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中国医科大学 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9762604 上传时间:2018-08-02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3.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医学]中国医科大学 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基础医学]中国医科大学 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基础医学]中国医科大学 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基础医学]中国医科大学 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基础医学]中国医科大学 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医学]中国医科大学 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医学]中国医科大学 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Digestion 交感N(+)、E、NE使Rp水平下移(甚至超级化)2.基本电节律,又称慢波(slow wave)胃肠平滑肌细胞Rp不稳定,表现为 自发的周期性地节律性去极化和复极化,这种缓慢的电位波动,称。当去极化波达到阈电位时爆发AP。3.Ap:发生在基本电节律的去极化波基础上,约110次/S,又称快波。Ap之后产生平滑肌收缩。机制:去极化:Ca2+(及少量Na+)内流,复极化:K+外流;基本电节律控制收缩节律及收缩波传播方向,Ap的数目决定肌肉收缩幅度。慢波由纵行肌和环行肌之间的Cajal间质细 胞产生,可能与Na+-K+泵周期性活动有关收缩曲线细胞内电位影响Ap的因

2、素:迷走N:Ap频率 平滑肌收缩强 交感N:Ap频率 平滑肌收缩弱 神经 gastrin:基本电节律、Ap频率 secretin:基本电节律、Ap频率体液 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消化液 功能分泌过程:主动过程。 当N递质、激素与腺细胞膜受体结合 cAMP和Ca2+影响分泌活动消化液量 68L/日 1.分解营养物质,利于吸收 2.为酶提供适宜PH环境 3.稀释食物,使内容物与血浆等渗 4.保护消化道粘膜 三、胃肠道的神经支配胃肠道N 外来神经内在神经 交感N 副交感N 内在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分布:从食管中段到肛门的管壁内。 又称肠神经系统。 内在N系统组成:肌间N丛(欧氏N丛)粘膜下N丛(麦氏

3、N丛) 形成局部N反应系统 四、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胃肠激素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定义: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循环激素(为肽类激素),与神经系统共同调节消化器官的活动,作用广泛。 胃肠激素 细胞名称 分布部位 胰高血糖素 A细胞 胰岛 胰岛素 B细胞 胰岛 生长抑素 D细胞 胰岛,胃,小肠,结肠 促胃液素 G细胞 胃窦,十二指肠 缩胆囊素 I细胞 小肠上部 抑胃肽 K细胞 小肠上部 促胃动素 Mo细胞 小肠 神经降压素 N细胞 回肠 胰多肽 PP细胞 胰岛,胰腺外分泌部分,胃,小肠,大肠 促胰液素 S细胞 小肠上部目前已发现20余种,生理调节和循环激素作用的有5种“脑

4、肠肽” brain-gut peptides在脑和胃肠道双重分布的肽类物质:促胃液素、缩胆囊素、P物质、生长抑 素、神经降压素等十余种物质。同一肽类既有内分泌激素的作用,又有神经递质的作用。 (一)胃肠内分泌细胞的特点散在胃肠粘膜内,有40余种,面积大,数量多,胃肠道是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形态特点:1.开放型(多):感受胃肠腔内食物 成分pH的变化,引起分泌活动2.闭合型(少):分泌与受神经兴奋或周 围内环境变化调节,而食物成分无关 胃 窦 部 粘 膜 G 细 胞(二)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1.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管的运动2.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食物(GS)刺激消化道引起抑胃

5、肽分 泌使GS被吸收后促进胰岛素分泌防止血糖过高从尿中丢失;口服葡萄糖,比ivGS分泌的胰岛素多3.促进消化道组织的代谢和生长如:促胃液素胃的泌酸区粘膜和十二指肠粘膜的DNA 、 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粘膜生长。三种胃肠激素对消化腺分泌和消化管运动的作用第三节 胃内消化胃的功能:暂时贮存食物,初步消化食物。贲门腺:粘液腺壁细胞:HCl 内因子 消化腺 泌酸腺 主细胞:胃蛋白酶原颈粘液细胞:粘液幽门腺 粘液细胞:粘液 HCO3-胃蛋白酶原G细胞:促胃液素一、胃液的分泌 (一)性质,成分和作用pH 0.91.5 ; 1.52.5L/d 1.盐酸:由壁细胞分泌(1)分泌过程(2)生理作用: 杀菌

