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4讲 区域差异(必修3)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1254216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4讲 区域差异(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4讲 区域差异(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4讲 区域差异(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4讲 区域差异(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4讲 区域差异(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4讲 区域差异(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4讲 区域差异(必修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四讲第四讲 区域差异区域差异( (必考选考必考选考) )(2016浙江省新高考调研)气候舒适度主要与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相关。下图示意中国 4 个城市气候舒适度的月变化。读图,回答第 1 题。1甲、乙、丙分别是( )A贵阳、西安、长春B昆明、海口、哈尔滨C兰州、上海、沈阳D南宁、武汉、石家庄解析 甲城市一年中气候舒适时间长,昆明四季如春,故甲城市可能为昆明;乙城市冬季气候舒适,夏季气候不舒适,故乙城市为海口;丙城市秋末、冬季和初春气候不舒适,说明低温持续时间长,可能为哈尔滨。答案 B(2016浙江省金华十校联考)地坑院也叫地窖,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的“地下四合院” ,据说

2、已有约四千年历史了。地坑院就是在平整的地面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约 67 米,然后在坑的四壁挖若干孔洞,其中一孔洞内有一条斜坡通道拐个弧形直角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门洞。结合下图回答 24 题。2地坑院反映的当地环境是( )A土层深厚 B冬暖夏凉C降水稀少 D木材短缺3右图中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的砖墙主要作用是( )A挡风 B防水 C阻沙 D遮阳4该地可能位于( )A河南 B黑龙江 C新疆 D福建解析 第 2 题, “地下四合院”是当地人民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发明的传统民居,首要条件2是土层深厚,这种建筑冬暖夏凉。虽然当地降水稀少,但这不是“地下四合院”修建的基本条件,这种建筑并不能体现

3、当地木材的丰缺程度。第 3 题,虽然当地降水稀少,但由于降水强度大,多暴雨,为了阻挡雨水通过门洞流进家里,人们在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修建了砖墙。第 4 题,根据前面两题的结论,不难推知该地位于黄土高原上。答案 2.A 3.B 4.A读“我国南北方水资源、人口及耕地分布对照图, ”回答 56 题。5下列说法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 )A我国人口重心在北方地区B耕地面积南方大于北方C南方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北方的一半D北方水土资源搭配更佳6造成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两地( )A河流湖泊数量差异大 B年降水总量差异大C植被覆盖率差异大 D年蒸发总量差异大解析 第 5 题,由图可知,我

4、国南方地区的人口比重较大,即人口重心在南方地区;南方的耕地只占 35.9%,说明北方的耕地比重远大于南方;北方的水资源所占比例极小,说明北方土地资源丰富,但水资源不足;用南方和北方地区的耕地比重除以人口比重,得到两个比值,再将这两个比值进行比较,可知南方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北方的一半。第 6 题,由于我国的降水主要是由东南季风带来的,南方地区距东南季风的源地近,受其影响较大,降水量大,而北方地区受东南季风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降水量较少;即南方和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的差异是由年降水总量差异导致的。答案 5.C 6.B下图表示某年我国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读图,回答 78 题。37产值结

5、构与就业结构比较一致的地区是( )A B C D8与情况相符的地区排列依次是( )A北京、黑龙江、海南、西藏B北京、西藏、黑龙江、海南C黑龙江、海南、北京、西藏D海南、西藏、黑龙江、北京解析 第 7 题,通过两幅图的比较就可直接得出答案。第 8 题,首先将 C、D 两个选项排除,黑龙江和海南省都属于农业省份,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不可能高达 60%;西藏的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不可能比第一产业大,它的第一产业比重应该较大,但由于西藏的第一产业大多是自给的,农业产值并不高,故 B 选项是错误的,只有 A 项符合实际情况。答案 7.A 8.A读“我国局部地区图” ,回答 910 题。9下列关于图中 M 河的

