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复习课件

xzh****18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18.50KB
约22页
文档ID:49597371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复习课件_第1页
1/22

中国古代史阶段性特征福建云霄一中 吴云山整合 EMAIL:wyswjh1008@•一、夏商周(西周)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夏(前2070-前1600)商(前1600-前1046) •西周(前1046-前771) •1、经济: • 夏、商、西周生产工具尚处于金石并用时代,后期出现少量青 铜工具;劳作方式是奴隶集体劳动土地制度是井田制赋税制 度上受田者要向周王交纳贡赋 •1、农业:原始农业发展,经历了火耕、耜耕,青铜农具三个发展 阶段 • 2、手工业:养蚕缫丝世界最早,商代出现斜纹提花织物;商周 青铜冶铸繁荣,司母戊鼎最为著名;商朝发明原始瓷器 •3、商业: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 2、政治: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早期政治 文明形成的阶段,形成了一些后世所继 承的制度如:①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 制;②形成完备的分封制与宗法制③以 宗法制为核心 • 特点:世袭制;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 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最高执政集团尚最高执政集团尚 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3、文化 • 汉字起源于图画,至商代,汉字已形成 完整体系,甲骨文;周代有金文 • 夏商周三代的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要内 容、以壁画和帛画形式为主。

二、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明初步发 展,社会大变革时期• 时间:东周(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 • 1、经济上:个体小农经济形成:铁器、牛耕使用,个体 农耕开始,生产力有质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井田制瓦 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私营工商业兴起重农抑商政 策兴起2、思想上:划时代的变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 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 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是中国传统文 化的源头• 2、政治上: • (1)分封制瓦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 (2)新的阶级形成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各国竞相改革变法,封建制度确立:齐 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 变法、楚国吴起变法 • (3)最成功的是商鞅变法 • (4)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 (5)民族关系上:民族的交流融合,为华 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文化:• (1)文学的开端——《诗经》(现实主义 )和楚辞(浪漫主义) • (2)战国篆书、战国时期中国绘画艺术处 在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有《人物 龙凤图》、《人物御龙图》 三、秦汉魏晋南北朝:中华文明持续发展时间:秦(前221-前206)西汉(前206-25)东 汉(25-220)魏晋南北朝(220-581) (一)秦汉: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大发展时期。

1、经济上:社会经济逐渐发展,在农业、手工 业和商业上取得的成就,为后世经济发展奠定了 基础 1、农业:牛耕逐步普及,由二牛的耦犁到一牛挽犁 2、手工业:青铜器轻巧华丽;东汉水排使冶铁长期领先世界,瓷器生产技 术成熟;丝路开通,丝绸外销激增 3、商业:“市”的形成与发展(长安商业区和住宅区严格分开,设令、长管 理);主要商业城市(汉代长安、洛阳、临淄、宛、成都等大城市,发展为著名商业中心) 对外:中国开始走向世界(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外交流的频繁)• 2、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 1、秦始皇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皇帝 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 的影响 • 2、汉承秦制西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 王国对中央的威胁,使中央集权得到初步巩 固 • 3、思想上:统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气 势恢弘,水平居世界前列 • 1、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西汉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汉武帝使儒 学成为正统的措施 • 2、文艺:秦统一文字,篆、隶通行,东汉 始创楷书;绘画门类丰富,帛画与战国传 承明显;汉赋 • 3、科学:造纸术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 (二)、魏晋时期南北朝:封建国家的分裂, 民族大融合,江南的开发• 政治:长期分裂割据是基本格局,也孕育统 一趋势(民族融合)。

