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解表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767648 上传时间:2018-08-02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2.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解表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中药学解表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中药学解表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中药学解表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中药学解表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学解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解表(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表药概述 含义:凡以发散表邪、治疗表证为主的药物,称解表药, 又叫发表药。 性能特点:多味辛,辛散轻扬 多入肺、膀胱经,偏行肌表,能促进肌体发汗 ,使表邪由汗出而解,从而达到治愈表证,即内经所 谓:“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此外,部分解表药兼能利水消肿、止咳平喘、 透疹、止痛、消疮等。 适应证:主要用治外感表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 或有汗不畅、脉浮等。 部分解表药尚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 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兼有表证者。 分类:分为发散风寒药及发散风热药两类(又称辛温解表 药与辛凉解表药)。 概述 选择用药及配伍: 1. 对外感风寒、风热表邪不同,相应选择发散 风寒或风热的药物

2、。 2. 冬季多风寒,春季多风热,夏季多夹暑湿, 秋季多兼燥邪,故应根据四时气候变化的不同而 恰当地配伍祛暑、化湿、润燥药。 3.虚人外感,正虚邪实,难以祛散表邪者,又应 根据体质不同,分别与益气、助阳、养阴、补血 药配伍,以扶正祛邪。 4.温病初起,邪在卫分,除选用发散风热药物外 ,应同时配伍清热解毒药。概述 使用注意: 1.发汗力较强的解表药,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 汗太过,耗伤阳气,损及津液,造成“亡阳”、“伤 阴”的弊端。又汗为津液,血汗同源,故表虚自汗 、阴虚盗汗以及疮疡日久、淋证、失血患者,虽 有表证,也应慎用解表药。 2. 注意因时因地而异,如春夏腠理疏松,容易 出汗,解表药用量宜

3、轻;冬季腠理致密,不易汗 出,解表药用量宜重;北方严寒地区用药宜重; 南方炎热地区用药宜轻。 3.且解表药多为辛散轻扬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 ,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概述 现代药理: 解表药一般具有不同程度的发汗、解 热、镇痛、抑菌、抗病毒及祛痰、镇咳、 平喘、利尿等作用。部分药物还有降压及 改善心脑血液循环的作用。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发散风寒药 性能特点: 多味辛性温,辛以发散,温可祛寒,以发散肌表 风寒邪气为主要作用。 适应范围: 1.外感风寒表证。 2.部分药还可用治:风疹瘙痒、风湿痹证、咳喘 以及水肿、疮疡初起等兼有风寒表证者。(因为 部分发散风寒药分别兼有祛风止痒、止痛、止咳 平喘

4、、利水消肿、消疮等功效) 麻 黄 本经 来源为麻黄科(Ephedraceae) 植物中麻黄 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 Mey.、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unge 的干燥草质茎。药性 【药性】 辛、微苦, 温。 归肺、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适应证】 1.风寒感冒。 2.咳嗽气喘。 3.风水水肿。 【临床应用】 1.风寒感冒味辛发散,性温散寒,主入肺与膀胱经, 善于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而发汗解表 ,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之要药。用于风寒外郁,腠理闭密无汗的

5、外感风寒 表实证,每与桂枝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 散寒解表之力。因麻黄兼有平喘之功,故 对风寒表实而有喘逆咳嗽者,尤为适宜, 如麻黄汤(伤寒论)。 2.咳嗽气喘辛散苦泄,温通宣畅,主入肺经,可外开 皮毛之郁闭,以使肺气宣畅;内降上逆之, 以复肺司肃降之常,故善平喘,为治疗肺 气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药,并常以杏仁等止 咳平喘药为辅 助。 3.风水水肿 本品上宣肺气、发汗解表,可使肌肤 之水湿从毛窍外散,并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下 助利尿之力,故宜于风邪袭表,肺失宣降的水肿 、小便不利兼有表证者,每与甘草同用,如甘草 麻黄汤(金匮要略)。如再配伍生姜、白术 等发汗解表药、利水退肿药,则疗效更佳,如 金匮要

