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探索资管 监管“三支柱”体系 银行理财三问待解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49900216 上传时间:2018-08-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央行探索资管 监管“三支柱”体系 银行理财三问待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央行探索资管 监管“三支柱”体系 银行理财三问待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央行探索资管 监管“三支柱”体系 银行理财三问待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央行探索资管 监管“三支柱”体系 银行理财三问待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央行探索资管 监管“三支柱”体系 银行理财三问待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央行探索资管 监管“三支柱”体系 银行理财三问待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央行探索资管 监管“三支柱”体系 银行理财三问待解(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央行探索资管监管“三支柱”体系 银行理财三问待解【各位读友,本文仅供参考,望 各位读者知悉,如若喜欢或者需要本文, 可点击下载下载本文,谢谢!】 当前银行理财争取主体地位的诉 求是,与其他资管产品拥有平等的开户、 交易、质押、诉讼等权利,以保护银行 资管产品的持有人和管理人权益,另一 方面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资管监管任重而道远。上周末,央行发布的中国区域 金融运行报告(2017) 显示,银行负 债方式多元化,2012-2016 年银行理财 规模迅速扩张,就资管业务监管,未来 可研究对资管业务逐步建立起行为监管-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2、-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投资者保护) 、微观审慎监管、宏观 审慎监管“三支柱”的监管体系,推动资 管业务与银、证、保表内业务实现法人 隔离和风险隔离。这一表述,某种程度上表明包括 银行理财在内的资管监管将遵循行为监 管的路径,并在短期内采取行为监管和 机构监管并重的过渡安排。根据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银 行资管部门的调研,在确定表内外监管 分开的前提下,有三大问题需要明确或 解决:第一是银行资管主体的地位问题; 第二是银行资管对标主体究竟是基金还 是信托;第三是如何有序的推进打破刚 性兑付。银行资管主体地位三步走银行资管发展至今,一直面临着 主体法律地位不明确的问题。在业务推

3、-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进中,由于主体地位的欠缺,被迫选择 通过多层嵌套其它资管产品来进行投资。比如,银行理财产品在资本市场 不得直接开户,只能借助于券商、信托 的通道;相比基金等机构,在风险对冲 工具的可获性和交易的时效性上均受较 大影响;抵质押物也无法直接置于银行 理财产品名下,后续质押物的管理与处 置也不如银行自营投资安全与便捷。当前银行理财争取主体地位的诉 求是,与其他资管产品拥有平等的开户、 交易、质押、诉讼等权利,以保护银行 资管产品的持有人和管理人权益,另一 方面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研总结, 未来银行资管法律地位的界定

4、有三个层 次的推进建议:一是明确给予银行理财 产品本身 SPV 的法律地位,享有与其-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它资管产品同等的各要素市场的开户和 投资资格;二是给予银行资管机构独立 的法人身份,真正实现表内表外的风险 隔离,缩短交易链条,直接开展各项投 资业务,包括非标业务;三是适时允许 银行设立资管子公司,给予银行资管机 构独立的法人身份。纵观大资管行业中, 保险、基金、信托、券商均设立了自己 的资管子公司。同时在此过程中,还建议给予所 有资产管理机构产品统一标准和资质。一是给予所有资产管理机构、产 品同等的债券市场、资本市场、非标市 场的开户和投资的身份。

5、在未赋予理财 主体资格的过渡期,要求“谁出资金、 谁负责”的原则穿透管理。二是对于非标资产定义统一标准, 避免监管套利。例如股票质押回购,在 银行理财被定义为非标,但在券商是标。-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三是建议同步规范销售环节,包 括统一标准和下发信息披露规范与标准 合同。现阶段,银行理财在客户准入、 起点金额、首次面签、代销机构等方面 都更为严格。银行理财对标基金还是信托?无论是此前的市场讨论,还是央 行协同相关部门起草的统一监管关于 规范金融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 , 关于银行理财的未来定位,都倾向于向 公募基金对标。但根据 21 世纪经济报 道记者多方

6、调研,银行理财完全公募基 金化,不仅较难实现,也忽视了银行理 财的独特性和价值。公募基金在最初定位上,就明确 了基金份额持有人(投资者) 、基金管 理人、基金托管人的相关权责利的顶层-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设计。银行理财则是特定历史下的一个 产物。目前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的不同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分配与收益方式不同。银 行理财的投资者获得的是固定收益,其 他超额收益或损失由银行承担;基金的 所有收益或损失,由基金份额持有人承 担,管理人只收取管理费。第二,会计处理方式不同。基金 份额基本以净值反映。货币基金虽然是 摊余成本,但配以影子估值防止估值偏 离

7、太大。银行理财基本上都是摊余成本 估值(投资有“非标”也是主要因素) , 真正意义上的净值产品比例非常小。第三,资产配置和信息披露要求 不同。监管对各类公募基金的资产配置 比例、评级等都有具体要求,银行基本 上没有要求,且没有约束至每一个产品; 信息披露方面,基金对于所有公募的季-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报、年报,以及需要披露的具体事宜都 有明确要求,银行理财一般只能披露区 间,无法穿透披露到所有的持仓明细。第四,风险控制要求不同。公募 基金采用严格的托管制度,基金托管人 在风险控制的落实上有明确要求,更多 是风险控制的管理过程导向;银行理财 则是在利率市场化

8、和资产表外化背景下 最终收益偿付结果导向的产物。多名接受调研的银行人士均提及, 如果现阶段要求银行理财贸然照搬公募 基金的模式,在将近 30 万亿存量市场 的情况下,加之银行理财又对接委外资 金,资本市场配资,定向增发的资金, 甚至某些 PE 的资金,交叉性的金融风 险传递和自我强化,可能比表面暴露的 风险更大,无论如何均需要新老划断。也有银行人士建议,对于银行理 财的定位,更倾向于采用信托关系,而-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不是基金的顶层框架。还有接近监管的 人士认为,将除公募基金之外的资管产 品纳入信托的法律框架下,完善大信托 法(目前国内信托几乎因通道而生

9、) , 也不失为一种方法。打破刚兑需制度安排从当前来看,打破刚性兑付不应 仅是简单的对预期收益率型产品的一味 否定。打破刚兑,应更多地关注产品管 理过程中各环节的操作规范,如是否严 格执行了“三单独”管理、资产交易价格 的偏离度是否严格控制、信息披露是否 充分等。若银行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 能够按照预期收益率向客户进行兑付, 此种模式也不应强制被打上“刚性兑付” 的标签。从长远来看,净值型理财产品将 会成为主流的产品形态;但从现阶段来 看,鉴于客户的认知程度,预期收益率-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型产品的模式可谓根深蒂固。尽管近几 年各银行均加大了净值型产品的研发, 但整体规模仍然较小。且打破刚性兑付背后,需要一整 套风险管理和约束机制。若在没有做好 信息披露、会计准则和相关投资者保护 制度的背景下,仓促打破刚兑,本身对 投资者保护不利。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 (2017) 显示,未来可研究对资管业 务逐步建立起行为监管(投资者保护) 、 微观审慎监管、宏观审慎监管“三支柱” 的监管体系,推动资管业务与银、证、 保表内业务实现法人隔离和风险隔离, 其传递出的重要信号,即明确对银行理 财监管采用“表外监管”。这也就意味着,对于银行理财的 监管,从长远的制度安排来看,不会涉 及净资本约束。也就是说,银行理财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