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提取基础知识讲义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1421472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4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提取基础知识讲义(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提取基础知识2011年8月总论:中药提取的概念. 提:提炼,把中药材中的成分提炼出来。 取:精取,把提炼出来的有效成分分离出来。 有效成分:是指具有医疗效用和生理活性的单体物质。 无效成分:是指与有效成分共存的其他化学成分。第一章:中草药化学成分一、糖类 糖类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多视为无效成分 。(但有的可直接供药用:蜂蜜、饴糖、葡萄 糖等。) 分类:单糖类,低聚糖,多糖类。(一)、单糖类: 为无色,或白色结晶粉未,味甜,易溶于 水,可溶于乙醇,不溶于已醚。(二)、低聚糖: 由2-9个单糖分子 成,有甜味、能 溶于水,难溶于 或几乎不溶于有 机溶剂(醇沉法 可除去)(三)、多糖类: 是由

2、10个分子以上或更多的单糖缩合而成 的高聚物(分子量很大)已失去了一般糖 类的性质,多不溶于水,可溶于热水生成 胶体溶液(如淀粉),也不溶于乙醇等有 机溶剂,无甜味。主要有:淀粉、菊糖、 粘液质、果胶、树胶等,这类成分多无生 理活性,通常作为杂质除去(醇沉法)。1.淀粉 多存于中药的种子、果实、根茎(如半夏 、茯苓、山药等)没有显著的药效(但可 水解成葡萄糖,是一种营养物质),淀粉 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600C以上的热水 易糊化成粘稠状的胶状溶液,不易过滤, 故含淀粉较多的中药不宜用水煎煮提取。 通常作为杂质除去可用醇沉法除去。2菊糖 性质和淀粉类似,易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及 其它有机溶剂。中

3、药中的菊糖多为无效成分, 亦可用醇沉法除去。3粘液质、果胶、树胶类 均属于复杂的多糖类衍生物 1.粘液质是植物细胞的正常分泌物,多存在薄壁细 胞中(如知母、黄柏、车前子等)。多视为无效成分, 因其水提液往往因粘稠性大而很难过滤。 除去方法:a.沉醇法 b. 加石灰水或醋酸铅生成钙盐或铅盐沉淀 而 除去。 2.果胶存在植物的果实中,具有抑菌、止血作用。 3.树胶是植物受伤害后所分泌出的一类保护性胶体化 合物(透明或半透明固体),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 剂,遇水膨胀而形成胶体物质。 也可用醇沉法除去二、氨基酸、蛋白质和酶 1.氨基酸动植物组织中的一种含氨有机物, 为无色结晶,易溶于水 , 难溶于有

4、机溶剂,多为有效成分。 2.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由a- 氨基 酸通过肽键结合而成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即 由一个氨基酸的羟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脱 水缩合形成肽键CONH的链状结构。 性质: 溶解性溶于水,不溶于醇等有机溶剂。 变性作用其水溶液加热至沸能使之凝固 而沉淀析出。 盐析其水溶液中加入硫酸盐,使蛋白质 沉淀(但不变性)。用于蛋白质的提取与提纯 。 蛋白质多视为无效成分,且易使提取液腐败和 产生沉淀,应尽量除去。 除去蛋白质的方法:先醇沉,再水沉。3.酶-是一类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属性: 如蛋白酶可促使蛋白质水解 淀粉酶可使淀粉水解 中药提取时一般都要破坏酶的

5、活性。 如:清热解毒口服液中黄芩水提时,应先将水煮沸,将 水中的酶破坏后,再煎煮。 酶的性质: 能溶于水,加热或用强酸 、强碱、乙醇等处理时则 变性凝固而失去活性。三、有机酸(一)、概念: 是植物中含有羧基的一类化合物,即将成 熟的果实中较多,少数以游离状态存在外 ,多与金属离子钾和钠结合成盐,或与甘 油结合成脂肪酸,与生物碱结合成盐。(二)、分类:1.脂肪族有机酸为带羧基的脂肪族化合物 :分为高级脂肪酸和低级脂肪酸。 如:巴豆酸、乌头酸、草酸等。 2.芳香族有机酸为含芳香环的羧基化合物 :如:水杨酸、苯甲酸、桂皮酸等。 3.萜类有机酸为萜类化合物:如:甘草酸、 松香酸等。 (三)性质: 1中

