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唐保富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901215 上传时间:2018-08-04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唐保富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中医基础理论唐保富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中医基础理论唐保富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中医基础理论唐保富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中医基础理论唐保富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唐保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唐保富(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 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 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中医学的定义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辨证:是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 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 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施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 疗方法。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2、对于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时间、地点或者机 体体质不同,或病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会体现 出不同的证候,即有“同病异治”一说。而对于这不 同的证,可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即“同病异治” 。对于几种不同的疾病,也会因各种不同的因素, 而产生相同性质的证候,即有“异病同证”一说。针对 相同的证候,也就可以有相同的治疗方法,即“异病同 治”。阴阳学说阴阳学说阴阳的概念阴阳的概念原始含义日光的向背温 暖太阳明亮上升运动兴奋男月 亮寒 冷晦暗下降静止抑制女事物阴阳属性归类表事物阴阳属性归类表属性 空间(方位) 时间(季节) 温度 湿度 重量 性 状 亮度 事 物 运 动 状 态阳 上 外 左 南 天 昼

3、春 夏 温热 干燥 轻 清 无形 明亮 化气 上升 动 兴奋 亢进阴 下 内 右 北 地 夜 秋 冬 寒凉 湿润 重 浊 有形 晦暗 成形 下降 静 抑制 衰退1.阴阳的相关性2.阴阳的相对性3.阴阳的普遍性阴阳的特性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消长平衡阴阳相互转化 阴阳的相互关系阴阳的相互关系阴 阳 互 藏阴 阳 交 感阴 阳 自 和阴 平 阳 秘(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二)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三)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四)指导疾病的诊断(五)用于疾病的防治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人 体 组 织 结 构心阳 心阴 肾阴 肾阳人 生 有 形 , 不 离 阴 阳躯壳

4、(阳)内脏 (阴)背 (阳)胸腹 (阴)腹 (阴)胸 (阳)六腑 (阳)五脏 (阴)肝脾肾 (阴)按 部 位 划 分按 功 能 划 分心肝 (阳)肺脾肾 (阴)心肺 (阳)下半身 (阴)上半身 (阳)内侧面 (阴)外侧面 (阳)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 阳气(阳)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 阴精(阴)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升、出(阳)降、入(阴)常态阴阳平衡;病态阴阳失衡阳偏胜阴偏胜阳偏衰阴偏衰阴阳失调病理图阴阳失调病理图调整阴阳,是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调整阴阳,是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1.指导养生 养生的原则:“法于阴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 “冬病

5、夏治”,“夏病冬养”。 2. 确定治疗原则、治疗方法(1)治疗原则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实则泻之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虚则补之 阴阳互损的治疗原则:阴阳双补 分析和归纳药物的性能分析和归纳药物的性能 四气:寒、凉阴温、热阳五味:酸、甘、辛、苦、咸 酸收敛(入肝),甘滋补与缓急(入脾) 辛发散(入肺),苦能降能坚(入心), 咸软坚和泻下(入肾)升降浮沉:升,浮阳沉,降阴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五:金木水火土(五材)行:运动变化五行:即木、火、土、金、 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五行的概念五行的概念五行的特性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 曲,屈也;直,伸也。凡具有生长、升发、舒展、能屈 能伸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

6、属于木。火曰炎上 炎上,炎热、上升之意。凡具有温热、明亮、上升的性 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火。土爰稼穑 稼,播种之意;穑,收获之意。稼穑,泛指人类种植和收 获农作物的农事活动。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的 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土。五行的特性五行的特性金曰从革 从,顺从;革,改变。凡具有肃杀、收敛、沉降等性 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金。水曰润下 润下即滋润、向下之意。 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的事物和象, 都归属于水。事物五行归属事物五行归属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 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五行相生的次序是: 木 火 土 金 水 “生我”者为母,“我生”者

7、为子。例: 木 火 土 由于木生火,故“生我”者为木,木为火之“母”;由 于火生土,故“我生”者为土,土为火之“子”。生 生生生生生我我生五行相生相克五行相生相克五行相克:是指木、土、水、火、金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 土 水 火 金木 土 水“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我克”者为我“所胜”。例: 由于土克水,故“我克”者为水,水为土之“所胜”;由 于木克土,故“克我”者为木,木为土之“所不胜”。 克我所不胜我克所胜克 克克 克克克 克五行相生相克五行相生相克五行制化与胜复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 互制约,维持协调平衡,推动事物间稳定有序 的变化与

8、发展。 例: 火土木代表相生 代表相克母来顾子五行胜复,是指五行中一行亢盛(即胜气) ,则引起其所不胜(即复气)的报复性制约, 从而使五行之间复归于协调和稳定。例: (胜气)木 土金(复气)子复母仇五行制化与胜复代表相生 代表相克相乘,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制约或克制。有称“倍克”。此次序与相克相同。原因有“太过”和“不及”。例:木 土 水 火 金 不及:木 土 (正常水平)(低于正常水平)太过:木 土(过于亢进) (正常水平)乘 乘乘乘乘乘乘五行相乘与相侮五行相乘与相侮相侮,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又称“反克”。此次序与相克相反,原因有 “太 过”和 “不及”。例

