求助者的 应对 行 为明显 超出危机 事件的反 应,日 常功能表 现明显 受到影响 。 行为异 常难

8、以 预料, 并且对 自己或他 人有伤 害的危 险。 评估标准:312分采用“非指导性干预”;1322分采用“合作型干预”;22分以上采用“指导性干预”。(美国标准). 影响危机应对的主要因素1、问题的严重程度2、自身资源(认知方式、应对模式)3、社会支持系统无效有效无效有效可改变有利害关系不可改变无利害关系问 题初 评次 评适 应情绪关注应对情绪反应 (不适应)问题关注应对目标受阻状态下的个体认知模式第三部分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预警建立学生心理危机三级干预体系一、发展性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二、增强适应的个别心理辅导三、对处于危机状态学生的积极干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课外心理健康

9、教育活动,丰富中小学生心理学知识,增强他们心理保健意识,提升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通过各种途径锻炼他们的意志、训练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保持心理健康。 2、开展中小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工作,通过辅导面谈、热线电话、成长日记、心理网站等多种辅导形式,对中小学生的独立生活及社会环境适应、学习与社会工作关系的处理、人际交往的适应、恋爱问题处理等多方面生活内容进行指导与帮助。3、加大宣传、指导的力度,在教师中增强全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增加成功的体验,减轻不必要的精神负担。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善中小学生的社会心理环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

10、校园文化生活,满足中小学生精神和心理需求,为他们展现天赋和才华、抒发内心的激情、增强竞争意识、获取自信心提供平台。5、建立心理危机预警组织网络,启动和指导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及时发现和上报陷入危机状态的青少年学生,并尽早进行辅导人员干预和学生同伴互助相结合的危机干预工作。校 德 育 领 导 小 组班 主 任德 育 处心理辅导站心理辅导员校 园 危 机 预 警班级心理委员学习与宣传 心情晴雨表 团体辅导反馈 同伴互助 关注特殊情况班级心理委员操作机制图每周班级学生心理状态晴雨表 周次 日期 :200 年 月 日 月 日 本周内班级发生的重大事件, 需关注的普遍心理问题 本周内个别(特殊)同学情况

11、描述(包括姓名、性别、联系方式、主要问题等详细信息) 本周内所作的心理服务及感想 注:1. 请心理委员详细认真地填写此表格;2.每周五放学前请将此表格统一交于心理辅导老师处。班级心理委员的培训内容 知己知彼了解自我与同伴的身心特点、心理健康标准、年段身心特点、角色定位 助人自助增强心理帮助的热情,学会同伴沟通技巧:尊重、共情、真诚,倾听、询问、面质 特别关注增强预警意识,建立发现同伴中的心理危机,及时上报学校的机制。培训阶段设置 第一阶段:导向与热身阶段 第二阶段:团体形成与接纳阶段 第三阶段:技能培训阶段 第四阶段:自我探索与团体分享阶段第四部分 干预策略与技术一、干预的基本策略 主动倾听并

12、热情关注,给予心理上支持; 提供疏泄机会,鼓励当事者将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 解释危机的发展过程,使当事者理解目前的境遇、理解他人的情感,树立自信; 给予希望和保持乐观的态度和心境; 培养兴趣、鼓励积极参与有关的社交活动; 注意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多与家人、亲友、同事接触和联系,减少孤独和心理隔离。 二、危机干预的基本技术(一)沟通技术建立和保持辅导员和处于危机者双方的良好沟通和相互信建立和保持辅导员和处于危机者双方的良好沟通和相互信任,有利于当事者恢复自信和减少对生活的绝望,保持心理任,有利于当事者恢复自信和减少对生活的绝望,保持心理稳定和恢复正常的生活,以及改善人际关系。危机干预工作稳定和恢

13、复正常的生活,以及改善人际关系。危机干预工作人员必须注意与当事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关系。人员必须注意与当事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关系。(二)支持技术术主要是给予精神支持,而不是支持当事者的错误观点或行为。这类技术的应用旨在尽可能地解决目前的危机,使当事者的情绪得以稳定,可以应用暗示、保证、疏泄、环境改变、镇静药物等方法,如果有必要,可考虑短期的住院治疗。有关指导、解释、说服主要应集中在放弃自杀的观念上,而不是对自杀原因的反复评价和解释。(三)干预技术:亦称解决问题的技术,因为危机干预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让当事者学会对付困难和挫折的一般性方法,这不但有助于渡过当前的危机,而且也有利于以后的适应。第

14、五部分 自杀与心理干预一、定义: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简单地将自杀定义为“有意或者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为”,这个定义强调个体自杀前的心理动机。二、分类: 自杀意念有寻死的愿望,但没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自杀未遂采取了有意毁灭自我的行动,但并未导致死亡;自杀死亡 采取有意毁灭自我的行为,并且导致死亡。自杀姿态死亡愿望不是很强烈,主要想伤害自己,以减轻痛苦或引起注意。中国人群自杀的发生率: 中国是仅次于冰岛的自杀率高发国家。 在中国,自杀是全人口的第五位死因。 自杀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 我国每年有287,000人死于自杀,22.2人/10万。 1,500,000人因家人或亲友自杀出现长期而严

15、重的心理创伤,其中有135,000小于17岁的孩子经历过父亲或母亲死于自杀。 2,000,000人自杀未遂。可能导导致自杀杀的原因:学者对对引致自杀杀行为为的因素有不同的理解,有部分学者认为认为 可能是当事者面对对突发发危机时时所作的一种冲动动行为为;有学者认为认为 自杀杀可能是当事者面对对一连连串压压力而无法克服的结结果;有学者认为认为 自杀杀行为为可能基于心理上或生理上的问题问题 。若能找到引发发自杀杀的原因,将有助于制定相应应的干预预方案。三、自杀的原因1、精神障碍导致自杀;2、躯体疾病导致自杀;3、非疾病(普通)人群自杀;4、宗教信徒自杀或集体自杀。精神疾病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精神障

16、碍自杀占所有自杀个案的30-40%,其中,抑郁症自杀占全部精神障碍自杀的1/4,精神分裂症自杀占全部精神障碍自杀的27-30%。四、自杀的高危因素:当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有以下几种表现时,自杀的危险性就高:心情忧郁或抑郁近期,特别是最近两天,有严重的负性生活事件近一个月生活质量很差长期的生活、工作或心理压力既往有过自杀行为亲友或熟人有过自杀行为抑郁症的六项评估指标 情绪极度低落,早晨最为明显 负性认知堆积,觉得失败、愧疚、无望 行为一反常态,哭泣、易怒、退缩、混乱 无法入睡或睡眠过多,精神不振 食欲改变,肠胃功能紊乱,体力不支 强迫性地一再产生“死”的念头,怕自己失去自制力五、自杀发生后学校的应对要点1、及时向上级报告,召开学校危机处理的紧急会议2、召开班主任会议,统一思想与行动3、全校性事件通报与进行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