6、药中的一般低级脂肪酸易溶于水和 乙醇,难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 2高级脂肪酸及芳香族有机酸易溶于有 机溶剂而难溶于水。 3有机酸盐一般能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 溶剂。(四) 提取分离方法: 1.利用有机酸与碱生成盐能溶于水而提取 。 2.游离酸溶于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而分离 。 有机酸多视为有效成分。 如:水杨酸有杀菌、解热镇痛作用,金 银花中的绿原酸有抑菌作用。四、油脂和蜡 (一)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所组成的混合物。植物中的油脂主要存在种子中,其它器官含量较少,如薏苡仁醋。 性质:1.溶于水,而易溶于石油醚,苯等非极性有机溶剂2.难溶于冷醇,易溶于热醇中,冷后易析出。(回流提 取比渗漉提取的油脂

7、多)3.油脂没有挥发性将油脂滴在滤纸上,留有持久性 的透明油迹,加热也不消失。(可与挥发油区别)4.油脂的酸败油醋放久后,易发生水解,产生丙烯 醛,而产生腐臭味 (二)蜡 是由高级脂肪酸与高级一元醇结合而成的脂。 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茎、叶、树干、果实中。 性质:常温下为固体,可溶于热醇中。(三)除去方法 油脂和蜡一般视为无效成分,在制成液体 制剂时会影响成品的澄明度,在提取过程 中要进行脱脂除油处理。 (例如渗漉液用珍珠岩助滤剂除油,用膜 分离除去油性成分,) 蜡与油脂不同的是不易酸败,高温时不产 生丙稀醛臭味。五、树脂1.概述:是植物组织内树脂道分泌的渗出物。(植物的茎干用 刀切割使树脂不断向

8、外渗出,开始渗出的是液体,露于 空气中干燥后变成半透明的或半固体的物质,如乳香、 没药。) 2.性质:性脆易碎,不溶于水,可溶于醇及其它有机溶剂,在 碱性溶液中能部分溶解或完全溶解,加酸时又沉淀析出 。有效成分:血竭、乳香、没药等有活血止疼,散瘀生 肌作用。无效成分:大多数中药中含有少量树脂,会影响其它 成分的提纯,应将其除去。 3.除去方法:醇提液回收乙醇后,加水沉淀,因树脂不溶于水而析出 水沉。六、挥发油 挥发油是一类经水蒸汽蒸馏出的与水不相 混合的挥发油成分的总称。 性质:挥发油多为无色或淡黄色的透明油 状液体,具香气,常温下能挥发,在水中 溶解度很小,易溶于有机溶剂及脂肪中 多视为有效

9、成分。 提取方法:水蒸汽蒸馏法。七、生物碱 生物碱具有明显的生理活性,是中草药中的一 类重要有效成分。1.性质: 生物碱多具碱性,能与酸结合成盐,多 为无色晶体,味苦。 游离生物碱一般不溶于或难溶于水,能 溶于醇,氯仿等有机溶剂。 生物碱盐则可溶于水或乙醇,不溶或难 溶于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 (因中药成分多以生物碱盐的形式存在, 故水提、醇提、醇沉、水沉均不会损耗其 成分)。2.提取方法 水提法(煎煮法、酸水提取法) 醇提法(渗漉法、回流法) 离子交换树脂法 其它方法: 水蒸汽蒸馏法含挥发性的生物碱。升化法如茶叶中的咖啡碱。八、苷类 苷类也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也是一类重 要的有效成分,苷类是

10、一类由糖与非糖化 合物通过苷键结合而成的有机化合物,苷 类易被稀酸或酶水解后生成苷元和糖(如 黄芩苷)。1性质: 苷多为无色无臭的晶体、有苦味。 大多具有一定的水溶性,可溶于水或乙 醇,氯仿中,难溶于醚或苯中。 苷元大多可溶于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 (故黄芩苷被酶水解成苷元而沉淀析出, 而使含量下降)2提取方法 溶剂法:水提、醇提后醇沉、水沉而提 纯。 碱溶酸沉法:因苷类化合物多含酚羟基 ,呈酸性能与碱成盐,加酸后黄酮转为原 来的化合物而析出。 多属络合物沉淀法(多用于实验室中)九、色素 1.分类: a水溶性色素:黄酮类、蒽醌类等。 b 脂溶性色素:叶绿素、叶黄素等。 叶绿素分布很广,凡是植物的