9、:金 木 木 土金 木 (亢) (虚)木 土 反侮克 (正常 )克 (正常)反侮五行相乘与相侮五行相乘与相侮异常指五行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遭到破坏后,引起的相生关系 的反常。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两种情况。1、母病及子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子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与相生次序一致)2、子病及母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影响到其母行,终致子母两行皆异常。(与相生次序相反)(1)子病犯母 (2)子盗母气五行的母子相及五行的母子相及(一)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二)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三)判断疾病的预后 (四)指导疾病的诊断 (五)指导疾病的防治五行学说在中医中的运用五行学说在中医中的运用说明

10、五脏的生理功能肝属木,木曰曲直,肝有疏泄之功。 心属火,火曰炎上,心有温煦之功。 脾属土,土爰稼穑,脾能化生气血。 肺属金,金曰从革,肺以肃降为顺。 肾属水,水曰润下,肾有主水之功。明五脏的相互关系 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间相互资生的关系木生火肝藏血以济心火生土心之阳以温脾 土生金脾散精以充肺 金生水肺肃降以助肾 水生木肾藏精以养肝 说明五脏的相互关系 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相互克制的关系木克土肝木条达以疏泄脾土之壅塞 土克水脾土运化以制约肾水之泛滥 水克火肾水上承以克制心火之亢逆 火克金心之阳热以制肺金之肃降太过 金克木肺气肃降以克制肝阳之上亢 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多用于母病及子或子病及母等

11、病证。基本治疗原则:补母和泻子 难经云:“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补母: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虚证。泻子: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实证。具体治法滋水涵木,培土生金,金水相生 根据相克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多用于乘侮病证。基本治疗原则:抑强扶弱。抑强,适用于相克太过引起的相乘和相侮。扶弱,适用于相克不及引起的相乘和相侮。具体治法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 五志相胜法运用情志的相互制约关系,来调整情志治疗疾病。悲胜怒(金克木) 怒胜思(木克土)思胜恐(土克水)恐胜喜(水克火) 喜胜忧(火克金)“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 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恐惧死亡之言

12、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 恐,以虚彼志此之言夺之。” 儒门事亲藏象学说藏象学说藏,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是指表现 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学说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古 代的解剖知识。二是长期来对人体生理、病理 现象的观察。三是反复的医疗实践,从病理现 象和治疗效应来分析和反证机体的某些生理功 能。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 整体观。藏象学说的概念藏象学说的概念脏脏 腑腑脏:心、肝 、脾、肺、 肾腑:胆、胃、 小肠、大肠、 三焦、膀胱奇恒之腑: 脑、髓、骨 、脉、胆、 女子胞脏腑包括:脏腑包括: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分类 脏 腑名称 结构特点生理功能功 能

13、 特 点阴阳 表里经络 络属五 脏肝、心、脾、肺、 肾 实体性器官 (中满)化生贮藏精气藏而不泻, 满而不实有有六 腑胆、胃、小肠、大 肠、膀胱、三焦中空性器官受盛传化水谷泻而不藏, 实而不满有有奇恒 之腑脑、髓、骨、脉、 胆、女子胞中空性器官贮藏精汁藏而不泻无( 除胆 )无( 除胆 )五脏五脏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血脉:分为主血和主脉。主血:血在脉中运行,心脏搏动,发挥濡养功能 。主脉:脉是血液的运行通道,脉道通利,营气和 血液功能健全,血液正常运行。 2、主神智:广义: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心所主之神志,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 活动。心心心为君主之官心 在志 在液 在体 在

14、窍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 其华在面在窍为舌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气、司呼吸: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 2、主宣发和肃降肺肺肺为“华盖”宣发: 向上的升 宣和向外 的布散通过肺的气化排出体内 的浊气。将脾所传输的津液和水谷 精微,步散到全身,外外 达于皮毛。宣发卫气,调节腠 理之开合,将代谢 后的津液化为汗液 ,排出体外。肃降: 向下的通 降和使呼 吸道保持 通畅吸入自然界的清气 。将肺吸入的清气和由 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和 水谷向下布散。肃清肺和呼吸道内 的异物,以保持呼 吸道的洁净。3、通调水道: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的 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4、肺朝百脉,主治节:指全身的血液

15、,都经 过血脉而汇集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 交换,然后再输布到全身。肺 在志 在液 在体 在窍在志为忧在体合皮 其华在毛在窍为鼻在液为涕脾脾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脾主运化运化水谷: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运化水液: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二、主升清: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上输 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 养全身。三、主统血: 脾有统摄血液在血脉中流行,防止逸出 脉外。脾为后天之本脾 在志 在液 在体 在窍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 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肝的生理功能: 一、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调畅情志 二、主藏血: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肝肝肾为肾为“ “先天之本先天之本” ”,腰为肾之府,腰为肾之府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藏精,主生殖发育:(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1.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 2.后天之精:出生后,来源于摄入的饮食物,通过脾胃的运化功能而 生成的水谷精气以及脏腑生理功能中化生的精气通过代谢平衡后的 剩余部分。二、主水:肾中精气气化功能,对于体内津液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津 液 代谢的平衡起着及为重要的作用。三、主纳气: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 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