6、 激活胃蛋白酶原 使蛋白质变性 引起促胰液素释放促进胰液、肠液和胆汁分泌 与Fe2+和Ca2+结合形成可溶性盐, 促进小肠吸收Fe2+和Ca2+2.胃蛋白酶原:由主细胞和粘液细胞分泌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蛋白质 月 胨(多肽、氨基酸少) HCl示l3.粘液l 溶解型(粘蛋白):使食物润滑l 不溶解型(粘蛋白凝胶)l 润滑(保护)作用l 降低H+在粘液层中扩散速度l 含HCO3-中和H+构成粘液-碳酸氢盐l 屏障 l 4.内因子:形成内因子-VB12复合物, l 促进VB12吸收(二)胃液分泌的调节1.刺激胃酸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也能刺激主C) 乙酰胆碱:与壁细胞M受体结合刺激胃酸分泌,可被阿

7、托品阻断 促胃液素(gastrin):与壁细胞膜上缩胆囊素B/促胃液素受体结合引起胃酸分泌 组胺(histamine):肠嗜铬样C释放,作用于壁细胞膜上H2受体,刺激胃酸分泌,西咪替丁(cimetidine)可阻断 其他:Ca2+、低血糖、咖啡因、酒精 2.抑制胃酸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生长抑素(somatostatin)、PGE2、PGI2等 3.消化期的胃液分泌头期(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食物刺激头面部感受器引起的胃液分泌。直接刺激壁C;N-H因素:迷走N(+)刺激G细胞和肠 嗜铬样C而分泌促胃液素 组胺特点:量多(占30%),酸度高,消化力强(胃蛋白酶多) 胃期:食物入胃的机械和化学刺激:

8、胃底 体 幽门迷走迷走反射幽门壁内N丛G细胞gastrin蛋白消化产物G细胞gastrin 此期特点:酸高,消化力(酶含量)比头期弱, 分泌量占60% 肠期:食物的机械和消化产物化学刺激12指肠粘膜粘膜释放促 胃液素、肠泌酸素促进胃液分泌特点:分泌量很少,占1/104.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直接抑制胃窦G细胞 gastrin刺激D细胞释放生长抑素 gastrin迷走迷走反射、局部N丛反射及刺激12指肠粘膜释放促胰液素、球抑胃素 gastrin 脂肪刺激上段小肠释放肠抑胃素高渗溶液:刺激小肠渗透压感受器肠-胃反射和小肠释放肠抑胃素胃液分泌 HCl pH蛋白质脂肪;混合食46h1.胃内因素促进排空

9、 食物量平方根与排空速度成正比胃内容物扩张胃壁迷走-迷走反 射、壁内N神经丛反射胃运动蛋白质消化产物引起促胃液素释放胃运动 2.十二指肠因素抑制排空 肠-胃反射抑制胃运动 十二指肠释放的激素 缩胆囊素促胰液素抑胃肽等一、胰液分泌(一)成分及作用由胰腺腺泡细胞和小导管细胞分泌的 碱性液体。pH=8.0,1.5L/日水 成分 无机物:Na+, K+, Cl-, HCO3-有机物:三大营养物质消化酶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1.碳酸氢盐:胰腺小导管细胞分泌。 作用:中和胃酸,免腐蚀,为消化 酶提供适宜pH环境胰腺腺泡细胞分泌消化酶有: 2.胰淀粉酶:。 作用:淀粉 麦芽糖早期诊断胰腺炎依据之一pH=7.03

