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交通信息网络与通信技术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49650547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通信交通信息网络与通信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现代通信交通信息网络与通信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现代通信交通信息网络与通信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现代通信交通信息网络与通信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现代通信交通信息网络与通信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通信交通信息网络与通信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通信交通信息网络与通信技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通信交通信息网络与通信技术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P1 3S=GIS,GPS,RSP12 模拟数据,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数数字信号的对应表示 模拟数据声音(音波)电话模拟信号 数字数据二进制脉冲调制解调器模拟信号(载波频率) 模拟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译码器数字信号 数字数据数字信号P14 信道容量 奈奎斯特公式 C=2H2L 无热噪声的信道H低通信道的带宽 L某给定时刻数字信号可能取的离散值的个数 C该信道最大的数据速率 香农公式 C=H2(1S/N)(bps) 受随机噪声(服从高斯分布)干扰的信道S信号功率 N噪声功率 S/N信噪比P27 集群 集群是指向正在申请服务的用户自动分配信道,调度无

2、线信道的集群基本技术方法有以下 几种:信息集群,传输集群,准传输集群。P34 帧中继 特点是它简化了 X.25 的差错处理和控制,减少了网络节点的处理时间,提高了传输效率, 这就是帧中继技术。P37 异步传输模式 ATM ATM 的技术特点 信元长度固定(53 个字节) 可用虚通道 VP 与虚电路 VC 两种交换方式 带宽动态分配 能综合多种业务P39 ATM 面临的主要问题 国际统一标准尚未建立,除了物理层外,多媒体,信令,业务流量管理,服务质量,公 用网、专用网互联以及 SVC 的标准化还未到位; 缺乏与现有网络的接口,传输媒体也十分有限,ATM 是双工 155Mb/s 的连接,传输媒体

3、还仅限于光纤;在 ADSL,HDSL 等对绞线上传 ATM 以及与现有数据通信网相连尚无标准;ATM 的技术十分复杂,传输的建立需要大量的信令与控制协议支持,目前,ATM 本身 还有一些技术问题没有解决,如话务量管理,拥塞控制,统计复用带来的信元瞬时丢失等;价格昂贵;P42 分组交换网的技术特点 特点 方式或原因 高效 在分组传输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信道 灵活 每个节点均有智能,可进行路径选择和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 迅速 传送的单位为分组,在每个节点存储转发,网络使用高速链路 可靠 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径的通信子网 延迟大 在每个节点存储转发的处理和等待 分组开销大 分组携带额外的控制信息

4、P46 协议是交互双方为传输数据而建立的规则或约定,包括语法,语义,定时三个要素。P47 OSI 参考模型的特点和主要功能应用协议 层次 名称 应用层应用层 7 报文 表示协议 表示层表示层 6 报文 会话协议 会话层会话层 5 报文 运输协议 运输层运输层 4 报文 通信子网边界 网络层网络层网络层网络层 3 分组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 2 帧 物理层物理层物理层物理层 1 比特 主机 A 路由器 内部子网协议 路由器 主机 B物理层 将比特流送到物理媒体上传送 数据链路层 在链路上无差错的传送帧 网络层 分组传送,路径选择和流量控制 运输层 从端到端经网络透明的传送报文

5、 会话层 会话的管理与数据传输的同步 表示层 数据格式的转换 应用层 与用户应用进程的接口P50 ELA RS-232-E 标准 ELA RS-232-E 的特性 机械特性 使用 ISO2110 标准,具有特定引脚排列顺序的 25 针连接器 电气特性 EIA RS-232-E 采用负逻辑:逻辑 0 的电压范围为 315V,而逻辑 1 的电压范 围为-3-15V。对于数据,逻辑 0 对应于数据“0” (空号) ,而逻辑 1 对应于控制信息的 “断开”状态。当连接线缆长度小于 15m 时,传输速率可达 20Kbps。 功能特性 规定了连接器的引脚及引脚的作用。引脚的种类有地线,数据线,控制线和定

6、时线等。 规程特性 规定了 DTE 和 DCE 之间各种事件的执行顺序。P52 HDLC 协议 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ISO3309) HDLC 的基本特点 站的类型 主站 负责链路的操作,主站发出的帧称为命令。 从站 在主站的控制下操作,从站出发的帧称为响应。 复合站 具备主站和从站的功能,可发送命令也可发送响应。 链路结构 不平衡链路结构 由一个主站和一个或多个从站组成,可支持全双工或半双工传输 平衡链路结构 由两个复合站组成,可支持全双工或半双工传输P53 IP 协议 IP 报文的格式 比特 0 4 8 16 19 24 31版本 包头长度 服务类型 总长度标识符 标志 片偏

