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及其预防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763066 上传时间:2018-08-02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7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滋病及其预防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艾滋病及其预防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艾滋病及其预防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艾滋病及其预防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艾滋病及其预防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艾滋病及其预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滋病及其预防(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艾滋病及其预防主讲:阮贤德提到艾滋病, 你们首先想到什么? 艾滋病就像一列开往悬崖的火车艾滋病就像一列开往悬崖的火车1 艾滋病与艾滋病病毒1.1 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叫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 合征”,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 染引起的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 它的英文全称是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AIDS. 1.2 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的病原体是艾滋病病毒, 又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英文全称是Human Immunedeficiency Virus 简称 HIV,艾滋病病毒的特点: a 破坏人体具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 T淋巴细胞; b 对外

2、界的抵抗力较弱。病毒离开人 体后,在自然环境中存活时间短, 高温、干燥和一般的消毒剂均能杀 死病毒; c 艾滋病病毒在蚊子等昆虫体内不会 复制、存活; d 泪液、唾液、汗液、尿、粪便 等在不混有血液和炎症渗出液的 情况下,没有传染性; e 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空气、饮 食、水、一般日常接触(共同进 餐、握手、拥抱、游泳、座椅、 被褥、马桶、浴缸等)传播,不 会通过蚊子叮咬传播。1.3 艾滋病与艾滋病病毒的区别 艾滋病的英文简称为AIDS 。 艾滋病病毒则为HIV。 艾滋病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经数年或十 几年,因免疫系统被损无力御敌而发生的 多系统的感染性疾病,此时艾滋病患者会 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

3、体征。 艾滋病病毒则指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的病 毒。1.4艾滋病患者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区别 艾滋病患者指的是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且已经 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被确诊为患有艾滋病 的人.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患者大约需 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尚 未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被确诊为艾滋 病患者的人. 不同之处:艾滋病患者出现了临床症状,而艾滋病病 毒感染者没有临床症状,外表同健康人一样 。 相同之处:两者都携带艾滋病病毒,都有传染性.2 艾滋病的传染源 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他(她) 们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

4、口 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 传染性 。 3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输血、使用血液制品,使用不洁 医疗器械(注射器、牙科用品)、剃须刀等; 性接触传播:男性同性恋行为、异性性行为; 母婴传播:胎盘、产道、哺乳。 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垂直传播传 播 途 径 4 艾滋病的易感人群 人们经过研究分析,已清楚地发现了哪些人容易 患艾滋病, 并把容易患艾滋病的这个人群统称 为易感人群。艾滋病的易感人群主要是指:男性 同性恋者、静脉吸毒成瘾者、血友病患者,接受 输血及其它血制品者、 与以上高危人群有性关 系者、艾滋病的其他高发人群。 4.1 男性同性恋者 男性同性恋者,在

5、美国是艾滋病的第一高危人群 。同性恋不等于艾滋病! 4.2 吸毒者 经静脉注射毒品而感染上艾滋病的比例约占1517 ,滥用成瘾性药物和毒品是艾滋病 多发和流行的 一个重要原因。也是艾滋病的第二高危人群。 4.3 血友病患者 在所有艾滋病患者中,因血友病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占 1左右,美国略高,这一比例为13.6, 西班牙 为0.2。另外,根据对血友病的检测分析,普通血友 病患者本身机体中淋巴细胞成份已有轻度失调,这种免 疫功能本身就有轻度异常的患者,就更易感染上艾滋病 病毒。是艾滋病的第三高危人群。 4.4 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 血液与血液制品(浓缩血细胞、血小板、冷 冻新鲜血浆)的输注也与艾滋

6、病的传播有关 。据广州卫检所在 1986年9月至1989年期间 对我国进口的10批丙种球蛋白 进行艾滋病毒 检测,其中有8批(80)艾滋病抗体阳性, 这表明使用进口丙种球蛋白者也可成为艾滋 病病毒感染对象。 4.5 与高危人群有性关系者 与上述高危人群有性关系者是艾滋病的又一 易感人群。 4.6 艾滋病的其他高发人群 艾滋病从理论上说任何人群都可以感染 ;从年龄上,艾滋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阶段。但事实说明青少年最容易感染上 艾滋病。 由于患有艾滋病的母亲也可通过胎盘、 产道、乳汁传播给出生前或出生后的婴 幼儿,因而由患有艾滋病的妇女所生的 小孩,也是艾滋病的易感者。5 5 艾滋病病程艾滋病病程