6、略越婢加术汤。 此外,取麻黄散寒通滞之功,也可用治风寒痹证 ,阴疽,痰核。 【用法用量】 煎服,29g。发汗解表宜 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使用注意】 本品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 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桂枝 名医别录 来源为樟科 (Lauraceae) 植 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 干燥嫩枝。 药性 【药性】 辛、甘,温 。归心、肺、膀胱经 。 【功效】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适应证】 1.风寒感冒。 2.寒凝血滞诸痛证。 3.痰饮、蓄水证。 4.心悸。 桂枝 名医别录 1.风寒感冒。辛甘温煦,甘温通阳扶卫,其开腠 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而善于

7、宣阳气于卫分,畅 营血于肌表,故有助卫实表,发汗解肌,外散风 寒之功。 对于外感风寒,不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 受寒者,均宜使用。(与麻黄鉴别) 如治疗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同用, 以开宣肺气,发散风寒,如麻黄汤;若外感风寒 、表虚有汗者,当与白芍同用,以调和营卫,发 汗解肌,如桂枝汤;若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者, 每与麻黄、附子、细辛配伍,以发散风寒,温助 阳气。桂枝 名医别录 2.寒凝血滞诸痛证。辛散温通,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 之效。 胸痹心痛胸阳不振,心脉瘀阻,桂枝能温通心阳,常 与枳实、薤白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 中焦虚寒,脘腹冷痛,桂枝能温中散寒止痛,每与白芍、 饴糖等同用

8、,如小建中汤; 寒凝血滞,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桂枝既 能温散血中之寒凝,又可宣导活血药物,以增强化瘀止痛 之效,多与当归、吴茱萸同用; 风寒湿痹,肩臂疼痛,可与附子同用,以祛风散寒、通痹 止痛。桂枝 名医别录 3.痰饮、蓄水证。甘温,既可温扶脾阳以助运水 ,又可温肾阳、逐寒邪以助膀胱气化,而行水湿 痰饮之邪,为治疗痰饮病、蓄水证的常用药。 脾阳不运,水湿内停-痰饮病眩晕、心悸、咳嗽 者,常与茯苓、白术同用,如苓桂术甘汤; 膀胱气化不行-水肿、小便不利者,每与茯苓、 猪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桂枝 名医别录 4.心悸。辛甘性温,能助心阳,通血脉,止悸动 。 心阳不振,不能宣通血脉心悸

9、动、脉结代者 ,每与甘草、人参、麦冬等同用,如炙甘草汤。 阴寒内盛,引动下焦冲气,上凌心胸奔豚, 常重用本品,如桂枝加桂汤。 【用法用量】 煎服,39g。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 ,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 ,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桂枝麻黄与桂枝 相同点: 辛、温;归肺、膀胱;均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治疗外感 风寒表证,两者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 麻黄:微苦,发汗力强,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症状 :恶寒无汗、发热头痛、脉浮紧);宣肺平喘,治疗咳嗽 气喘;利水消肿,治疗风水水肿。 桂枝:甘,归心经,发汗力较麻黄缓,外感风寒表实证、 表虚证(恶寒汗出、脉浮缓)均

10、可治疗;温通经脉,治疗 寒凝血滞诸痛证;助阳化气,治疗痰饮、蓄水证、心悸、 奔豚证等。紫苏 名医别录 来源为唇形科 (Labiatae)植物紫 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 的茎、叶,其叶称 紫苏叶,其茎称紫 苏梗。 药性 【药性】 辛,温。归肺、脾经。 【功效】 解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紫苏【适应证】 1.风寒感冒。辛散性温,发汗解表散寒之力较为 缓和,轻证可以单用,重证须与其他发散风寒药 合用。 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胎气上逆,胸闷呕吐, 胎动不安者。梅核气。 此外,紫苏能解鱼蟹毒,对于进食鱼蟹中毒 而致腹痛吐泻者,能和中解毒。 紫苏 【用法用量】 煎服,