7、移生存时间 协议 报头校验源站 IP 地址目的站 IP 地址长度可变的任选字段 填充数据 IP 地址:指给每一个连接在 Internet 上的主机分配一个全球唯一的 32 位地址。IP 地址只是 用来指示连接在某个网段上的某台计算机。IP 地址由 Internet 网络信息中心管理和分配。 IP 地址分五类,ABCDE 类,常用的为 ABC 类,地址由网主机+主机号构成。 A 类:网络号占 1 个字节,规定网络号的第一位为 0,网络号的变化从 0127,主机号占 3 个字节。B 类:网络号占 2 个字节,规定网络号的第一个字节的第 12 位为 10,网络号的第一个字 节的变化从 128191,

8、主机号占 2 个字节。 C 类:网络号占 3 个字节,规定网络号的第一个字节的第 13 位为 110,网络号的第一个 字节的变化从 192223,主机号占 1 个字节。 D 类:规定 IP 地址的第一个字节的第 14 位为 1110,其余 24 位为组播地址。 E 类:规定 IP 地址的第一个字节的第 15 位为 11110,其余的未使用。 D 类和 E 类 IP 地址作为组播地址和保留地址。P59 GSM 系统框图 MS 移动台 BTS 基站收发信台 BSC 基站控制器 OMC 操作维护中心 MSC 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HLR 归属位置寄存器 AUC 鉴权中心 VLR 拜访位置寄存器 EIR

9、设备识别寄存器 SC 短消息中心P61 GSM 系统的主要接口 移动台(MS) 基站子系统(BSS) 网络子系统(NSS)A 接口:网路子系统(NSS)与基站子系统(BSS)之间的通信接口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与基站控制器(BSC)之间的互联接口 Abis 接口:基站子系统的两个功能实体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收发信台(BTS)之间的 通信接口 Um 接口(空中接口):移动台与基站收发信台(BTS)之间的通信接口P73 切换 CDMA 系统中移动台在进行业务信道通信中,会发生以下几种切换: 软切换,在这种切换中,当移动台开始与一个新的基站联系时,并不立即中断与原来基 站之间的通信。软切换

10、仅仅能用于具有相同频率的 CDMA 信道之间,软切换可提供在基站 边界处的前向业务信道和反向业务信道的路径分集。 更软切换,这种切换发生在同一基站具有相同频率的不同扇区之间。 硬切换,在这一切换里,移动台先中断与原基站的联系,再与新基站取得联系。硬切换 一般发生在不同频率的 CDMA 信道里。 接力切换,先连接后中断,与软切换类似,比软切换节省资源,采取预同步。 补 CDMA 到模拟切换,在这一切换里,移动台从 CDMA 业务信道转到模拟话音信道。P76 GPRS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服务,利用“软包换” (Packet-Switch

11、ed) 的概念所发展出的一套无线传输方式。P80 CDPDCDPD=Cellular Digital Packet Data,蜂窝式数字分组数据,是美国移动通信公司(AMCI)等 八大公司联合推出蜂窝数字分组数据通信(CDPD)系统的一种无线数据通信技术规范。 该标准的制定标志着无线数据传输成为现实,它是以数字分组数据技术为基础,以蜂窝移 动通信为组网方式的移动无线数据通信技术。 P8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目标是:世界范围内设计上的高度一致性;与固定网络各种业务的 相互兼容;高服务质量;全球范围内使用的小终端;具有全球漫游能力;支持多媒体及广 泛业务的终端。 为了实现上述

12、目标,对第三代无线传输技术(RTT)提出了支持高速多媒体业务(高速移动 环境:144Kbps,室外步行环境:384Kbps;室内环境:2Mbps) ,比现有系统有更高的频谱效 率等基本要求。P89 PHS PHS 是日本推出的采用 RCRSTD-28 数字空中接口标准的无绳通信系统,是采用无线技术 的先进个人通信系统之一。它使得固定和移动通信系统的界限模糊化,想着无缝通信迈进。P101 SDH 技术 SDH 由 ITU-T 指定,是一种集现代微电子,光电子,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 术系统产品,同时又是一种标准化程度要求较高的网络。SDH 的应用往往离不开网络管理, SDH 的各项强大功能和优越性能只有通过先进的管理系统才能充分显示出来。P103 SDH 传输技术的基础是帧结构。SDH 的帧结构采用了以字节为单位的块状帧结构。P117 信息识别技术 自动识别技术 条形码系统 光学符号识别 生物计数测量法IC 卡 存储器卡CPU 卡P141 仿真技术 系统,模型,仿真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系统是研究的对象,模型是系统的抽象,仿 真是通过对模型的实验以达到研究系统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