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出血热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49143962 上传时间:2018-07-24 格式:PPTX 页数:156 大小:6.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埃博拉出血热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6页
埃博拉出血热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6页
埃博拉出血热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6页
埃博拉出血热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56页
埃博拉出血热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埃博拉出血热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埃博拉出血热ppt课件(1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埃博拉出血热1病毒性出血热 Viral Hemorrhagic Fever (VHF)一类由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出血、 多器官受损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病毒性出血热的病死率较高。2病毒性出血热的病原学4个病毒科 布尼亚病毒科 刚果克里米亚出血热 黄病毒科 黄热病 沙粒病毒科 拉沙热 丝状病毒科丝状病毒科 埃博拉、马尔堡 均为有包膜单链RNA病毒 动物或昆虫作为宿主和媒介3丝状病毒丝状病毒是不分节段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 RNARNA病毒病毒,病毒颗粒为长微丝状,直 径约100nm。其长度从3001500nm ,平均970nm。具有多形性病毒颗粒 可以为长丝状长丝状、卷曲状、“ U”型、“ 6”型等。毒

2、粒呈直线,轻度弯曲。 表面有刷子样排列的突起,长约 10nm。病毒基因组由19Kb核苷酸组成, 编码7种不同蛋白。毒粒表面突起由 糖蛋白(GP)三聚体组成。 4丝状病毒基因组结构5丝状病毒6丝状病毒一、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二、马尔堡病毒(Marburg virus)7丝状病毒历史1967年 马尔堡病毒欧洲实验室人员1976年 埃博拉病毒 扎伊尔、苏丹 1989 和1992年 雷斯顿 美国和意大利 菲律宾进口绒猴 1994年 科多迪瓦 2007年 乌干达 Bundibugyo8丝状病毒的系统发生9动物丝状病毒感染出血热 一些临床过程类似人类 雷斯顿 灵长类高病死率 -82%10丝

3、状病毒宿主在非洲果蝠中发现埃博拉和马尔堡病毒检出病毒核酸和抗体11埃博拉出血热12埃博拉出血热最严重的出血热 潜伏期: 221 days 突然发作 发热、寒战、不适和肌肉疼痛 出血和DIC 711天死亡13埃搏拉病毒的型别埃博拉-扎伊尔 Ebola-Z埃博拉-苏丹 Ebola-S 埃博拉-雷斯顿 Ebo1a-R埃博拉-科特迪瓦 Ebota-IC埃博拉-乌干达 Bundibugyo14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概况15流行病学特征常见非洲一定地区(苏丹苏丹、 扎伊尔扎伊尔、加蓬、乌干达、科 特迪瓦)特定人群特定人群(有与病人或其接 触者的接触史) ,包括保 健人员、医护人员及患者家 属最多受感染呈暴发暴发

4、或散发16发病的性别差异MalesFemales刚果和加蓬2001-2002年男性与女性患者发病情况0123456464748495051521234567891011weekAverage number of cases per weekFemale Male17埃博拉出血热暴发地区181976-2009年埃博拉出血热192000-2011年埃博拉出血热时间国家病毒亚型病例数死亡数病死率2011乌干达Sudan11100%2008民主刚果Zaire321444%2007乌干达 Bundibugyo1493725%2007民主刚果Zaire26418771%2005刚果Zaire121083%

5、2004苏丹Sudan17741%2003(冬)刚果Zaire362983%2003(春)刚果Zaire14312890%2001-2002刚果Zaire594475%2001-2002加蓬Zaire655382%2000乌干达Sudan42522453%202012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时间国家病毒亚型病例数死亡数病死率2012,8民主刚果 Bundibugyo10660%2012,7-8乌干达 241667%212223埃博拉出血热主要流行概况主要事件1976,苏丹南部Nzara和扎伊尔(现民主刚果)北部 Yambuku 1976年611月,苏丹苏丹,384例发病,151人死亡,病 死率53.