11、地上部分带有绿色, 都是因为含有叶绿素。 2叶绿素的性质: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可溶于乙 醇、氯仿等有机溶剂。 叶绿素具有抗菌、消炎、除臭、促进肉芽生长等作用 。 3.叶绿素的除去方法:在提取中药其它有效成分时,叶绿素常作为杂质除去 , 除去方法可在乙醇提取液浓缩后,加入等量的水使 叶绿素沉淀析出,过滤除去(醇提水沉法)。第二章:中药提取基础知 识 第一节: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 法一、溶剂提取法 (一)原理:根据中草药中各种有效成分溶解度的 性质,选用对需要成分溶解度大而对其他 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将所需要的活性成 分从药材组织内溶解出来的一种提取方法 。(二)过程: 当溶剂加入到粉碎的药材中

12、,由于扩散和渗透 作用,使溶剂逐渐通过细胞壁渗透到细胞内。 溶剂在细胞内溶解了大量的可溶性成分,造成 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而产生了渗透压、在渗 透压的作用下,细胞内的浓溶剂不断向外扩散 ,而细胞外的溶剂又不断进入直至达到动 态平衡。 浸润 溶解扩散 置换 浸润:指溶剂通过毛细管进入细胞组织中(渗 透作用)。 溶解:指可溶性成分溶解在溶剂中。 扩散:指溶剂溶解可溶性成分后形成的浓溶液 ,具有较高的渗透压。 置换:指在渗透压的作用下,细胞内浓溶液不 断向外扩散,细胞外的溶剂不断进入细胞内。(三)溶剂的选择 选择溶剂的要点: a.要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 小。 b.不能与成分起化学变化。

13、c.溶剂要价廉、易得和使用安全。 常用的溶剂:1.水优点:a.价廉、易得、使用安全。b.对中药细胞穿透力强的极性溶剂。c.大多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均能提取出来。 缺点:a.淀粉、果胶、粘液质含量多的药材易被糊化 ,难过滤。b.苷类成分用水提易酶解。(如黄芩苷)c.对成分的选择性较差,提取出的杂质较多。d提取液易酸败、变质、不能久留。2乙醇优点: a.溶解性能较好、大多数有效成分均能溶解。 b.对细胞穿透力强、成分提取较彻底。 c.对药材成分的选择性较强。(淀粉、蛋白质、果胶 、粘液质等杂质不易溶解) 含量90%以上提挥发油、有机酸、树脂等。 含量50%-70%大多数的生物碱、苷类 含量50%以下蒽

14、醌类、皂甙类 d提取液好保存。(20%以上就有防腐功能) 缺点: a.价格较贵。 b.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 c.易燃、不安全。 3 . 氯仿、乙醚等 均为实验室或有效成分检验时使用、有毒、大 规模生产少用。(四)影响提取的因素 1.药材的粒度: 一般来说药材粉碎越细、提取的效率越高,(接 触面积越大),但过细会因吸附作用而影响扩 散速度,且过细会使过滤困难。 应根据 a.药材的不同成分而定:细粉、粗粉、切片、 切段 b.不同的溶剂而定水提:切片、切段 醇提:粗粉2.浓度差: 浓度差是扩散的主要动力,故在提取过程中要保持较高 的浓度差,以加速解。故加入的溶剂的量要控制好 太多:费工、费时 太少:

15、提取不完全3.温度: 一般冷提杂质少,热提效率高。 注意: a.含淀粉、粘液质等量较多的中草药、 水提时应避免加热提取。 b.对易挥发的成分在加热提取时,要防 止其损失。4.时间: 提取时间较长则提出较完全,但杂质也越多, 一般生产工艺均有规定。(五)提取方法1.浸渍法: 是将处理好的药材,用适当的溶剂(水或醇)在常温或 温热(60-80)情况下浸渍,使药材有效成分浸出的 一种方法。 a.分类 冷浸法:常温下进行(浸出率较差,且需时间长) 温浸法:在60-80温度下进行(浸出率更高,时间更 短) b.优点: 此法适于提取有效成分遇热易被破坏及含淀粉、果胶 、粘液质多的中药。 浸出液的澄明度较好 c.缺点: 提取时间长,且水提液易霉变质 提取有效成分不完全2.煎煮法: 是将经过处理过的药材,加入适量的水加热煮 沸,使其有效成分煎出的一种方法。 a操作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