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1269339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 及控制措施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的步骤业务活动分类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判断是否是可接受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评审控制措施的充分性业务活动分类 按厂界内外生产或服务的不同阶段按主动性工作活动(计划安排等)、被动型 工作活动(出现事件)分类按作业任务按生产阶段 / 服务阶段按部门实际辨识时为上述方法的结合危险源辨识v危险源: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 、状态或行为。 这种“根源、状态或行为”来自作业环境中。 有: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作业环 境、安全管理缺陷等v根源、状态或行为与伤害(事件)的区别: 如:违章驾驶交通事故;高空作业未系安全带 高空坠落两种类

2、型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 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能量:机械能 、热能、电能、化学能、辐射能、生物能等 。) 第二类危险源:可能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 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效的各种因素,包括物 的障碍,人的失误,环境因素和其他职业健 康安全危害危险源危险源产生原因 a)存在第一类危险源 -存在能量 -存在有害物质 b)存在第二类危险源:失控 -物的故障 -人员失误(决策失误,过负荷,人机学方面) -管理缺陷 -环境因素 一起事故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 源为前提,第二类危险源为条件安全的系统安全的系统隔绝隔绝个人防护用品个人防护用品危 害 与 事 故 模

3、型对象 如:操作人员危害危害 如:热的管道事故事故 ! !防护失败(手套老化)控制措施失效控制措施失效 (覆盖层老化)对象 如操作人员危害 如热的管道危险源分类按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将危险危险因素 分为4中类型1、人的因素人员自身和行为心理、生理性危害和有害因素负荷超限、健康异常、心理异常等行为性危害和有害因素指挥失误、操作失误、监护失误2、物的因素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物理性危害和有害因素设备设施工具等缺陷、防护缺陷、电伤害、 噪声、振动、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运动物伤害、明火、低温物质、 信号缺陷、标志缺陷、有害光照等化学性危害和有害因素爆炸物、压缩

4、液化气体、易燃气体、易燃自 然固体、氧化剂、有毒品、腐蚀物、放射物等生物性危害和有害因素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等3、环境因素作业环境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地面滑、狭窄、杂乱、地面开口、地基下沉 、安全通道缺陷、温湿度和气压不适、空气不良等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恶劣天气、场地狭窄和杂乱、脚手架和活动 梯架缺陷等地下作业环境不良其他强迫体位4、管理因素管理和管理责任的缺失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责任制未落实、规章制度不完善、投入 不足、管理不善按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危险源导致的事故分为20中类型,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 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

5、、坍塌、冒顶 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 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窒息、其他伤 害危害辨识危害辨识的方法的方法对照分析法对照、经验、类比系统安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预危险性分析危危险险与可操作性分析与可操作性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识别危险的要点v分析作业特性,推测可能会发生的事故v征询岗位员工与职业健康安全事务的代表的意见,或邀请他 们参与v请教有专业知识与活动经验的单位或专家v有关专业杂志、图书文献、法规标准、现场作业资料等v以往事故案例等vHSE监测和测量记录资料v上级主管部门发布的有关信息等系统检查分析注意事项 生产活动、作业、使用

6、的产品或服务 人员、材料、机械设备、作业环境、管理现状 直接与间接危险 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及紧急状态 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及将来锅炉房锅炉操作违章操作爆炸油库设备维 修、运行违章作业火灾、爆炸配电室变配电设备 运行未办理工作票、违章停送电触电空调机房空调维 修高空作业未采取个人防护高处坠 落车间行车运行行车限位失灵人员伤 亡 场所活动危险源风险危险源辨识更多已知危险及其产生原因工作场所所使用的物料、设备与技术作业程序、组织与员工和所使用物料间的互动关系危害的形态、发生的可能性、频率与接触时间,及所需 的 监测技术等危害暴露与影响程度间的相互关系与现有场所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等评估人员必须掌握

7、的资料风险评估v评估由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考虑现有控制措施的 充分性并确定风险是否可接受的过程。 v风险评价的目的: 是对所有已经识别的危险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评估风险的可容许性,确定风险等级,确定需要 制定目标、管理方案加以控制的危险源,根据风 险等级的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控制。v常见的风险评价方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法)、概率风险评价法 等通用风险评估方法v评价方法:DLECvD危险等级,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暴 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 的后果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完全可以预料10相当可能6可能,但不经常3可能性小,完全意外1很不可能,可

