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基础知识文化常识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9133361 上传时间:2018-07-24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2.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文字基础知识文化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语言文字基础知识文化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语言文字基础知识文化常识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语言文字基础知识文化常识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语言文字基础知识文化常识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言文字基础知识文化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文字基础知识文化常识(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2015年9月第一节 语言文字及其文化特征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语言文字既是重要 的文化事象,又是文化的载体。语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如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语语言是文化的载载体: 消失词语:宰相 、员外、裹脚 。 新生的词:神马。童鞋、蜗居 、闪婚;给力,萌。文字是重要的文化事象。文字是文化的载体 。猜字谜游戏。 守门员(打一字) 床前明月光(打一字)二、中国境内的语言文字1、中国境内的语 言:现代中国境内使用 的语言种类至少有 80多种。中国境内的语言可 归属五大语系:汉 藏语系、阿尔泰语 系、南亚语系、南 岛语系和印欧语系 。语系:语系是有共

2、同来源的诸语言的总称 ,语系之下依据语言的亲疏程度再细分为 语族、语群、语支、语言、方言、土语等 不同层次胡同(蒙古语)、喇嘛(藏语)、孜然( 维吾尔语)现代汉语七大 方言:北方话 、吴语、赣语 、客家话、湘 语、闽语、粤 语。普通话:以北 京语音为标准 音,以北方话 为基础方言, 以典范的现代 白话文作品作 为语法规范。2、中国境内的文字中国的民族语文政策 的基本点是坚持语文 平等,即宪法中规定 的“各民族都有使用和 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 的自由”。新中国建立后,采取了哪些切实可行的保证 民族语文工作顺利进行的措施?答:我国制定过一系列法规政策保障少数 民族的合法权利。比如:为少数民族创制、改

3、革文字;扩大民族机关使用民族语言文字的自治权 ;实行双语教学;建立民族语言的电台电视台、翻译机构等 。三、汉语汉字的特点 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地位:在世界的各种语言中,汉语使用的人口最多,约占世 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因此汉语是联合国指定的七种工 作语言之一。 1、汉语的特点(1)汉语没有词的形态变化,靠词序和虚词表示语 法关系;(2)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是汉语构词的一种 手段;(3)从音义对应的角度来看,汉语的特点是一个音 节对应多个词(语素)。2、汉字的特点(1)就汉字的表意方式说,汉字属于表意 文字;(2)就汉字记录汉语的单位而言,汉字是 语素-音节文字;(3)就形体的特点而言,汉字是在一

4、个二 维平面上构形的。主要的汉字造字方法 :汉字在造字之初, 以象形、指事、会意 为手段,后来随着汉 语词汇的扩大,逐渐 发展出形声的造字方 法。象形指示字会意字汉字的几个主要 发展阶段:汉字 形体先后经历了 甲骨文、金文、 小篆、隶书、楷 书等字体的变化 。四、汉语汉字在境内的传播对汉语共同语的不同叫法: (1)共同语的书面语一直以先秦作品为典范。比较 统一。共同语的口语则随着各个朝代政治文化中心有变迁 而有变化。 (2)春秋时代,共同语被称为“雅言”;汉代把共同 语称为“通语”;元代称为“天下通语”;明清称为“官话”;辛 亥革命以后称为“国语”;现在称为“普通话”。吸收其他民族的语言:“车

5、站”的“站”是从蒙古语中借来的 。阿訇,维吾尔族。“金达莱”朝鲜语同化其他民族的语言:卑语,唐代西夏语、辽代契 丹语、近代满族语都先后被汉语同化。 2、汉字汉语在境外 的传播: “域外方言”:朝鲜语、日 本语、越南语这三种语 言,曾受汉语的极大影 响,以至有“域外方言” 之称。朝鲜、日本、越南仿照 汉字创造的文字:日本 借用汉字作为音符,书 写日语,形成了日语音 节字母真起初用整个汉 代后来简化楷书,取其 片断,形成片假名;朝鲜创制了谚文;谚 文是单位文字,字母 近似汉字的笔画,每 个音节拼成一个方块 19世纪后期,汉字谚 文混合体成为正式文 字,汉字做字根,谚 文写词尾。字喃:越南人创造的

