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人口与城市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49674181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0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讲人口与城市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六讲人口与城市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六讲人口与城市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六讲人口与城市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六讲人口与城市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讲人口与城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讲人口与城市(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讲第六讲 人口与城市人口与城市一一 人口的变化人口的变化基础知识基础知识1人口的增长模式:原始型:高、高、低传统型:高、低、高现代型:低、低、低2人口的迁移主要是经济因素、政治文化生态等3人口的合理容量:环境与资源、经济、科技、开放程度人口与环境人口与环境 人口再生产人口再生产一、人口再生产人口随时间推移形成的世代更替和人口延续。二、类型1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很低的自然增长率。2传统型: 高出生率,较高的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3过渡型: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4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很低的自然增长率。 环境人口容量环境人口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1概念:某一

2、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所能承载或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也称为环境承载力。2影响因素:A资源: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B科枝发展水平C地区的开放程度D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人口素质与环境人口素质与环境 一、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一、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A社会经济环境:社会制度、经济形式、文化传统、科技知识、伦理道德等是主要因素。 B自然环境因素: 原生环境因素:地形、气温、湿度、降水等,如:地方病的产生。 次生环境因素:环境污染等。二、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二、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从整体上影响着人们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直接的

3、影响。对资源利用的充分程度大不相同。 人口迁移与环境人口迁移与环境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1概念: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永久长期改变) 。 2分类 按地理范围: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按迁移方向:国内由农村到农村、由农村到城市;国际城市到城市、由城市到农村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资源等。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交通和通讯、文化教育、家庭婚姻等。3政治因素:政策、政治变革及战争等。 三、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三、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对迁出地:加强了与外界社会的联系,有利于经济

4、发展;缓解农村人地矛盾。对迁入地:开发了资源,改变了社会经济条件,推动了城市经济发展,也给城市造成了压力。 中国人口迁移中国人口迁移 一、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一、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大迁移,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北方,人口分布中心首次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二、新中国成立后到二、新中国成立后到 20 世纪世纪 80 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1安置失业人员。2支援工业基地建设。 3支边。4高校搬迁招生分配。5水库移民。6.压缩城市人口。7少量自发移民。三、三、20 世纪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方向:农村到城市,内地到沿海(上海:迁

5、出到迁入)。原因:务工和经商。 试题题型试题题型(2008 年全国)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下表完成 34 题。1982 年1990 年2000 年总人口(万人)35167701014 岁()35.2714.638.51564 岁()58.3683.1590.3965 岁及以上()6.372.221.113该城市自 1982 年至 2000 年( D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2009 年全国 )甲市 2008 年户籍人口出生 9.67 万人,出生率为 0.

6、699%;死亡 10.7 万人,死亡率为 0.773%。甲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 14 年。下图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 12 题。1甲市可能是( C ) A西宁 B延安 C上海 D广洲 2四个地区 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A )A B C D(2009 年全国 )下图显示某国 19512000 年每 10 年的人口变化。读下图 1 完成 4 5 题。41951-2000 年,该国( A )A是人口净迁入国 B.人口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 D人口增长了 15.1%5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 B )A自 20 世纪 7

7、0 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B可能位于欧洲C990 年人口达 900 万D20 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图 1 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据此回答 1 2 题。1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 ( C )A 期 B 期 C 期 DV 期2在 期 ( D )A人口急剧膨胀 B人口老龄化C人口增长停滞 D人口平均寿命较低图 1 为甲、乙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图。据此回答 46 题。4目前与甲国 18901920 年人口再生产类型相同的国家是( D )A韩国 B古巴 C新西兰 D埃及(过渡型)5乙国 1970 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C

8、 )A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 B政局动荡,长期战乱C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 D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6由图 1 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 )A目前甲国城市化水平高B乙国可能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C目前甲国为人口净迁出国 D目前乙国劳动力短缺考点突破考点突破1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 。2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农民工及留守儿童的问题) 。3人口增长的不平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4人口老龄化问题(对经济的影响) 。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就业、经济发展、城市化问题) 。6人口迁移的原因(经济) 。7人口移动、人口迁移、人口流动概念。二二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

