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第六课第二框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0938584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第六课第二框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文化第六课第二框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文化第六课第二框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文化第六课第二框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文化第六课第二框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第六课第二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第六课第二框(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探究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通过 哪些方面来表现的?请举例说明。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文化内容的优秀与独特性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文化的区域性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文化的民族性探究二:最近语文课上同学们学习了哪些唐诗宋词? 这些诗词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学有什么特点? 关注现实:以人为中心;表现人的情感和 愿望 写意手法: 所追求的不是真实而是空灵, 不是形似而是神似,言有尽而意无穷 中和之美:含蓄深沉、意味隽永、怨而不怒;借景抒 情、借典抒情。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 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中国文学艺术特点:辉煌而历史悠久、 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

2、明而独特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文 化内容的优秀与独特性探究三 视频:古代化学的辉煌成就 结合视频说说,中国古代科技有 什么特点?(2)中华文化中的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 标志之一中国科学技术的特点:注重实际运用 ,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时间时间公元前6 世纪纪 公元 前1年公元前 年 公元 400年公元401 年 公元 1000年公元1001 年公 元1500年中国科 学技术术 对对世界 的贡贡献50%62%71%58%摘自中国科学技术史李约瑟探究四:探究四:李约瑟难题 “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都和我一 样,那为什么伽利略、斯蒂芬、牛顿这 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

3、是中国 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技 革命只产生在欧洲?为什么直到中 世纪中国还领先于欧洲,后来却让欧洲 人占了先呢?怎么会有这样的转变?” 探究五 观看视频方言小品 这个方言小品展示了我国哪几种区域 方言文化?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这些不同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文化的区域性(1)区域文化 中原文化、齐鲁文化、 荆楚文化、关中文化、晋文化、燕赵文化 、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 (2)成因历史、地理等因素 (3)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长期相 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 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探究六 视频:萨顶顶mogo顶顶专访 萨顶顶的歌为什么能

4、红遍世界?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文化的民族性 (1)表现:雕刻建筑艺术、少数民族 文学 (2)各民族文化共同形成并促进中华 文化的发展(1)含义 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 化和睦相处 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 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 成分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 重要原因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你还能举出哪些具体例证说明中华文化的 包容性? 在中国古代,儒释道三者的神可以并祀一堂。 即使是近代,大批热血知识分子仍然不忘学习西 方文化,“师夷长技以制夷”。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互相驳难,却又互相吸 收,吕氏春秋体现了总揽百家的思想。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5、天下 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各种思想能够共存 ,相互吸收。 汉代北方民族的器用杂物、乐器歌舞,京都贵戚 皆竞为之 。 盛唐时期“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首都长安更是“胡化极盛一时”。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表现在: 第一,同化力,是指外域文化进入中国后,大 都逐步中国化,融入中国文化而成为其一部分 。 第二,融合力,是指中国文化并非单纯的汉民 族文化或黄河流域的文化,而是在汉民族文化 的基础上有机地吸收中国境内各民族及不同地 域的文化,如楚文化、吴文化、巴蜀文化、西 域文化等,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华文化。 第三,延续力。中华文化长期以来以其明显的 先进性多次“同化”以武力入主中原的北方游牧 民族,反复上演“征服者被征服”的戏剧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 它特有的包容性(1)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 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