11、59g,不宜久煎。生姜 名医别录 来源 为姜科多年生 草本植物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 鲜根茎。 生姜 名医别录 【药性】 辛,温。归 肺、脾、胃经。 【功效】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适应证】 1.风寒感冒。 2.脾胃寒证。 3.胃寒呕吐。为止呕圣药。 4.肺寒咳嗽。 此外,生姜对生半夏、生南星等药物 之毒,以及鱼蟹等食物中毒,均有一定的 解毒作用。生姜 名医别录 1.风寒感冒。辛散温通,能发汗解表,祛 风散寒,但作用较弱,故适用于风寒感冒 轻证,可单煎或配红糖、葱白煎服。本品 更多是作为辅助之品,与桂枝、羌活等辛 温解表药同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力。生姜

12、名医别录 2脾胃寒证。 辛散温通,能温中散寒,对寒犯中焦或脾 胃虚寒之胃脘冷痛、食少、呕吐者,可收 祛寒开胃、止痛止呕之效,宜与高良姜、 胡椒等温里药同用。若脾胃气虚者,宜与 人参、白术等补脾益气药同用。生姜 名医别录 3.胃寒呕吐。辛散温通,能温胃散寒,和中降逆 ,其止呕功良,素有“呕家圣药”之称,随证配伍 可治疗多种呕吐。 温胃之品,故对胃寒呕吐最为适合,可配伍高良 姜、白豆蔻等温胃止呕药。若痰饮呕吐者,常配 伍半夏,即小半夏汤; 胃热呕吐者,可配黄连、竹茹、枇杷叶等清胃止 呕药。 止呕药用姜汁制过,能增强止呕作用,如姜半夏 、姜竹茹等。生姜 名医别录 4.肺寒咳嗽。辛温发散,能温肺散寒、

13、化痰止咳 ,对于肺寒咳嗽,不论有无外感风寒,或痰多痰 少,皆可选用。 风寒袭肺,痰多咳嗽,恶寒头痛者,每与麻黄、 杏仁同用,如三拗汤。外无表邪而痰多者,常与 陈皮、半夏等药同用,如二陈汤。 此外,生姜对生半夏、生南星等药物之毒,以及 鱼蟹等食物中毒,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用法用量】 煎服,39g,或捣汁服。 【使用注意】 本品助火伤阴,故热盛及阴 虚内热者忌服。香薷 名医别录香薷 名医别录 来源 为唇形科 (Labiatae)植物江 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cv.jiangxi angru及石香薷 Mosla chinensis Maxim.的干燥地 上部分 香薷 名

14、医别录 【药性】 辛,微温。 归肺、脾、胃经。 【功效】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有夏月麻黄之称 【应用】 1.风寒感冒。 2.水肿脚气。 香薷 名医别录 1.风寒感冒。 辛温发散,入肺经能发汗解表而散寒;其 气芳香,入于脾胃又能化湿和中而祛暑, 多用于风寒感冒而兼脾胃湿困,(症见恶 寒,发热,头痛身重,无汗,脘满纳差, 苔腻,或恶心呕吐,腹泻者,)可收外解 风寒、内化湿浊之功。该证多见于暑天贪 凉饮冷之人,故前人称“香薷乃夏月解表之 药”,常配伍厚朴、扁豆,如香薷散。 香薷 名医别录 2.水肿脚气。 辛散温通,外能发汗以散肌表之水湿,又能宣肺 气启上源,通畅水道,以利尿退肿,多用于水肿

15、 而有表证者。治疗水肿、小便不利以及脚气浮肿 者,可单用或配伍健脾利水的白术。香薷 【用法用量】 煎服,39g。用于发表, 量不宜过大,且不宜久煎;用于利水消肿 ,量宜稍大,且须浓煎。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发汗之力较强,表 虚有汗及暑热证当忌用。荆芥 本经 来源 为唇形科一年 生草本植物荆芥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 燥地上部分。荆芥 本经 【药性】 辛,微温。 归肺、肝经。 【功效】 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适应证】 1.外感表证。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4.吐衄下血。本品炒炭 荆芥 本经 1.外感表证。 辛散气香,长于发表散风,且微温不烈, 药性和缓,为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 之品。对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 寒热不明显者,均可广泛使用。荆芥 本经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质轻透散,祛风 止痒,宣散疹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