6、17 1976年9-10月,扎伊尔扎伊尔,318例发病,280人死亡, 病死率88.0524埃博拉出血热主要流行概况首次流行1976年611月苏丹南部首发西赤道省Nzara9 9月:月:NzaraNzara附近的附近的 MarideMaride的一所医院的一所医院埃博拉出血热主要流行概况主要事件1989,发现RestonReston亚型 在美国弗吉尼亚莱斯顿(Reston)检疫站从菲律宾 进口的猕猴中,暴发埃博拉出血热,从病猴组织中 分离到另一亚型的病毒。但此次无人间感染。1989-1996,在美国和意大利多次发现猴中的RestonReston亚 型暴发。调查发现与毗邻马尼拉的一个出口建筑物有

7、 关,但建筑物污染的方式不详 多只猴死亡 4人感染,但无临床症状25美国、意大利和菲律宾1989 -1996 Reston暴发Siena1990-96 Alice , Texas1989-90 Reston, Virginia1989 Philadelphia, Pensylvania 美国意大利, 1992PalawanMindanaoMindoroLuzon1989-90 1993 1996埃博拉出血热主要流行概况主要事件2627埃博拉出血热主要流行概况主要事件1994年11月,科特迪瓦亚型科特迪瓦亚型一位瑞士生态学家解剖一个疑似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的黑 猩猩后发病(多只黑猩猩发病),分离的病

8、毒与上述 扎伊尔和苏丹的病毒血清学与基因型不同 1995年12月在同一地又发生一名利比亚人患病。但均恢 复,无继发病例。埃博拉出血热主要流行概况主要事件Cotedivoire outbreak map2829埃博拉出血热主要流行概况主要事件2007年11-12月,乌干达西部Bundibugyo地区 93人发病,22例死亡,病死率23.66% Bundibugyo亚型2009年1-2月,菲律宾吕宋岛北部 6人Reston亚型IgG阳性,无临床表现 接触病猪3031非洲、欧洲马尔堡出血热暴发或病例数高危国家民主刚果 1994 (30) 1998-00 (148)肯尼亚 1980 (2) 1987

9、(1)津巴布韦 1975 (3)乌干达 1967 (猴)德国 1967 (30) 南斯拉夫 1967 (2)安哥拉 2005 (363)*3232乌干达 科特迪瓦加蓬 苏丹民主刚果 (前扎伊尔), 南非刚果埃博拉出血热流行概况血清学证据的国家高危国家无血清学证据的国家33埃博拉出血热病原学34病原学n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呈长 丝状体,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 RNA病毒,有18,959个碱基, 有包膜,病毒颗粒直径大约80nm ,大小100nm(3001500) nm。35n病毒有脂质包膜脂质包膜,包膜上有呈刷状排列的突起, 主要由病毒糖蛋白组成。埃博拉病毒基因组是不不 分节段分节段的负链RNA

10、,大小为18.9kb,编码7个结 构蛋白和1个非结构蛋白。n埃博拉病毒可在人、猴、豚鼠等哺乳类动物细胞 中增殖,对Vero和Hela等细胞敏感。n埃博拉病毒对热有中度抵抗力中度抵抗力,在室温及4存放 1 1个月后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6060灭活病毒需灭活病毒需 要要1 1小时小时。该病毒对紫外线、射线、甲醛、次氯 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脂溶剂敏感。36病原学n埃博拉病毒有五个亚型扎伊尔亚型扎伊尔亚型(EBO-Z): 对人致病性最强最强,暴发苏丹亚型苏丹亚型(EBO-S):对人致病性其次,暴发Bundibugyo亚型:对人致病性更次,暴发科特迪瓦亚型(EBO-IC):对黑猩猩致病性强

11、,对人似较弱莱斯顿亚型(EBO-R):尚未见人感染有发病者(在西太区发 现可感染人,无症状感染者,无死亡)不同年份分离的同一亚型差异小于差异小于1.61.6,不同亚型差异 达4040不同亚型病毒基因组核苷酸构成差异较大,但同一亚型的 病毒基因组相对稳定。37埃博拉病毒基因结构38埃博拉病毒的糖蛋白39新埃博拉病毒-Bundibugyo 病毒40埃博拉病毒传染源41传染源病人病人和感染的灵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和非灵长类动物为传染源果蝠果蝠,锤头果蝠、富氏前肩头果蝠和小领果蝠是可能的 自然宿主自然宿主已知猿猴(包括黑猩猩)可作为首例病人传染源,但多数 暴发无法查出此病人从何处感染病人从何处感染非洲大