10、. 胰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原 糜蛋白酶二者分别作用蛋白月 、胨二者共同作用蛋白多肽、氨基酸 4.胰脂(肪)酶甘油三酯 脂肪酸+甘油一酯+甘油肠激(致活)酶示辅脂酶;pH=8.0(一) 胰液分泌的调节迷走N腺泡细胞酶多,水、碳酸氢盐少 内脏大N2.H调节 促胰液素(S)水、碳酸氢盐多,酶少缩胆囊素(I)水、碳酸氢盐少,酶多1.N调节胆碱能f胰液分泌肾上腺素能f胰腺的血管收缩胰液分泌头期N调节为主胃期和肠期H调节为主二、胆汁的分泌和排出(一)胆汁(6001200ml/日,弱碱性)成分1.胆盐:胆汁酸+Na+,K+形成的盐,在水中形成微胶粒。胆固醇、磷脂、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渗入微胶粒形成混合

11、微胶粒。2.胆固醇和磷脂:脂肪乳化剂。肝脏利用胆固醇合成胆汁酸;胆固醇与胆盐比例适当时,胆固醇呈溶解状态,当胆固醇或胆盐形成胆石。3.胆色素:Hb分解产物 (二)胆汁的作用1.促进脂肪消化和吸收2.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三) 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1.体液因素缩胆囊素:胆囊收缩,Oddi括约肌舒张。 secretin:刺激肝胆管分泌富含水、钠 和碳酸氢盐的胆汁。胆盐:通过肠-肝循环刺激胆汁分泌。gastrin:作用于细胞,引起胆汁分泌;刺激HCl分泌12指肠secretin胆汁分泌 2.神经因素 迷走N是条件和非条件反射的 传出N刺激肝胆管分泌富含水、钠和碳酸氢盐的胆汁三、小肠液的分泌 (一

12、)小肠液的性质,成分1.12指肠腺:富含粘液和碳酸氢盐的液体,保护12指肠粘膜免受消化液消化和中和 HCl;2.小肠腺:粘液 水 电解质 肠激(致活)酶 (二)分泌的调节 主要受局部因素调节食物和消化产物对小肠粘膜的牵张和化学刺激壁内丛局部反射引起小肠液分泌 四、小肠运动 (一)运动形式.紧张性收缩 .分节运动 .蠕动 (二)小肠运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局部内在N丛反射蠕动加强;副交感加强运动;交感抑制运动; .体液:gastrin,CCK,motilin,insulin,5-HT加强运动; secretin,glucagon抑制运动 (三)回盲括约肌作用:防止大肠内容物逆流;防止回肠内容 物过

13、快入大肠,延长停留时间 小肠分节运动模式图小肠分节运动模式图第五节 吸收 一、吸收部位大部分在小肠(12指肠、空肠),VB12 、胆盐主要在回肠。 5 56m6m长,停留时间长长,停留时间长; ; 面积大面积大200250 m200250 m2 2; ;小肠特点 小肠特点 运输条件好,毛细血管, 运输条件好,毛细血管, 淋巴管丰富淋巴管丰富; ; 食物已被彻底消化;食物已被彻底消化; 1212指肠指肠空肠空肠回肠回肠结肠结肠水、乙醇水、乙醇水、盐水、盐二、各种物质的吸收途径与机制 (一)吸收途径:跨细胞途径 细胞旁途径 (二)各种物质的吸收机制 1.水及无机盐的吸收 水:肠内物质被吸收内容物低渗两途径渗透入血 铁:以Fe2+形式主动转运而吸收,HCl、VC促进铁的吸收 Ca2+:Ca2+泵转运和囊泡出胞形式被吸收,VDGS、酸性环境促进其吸收;脂肪食则抑制吸收 Na+:主动;a.Na+-有机溶质(AA,GS)同向; b.Na+-Cl-同向转运;d.Na+-H+与Na+-K+逆向;c.少量Na+经水相通道扩散 (二)糖:继发主动吸收(三)蛋白质:主动吸收,类似葡萄糖 (四)脂肪:主要入淋巴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