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自控系统知识培训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48883206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锅炉自控系统知识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锅炉自控系统知识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锅炉自控系统知识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锅炉自控系统知识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锅炉自控系统知识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锅炉自控系统知识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锅炉自控系统知识培训(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锅炉自控系统知识培训全有文档 n分散(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CSn80年代初,由于微处理技术、通信技术、CRT显示技术和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 电厂开始采用分散控制系统。它能较好地适应锅炉、汽轮机、发电机以及相应辅机 的安装位置分散、功能分开的特点,同时又能满足在集控室集中显示和管理的要求 ,因而称为分散(分布)控制系统nDCS的控制功能通常包括数据采集系统(DAS)、机组协调控制系统(CCS)、 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汽轮机数字电液调节系统(DEH)、顺序控制 系统(SEQC)和旁路控制系统(BPC)等。DCS可根据控制要求和机组

2、的具体情 况,由电力设计院和电厂用户来确定。如DCS只包括DAS、CCS、SEQC,而 FSSS、DEH、BPC等分别由锅炉厂和汽轮机厂单独供货,但他们应与DCS联网。n(1)整个系统的监控和处理功能分散在各个站中,系统即可实现功能分散,又可 实现地理位置的分散,每个站共享系统的资源,因而DCS具有更优越的监控功能;n(2)具有选型单一的标准硬件模块和各种标准的控制、处理软件功能块,使DCS 组态非常灵活,I/O组件的增减比较方便;n(3)具有标准的算法和软件,系统功能的建立、调整、修改都更为方便;n(4)DCS的全微机化和总体结构的整体化,不仅避免了 数据采集与模拟控制系统模式的各子系统之间

3、的功能重叠 ,消除了各子系统控制方式上的差异,而且使整个机组联 系起来进行综合处理,提高了控制的质量;n(5)DCS将诸多功能用软件实现,从而减少了硬件品种 ,便于维修和使用。n(6)炉机电集中控制n运行人员在集中控制室内实现单元机组的启停和正常运行 。过去,运行人员通过指示和记录仪表进行操作;现在, 大型火电机组普遍采用分散控制系统,采用大屏幕显示, 监视操作,从而将复杂的机组运行参数集中处理并以图表 、文字形式实时显示,为运行人员提供操作指导。n(7)减少机组运行人员n现代化单元机组的运行一般由一人负责,配备两名助手, 在现场少数人员的协助下,对机组实现启动、停运和正常 运行的监视和控制

4、n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电力管理体制先后经历了军事 管制、燃料工业部、电力工业部、水利电力部、电力工业部 、国家电力公司等九次变革,其中先后两次成立水利电力部 、三次成立电力工业部、目前正酝酿着第十次变革。1、燃料工业部时间(1949-1955年)。1949年10月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组建了燃料工业 部,对全国煤炭工业,石油工业和电力工业实行统一管理。n 2、电力工业部时期(1955年-1958年)。1955年7月, 第一届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撤销燃料工业部 ,设立煤炭工业部、电力工业部和石油工业部。3、水利电力部时期(1958-1966年)。1958年初

5、党中央召 开南宁会议,决定在电力工业建设中实行“水主火辅”的长期 建设方针,为加快水电建设,决定水利部和电力工业部合并 。1958年2月第二届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将水 利部和电力工业部合并成立水利电力部。4、“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8年)。1966年“文化 大革命”开始,1967年7月水利电力部实行军管,所有管理工 作由军管会的生产、后勤、政工三大组管理,1970年4月水利 电力部结束军管,由水利电力部革委会领导,1975年撤消水利 电力部革委会,恢复了水利电力部的建制。5、第二次成立电力工业部(1979-1982年) 1979年2月,国务院决定撤消水利电力部,成 立电

6、力工业部和水利部,这是我国第二次成立 电力工业部。6、第二次成立水利电力部(1982-1988年) 1982年3月,五届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再次 将水利、电力两部合并成立水利电力部。7、能源部时期(1988-1993年)1988年5月,七届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 定,撤消水利电力部,把电力工业管理工作并 入新成立的能源部,能源部承担电力行政和企 业管理职能。8、第三次成立电力工业部(1993-1997年)1993年3月,八届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通过决议,撤消能源部,第三次成立电力工业 部。常用的化学除盐系统序号除 盐盐 系 统统出 水 水 质质适 用 情 况 电导电导 率 (25) s/c

7、mSiO2 mg/L1H-C-OH10(5)0.1原水含盐较盐较 低的中压锅压锅 炉 2HW-H-C-OH10(5)0.1原水碳酸盐盐硬度4mmol/L,中 压锅压锅 炉,运行经济经济 性好 3HW-H-C-OHW-OH 或HW-H-OHW-C- OH10(5)0.1进进水碳酸盐盐硬度,强酸阴离子都 高,中压锅压锅 炉,运行经济经济 性好 ,但设备费设备费 用高 4H-C-OH-H/OH0.20.02高压压及以上汽包炉、直流炉,原 水碱度、含盐盐量较较低 5HW-H-C-OHW-OH- H/OH 或HW-H-OHW-C- OH-H/OH0.20.02高压压及以上汽包炉、直流炉,原 水碱度、含盐