6、。字喃是 一部分借用 汉字,一部分是使用 汉字会意、形声、假 借等方法新造的字。简述汉字、汉语在境外的传播(1)在公元前或公元1世纪,汉字逐渐向 境外传播,北至朝鲜半岛,东至日本(3分 )(2)朝鲜语、日本语,越南语这三种语言 ,曾受汉语的极大影响,以至有“域外方言” 之称。 (3分)第二节 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观念与制度一、语言观念中国人语言观念 的内容一方面是对语言这一文化事象的看法,如 对语言的崇拜,对语言与社会关系的讨论 等。另一方面,是对语言交际能力的不断 追求,如对规范语言的追求,对言辞技巧 的不断探索。1、语言崇拜:语言崇拜:原始人类 赋予语言一种神秘的 力量,认为它可以改 变自然

7、、社会和人的 命运,对它奉若神明 ,这就是语言崇拜。 语言崇拜起源于语言 巫术。利用语言趋吉避凶反 映人们对语言的崇拜 , 语言禁忌:利用谐音避开一些与“凶险”义相关的词语 。戏班子最忌讳“散”字。因为散班是戏班里最大的灾难 ,凡事与“散”字同音的,也必须用别的字代替。比如 雨伞,因为“伞”字与“散”同音,得叫“雨盖”、“雨挡” 、“雨遮”、“雨拦”。避讳: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指对君主和 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不能在口中直 呼其音。避讳之风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直到 民国以前才被废除,前后长达两千年。避讳的主要方式:(1)通过字形进行避讳的有缺笔、拆字、 删字等;(2

8、)通过字义进行避讳,指用同义、近义 字代讳字;(3)通过字音进行避讳,指通过同音字、 近音字代替讳字。2、语言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名实”之争: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表示称谓 和社会伦理道德的名词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引起了先秦诸子对“名”、“实”关系的注意 。“名”即是指名称、词语,“实”是指“名”所 指示的观念、实际。最早提出“名实”问题的 是孔子。孔子之后的先秦学者,如尹文子,墨子, 荀子等也对“名”“实问题发表过看法,荀子”约定俗成“理论在语言和实际的关系问题上,“约定俗成”理 论是荀子提出来的。他第一次阐明了语言 的社会本质,正确地说明了词的意义和客 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孔子“正名”思想的历史影

9、响中国人对“名”“实”的思考并没有像西方人关 于词与物的讨论那样带有浓厚的思辨色彩 ,而是始终关注语言的政治伦理作用和社 会实践作用。3、修辞观中国人的修辞观(1)特别重视言辞的内容,提出言辞应该诚 信; (2)特别注重语言的传达效果; (3)特别重视说话的场合、对象、时机和 分寸; (4)一向存在着追求质朴与华美这一矛盾 。二、汉字观念中国人的汉字观念:对于汉字的认识是与中华民族命运的盛衰 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古至今的汉字观念 主要有:汉字崇拜、汉字否定和对汉字的 多维思考。1、早期的汉字崇拜河图洛书说:是文字神赐说的一个典型代 表。“河图”说认为,汉字是神派龙马、灵龟 、凤凰等灵物驮到人间

10、的。“洛书”说龙马之 文画成的八卦是汉字之源。仓颉造字说:是圣人造字说的典型代表。 认为汉字是远古圣人仓颉所造。2、近代对汉字的否定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赵元任国语罗马字的草稿瞿秋白中国拉丁字母方案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务:简化汉字,推行普通话 ,制定的推行汉语拼音方案。3、关于汉字的多维思考20世纪后期人们对汉字进行思考和论争的成绩 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重新评价汉字;第二,拓宽了汉字研究领域。三、汉语汉字的规范意识我国历史上主要的语言文字规范行为:古往今来的统治者都大力推行语言文字、特别是文字的规范与统 一。(1)仓颉是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2)周宣王时,太史籀整理大篆,作

