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03至11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013780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03至11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北京市03至11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北京市03至11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北京市03至11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北京市03至11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03至11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03至11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月是故乡明季羡林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

2、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

3、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1)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

4、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2),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3)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

5、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注释: (1)旖旎(yn)柔和美丽。(2)耄耋(modi)泛指老年。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3)望夏历每月十五日。1. 作者在第 4、5 段中追忆了哪些童年趣事?请按先后顺序填写。(4 分)(答出 4 件事即可)2. 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要写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和朗润园的奇景?(从写法和目的两方面回答。)(3 分)3. 从第 5 段中摘抄与第 6 段画线部分

6、相照应的文字。(2 分)4. 请你写写阅读这篇文章的心得。(可以针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写法进行评论,也可以写自己的感受或联想。字数在 150 字以内。)(5 分) 伤 害巴 金(1)一个初冬的午后,在泸县城里,一条被燃烧弹毁了的街旁,我看见一个黑脸小乞丐寂寞地立在面食担子前,用羡慕的眼光,望着两个肥胖孩子正在得意地把可口的食物往嘴里送。(2)我穿着秋大衣,刚在船上吃饱饭,闲适地散步到街上来。(3)但是他,这个六七岁的孩子,赤着脚,露着腿,身上只披着一块破布,紧紧包住他那瘦骨的一身黑皮在破布的洞孔下发亮。他的眼睛无光,两颊深陷,嘴唇干瘪得可怕,两只干瘦得像鸡爪的手无力地捧着一个破碗,压在胸前。(

7、4)他没有温暖,没有饱足。他不讲话,也不笑。黑瘦的脸上涂着寂寞的颜色。(5)我不愿多看他,便匆匆走过他的身旁。但是我又回转来,因为我也不愿意就这样地离开他。(6)这样地一来一往,我在他的身边走过四五次。他不抬头看我一眼,好像他对这类事情并不感到惊奇。我注意地看他,才知道他的眼光始终停留在面食担子上。但甚至这眼光也还是无力的。(7)我站在他面前,不说什么,递了一张角票给他。(8)他也默默地接过角票,把眼光从担子上掉开。他茫然地看看我,没有一点表情,仍然不开口。于是他埋下眼睛,移动一下身子,又把脸掉向面担。两个胖小孩还在那里吃“连肝肉” 、 “心肺”一类的东西,口里“嘘嘘”作声。(9)我想揩去他脸

8、上的寂寞的颜色,便向他问两句话。他没有理我。他甚至不掉过头来看我。(10)我想,也许他没有听见我的话;也许我的话使他不高兴。我问的是:你有没有家?有没有亲人?(11)我不再对他说话,我默默地离开了他。我转弯时还回头去看那个面担,黑脸小乞丐立在担子前,畏怯地望着卖面人,右手伸到嘴边,一根手指头衔在口里。两个肥胖小孩却站到旁边一个卖糖食的摊子前面去了。(12)七天后我再到泸县城里,又经过那条街。仍然是前次看见的那样的街景。面食担子仍然放在原处。两个肥小孩还是同样得意地在吃东西。黑脸小乞丐仿佛也就站在一星期前立过的那个地方,用了同样羡慕的眼光望着他们。一切都没有改变。我似乎并没有在别处耽搁了一个星期

9、。(13)我走到黑脸小孩面前,又默默地递了一张角票到他的手里。他也默默地接着,而且也茫然地看我一眼,没有表情,也没有动作。以后他仍旧把脸掉向面担。(14)我们两个都重复地做着前次的动作。我甚至没有忘记问他:你有没有一个家?有没有一个亲人?(15)这次他仍旧不回答我,不过他却仰起头看了我一两分钟。我也埋下眼睛去看他的黑脸。茫然的表情消失了。他圆圆地睁着那对血红的眼睛,泪水像线一样地从两只眼角流下来。他把嘴一动,没有发出声音,就掉转身子,用劲地一跑。(16)我在后面唤他,要他站住。他不听我的话。我应该叫他的名字,可是我不知道他有什么样的姓名。我站在面担前,希望能够看见他回来。然而他的瘦小身子像一股

10、风似地飘走了,并没有一点踪迹。(17)我等了一会儿,又走到旁边那个在废墟上建造起来的临时广场上,跟着一些本地人听一个老烟客讲明太祖创业的故事。那个老烟客指手划脚地讲得津津有味。众人都笑,我却不作声,我的心并不在这里。(18)过了半点多钟,这附近还不见那个黑脸小孩的影子。我便到城里各处走了一转,后来再经过这个地方,我想,他应该回来了,但是我仍旧看不到他。那两个肥胖小孩还在面担前吃东西。(19)我感到疲倦了。我不知道黑脸小孩住在什么地方,或者他是否就有住处。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可以再到这里来。看见阳光离开了街市,我觉得疲倦增加了,我想回到船上去休息。(20)最后我终于拖着疲倦的身子离开了泸县。那一段

11、路是不容易走的,我的心很沉重。我想到那个黑脸小孩和他的突然跑开知道自己犯了过失了。(21)我为什么两次拿那问话去折磨他呢?这原是明显的事实:要是他有家,有亲人,他还会带着冻和饿寂寞地立在街旁么?他还会像一棵枯草,一只病犬那样,木然地、无力地捱着日子么?(22)他也许不知道家和亲人的意义。但是他自己和那两个胖小孩间的差别,他应该了解吧。从这差别上他也许可以明白家和亲人的意义。那么,我大大地伤害了他,这也是很明显的事实了。(23)今天,八个月以后的今天,我还记得那个黑脸小孩的面貌和他两个眼角的泪水。他一定早忘记了我。但是我始终忘不掉他。我想请求他那小小的心灵宽恕我。然而我这些话能够达到他的耳边么?