8、以设想0.5极不可能0.2实际不可能0.1E暴露于危险职业健康安全的频繁程度频繁程度分数值 连续暴露10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6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3 每月一次暴露2 每年几次暴露1 非常罕见地暴露0.5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后果分数值大灾难,许多人死亡100灾难,数人死亡40非常严重,一人死亡15严重,重伤7重大,致残3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 卫生要求1风险值v D值 风险程度大于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160320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小于20 稍有危险,可接受产品/ 服 务 设备/ 活 动危 险 源风 险风险评 价LECD

9、行车行车未定期检测、检 修起重伤 害161 59 0行车行车限位失灵起重伤 害1674 2行车超限吊装工件起重伤 害161 54 5行车钢丝绳 磨损起重伤 害3671 2 6 行车吊物捆扎不牢起重伤 害1674 2抛丸 机吊钩、挂架磨损起重伤 害3671 2 6风险控制策划v风险控制的目的是确定将风险降至可接受确定风险控制措施的考虑因素v如果可能,完全消除危险源或风险,如:用安全品取代 危险品;v如果不可能消除,应努力降低风险,如:使用低压电器 、降低材料毒性;v利用技术进步,改善控制措施;v制定防护的计划措施,如:安全防护装置;v采用隔离措施,隔离人与危害风险;v利用科技进步,使工作更适合于

10、人,如:考虑人的精神 和体能因素;v管理措施、应急方案、监测控制措施;v在其他控制方案均已考虑过后,作为最终手段,使用个 人防护用品。产品/服务 设备/活动危 险 源风 险风险评 价控制措施LECD行车行车未定期检测、检 修起重伤害161590定期至特种设备 检测单 位检 测 行车行车限位失灵起重伤害16742使用前检查行车超限吊装工件起重伤害161545建立制度、进行 培训行车钢丝绳 磨损起重伤害367126使用前检查、定 期检查行车吊物捆扎不牢起重伤害16742建立制度、进行 培训行车吊钩磨损起重伤害367126使用前检查、定 期检查对控制措施的评审1、是否使风险降至可接受;2、是否会产生

11、新的危险源;3、是否投资效果最佳的方案;4、是否能用于实际工作。结束设备危险源后果设备危险源后果行车作 业行车限位失灵起重伤 害行车作 业吊钩磨损起重伤 害 行车作 业钢丝绳 断吊物掉下起重伤 害行车作 业吊物捆扎不牢起重伤 害 行车作 业大钩串顶或小钩出轨起重伤 害行车作 业吊具选用不当起重伤 害 行车作 业超限吊装工件起重伤 害行车作 业行车在设备 人员上方行走起重伤 害 行车作 业刹车失灵造成撞车等起重伤 害行车作 业行车运行不响铃起重伤 害 行车作 业大钩断裂造成吊物突然掉下起重伤 害行车作 业行车吊钩位置过低导致碰 伤起重伤 害 行车作 业主钩刹车失灵造成吊物突然 掉下起重伤 害行车

12、作 业吊装不稳起重伤 害 行车作 业行车工不听地面指挥其他伤 害行车作 业钢丝绳 磨损起重伤 害 行车作 业行车工不慎踩空高空坠 落行车作 业未按规定进行定期监测 和检修起重伤 害设备危险源后果设备危险源后果砂轮 操 作砂轮机砂轮爆裂机械 伤 害配电 工 作配电装置过热火灾砂轮 操 作砂轮片爆裂飞出机械 伤 害配电 工 作线路老化火灾砂轮 操 作砂轮粉尘其他 伤 害配电 工 作电线 老化、电器 设备维 修不 善触电砂轮 操 作操作不当手指碰伤物体 打 击配电 工 作非持证人员作业触电砂轮 操 作砂轮机防护罩损坏物体 打 击配电 工 作电能释放过热中暑砂轮 操 作物体 打 击配电 工 作配电过 程产生的 噪音噪音配电 工 作使用失效的绝缘 工 具触电配电 工 作变电 所无防鼠设 施火灾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