• 经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技术日臻成熟《齐民要术》, 江南的开发 ,使中国古代社会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发明灌钢法商业活动:北方发展波动大南方小幅发展 • 文化:包容异质,张扬个性,佛道盛行,科技发展文 艺:书法进入自觉发展阶段,楷书完善、草书成熟,王羲 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士大夫画家活跃,顾恺之(《女史箴图》)等有力推动绘画发展 三、隋唐宋元:中华文明的高峰• 时间:隋(581-618)唐(618-907)五代(907- 979)北宋(979-1127)南宋(979-1276)元( 1276-1368) • (一)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 • 经济:农业:均田制推行,南方精耕细作技术逐步成 熟(曲辕犁和筒车)江南地区进一部开发农产品商 品化程度提高 • 制瓷业:南青北白 • 商业繁荣,唐后期坊市制度被打破长安、洛阳商业 盛极一时对外贸易港口:广州,设有市舶使•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 实行三省六部制,既分工明确又互相制约, 提高了行政效率 • 实行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官僚队 伍素质• 唐初统治者政治清明,出现了“贞观之治” 和“开元盛世”。

• 唐后期,出现藩镇割据局面 思想文化:全面辉煌、领先世界、兼收并 蓄、影响深远• 1、思想: “三教合归儒” • 2、文艺:唐诗(空前繁荣:名家辈出,作 品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楷书步入盛世, 名家名作迭出,欧体、颜体、柳体争奇斗艳 ;草书大家张旭、怀素绘画产生许多杰出 画家和优秀作品;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 3、科技: 雕版印刷、火药的 发明 • 对外:国力强盛产生巨大吸引力,中外交往 频繁,中华文化圈开始形成二)、宋元时期:中华文明的顶峰国家由分裂到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经济:商品经济繁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手工业: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多(景德镇) • 商业空前繁荣:坊市界限彻底打破,都市商业繁 荣(开封、杭州)纸币“交子”出现边境贸 易、 • 对外贸易(海上贸易)发达:泉州是对外贸易的 重要港口 •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 宋初,通过增设官职,分化事权 • 元朝新发展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 域的管辖,在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宣政 院,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是加强中央集权 的新举措 • 民族关系:由各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 思想文化:高度繁荣,继续领先于世界, 四大发明外传• 1、思想:宋代融合佛、道形成新儒学即理学 ,代表二程、朱熹,成为官方哲学。

• 2、文艺:宋词;两宋宫廷画活跃、画学兴起 ;绘画成为商品;风俗画为最大亮点,代表作 《清明上河图》元散曲 • 3、科技:我国科技的高峰:毕升发明活字印 刷术;管形火器出现;罗盘针用于航海;四大 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四、明清时期:转型前夜的中华文明 • 经济:封建经济发展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 产生新的经济因素 • 农业:精耕细作农业继续发展:新品种大量引进推广种植( 玉米、甘薯)经济作物种植扩大,形成专业生产区域生 产技术提高:《农政全书》 • 制瓷业:明瓷都景德镇,五彩瓷清粉彩瓷、珐琅彩 • 丝织业:鼎盛期中心:苏州、杭州 • 江南一些手工工场,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反 映出封建制度在经济上的没落 • 城市经济、商品经济非常活跃: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 密切,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 (徽商、晋商) • “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 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设三司 ;还设立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严厉控制 知识分子的思想 • 清朝达到顶峰清朝沿用明制,增设军机处 ,大兴文字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 了顶峰。

• 思想文化:承古萌新 • 思想:1、王阳明心学;2、早期启蒙思想产生: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 2、文艺:明清小说;京剧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元明清士大夫文人画成就突出,写意画最能反 映其风貌 • 科技: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总结性科技著作涌现 • “西学东渐”• 明清之际,中国出现了某些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 •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阶级关系上:市民阶层(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兴起• 文化方面,出现反封建的进步思想 • 对外关系:“西学东渐”• 未实现转型的根本原因:封建制度的阻碍16-18世纪中西方不同的历史发展趋势• 中国:传统社会(封 建社会)达到极致 • 经济:自然经济占绝 对统治地位,农耕经 济发达 • 政治:君主专制中央 集权空前强化 • 文化:文化专制 • 对外:闭关锁国• 西方:向近代社会(资 本主义社会)迈进 • 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 发展,自然经济解体• 资产阶级革命兴起, 民主政治产生 • 思想解放运动兴起:文 艺复兴、启蒙运动 • 开辟新航路、殖民扩 张。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