7、 5.1 感染早期(窗口期):艾滋病病毒 进入人体后,早期可出现类似感冒的症 状,但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血液才会产生 病毒抗体,在此期间抗体检测仍呈阴性 ,称为窗口期。 窗口期是2 12周(平均45天),最长 可达6个月。 窗口期血液中艾滋病病毒数量极高,传染 性极强。5.2 无症状期: 范围为数月至十几年,平均7年左右。 艾滋病病毒感染早期出现的症状消失,感 染者无临床表现,自我感觉良好,看起来与 健康人无异。 具有传染性。 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5.3 艾滋病前期( 1-2年): 再次出现感染早期的症状,出现一些临床 症状和体征,如鹅口疮、乏力、体重下降 等症状。5.4 艾滋病期: 体

8、内免疫系统严重破坏甚至丧失免疫功 能,被病毒、细菌、霉菌感染就难以治 愈,还会出现严重鹅口疮、肺结核、严 重腹泻、恶性肿瘤等,一般会在半年至 一年内死亡。6 6 艾滋病的治疗艾滋病的治疗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 ,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已经 研制出的一些药物只能在某种程度上缓 解艾滋病病人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和 延长患者的生命。 至今尚未研制出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的 疫苗 ,教育被称为是最好的“疫苗”。7 7 艾滋病的历史艾滋病的历史 艾滋病是1981年在美国发现的,至今全世界已 发现艾滋病感染者有8000万人,有3000多万 人死于艾滋病;全球估计每年有500万新的艾 滋病病

9、毒感染者,每天估计有14000人新的艾 滋病病毒感染者。 艾滋病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仍是非洲,亚洲 形势也不容乐观,现有830万人感染,其中印 度的感染者为513万人。8 我国艾滋病流行特点我国艾滋病流行特点 我国1985年出现第一例艾滋病,至今估计有100万艾 滋病病毒感染者。 8.1 艾滋病疫情地区差异大,我国的艾滋病疫情分布 比较集中,云南、河南、新疆、广西和广东五省(区 ),占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数的77.2%; 8.2 艾滋病疫情继续呈上升趋势; 8.3 艾滋病传播途径仍以吸毒传播为主; 8.4 艾滋病经性接触途径感染的比例上升,暗娼感 染率从1996年的0.02%上升到2004年的0

10、.93%; 8.5 艾滋病疫情正在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9 艾滋病的严重危害性滋病的严重危害性 艾滋病夺走人的健康,造成心理巨大的 创伤,直至剥夺人的生命; 艾滋病对经济带来的是毁灭性打击; 艾滋病的流行将造成新的贫困,给个人 、家庭、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艾滋病的肆虐,还会造成社会的动乱, 危害国家安全。10 国家领导人对艾滋病防治的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艾滋病防治是关系我中华民族素质 和国家兴亡的大事。各级党政领导需提 高认识,动员全社会,从教育入手,立 足预防,坚决遏制其蔓延势头。曾毅曾毅指出:中国能用于遏制艾滋病的时间中国能用于遏制艾滋病的时间 和机遇已经不多,如不迅速采取有和机遇

11、已经不多,如不迅速采取有 效措施,将成为世界上艾滋病感染效措施,将成为世界上艾滋病感染 人数最多的国家,艾滋病的流行有人数最多的国家,艾滋病的流行有 可能成为国家的灾难!可能成为国家的灾难!11 11 全社会消除对艾滋病的歧视全社会消除对艾滋病的歧视 艾滋病人最需要什么?答案就是像正常 人一样地生活。 以前,大多数人把艾滋病人视为异己, 绝大多数的艾滋病人因而选择了隐瞒真 相,甚至放弃治疗。对艾滋病患者而言 ,公布病情就意味着永远不能像正常人 一样生活;而对于其他人,隐瞒真相却 意味着更大的危险。现在,我们应该改变 这种观念,关爱艾滋病人。 朱力亚中国艾滋病群体中,惟 一敢于公开自己身份的女大

12、学生。 在武汉某大学读书时,无意中感染了 艾滋病,被迫休学。后来她公开自己 身份,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善待。在 人们的帮助下重返校园,重新开始 学习。她表示要为宣传防治艾滋病 尽力! 我们的社会必须达成共识:艾滋 病就是一种病,得艾滋病并不意 味着道德败坏、灵魂肮脏 艾滋病人应获得正常人的生活、 学习、工作的权利。红丝带的由来?红丝带象征着: 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 关心和支持; 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平等的渴望 ; 要用“心”来参与艾滋病防治工 作。 12月 1日12 12 遏制爱滋病遏制爱滋病 从我做起从我做起 学习掌握并积极宣传艾滋病预防知识, 在全社会预防艾滋病的行动中发挥大学 生的积极作用。 积极支持国家制定的中国遏制与防治 艾滋病行动计划及相关的政策和措施 。 关爱、帮助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感染者 。 从我做起,从我做起,艾滋病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消 灭的。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