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痿证痛风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543008 上传时间:2018-07-3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坐骨痿证痛风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坐骨痿证痛风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坐骨痿证痛风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坐骨痿证痛风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坐骨痿证痛风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坐骨痿证痛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坐骨痿证痛风(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坐骨神经痛 含义:坐骨神经痛(sciatia)是指沿坐 骨神经通路及分布区(腰部、臀部、大腿 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以放射性疼 痛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 坐骨神经是人体中最长、最大的周围神 经,且含大量的植物神经纤维,由腰5和 骶1、2神经的前支组成,腰4及骶3神经 前支亦有部分加入。由椎间孔发出后, 行于骨盆后内侧,在梨状肌下部出骨盆 ,进入臀部,沿股部下降至股后下1/3处 ,分为胫神经及腓总神经。 病因病机 内因为素体虚弱或劳伤过度,肝肾不足,气血耗 伤,形成络脉空虚,筋脉失养。 外因为腰部闪挫、劳损、外伤等原因可损伤筋脉 ,导致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久居湿地,或涉水、冒雨,衣着

2、单薄、汗出当风 ,风寒湿邪入侵,痹阻腰腿部; 或湿热邪气侵淫,或湿浊郁久化热,或机体内蕴 湿热,流注足太阳、少阳经脉均可导致腰腿痛 。 主要病位:足太阳、足少阳经脉及经筋。 基本病机:经络不通,气滞血瘀。 1.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或坐骨神经炎:多与风湿或体内感 染灶(如扁桃腺炎、牙痛、鼻窦炎等有关。主要引起坐 骨神经的间质炎,多与肌炎、及纤维织炎伴同发生)。 寒冷潮湿常为诱因。 2. 继发性坐骨神经痛或症状性坐骨神经痛(有原发病可 查):常见原因 骨与关节病:椎间盘脱出、增生性脊椎炎、类风湿性 骨关节炎、脊柱结核、脊柱畸形(脊柱裂、腰椎骶化、 骶椎腰化)等均可引起。 椎管内病变压迫:如硬脊膜外转移

3、瘤、马尾肿瘤、蛛 网膜粘连等。 盆腔内病变压迫:如子宫肿瘤、胎儿压迫(翠湖)等 。 中毒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等。 臀部药物注射的位置不当等。 3.反射性坐骨神经痛:是由于背部某些组织遭受外伤或 炎症的刺激,冲动传入中枢,反射性引起坐骨神经痛。现代医学认识现 代 医 学 认 识临床表现 主症:以腰部或臀 部、大腿后侧、小 腿后外侧及足外侧 出现放射性、电击 样、烧灼样疼痛为 主症。通常分为根 性坐骨神经痛和干 性坐骨神经痛两种 ,临床上以根性坐 骨神经痛多见。 足太阳经型; 足少阳型辨证要点 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遇冷加重,得 温则减,舌淡苔白,脉沉迟。 瘀血证:腰腿疼痛剧烈,痛如针刺,固定 不

4、移,夜间加重,伴有外伤史,舌质紫暗 ,脉涩。 气血不足证:痛势隐隐,喜揉喜按,劳则 加重,舌淡脉细。定位诊断: 骶1、2痛小腿后S2根 受压 腰5骶1外侧游S1根受 压(踝反射减弱或消失) 腰4腰5足背行L5根受压 (膝反射减退,股四头肌轻 度萎缩) 腰3腰4足内走L4根受压 中间位脱出两侧有引起 两侧小腿无力,两侧反射改 变。同时可有膀胱及直肠功 能障碍。坐骨神经痛的检查: 拉塞克氏试验(直腿抬高试验) 常人可达70度以上。 克尼格氏征:屈髋屈膝90度,然 后被动伸膝,引起疼痛。正常人达 135度。 林纳儿氏(屈颈试验) 仰卧挺腹试验:挺腹、吸气、咳 嗽、压颈,各部可不断使椎管压力 增加。

5、屈颈与足背屈均痛可能是椎管内病 变,若屈颈不痛,单足背屈痛可能 是椎管外病变。 简要鉴别诊断: 1.梨状肌综合征(干性):因梨状肌损伤后引起 臀以下坐骨神经痛,下肢旋转时加剧,环跳穴可 有压痛。一般无腰痛,直腿抬高试验60度以下可 疼痛加重。60度以上反而缓解。梨状肌紧张试验 阳性。 2.椎管狭窄综合征(根性):多发生于40岁以上 ,为椎管软组织或骨质增生压迫马尾神经根引起 ,双下肢可交替疼痛,伴麻木无力,且多为间歇 性发作,久站、行走发作,蹲下、坐下、屈腿时 疼痛可缓解。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者多,不一定有 下肢固定压痛点,椎管造影可确诊。 3.急性腰扭伤:扭伤后急性腰痛 ,痛可及臀股,一般不过膝