9、与城市化基础知识基础知识1城市的空间结构形态、功能分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2城市化;城市化进程;城市化问题及解决途径。 城市的区位因素城市的区位因素一、地形与城市区位一、地形与城市区位1世界上大多数城市位于平原地区,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主要分布在 200 米以下的濒海,沿湖和沿河的平原(中国:第三阶梯,美国:五大湖、沿海) 。2热带地区多分布在高原(巴西) 。山区城市一般在谷地或开阔的低地(汾渭谷地) 。 二、气候与城市区位二、气候与城市区位 1世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候适中的中低纬地带。2世界大城市多分布在临海的边缘地带,气候优于内陆。3气候恶劣的干旱地区、高纬寒冷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

10、区,很少有城市。三、河流与城市区位三、河流与城市区位 1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决定了城市的区位。2沿河城市的区位类型:A河流的起点和终点,如:江西的赣州。B两河的汇合处:武汉、重庆、宜宾。C河口:上海、广州。D河曲度较大处和河心岛(瑞士:伯尔尼;法:巴黎;美:波士顿) 。 四、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四、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1国外开发矿产形成的城市。煤城:伯明翰、曼彻斯特、匹兹堡石油城:阿伯丁金城:约翰内斯堡2我国以矿业为主的城市。铁矿:鞍山、包头、攀枝花石油:大庆、东营、任丘、玉门煤炭:大同、鹤岗、抚顺、开滦、平顶山、淮北 镍城:金昌五、交通与城市区位五、交通与城市区位1.城市分布向交通方便的位置集中。2

11、不同时代,区位不同 船马时代:河流、大道交点处(邯郸) 。现代:公路、铁路枢纽沿线(石家庄、郑州、蚌埠、宝鸡、株洲) 。3一个地区交通变化也给城市分布及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大运河:扬州、济宁) 。 六、政治、军事、宗教与城市区位六、政治、军事、宗教与城市区位 1政治中心多发展成为大城市。如: 西安、洛阳、杭州、合肥;雅典、罗马。专门建政治中心: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伊斯兰堡。2军事中心发展为大城市:斯大林格勒、洛杉矶。3宗教中心:麦加、麦地那、梵蒂冈、拉萨市。七、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七、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1军事、宗教因素减弱。2交通、自然因素古今影响大。3科教、旅游、环境等因素逐渐增强

12、。日本:筑波科学城中国:张家界旅游城 城市化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含义一、城市化的含义1概念:人口向城市聚集和乡村转变为城市的过程。2主要标志: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B城市人口比重上升衡量指标。C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1起步早:英国 1800 年 20%,19 世纪末占 75%。2 城市化水平高:1925 年前后达到高潮,70 年代均达到 70%左右。3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环境、小城镇设施完善英、美、西欧、日、北欧向小城镇回流。 三、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三、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1起步晚,发展快,50 年代以后。2城市化水平较低:我国 39.10%(20

13、02 年) 。3城市发展不合理。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力过剩造成。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一、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一、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1环境质量下降。城市环境污染主要有大气、水、噪声、固体废弃物污染。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3失业人口多,就业困难。二、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二、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控制城市人口)2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3 加强城市管理,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4扩大绿地面积。 城市的地域结构城市的地域结构 城市的作用与形态城市的作用与形态一、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1城市在区域中居于核心

14、地位对区域发展起主导作用。2城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3城市是区域的服务中心。4.城市是区域的经济增长中心。 二、城市的服务范围1一定区域内各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形成层层嵌套的城市体系。2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城市等级越低,则相反。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一、城市功能分区:城市中各项活动由于由于竞争而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功能区。二、住宅区: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工业革命前:居住单元和劳动单元混杂布置,无明显地域分工。工业革命后:在建筑质量上出现了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在位置上出现了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的状况。三、商业区: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

15、、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处。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建筑物高大稠密。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四、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试题题型试题题型(2008 年北京)40.北京奥运火炬接力以“和谐之旅”为主题。圣火于 2008 年 5 月 4 日开始在国内 113 个城市传递,既经过了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又经过了星火燎原的革命老区,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上述城市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说明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参考答案】区位优势:临海,邻近港澳台;政策优惠;著名的侨乡,利于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作用:城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