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背古诗文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51660256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5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背古诗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必背古诗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必背古诗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必背古诗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必背古诗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背古诗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背古诗文(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兵车行杜甫杜甫(712770), 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 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 老,世称杜少陵。他是 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其诗显示了唐 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 被称为“诗史”,明清文 人推崇他为“诗圣”。以 古体、律诗见长,风格 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 主。有杜工部集。杜甫为什么被后人尊为“诗圣 ”?苏轼曾说:“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 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 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中唐诗人元稹 “杜诗最多,可传千余首 ,至于贯穿古今,尽工尽善,又过于李。 “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 第一

2、段写亲人 送别出征战士 ,这是诗人亲 眼所见,要表 达出诗人“穷 年忧黎元,叹 息肠内热” 的感情,声音 要沉重一些, 前四句可用平 调读。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第三段先写秦兵家庭的困难, 朗读时速度不宜快。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

3、草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杜甫为什么被后人尊为“诗圣 ”?思想内容:1、内容:在忠诚于唐王朝和君主的前提下,对统 治集团中的腐朽现象给予严厉的批判; 暴露社会 罪恶,反映民生疾苦;3、价值:是信史,是实录,标志着杜诗“光芒万丈”2、感情:对受难的人民的极其真实深切的悲悯之情 。 章法:1 章法严密。各段皆自有起结,析之则 三,合则为一内容上,一是前后呼应,二 是层层递进。 2 深刻的思想性和强烈的感染力通过高 度的艺术性表现出来。 重墨铺染。大氛围的粗略勾勒和具 体动作的细致刻画相结合,描绘了一个悲 怆而震撼人心的出征场面。诗的开篇展现 出一幅出征图,既有听觉形象又有视觉形 象。巧妙构思诗

4、人通过设问的方法,引出征 夫的满腔悲切和哀怨的倾诉前文的凄惨场面 是诗人亲眼所见,下面的悲切自诉是诗人亲 耳所闻,增强了诗的真实感。善用口语这首诗反映的是人民的生活, 因而也选用了乐府体裁,运用了俗语口语, 加上民歌中常见的顶针修辞格,读来清新自 然,明白如话,造成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一句之中连续四个动作: 牵衣不舍 顿足悲痛 拦 道焦急 哭无奈、愁苦。诗人笔下,灰尘弥漫,车马人 流,令人目眩;哭声遍野,直冲云天,震耳欲聋!集中展 现了上万家庭妻离子散的悲剧。最后一句当用升调读这是本段的高潮点,诗人的怨 愤之情初现。牵衣顿足拦道哭 哭声直上干云霄第二段开头两句是诗意转换处,可 以读得平缓些,声

5、音稍稍放低。“点行 频” 意思是频繁地征兵,是全诗 的“ 诗眼”,为下文叙事总纲,须重读。点 出了造成百姓妻离子散、征夫牺牲、土 地荒芜的根源。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先叙事后抒情。叙的是服役时间过长, 占去人的大半生,读时当有怨而不伤之意, 至“归来头白还戍边”,怨情稍稍加重。读 后宜作一顿,为下文直抒胸臆作铺垫。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边庭”二句有怨有愤,为本段高潮点,应当读得掷地有 声。 “边亭流血成海水”和“武皇开边意未已”形成鲜明对 比。我们不难想到,边地横尸遍野,连“血流成河”都不 足以摹其状貌,而统治者的霸心,仍然没有休止呀。读

6、时既要强调武皇穷兵黩武的开边“气势”,“武皇开边”重 读,又应读出愤怒的指责和讽刺意识,“武皇开边 意未已”,后面停顿可稍长,“意未已”真是苦不堪言, 要表现出叹婉无奈。人民对统治者敢怨而不敢言,只有 无奈地叹息,低声责怨。“长者”二句是承上启下话,当用比较 柔和的调子读。“敢伸恨”者,不是无恨 ,而是“伸”亦无用,有奈何不得之意。“且如”四句当一气读出,但速度不宜 快,要作低回之势,至“租税从何出”稍 稍振起,因为“行人”的怨愤在这句话中 表现得含蓄而又深刻。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在封建社会里,人们重男轻女,生男则喜 ,生女则悲;可是现

7、在不同了,反以生男为“ 恶”,生女为“好”。这种变化是由繁重的兵 役负担和士兵大量死亡的事实造成的,反映了 人们心灵受伤害之深。令人悲痛欲绝绝,声调调 凄楚。读读至“生女”二句当再作低回之势势。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最后四句为全诗高潮所在。“君不见”一句当 突然振起,有指点之意,声音托长,应重读。“古 来”一句道尽战场的惨景,也集中地表达了“行 人”和诗人的怨愤,要缓缓读出,“无人收”三 字乃血泪铸成,尤应加以强调,使人能想见此中 情景。 “古来”句道尽战场惨景,集中表达“行人” 和“诗人”的怨愤,要缓缓读出,“无人收”三字乃 血泪铸成,尤应重读。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