6、。直 腿抬高试验(一)。 4.马尾肿瘤:起病缓慢,无明显 诱因,渐进性病程,受累神经根 的症状逐渐增多,并加重的病例 。尤其腰穿发现蛛网膜下腔梗阻 ,及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现象者,当首先考虑本病。其疼 痛特点:卧位休息(夜间)加重 ,坐立位或活动时相对减轻,与 椎间盘突出相反。脑脊液 蛋白细胞均高脊髓炎; 蛋白细胞分离格林巴里斯综合征; 蛋白细胞均不高癔病。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 治则:通经活络、疏筋止痛,针灸并用,泻法。 处方:以腰夹脊穴及足太阳、足少阳经腧穴为主。 (1)足太阳经型:秩边 委中 承山 昆仑 至阴 阿是穴 (2)足少阳经型:环跳 阳陵泉 丘墟 悬钟 阿是穴 加减:有寒湿加命

7、门、腰阳关;血瘀加膈俞、三阴交;气 血不足加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诸穴均常规针刺,用提插捻转泻法,以出现沿腰腿 部足太阳经、足少阳经向下放射感为佳。其他疗法 (1) 电针:根性取腰45夹脊 、阳陵泉或委中:干性取秩 边或环跳、阳陵泉或委中。 针刺后通电,用密波或疏密 波,刺激量逐渐由中度到强 度。 (2) 耳针:坐骨神经、肾上腺 、臀、神门、腰骶椎 (3)头针;对侧下肢感觉区、 足运感区;蓝田头针的腰骶 、腿。 (4)刮痧;腰部痛点、环跳 承山、阳陵泉昆仑 (5)刺络拔罐:用皮肤针叩刺 腰骶部;或用三棱针在压痛 点刺络出血,并加拔火罐 (6)穴位注射:用10葡 萄糖注射液l020mI, 加维

8、生素B1l00mg或维 生素B 12 0.5mg混合, 注射腰24夹脊及秩边 穴,在出现强烈向下放射 的针感时稍向上提,将药 液迅速推入。每穴5 l0ml。疼痛剧烈时亦可用 1普鲁卡因注射液5 10ml,注射于阿是穴或 环跳穴。踝三针 操作:取3寸毫针 ,沿皮进针2.5寸 左右,行针3分钟 ,留针30分钟。第十节 痛风 痛风是尿酸排泄减少和嘌 呤代谢障碍所致,以特征 性急性关节炎为主要症状 的疾病。 痛风是人体嘌呤代谢异常 所致的一组综合征,高尿 酸血症是其病变发展中的 一个阶段。 根据发病原因,可将其分为原发性痛风和 继发性痛风两种类型。 原发性痛风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好发 于中老年人,发

9、病高峰为3050岁,约 95%为男性,5%女性常为绝经期后发病。 继发性痛风除因先天性肾小管功能异常和 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继发性痛风起病缓慢 外,多起病较急。病因 1.原发性痛风 (1)遗传因素 临床所见,痛风有明显的家族遗 传倾向,痛风患者亲属合并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 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痛风患者。痛风与其他具有遗 传倾向的代谢性疾病(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 、糖尿病等)关系密切。已查明导致尿酸生成过 多的嘌呤代谢中,引起酶的活性改变有酶基因突 变的遗传基础。 (2)环境因素 暴饮暴食、酗酒、食入富含嘌呤 食物过多是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常见原因。 肥胖、高血压等代谢疾病患病率增加,也使痛风 的患

10、病率增加。2.继发性痛风 (1)引起体内尿酸生成过多的病因 如白血病、淋巴瘤进 展期,尤其是化疗后,真性红细胞计数增多症等。严重外 伤、挤压伤、大手术后。 (2)引起肾脏尿酸排出减少的病因 如重症高血压、子痫 致肾血流量减少,影响尿酸的滤过;任何原因引起的肾功 能衰竭;先天性肾小管功能异常、范可综合征、巴特综合 征等;影响肾小管分泌尿酸的代谢异常,如乙醇中毒、饥 饿过度、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等可引起血液中有机酸 含量增多,抑制肾小管尿酸的分泌;一些药物可引起高尿 酸血症,如乙胺丁醇。 (3)影响血液尿酸浓度变化的因素 长期用利尿剂治疗、 重度肾前性脱水,使血液浓缩、增加血液尿酸浓度。中医认识