6、叙述,错误的是( )A水田农业和旱地农业的分界线4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C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D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10图中省区南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正确的是( )A在丘陵地区开辟梯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B利用平原地形与肥沃土壤,建商品粮生产基地C加强水土保持,因地制宜发展多样化的立体农业D重点发展薪炭林,以保证农村生活能源的供应解析 第 9 题,M 河为淮河,淮河是水田农业和旱地农业的分界线、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和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第 10 题,图中省区的南部地区主要为低山丘陵区,农业生产应因地制宜,加强水土保持,充分利用其自然条件,发展立体的、多种经营的农业。答案

7、 9.B 10.C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依据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 14 项指标,对我国 200 个城市 2006年度宜居状况做了评估。下图中数字是前 30 名的城市在各省级行政区域的分布个数。读图,回答 1112 题。11前 30 名城市个数达到 5 个的省级行政区域( )A均位于南方地区B均位于东部经济地带C均以重工业为主D均以传统型工业为主12西北地区的城市未排入前 30 名,其主要限制因素可能有( )自然条件 旅游资源 城市建筑 生态环境A B C D解析 第 11 题,前 30 名城市个数达到 5 个的省级行政区域分别是江苏、浙江和广东,它们均位于东部经济地带,轻重工业都很发达;中西部经济

8、地带以传统型工业为主。第 12 题,5西北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限制了西北地区城市的发展。答案 11.B 12.C读“我国大陆四地日平均气温10的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示意图” ,回答1314 题。13若只考虑纬度因素,则图中四地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BC D14若图中地和地纬度相近,地位于东部平原地区,则地可能位于( )A青藏高原 B渭河平原C四川盆地 D内蒙古高原解析 第 13 题,若只考虑纬度因素,平均气温10的开始时间越早、结束越晚的地区,其热量条件就越优越,所处的纬度就越低,故图中四地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是。第14 题,若地和地纬度相近,但位于东部平原地区的地热量条件明

9、显优于地,故地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差的青藏高原。答案 13.D 14.A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川渝及周边地区略图。材料二 成都、上海 1 月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资料表。地点1 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mm)成都(30.7N1044E,海拔 506 米)5.5921.2上海(31.2N1214E,海拔 3 米)3.71 1116(1)以平武盐源一线为界,_(东、西)部人口稠密,造成该地区东、西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2)与上海相比,成都 1 月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有何差异?试简要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3)与重庆附近长江段相比,西安附近渭河段有什么不同的水文特征

10、?(4)分析贵州省农业发展中土地利用主要的不利因素。解析 第(1)题,根据分界线两侧自然条件的差异判断人口密度差异。第(2)题,据表判断成都 1 月气温、降水的特点,从地形、冬季风、海陆位置等方面分析其原因。第(3)题,从流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说明渭河的水文特征。第(4)题,从贵州地形、地貌、土地退化等方面分析农业发展中土地利用的不利因素。答案 (1)东 地形、矿产资源(2)差异:成都 1 月均温比上海高,年降水量比上海少。原因:冬季受北部高山阻挡,冷空气对四川盆地影响小;成都地处内陆,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3)流量较小,季节变化较大;冬季有结冰期;含沙量大。(4)山地多

11、,平地少,耕地面积少;喀斯特地貌广布,土层薄,土壤贫瘠;水土流失,荒漠化严重。16(加试题)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被誉为“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图 1 区域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图 2 示意河西走廊古丝绸之路部分路段。图 17图 2(1)图 1 中人口分布特点是_,本区域人口容量总体特征是_(高或低),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是_。(2)简析河西走廊成为“古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区位条件。(3)简述图 1 中“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解析 第(1)题,西北地区气候干旱

12、,沙漠广布,水资源分布制约着人口的分布。水源条件好的山麓绿洲地带、河流沿岸有利于生产生活,是人口集聚地带。由于水资源缺乏且分布不均使人口容量很低。第(2)题, “古丝绸之路”实为古代商道。河西走廊特殊的地形和水源条件、生产生活条件使其成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第(3)题,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形成得益于铁路、公路交通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得益于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等。答案 (1)沿山麓地带、河流沿岸、沿交通线分布 低 水资源(2)地形平坦开阔;有充足的水源;农业发达,物产丰富;聚落分布较均衡。(3)亚欧大陆桥经过,交通便利;有特色畜牧业和林果业;矿产资源、能源丰富;国家政策大力支持;自然风光和文化古迹多,旅游资源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