8、盐量、SiO2均较较高注H强酸H离子交换器;HW弱酸H离子交换器;OH强碱OH离子交换器; OHW弱碱OH离子交换器;H/OH混合离子交换器。 表中括号外为顺为顺 流再生工艺艺的出水电导电导 率,括号内为对为对 流再生工艺艺的出水电导电导 率。 发电厂 检修规程 78发电厂 检修规程 87发电企业设 备检修导则大修 周期2-3年3(煤)4 (油气) 小修 周期4-8月4-8月A级检 修6-8(进口) 4-6(国产) B级检 修A-A间一次C级检 修每年一次(无 A、B年) D级检 修C年增加一次锅炉材质在运行中可能产生的损坏现象元件名称可 能 产产 生 的 损损 坏 现现 象锅锅 筒热热疲劳劳

9、、低周疲劳劳,腐蚀蚀水 冷 壁短时过热时过热 破裂、垢下腐蚀蚀,氢损氢损 坏、硫腐蚀蚀过热过热 器管子 和集箱、过过 热热蒸汽管道短时时急剧过热剧过热 破裂,长时长时 蠕变变破裂、高温氧化(烟气腐蚀蚀), 钒钒腐蚀蚀、蒸汽腐蚀蚀(氢氢腐蚀蚀)、珠光体球化、石墨化,再热热器管子 和集箱、再 热热蒸汽管道短时时急剧过热剧过热 破裂,长时长时 蠕变变破裂、高温氧化(烟气腐蚀蚀), 钒钒腐蚀蚀、蒸汽腐蚀蚀(氢氢腐蚀蚀)、珠光体球化、石墨化省 煤 器管氧腐蚀蚀、硫腐蚀蚀,热热疲劳劳,磨损损省 煤 器集箱氧腐蚀蚀,循环流化床锅炉磨损情况的检查是该类锅炉的重点检 查项目。由于目前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磨损率尚处

10、摸 索阶段,所以一般运行30004000小时,均人为仃 炉进行一次磨损情况的检查。应重点检查燃烧室卫燃 带上沿150mm范围内的膜式水冷壁,该部位由于物 料沿膜式壁管由上向下流到卫燃带上沿受到阻碍,转 向时,物料撞击膜式壁,造成膜式壁的磨损。另外, 炉顶水冷壁管及炉膛出口处,由于气、固两种物料的 流向转了90角,浓度、速度均分布不均匀系数增大 ,加大了局部磨损。给水溶氧和pH控制指标给给水 g/L项项目溶氧pH(25) 汽包炉7 8.8-9.3(有铜铜) 9.0-9.5(无铜铜)直流炉7 8.8-9.3(有铜铜) 9.0-9.5(无铜铜)割管检查: 割管检查有三个目的,一是分析水垢类型,计 算

11、单位面积水垢重量,为是否酸洗提供依据;二是检 查管内腐蚀情况;三是可对材质作鉴定。 割管部位按金属监督规程,主要是主蒸汽管道 、高温再热蒸汽管道、水冷壁管、高温过热器管、高 温再热器管。管子涨粗测量 可用特制的外径卡规检查管子的蠕胀情况。卡规以三个 为一套,其中1号卡规的内径D1与管子公称外径一样, 如用此卡规,管子能通过,说明管子没有胀粗;如不能 通过,则说明管子已胀粗。这时改用2号卡规测量,2号 卡规内径D2是管子外径的1.01倍,若管子能通过2号卡 规,说明管子胀粗未超过1%;如不能通过,说明管子胀 粗已超过1%。这时再用3号卡规检查,3号卡规内径D3 是管子外径的1.02倍。如管子能通

12、过3号卡规,说明管子 胀粗没有超过2%,如不能通过,说明管子胀粗已超过 2%。这时应用游标卡尺对这些管子进行仔细测量,以便 确定胀粗的尺寸。合金钢管胀粗不得大于原有直径的 2.5%;碳钢管胀粗不得大于原有直径的3.5%。 主蒸汽管道蠕变测量 对工作温度大于450的主蒸汽管道、高温 再热蒸汽管道,应在蒸汽温度较高的直管段上 设置监察段(含进口机组),监察段上要设计三 组蠕变测点。监察段应选择该管系中实际壁厚 最薄的同批钢管,其长度为3000mm 4000mm。 监察段上不允许开孔和安装仪表插座,也不得 安装支吊架。两端进行金相组织、硬度、碳化 物成分和结构分析检验。图1 蒸汽管道测量截面上蠕变测

13、点的布置 图2球头蠕变 测点头H一M点高度钢管上蠕变测量标记布置示意图b一钢带尺宽度监察弯管 累计运行时间达到或超过10万h的主蒸汽管道和高温再 热蒸汽管道,其弯管为非中频弯管工艺制造,应设监察弯管 。监察弯管的选择应遵照如下原则: a) 弯曲角度为90,应没有划痕; b) 管系计算应力最大处的弯管; c) 工作状态下,当弯管两端点间的热位移使其弯曲角度 变小时(称为开弯)的弯管; d) 实测弯管外弧侧壁厚最薄的弯管; e) 原始不圆度值较大,且复圆速度较快的弯管; f) 金相组织变化明显,且蠕变损伤程度较大的弯管。A、B弯管同一椭圆横截面的长轴径向蠕变测点;C、D弯管 同一椭圆横 截面的短轴径向蠕变测点;E、F弯管外弧侧中轴线两侧切向蠕 变测点 图A监察弯管蠕变测点安装图蠕变监督标准: (1)蠕变恒速阶段的蠕变速度不应大于ll0- 7mm/(mmh),即ll0-5%/h。(2)总的相对蠕变变形量达1%时进行试验鉴定。 (3)总的相对蠕变变形量达2%时更换管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