11、内因正气不足 体质虚弱卫气不固 腠理空疏气血不足 筋骨失养外因饮食不节外邪侵袭湿热内聚经络阻滞关节肿痛心脾肾同病病机正虚邪侵气血痹阻经络不通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清尿酸测定 多420mol/L,少数正 常,继发性痛风可1mmol/L。 尿尿酸测定 如存在高尿酸血症,同时尿 尿酸3600mol/24h,提示肾脏排尿酸 无障碍,高尿酸血症来源于体内尿酸生 成过多;否则为肾脏排尿酸功能不足 尿常规 测定尿pH、尿蛋白、尿糖,了 解尿液酸化情况及是否有其他病变。 其他 血常规(除外血流系统疾病)、肝 肾功能、血脂,了解合并疾病情况。2.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受累关节早期无明显X线变化,晚期可

12、见 尿酸盐在近关节骨端沉积,骨质破坏形成类钻孔圆形透光 区,纯尿酸性肾结石X线不显影,混合有钙盐时,可显影 。 (2)B超 :早期肾脏无变化,晚期肾脏体积多有增大, 呈弥漫性损害,以髓质区为重。 (3)心电图 合并冠心病可有相应的图形改变。3.其他检查 痛风石、关节腔液体成分 的定性:针刺或切除皮下 痛风结石,取出结石验证 成分,或皮下结石破溃溢 出的分泌物在偏震光显微 镜下呈针状尿酸盐结晶, 有助于确诊。有积液的急 性关节炎可抽取关节积液 镜检,查见针状结晶可为 诊断依据。临床表现 原发性痛风: (1)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 (2)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起病 急骤,在数小时之内受累关节即 可出现明显

13、的红肿、热痛,常于 夜间发作,常痛醒,痛不可触, 活动受限。以足部第一跖趾为最 好发部位,其次为手足的其他小 关节、踝、膝、腕、肘、肩关节 。急性发作症状多持续一周余, 然后逐渐缓解。(3)痛风间歇期 (4)慢性砂砾性痛风、 (5)皮下痛风石结节 (6)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7)慢性痛风性肾病和 肾结石2.继发性痛风 在发生高尿酸血症前多为继发病的临床特征。除因 先天性肾小管功能异常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继发 性痛风起病缓慢外,多起病较急。 以高尿酸血症和大量尿酸盐在肾小管内沉积引起急 性肾功能衰竭为多见,血尿酸浓度可1mmol/L, 尿尿酸明显增多,尿沉渣中可见大量尿酸盐结晶, 偶可见镜下或肉眼

14、血尿。患者可有尿痛、腰背痛、 恶心、呕吐、少尿或无尿等症状。中医辨证 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疼痛 ,局部焮热,喜凉恶热, 伴全身发热,尿黄、便干 ,舌红,苔黄,脉滑数。 痰瘀阻痹:关节疼痛固定 不移,成梭型肿胀,活动 不利,皮下可触及硬结, 可伴面色暗滞,胸部刺痛 ,溺时腰痛如掣如绞,唇 舌暗红,脉细涩或旋紧。基本治疗 治法:舒筋活络,通痹止痛。取局部穴为主,配 合辩证选穴。 处方:主穴;局部阿是穴。 配穴:风湿热痹:大椎、阳陵泉;痰瘀阻痹:公 孙、血海。按部位配穴:脚趾关节配八风、内庭 ;踝关节:申脉、昆仑;指间关节配八邪、四缝 ;腕关节配阳池、腕骨;膝关节配膝眼、阳陵泉 。4.饮食治疗 饮食治

15、疗目的:减少嘌呤的摄入,提供合理膳食,促进尿 酸排出。 (1)低嘌呤饮食 痛风患者每日蛋白质供给量为1.5g/kg 体重,每日食入嘌呤含量100150毫克,可进食谷类、 蔬菜、水果、鸡蛋、牛奶和适量植物油。 不食用富含嘌呤的食物,如野味、动物内脏、鹅肉、海鱼 、肉禽、贝壳、鱼及鱼汤、香菇、龙须菜、菠菜、菜花、 芹菜、青叶菜、扁豆、豌豆等。痛风间歇期,血尿酸控制 好者可食少许肉类。 (2)多饮水 以清水为主,以保证每日尿量2升为宜。其他疗法 灸法:阿是穴温和 灸,每日一次。 耳针:神门、内分 泌、交感、对应部 位。针刺或耳压。按语 1本病采用针灸疗法可获得较好效果,但 久病畸形者应配合其他疗法。 2卧床患者应保持四肢功能体位,以免造 成足下垂或内翻,必要时可用护理架及夹 板托扶。还应采取适当活动体位等措施, 避免褥疮发生。 3在治疗的同时,应加强主动及被动的肢 体功能锻炼,以助及早康复。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