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论文 探析网络时代的德育工作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1357527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德育论文 探析网络时代的德育工作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学德育论文 探析网络时代的德育工作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学德育论文 探析网络时代的德育工作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学德育论文 探析网络时代的德育工作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学德育论文 探析网络时代的德育工作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德育论文 探析网络时代的德育工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德育论文 探析网络时代的德育工作(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 爱心 专心1探析网络时代的德育工作探析网络时代的德育工作摘要: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社会” 正在形成。它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机遇, 也带来了挑战,我们应及时转变德育观念, 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大学生思想素质 的全面提高。国际互联网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 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它把各部门、各行 业乃至各国、各地区联成一个整体,形成 一个相对自由的网络时空,形成所谓的 “网络社会”。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它为 社会带来的变化激起了莘莘学子投身科学、 报效祖国的热情,促进了大学生道德水平 的提高。但是,正如任何科学技术都是一 柄双刃利剑,由于“网络社会”与现实社 会相比具有开放性、自由性

2、、隐匿性、异 化性等特点,它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给大学 生的道德培养带来某些负面影响。这使我 们在封闭环境中建立起来的德育理论与方 法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由此产生了一些新 问题,需要我们积极加以探讨,并尽快找用心 爱心 专心2出对策。 一、网络对大学生人格发展和道德培 养的负面影响 1道德冷漠现象的产生,人际情感的 疏远 网络的发展消除了人类跨地域沟通的 时滞,拓展了人类的交往空间,深刻地改 变着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使人类的 沟通发生了一场深刻的革命。与此同时, 也带来了道德冷漠现象与人际情感的疏远, 其根源在于:人与人的社会交往为人对网 络的依赖所取代。 有些大学生沉湎于“网络社会”之中 而不

3、能自拔,以至于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 他人与社会的幸福漠不关心。他们终日与 个人终端打交道进行网上交往,言谈举止 都被转换成二进制的语言,人的音容笑貌 以数字化字符方式在屏幕上传播,人成了 数码化存在。在“人一机一人”这样一个 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个体在很大程度上失 去了与他人、社会接触的机会,这极有可 能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导致个人用心 爱心 专心3产生紧张、孤僻、冷漠及其它心理健康问 题,对大学生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2传统的道德规范受到严峻挑战,严 重的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突现 网络社会是人类为自己开拓的另一个 生存空间。以全球性、开放性、全方位的 国际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社会,正在动摇 着传

4、统社会道德的基础。在网络社会里, 主体行为往往是在“虚拟现实”的情形下 进行的。网络行为主体的匿名匿形而导致 的模糊使规范所体现的伦理道德观念已难 以再放到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关系、社会实 践中加以认识、检验和运用。一方面,建 立在现实社会基础上的传统道德规范由于 不适应网络运行的新环境,受到严峻的挑 战,另一方面,面对新的网络领域,又一 时没有形成新的道德规范,由此导致网络 道德行为失范出现,有的已相当严重。比 较突出的问题:一是网络犯罪。有些大学 生法制观念极为淡薄,有时出于好奇心或 仅出于显示自己高超的电脑技术,竟置国 家、社会于不顾,在网上充当黑客,非法用心 爱心 专心4窃取国家机密,非法

5、使用他人信息,制作 和传播电脑病毒等,这在国内外已屡次发 生。二是传播暴力和色情信息。在网络大 量快速传递的信息中,混杂着许多反道德、 不健康的内容,主要包括暴力和色情信息。 “信息污染”不仅毒害人们的心灵,而且 容易诱发犯罪,且危害更加严重。 3文化扩张进一步加剧,造成网络文 化侵略 文化扩张不是一个新现象。虽然国际 互联网使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在网上交 汇,但它带来的不一定是信息资源共享的 趋于平等,有可能是信息“贫富”的进一 步分化。 由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在信息高 速公路的建设上,在网络传播技术的手段 上取得优势地位,信息传播单向流动的态 势更加明显。而这种信息单向大量“倾倒” 不同

6、于单纯工业化产品倾销的地方,是在 于其所负载的明显的政治和文化色彩。可 见,文化扩张进一步加剧。恰好西方批判 传播学家席勒早就指出的“它(资本主义)用心 爱心 专心5有效地兜售了一种生活方式,一套信念, 这套信念把人类幸福同个人越来越多地占 有商品和越来越大量地享受服务联系起来, 以获取物质的东西取代爱、友谊或与之相 等的事物。”这些内容对大学生的影响无 疑是非常大的。 这场“无硝烟的战争”在信息技术飞 速发展的今天,非但没有结束,还有愈演 愈烈的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说,1993 年 9 月,克林顿政府发表的题为“国家信息基 础结构行动计划”的报告与尼克松在 (1999,不战而胜中的想法是一脉相

7、承的, 是企图用“自由、民主、人权”的价值观 念去占领世界,统治世界,最终实现思想 的征服。 以上主要从三方面分析了网络对大学 生道德培养和人格发展带来的一些负面影 响,提出这些并非因噎废食,而是未雨绸 缪。如何消除其负面影响?这是 21 世纪大 学生德育工作的一个紧迫任务。 二、转变德育观念,开拓德育工作新 思路 用心 爱心 专心6观念是行为的指导。首先,从封闭型 的德育观向开放型的德育观转变。互联网 的普及和运用使我们面对着一个空前广阔 开放的信息世界。而长期以来,德育工作 一直处于一种封闭的系统中,囿于校园一 隅。显然,这种“象牙塔”式的教育,不 能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所以德育工作应 主

