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学改革的认识及实践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0688447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教学改革的认识及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高职教学改革的认识及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高职教学改革的认识及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高职教学改革的认识及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高职教学改革的认识及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职教学改革的认识及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教学改革的认识及实践(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等职业院校教 学改革的认识及实践 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吴文海 2010-5-28前言1、2009年4月,学院通过了湖北省教 育厅组织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工 作评估。2、2009年5月,学院启动了建筑工程 技术等6个专业的教学改革,这次教改是学 院成立以来,覆盖面最广、涉及程度最深 、影响最大的全院性的教研活动。 前言3、教学改革的路径人才培养 工作水平 评估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及行 动导向的教学启动6个 专业教改c前言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的课程某一个或几个具 体岗位分析(是 否可行)专业所面向的职 业分析(是否可 行)典型工作任务来

2、源的两个思考基础及起点前言问题:1、由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归纳引出的问题 典型工作任务由何而来某一针对性的具体工作岗位、某一职业及职业发展2、由职业分析引出的问题 高职生所面向的职业(人才定位):技术的、技能 的、管理的、服务的; 高职院校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定位(教育体系、产 业结构、人才机构,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对应)3、由教学改革实践引出的问题(改革的理论基础、改 革的必要性、改革的整体性)一、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 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 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 一线需要的高技能

3、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 ,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 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16号文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义包含3个 方面的含义:1、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背景。2、高等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 位置。3、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定位。 一、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一)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对象认识(分 析)(二)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认识 (解读)(一)对高职院校教育对象的分析 1、按照现行的招生制度,高等职业院 校的生源90%来源

4、于普通高中毕业生(约 有10%的学生来源于中等职业学校),其 高考录取批次为第四批,按高考成绩高等 职业院校入学生源质量低于普通本科院校 。 (一)对高职院校教育对象的分析2、按照个体的智力类型的大致分类, 进入高职的学生智力类型主要具有形象思 维的特点。 (一)对高职院校教育对象的分析3、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的比照(一)对高职院校教育对象的分析根据新版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的比照,我国现行的“高等职业 教育”可确定为其中的5B类教育,即“技术教育”,其层次、类型和课程特征都有极大的一致性。此级的起码入学要求是完成国际教育标准 分类法的3A或3B或4A的学业;教学计划的类型是实用的、技术的 、适应具

5、体职业的计划。其课程“主要设计成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 业群(a particular occupation or trade or class of occupations or trades)所需的实际技术和专门技能对学习完全合格者通常授予进 入劳动力市场的有关资格证书”。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 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 完成5B学业的学生一般具备进入劳务市场所需的能力与资格,但不能使学生直接 进入高级研究计划。 (一)对高职院校教育对象的分析通过以上分析,高职院校的教育对象为:1、高考成绩一般;2、智力类型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3、比较适宜培养成为技能型、技

6、术型、技艺 型或管理型人才;这种类型人才在我国目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社会需求量巨 大。(二)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解读16号文件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 定位: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 高技能人才 (二)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解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可以细分如下:1、智能型、高新科技设备的调试、操作及维 修者;2、工艺员(生产工艺的编制者);3、技术员(工程师的助手、工程师与技术工 人的联系者、生产一线技术应用和技术管理人才 、产品质量的鉴定员和检验员);4、高新技术应用者;5、第一线的高素质服务、管理型人才。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整

7、体改革浪潮的三个时段 :第一次大约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 初,重点强调建设学科体系和实践体系双轨制的 课程体系;第二次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 重点强调建设能力本位的模块化高职教育课程体 系;第三次为2006年以来,开始探索构建基于工 作过程系统化和项目化的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一)教学改革的必须性、紧迫性的认识(二)教学改革的全面性、全局性的认识(三)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一)教学改革的必须性、紧迫性 的认识16号文发布之前1、高等职业教育仍然被人们视为“二流教育”甚至 “三流教育”,学院的主要生源依然是高考四批学生。2、国家大力推动了示

8、范职业院校的建设,并给 予了其示范建设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但对整个 1100多所高等职业院校而言,这仍然只是极其的少数 。3、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沿用“本科的压缩饼 干”普遍存在,错过一、二次改革浪潮,同时未切实 跟上第三次改革浪潮的高职院校也依然较多。 (一)教学改革的必须性、紧迫性 的认识16号文发布之后1、社会各界及各高等职业院校对高等 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 认识和定位更加明确,社会各界对高等职 业教育的期待会不断地提高,学生及学生 家长对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的期待和要 求也会逐步的提高。 (一)教学改革的必须性、紧迫性 的认识2、国家对高等职业院校“质量工程”建 设

