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一轮复习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生态环境境建设)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49792649 上传时间:2018-08-02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考一轮复习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生态环境境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2高考一轮复习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生态环境境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2高考一轮复习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生态环境境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2高考一轮复习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生态环境境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2高考一轮复习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生态环境境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高考一轮复习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生态环境境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考一轮复习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生态环境境建设)(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目标定位】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 治理保护措施。区域环境生态建设地理位 置深居内陆陆,远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难以到达;青藏高 原的隆起阻挡挡水汽深入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为主,周围围有高大山脉,山脉阻挡挡了 海洋水汽的进进入。气候以温带带大陆陆性气候为为主,气温日较较差、年较较差大, 降水稀少,蒸发发强,大风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两季 。 河流河流少,多为为内流河,水量少。植被覆盖率低,主要为为草原、荒漠,对对地表的保护护作用 差,多沙质质沉积积物。显显著自然地理特征:干旱 景观观:以草原、荒漠为为主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1)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植被 稀

2、疏,风蚀作用强烈。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基本条件气候 干旱;物质基础地表疏松沙质沉积物多 ;动力条件大风日多且集中 (2)人为原因: 人口增长过快,环境生态压力过大; 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 程建设保护不当,加剧了荒漠化趋势。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荒漠化的危害1、土地退化,农牧业减产甚至绝收; 2、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3、破坏基础设施建设; 4、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防治内容治理措施: 营造防护林(三北防护林)

3、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 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封沙禁牧、禁樵禁采、生态移 民等措施) 合理用水,发展节水农业 控制人口增长。有效措施 三北防护林-防风固沙,保护农田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沿海防护林体系-防止海浪侵蚀海岸,防御台风和 风暴潮 (1)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 你认为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 要措施是什么?(12分) 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干旱;植被稀少等。(必修P37活动1) 耕地和牧草地。 沙地: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 旱地:保持水土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

4、水 少;春季大风日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 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沙尘暴现象】【土壤次生盐碱化】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 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 。(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 程建设(渭河平原)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 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 术等【赤潮】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

5、、渤海等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 闭。 (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 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 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 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2010 年高考课标课标 全国文综综卷)甘肃肃民勤是我国沙尘尘暴 多发发地区之一。19982006 年间间平均每年发发生沙尘尘暴 11 次。分析甘肃民勤春季沙尘暴频发的地理因素。民勤周围围沙漠广布(沙源丰富、植被少),春季 升温快、降水少,地表干燥,易起沙;气旋与冷空 气活动频动频 繁(恰位于寒潮南下的路径上),多大风风天 气;受地形影响(狭管效应

6、应),地面风风速增强。(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统一考试试北京卷,40)人类类与 环环境的协调发协调发 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联合国将每 年的6曰5日定为为世界环环境日。(23分) 2011年世界环环境日的主题题是“森林:大自然为为您效劳劳”。 森林在自然地理环环境中的作用示例表大气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 碳等;降低风风速,吸附飘尘飘尘 水文蒸腾腾水汽的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环 土壤根系固持土壤,股指落叶层层吸收一定量地降水 生物为为半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2)根据上表,概述森林的生态态效益。(8分) 增加碳储量,净化空气,防风固沙, 调节气候,增加降

7、水,涵养水源,保持水 土,保护生物多样性。阅读下列材料和洞庭湖水系变迁图,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近50年来,洞庭湖经历了35次水灾,尤其进入20世纪 90年代以来,洪水接二连三地肆虐洞庭湖区。1996年7月的洪水 ,直接损失近500亿元。近几十年来,洞庭湖有效蓄洪能力急剧 下降。1954年能蓄水314亿米3,1983年能蓄水187.4亿米3,1998 年只能蓄水170亿米3。 材料二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 现象? (2)引起该现象的主要自 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分别是 什么?(3)要改变这种状况,当 前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湖泊面积严重萎缩, 湖泊有效蓄洪能力下降 自然原因:长江上游植被遭到破坏,淤湖泥沙增多,湖 底抬高;多暴雨;长江洪水倒灌。人为原因:人类大 规模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缩小,蓄洪能力大大降低。在长江中上游植树造林;退田还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