8、动向社会开放,充分发挥其信息选择和 文化整合功能,从丰富的社会生活中获取 有益的养分,在频繁的社会交往中辐射自 己的能量,从而保持自身的生机与活力, 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这要求德育工作者要 拓宽工作视野,不断探索,逐步建构一个 以社会为中心,学校、家庭为基础的德育 体系。 其次,从传统的防范型德育观向主动 发展型德育观转变。伴随网络传播技术的 发展,信息爆炸烈度会进一步加深,多元 文化与价值观的碰撞将变得经常,青年学 生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他们知识的来源、 经验的获得、观念的确立将更多地来自社 会而不是学校,因而信息接受的主动性、用心 爱心 专心7积极性、选择性大大增强。而传统防范型 德育观往往把

9、学生看作德育的客体,它试 图借助一切可能的手段,向学生灌输现成 的理论,使学生无条件接纳和认同既定的 道德价值和规范,忽视了道德的主体性本 质,阻碍了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因此,我们要彻底改变传统防范型德育观, 确立主动发展型德育观。德育工作者应从 单纯传授道德知识方面转移到让学生掌握 “批判武器”,提高道德辨析力、判断力、 选择力和创造力教育上,尽量利用网络教 学创设一个平等、和谐、互动的学习情境, 鼓励学生参与教育过程和真实的生活,引 导他们学会主动选择,自我教育,从而自 觉地把社会外在道德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 我道德需要,促进他们健康地发展。 三、网络时代德育工作的策略、方法 网络时

10、代的大学生德育工作,不应仅 限于培养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不限于 思想政治教育,还应包括真、善、美的追 求和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社会责 任感的培养以及心理素质的教育,总之,用心 爱心 专心8应把德育工作放在信息社会人们面临的挑 战这一大背景下来思考,来进行。1 积极吸取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 精华,加强网络伦理教育 网络的利弊完全取决于人的所作所为。 网络技术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手 段,而不是最终目的。科学技术的最终目 的其实是服务于人本身。所以,网络时代 的德育工作应着力关注人的现实存在和终 极价值,实现高技术和高情感的平衡。 虽然传统的道德规范在网络社会中受 到严峻挑战,但中华

11、民族传统道德文 化优秀思想如“天人合一”,以国家、社 稷为重,淡漠功利思想,修身、治国、平 天下的思想,在网络时代仍具有发扬光大 的生命力和现实意义。我们应在网络上大 量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信息,增强信息独 立性,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道 德观念,从而使他们能正确地认识和运用 网络。 2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加强网络爱用心 爱心 专心9国主义教育 在网络社会中,大学生多元的价值观 念和价值判断标准的存在是客观现实。我 们应当有主流导向。网络时代的德育更要 突出爱国主义主旋律,抓好爱国主义、社 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首先,必须加强 爱国主义教育力度,使青年学生增强民族 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12、增强建设祖国 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其次,还要 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相结 合,把集体主义原则作为社会主义主导价 值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此基础上,引导大学生对西方的道 德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进行科学的分析,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西方现代化是从物 质追求泛滥、道德荒凉之路走过来的,我 们没有必要去重蹈覆辙。经济发达、物质 丰富并不代表人的精神就富有、文明了, 引导大学生看到人类幸福的前景不仅是对 物质财富的拥有,更重要的是人类精神文 明的创造。 3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用心 爱心 专心10大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 要时期。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德育工作更应 重视心

13、理素质教育。21 世纪,仅让学生 “学会生存”还是不够的,还应引导学生 多参与社会实践,通过网上心理咨询等手 段,让学生“学会关心”,从关心自我的 圈子里跳出来,关心社会、国家的经济、 生态利益,关心全球的生活条件,培养他 们内在的网络道德责任感,最终“学会做 人”。 4更新德育工作的手段,加快德育现 代化步伐 目前,我国学校德育手段的现代化建 设相当不足,德育软件的开发更是远远落 后,学校德育没有很好地运用现代多媒体 教育和信息技术手段。投入大量的人力、 物力、资金,加快实现德育手段现代化, 是高校德育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德育软件应该力求把那些比较深奥的 理论编成一个个生动形象的计算机程序

14、, 以吸引学生主动使用,从而达到寓教于乐 的目的。高校还应给大学生提供非线型的用心 爱心 专心11电子教材,融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 以增强德育的实际效果。我们要大力组织 思想品德教育电子教材加入各种形式的计 算机网络,其教材要做到少而精,才能在 网上分秒必争,尽可能收到最大效果;其 教材也要做到经济实用,减免网上使用费, 以减轻学生经济负担。只有如此,德育电 子教材,才能被网络用户青睐,并在网上 得到广泛传播,达到良好的网上教育效果。当然,这对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要求我们要掌握电脑操作知识,以 便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并能精通电脑知 识,以便进行德育软件开发。同时,我们 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即敏锐的信息 意识、较强的信息能力和崇高的信息道德, 才能防止不健康信息占领我们的教育阵地, 让信息网健康地运行。 “网络社会”的高校德育工作是一个 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消除网络对大学生的 不利影响,还需要国家大力开发新技术,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并尽快制定系统的网用心 爱心 专心12络行为规则,加强网络法制建设。 我们相信,大学生最终能成为驾驭网 络的主人,无论在“网络社会”,还是在 现实社会都能游刃有余,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