9、的不断深入,以及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工作评估的深入推进,在3至5年或更短的 时间之内,以工学结合为特征的高职教育 的课程体系及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必将在 高职院校普遍实行,“加强与企业、行业的 合作,走工学结合之路”是使高职学生“能就 业、就好业”的必然选择。 (一)教学改革的必须性、紧迫性 的认识3、随着社会生源的变化及人才市场需求的变 化,必将因其培养的人才质量不高、与社会需求 结合不够紧密,而出现学生就业质量就业率方面 的问题,从而引起学院的生存危机。因此,高等 职业院校对教学改革的必须性、紧迫性要有足够 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发自内部的教学改革 的原动力,才能使教学改革成为高职院校的自

10、觉 行动。 (二)教学改革的全面性、全局性 的认识1、教学改革与高职院校发展高职教育一直没有完整的课程体系,很多还是沿用的学 科+技能训练的教学体系。教育教学改革始终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这是高 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来 引领高职院校的发展,这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教学的改革不仅仅是人才培养的显性的教学问题, 更重要的是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理念、方向、定位方面的全局 性问题,是高职院校各项制度建设、教学队伍建设等制度建 设及学院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全面性的问题。教育教学改革必须依托学院的整体运行才能深入、持续 、有效的推进,学院则必须依靠教育教学的改革的成果实现

11、 其科学、稳定、持续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二)教学改革的全面性、全局性 的认识2、当前对教学改革的片面认识看法教学改革是教学部门的事;教学改革只要教 师变换以下方式就行了;教学改革只进行一次就 可以成功;教师很容易就能进行教学改革,不存 在教师能力的问题;教学改革就是要增加实训, 学校只要增加实训设施设备就可以了。这些认识 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思维及学科体系教学模式的观 念密不可分,同时也深受前两次教学改革思想的 影响。(二)教学改革的全面性、全局性 的认识3、正确认识教学改革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构建基于工作过程 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及行动导向教学为核心内容的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是一次全面性整体性的

12、改革 ,是全面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教育类型形成 自身体系的改革。没有这种认识,高等职业院校 的建设和发展可能还会走弯路,我们当前所开展 的教学改革很可能流于形式、半途而费,从而导 致失败。(三)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职业教育大师姜大源教授对职业教育特征 的概括:“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基于能力本位的教 育观、基于全面发展的能力观、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基于学 习情景的建设观、基于整体思考的评价观、基于生命发展 的基础观、基于技术应用的层次观和基于弹性管理的学制 观”。姜大源教授的观点整体地概括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定位 、人才培育途径、人才评定等方面的理念

13、,同时总结出了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和进行高职教育教学改 革的理论基础。(三)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在进行教学改革的时候,要把握以下三个问 题: 1、首先必须具有正确的人才观,要知道我们 培养的是什么类型的人才;2、其次就是要有全面的、发展的人才培养理 念;3、第三就是用什么样的体系、途径、方法来 培养人才; 4、第四是用什么样的管理保障教学运行。(三)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1、必须具有正确的人才观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的评价,不能用普 通院校的学生评价标准进行。按智力类型高职学 生更多地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他们更适合于培 养成为“技术型、技能型、技艺型专家”。“职业教 育的社会功能是培养生

14、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 应用型职业人才”,这就是高等职业教育所应培养 的人才类型。 (三)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2、要有全面的、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在培养职业人才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其 一时,我们同时要考虑其一世。在着力于 培养个体的职业能力的同时,我们也要关 注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三)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3、人才培养模式、途径、方法16号文件指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 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 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课程建设与 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 点。”“职业教育的专业,其本质是职业,是职业分析的 结果,是对学

15、生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及其岗位(群)所需 要的技能、知识和态度整合后形成的教学门类。”确定专业的职业属性是开展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 教学改革的前提。进行专业的职业资格研究,构建基于 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采取行动导向的教学,是进行以 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和方法。(三)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4、用什么样的管理保障教学运行运用符合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体 制和机制,是保证教学改革顺利推进 和成功的保证。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 发及实践16号文: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 才培养模式的核心、重点和难点在于课程开发 。 “基于工作系统化的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模 式,即基于工作过程重构课程知识

16、体系,强调 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并举,实现理 论与实践的完全融合。” 2009年7月,学院在建筑工程技术等六个 专业进行学习领域的课程开发。一年来,通过 实践发现,对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的 开发和行动导向教学在认识是还存在一些偏差 ,这些偏差对教学改革的推进有着较大的负面 影响。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 发及实践(一)对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 的认识偏差及纠正(二)对行动导向教学的认识偏差及纠正(一)对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 课程开发的认识偏差及纠正1、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定位认识的 偏差及纠正;2、典型工作任务来源认识的偏差及纠 正;3、学习领域转换方法认识的偏差及纠 正。(一)对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 课程开发的认识偏差及纠正1、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定位认识的偏差及 纠正偏差: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就是建设、生产、 服务、管理一线的操作性的技能人才,或者说就 是指一线的操作工人。这无疑是对16号文件的片 面和狭隘理解,这种理解会给专业的人才定位及 整体化的职业资格研究带来极大的困惑和困难。 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