11、史籀篇,为西周及春秋 列国文字的统一工作作出了一定的贡献。(3)秦代的“书同文”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 。书同文就是把各国原有的文字统一为小篆。(4)汉代是隶书成熟期,当时的经典是用隶书写成的。(5)东汉灵帝熹平年间,面对隶书无标准字体、文字失范的情况 ,批准蔡邕等用汉隶刊刻成著名的熹平石经,为易、尚书 、鲁诗、仪礼、春秋、公羊、论语七种 经书提供了石刻标准本,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碑刻经书的方 式对经典语言文字进行规范的伟大工程。(6)唐代以后,楷书通行,历代政府仍通过刊立石经来对汉语汉 字进行规范、统一。(7)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亲自领导了语言文字规范工作,开 展了简化汉

12、字和推广普通话的工作,说文解字:东汉许慎面对文字使用和 讲解中的混乱情况,以小篆字形为主,作 说文解字,展示出汉字的形体是一个 相互联系的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 妄自解说。正字著作:颜师古颜氏字样颜元孙 干禄字书张参五经文字唐玄度九 经字样建国后在语言文字规范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建国以后,党和政府亲自领导了文字规范 工作。一是针对方言歧异不便交流的状况 ,大力推行普通话;二是针对汉字繁难问 题,成功开展了简化字运动,并不断针对 语言文字应用中的新问题进行及时的规范 工作。四、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教育传统语文教育的风格一、充分注意到汉字汉语的特点,在教学 安排上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规律二、传统的语言文

13、字教育与人才选拔制度 有直接联系使教学脱离现实,不注重语言 应用的教学。三、传统语言文字教学尽量适应能力青少 年学习的特点,注重趣味性。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儿童识字教材:周代史籀篇,秦代李斯仓颉篇西汉史 游急就章南北朝时期,梁周兴嗣编千字 文,自隋唐至明清,借被采作儿童教材;北 宋初年出现了识字课本百家姓;元朝初年 王应麟编写了三字经。传统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 (1)传统的汉字教学包括识字教学和写字教学; (2)传统的语言教育包括句子训练和作文训练。科举取士制度对我国语言文字的负面影响首先对于发展实际的语言能力是很有限的 ,其次学习者把古人作为学习的楷模,把古 文作为学

14、习的最高境界,认为古人和古文 是不可企及的,无形中限制了人们的思维 和创新精神。第三节 以汉语汉字为载体的文化事象一、汉语汉字与文学艺术 修辞格:是为了使说话增强表达效果而运用 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 汉民族利用汉语汉 字的特点形成的修辞格有对偶、顶真、回文、析 字、复叠等。(1)对偶:是用字数相等、句法结构相同或基 本相同的一对语句,表现相对或相关的意思的一 种修辞格。例:“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劝学“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 府之任蜀州”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

15、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2)顶真:是将前一语言片段末尾的词语作 为后一语言片段开头的词语所形成的一种修辞 格。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第二十五章“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木兰辞“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长恨 歌【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 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 ,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 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 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 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 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 窗;绿纱窗,不思量!呀!不思量,除是铁心肠 ;铁心肠,也愁泪滴千行马致远汉宫秋(3)回文:是指调换词的排列次序,正读 、倒读都能成文的修辞格。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 薄衫凉。凉衫薄汗香。手红冰碗藕。藕碗 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苏轼菩萨蛮斗鸡山上山鸡斗;龙隐洞中洞隐龙。心清可品茶;茶品可清心。贤出多福地;地福多出贤。(4)析字:是利用汉字形体可拆分的特点而形成 的一种机智巧妙的表达方式。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 梁。红楼梦第五回红楼梦第二十二回:贾母笑道:“你在这里,他 们都不敢说笑,没的倒叫我闷。你要猜谜时,我便 说一个你猜,猜不着是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