12、陆和西太区雨林灵长类动物(大猩猩、黑猩猩、猴 、羚羊、豪猪) 非灵长类动物有感染,但非传染源,其感染可能来自自然 宿主或传播链 蝙蝠:可实验室感染,但不死亡蝙蝠:可实验室感染,但不死亡,热带雨林储存宿主?42Ebola病毒在热带雨林中的可能传播方式Reservoir ARTHOPODS ?Amplification and DisseminationPRIMATESEpizooticsCHIMPANZEESMEGACHIROPTERIANS43埃博拉病毒在自然界的传播44果蝠的分布45埃博拉病毒的宿主46菲律宾猪抗体47菲律宾人血清学调查48猪作为Reston型埃博拉病毒宿主49埃搏拉出血热传

13、播途径50传播途径直接接触直接接触 患者皮肤、粘膜、体液(血液、唾 液、呕吐物、尿、便等) 气溶胶传播?人感染后产生高滴度病毒血症,病人血、尿、体 液、呕吐物、排泄物及分泌物中均带病毒,各脏各脏 器均能查出病毒器均能查出病毒51埃博拉出血热在病人血液和组织中均发现高滴度的病毒存在,血清中病毒滴度可以达到107107感染单位感染单位/ml/ml。52埃搏拉出血热主要危险因素是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密切接触,医护人员感染 占病人总数2525。早期诊断对及时发现病人、控制流行有着重要意 义。病人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医护人员如果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容易受到感染。院感院感导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

14、因素重要因素。n虽然尚未证实有通过性传播和空气传播的病例发生,但应予以警惕,做好防护。精液中可分离到病毒:性传播可能性性传播可能性;动物实验:气溶胶传播可能气溶胶传播可能53家庭内感染家庭内感染 护理 葬礼 院内感染院内感染 治疗、护理 不安全注射传播形式54人群易感性和易患人群n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普遍易感主要集中在成年人n暴露或接触机会多n易患人群医务人员医务人员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家人家人或其他人在葬礼上按照礼仪与死者尸体有直接接触的送葬者送葬者与热带雨林的死亡动物有直接接触的猎人猎人55潜伏期n潜伏期:2-212-21天天n潜伏期没有传染性没有传染性n病人出现症状的时候具有传染性, ,前

15、三天传染性相对前三天传染性相对弱,三天后强。弱,三天后强。5657571995年扎伊尔EHF病例的时间分布和医务人员发病Number of cases埃博拉出血热临床表现58发病机制及病理n病毒进入机体后,在局部淋巴结局部淋巴结首先感染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巨噬 细胞和其他单核吞噬系统的细胞。当病毒释放到淋巴或血 液中,引起肝脏、脾脏以及全身固定的或移动的巨噬细胞 感染。感染的MPS细胞同时被激活,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大量的细胞因子 和趋化因子。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诱导表达内皮细 胞表面粘附和促凝因子,以及组织破坏后血管壁胶原暴露 ,释放组织因子等,最终导致DIC。n主要病理改变:皮肤、黏膜、脏

16、器的出血,在很多器官可 以见到灶性坏死灶性坏死,以肝脏、淋巴组织最为严重。肝细胞点 、灶样坏死是本病最显著的特点,可见小包涵体和凋亡小 体。 59一般特征:中年男性,46岁,既往体健。现 病 史:1976年8月26日出现发热,就诊于 Yambuku Mission Hospital (YMH,一所教会医 院),考虑疟疾,予氯喹治疗,体温降至正常。 1976年9月1日再次出现发热,最高达39.2,9月 5日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及体征,9月8日死亡 。流行病学史:1976年8月22日参观Mobaye-Bongo zone (赤道北部地区),并食用烤羚羊肉。60n一般情况:老年女性,75岁,护士。n主诉:发热5天。n现病史:5天前(1995年4月15日)开始出现发热 ,一天前出现严重腹泻,呕吐,高热,剧烈的躁动, 谵妄。入院后予镇静和物理降温处理。患者仍诉严重 头痛、食欲不振、全身乏力明显。n入院查体:心率:80次/分,血压: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