12、他会有机会看到我的文章么?(24)我不知不觉间在那个时候犯了不可补偿的过失了。1941 年 8 月 1 日(选自巴金选集散文随笔选 )1作者用“但是”衔接第段,有什么效果? 2第段中的“这样”指什么?为什么“我”不愿意就“这样地离开他”?3第段中的“揩去”照应了文中的哪个词语?“我想揩去他脸上的寂寞的颜色”的意思是什么?4从下面一段描写中,你体会出“我”第二次问话后黑脸小孩怎样的复杂心情?(黑脸小孩)茫然的表情消失了。他圆圆地睁着那对血红的眼睛,泪水像线一样地从两只眼角流下来。他把嘴一动,没有发出声音,就掉转身子,用劲地一跑。5第段“我的心并不在这里”与第段“我的心很沉重” ,在表现“我”的心

13、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6 “乞丐”是指靠向别人要钱要饭生活的人。从第段起, “我”就不再称那个“六七岁的孩子”是“黑脸小乞丐” ,而称他“黑脸小孩”了。你怎样理解这一变化?7第(21)(24)段是“我”对自己过失的反思,从中你获得了什么感悟?(不少于80 字)老北京的小胡同 萧乾(1)我是在北京的小胡同里出生并长大的。由于我那个从未见过面的爸爸在世时管开关东直门,所以东北城角就成了我早年的世界。四十年代我在海外漂泊时,每当思乡,我想的就是北京的那个角落。我认识世界就是从那里开始的。(2)还是位老姑姑告诉我说,我是在羊管(或羊倌)胡同出生的。七十年代读了美国黑人写的那本根,我也去寻过一次

14、根。大约 3 岁上我就搬走了,但印象中我们家好像是坐西朝东,门前有一排垂杨柳。当然,样子全变了。九十年代一位摄影记者非要拍我念过中学的崇实学校(今北京二十一中),顺便把我拉到羊管胡同,在那牌子下面只拍了一张。(3)其实,我开始懂事是在褡裢坑。10 岁上,我母亲死在菊儿胡同。我曾在小说落日中描写过她的死,又在俘虏中写过菊儿胡同旁边的大院那是我的仲夏夜之梦。(4)母亲去世后,我寄养在堂兄家里。当时我半工半读:织地毯和送羊奶,短不了走街串巷。高中差半年毕业(1927 年冬),因“学运”被变相开除,远走广东潮汕。1929 年虽然又回到北平上大学,但那时过的是校园生活了。我这辈子只有头 17 年是真正生

15、活在北京的小胡同里。那以后,我就走南闯北了。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在那几条小胡同里转悠。(5)啊,胡同里从早到晚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大清早就是一阵接一阵的叫卖声。挑子两头是“芹菜辣青椒,韭菜黄瓜”,碧绿的叶子上还滴着水珠。过一会儿,卖“江米小枣年糕”的车子推过来了。然后是叮叮当当的“锔盆锔碗”的。最动人心弦的是街头理发师手里那把铁玩意儿,嗞啦一声就把空气荡出漾漾花纹。(6)北京的叫卖声最富季节性。春天是“蛤蟆骨朵儿大甜螺蛳 ,夏天是莲蓬和凉粉儿,秋天的炒栗子炒得香喷喷粘糊糊的,冬天“烤白薯真热火”。(7)我最喜欢听夜晚的叫卖声。夜晚叫卖的特点是徐缓、拖尾,而且当中必有段间歇有

16、时还挺长,像”硬面饽饽”,中间好像还有休止符。比较干脆的是卖熏鱼的或者“算灵卦”的。(8)另外是夜行人:有戏迷,也有醉鬼,尖声唱着“一马离了 ”或“苏三离了洪洞县”。这么唱也不知是为了满足一下无处发挥的表演欲呢,还是走黑道发怵,在给自己壮胆。(9)那时我是个穷孩子,可穷孩子也有买得起的玩具。两几个钱就能买支转个不停的小风车。去隆福寺买几个模子,黄土和起泥,就刻起泥饽饽。春天,大院的天空就成了风筝的世界。阔孩子放沙雁,穷孩子也能用秫秸糊个屁股帘儿。反正也能飞起,衬着蓝色的天空,大摇大摆。小心坎儿可乐了,好像自己也上了天。(10)夏天,我还常钻到东直门的芦苇塘里去捉蛤蟆,要么就在坟堆旁边逮蛐蛐还有油葫芦。蛐蛐会咬架,油葫芦个头大,但不咬。它叫起来可优雅啦。当然,金钟更好听,却难得能抓到一只。这些,我都是养在泥罐子里,每天给一两颗毛豆、一点水就成了。(11)北京还有一种死胡同,有点像上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