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807692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基基 本本 内内 容容导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 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 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 的总和。交流五个问题一、为什么要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 念”?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形成的历史 沿革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 和本质属性 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一、为什么要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一切立法活动 的思想先导。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第一个环节,就 是立法。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行政机关及其 工作人员实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思想基础。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确保我

2、国司法机关 坚持正确方向、实现司法公正的思想保障。 (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文化、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 (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发展法学教育、繁 荣法学研究的重要保障。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形成的历史沿革 (一)、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基本原理与新中国的政权与法制建设相结合,提出并实施“民主建国”,1954年9月制定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第一次重大创新。(二)、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阐释了一系列具体而明确的法治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法可依、有

3、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第二次重大创新。(三)、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正式确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第三次重大创新。(四)、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崭新命题,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第四次重大创新。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将马

4、克思主义法治 思想的基本原理与 新中国的政权与法 制建设相结合,提 出并实施“民主建国” ,1954年9月制定的 第一部中华人民 共和国宪法,实 现了马克思主义法 治思想中国化的第 一次重大创新。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创造性地阐释了一系 列具体而明确的法治 思想,提出了社会主 义法治建设“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执法必 严、违法必究”的十六 字方针,实现了马克 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 化的第二次重大创新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党的十五大报告正式 确定“依法治国,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治国方略,九届全国 人大二次会议将其载 入宪法,实现了马克 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 化的第三次重大创新 。第四代中央领

5、导集体 提出了“社会主义 法治理念”这一崭 新命题,解决了建 设什么样的法治国 家、如何建设社会 主义法治国家的重 大问题,实现了马 克思主义法治思想 中国化的第四次重 大创新。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和 本质属性 (一)、社会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1、定义2、基本内涵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 1、定义:它反映和指引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 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 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也是立法、 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 观中国化的最新成

6、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 党执政治国理念的有机组成部分。(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 2、基本内涵:依法治国、执政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这五个方面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完整理论体系。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1、鲜明的政治性;2、彻底的人民性;3、系统的科学性;4、充分的开放性。(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2、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坚持党的领导、人们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统一”的必然要求

7、。党的事业是关键,人民利益时根本,宪法法律是保障,共同反映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一)、依法治国(二)、执法为民(三)、公平正义(四)、服务大局(五)、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依法治国 核心内容 执法为民 本质要求 公平正义 价值追求 服务大局 重要使命 党的领导 根本保证依法治国核心内容1、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 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3、法制完备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4、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5、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执法为民本

8、质要求1、以人为本是执法为民的根本出发点。 2、保障人权是执法为民的基本要求。 3、文明执法是执法为民的客观需要。 1)、执法理念文明 2)、执法制度文明。 3)、执法行为文明 4)、执法形象文明公平正义价值追求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2、合法合理是公平正义的内在品质。3、程序正当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与载体。4、及时高效是衡量公平正义的重要标尺。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公平正义的首要 内涵。1)、平等对待。一是公民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一律平等;二是对所有公民平等适用法律;三是同种情形同等处理。2)、反对特权。3)、禁止歧视。合法合理是公平正义的内在品质。 1)、合乎法律。在法律规

9、定的范围内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确保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符 合法律赋予该项权力的目的,确保案件与 处理结果轻重幅度相当,不能畸轻畸重。2)、利益均衡。公平考虑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最大限度地兼顾各方面的利益, 做到合理恰当。 3)、理情兼顾。程序正当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与载体 程序正当是指立法、行政和执法司法机关 的活动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的规定,保障法 律制定的科学性,保证案件及时正确处理,确 保公正、民主、效率、人权保障、权力制约与 监督等价值目标得以实现。1)、充分参与。2)、裁判中立。3)、程序公开。4)、程序约束。及时高效是衡量公平正义的重要标尺迟来的正义为非正义。 1)、完善体制。 2

10、)、节约成本。 3)、提高效率。服务大局重要使命服务大局应掌握的原则:1、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2、把握大局是服务大局的前提条件。3、围绕大局是服务大局的根本保证。4、立足本职是服务大局的基本要求。把握大局是服务大局的前提条件1)、把握大局的根本性,紧紧抓住大局不动摇。2)、把握大局的统领性,自觉在大局指引下行动。3)、把握大局的历史性,有效服务不同时期党和国家大局。4)、把握大局的层次性,正确处理国家大局与地方大局的关系。围绕大局是服务大局的根本保证1)、决策部署以服务大局为目标方向;2)、具体工作以服务大局为基本准则;3)、工作成效以服务大局为检验标准;4、立足本职是服务大局

11、的基本要求。 党的领导根本保证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2、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领导。3、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领导。4、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组织领导。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领导1)、坚持马克思注意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体 分析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在法治思想领域出现 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盲目崇拜、片面宣扬西方的政治制度、法律 制度、价值观念。二是“左”的思想和封建主义特 权观念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三是敌对势力通过 在法治思想领域制造混乱,企图影响中国的改革 开放进程,遏制中国的发展。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坚持解放思想、

12、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领导主要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核心是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领导。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组织领导(1)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2)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3)构建符合时代精神的组织领导格局。科学、民主、法治,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 现,也是加强和改进党的组织领导的努力方 向。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 (一)、健全完善立法。 (二)、坚持依法行政。 (三)、严格公正司法。 (四)、加强制约监督。坚持依法行政1、合法行政是依法行政的根本要求。2、合理行政是合法行政的重要补充。3、高效便民是依法行政的价值体现。4

13、、权责统一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5、政务公开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6、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严格公正司法 1、切实维护司法公正。要坚持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重,做到法律效果和 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 (1)、坚持实体公正。实体公正就是要依照经过依 法审查的证据来认定案件事实,准确适用法律,使 裁判结果或有关决定符合公正的价值观念。 (2)、坚持程序公正。是指司法机关在办理各类案 件时,严格遵守程序法的相关规定,保障案件及时 正确处理。 (3)、坚持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兼顾。两者相互依 存,不可偏废,努力兼顾两者的价值平衡。严格公正司法 2、不断提高司法效率。 (1)、进一步提高办

14、案效率。I、提高司法效率,要求司法人员必须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提高司法效率,要求司法机关必须不断丰富纠纷解 决途径。、提高司法效率,要求司法机关必须合理配置物质资 源和人力资源。 (2)、公正与效率兼顾。效率是实现公正的重要条件, 公正是评价效率的基本尺度。严格公正司法 3、努力树立司法权威。(1)、严格公正文明司法,提高司法威望。当事人、全社会的尊重和信赖,是司法权威真正树立的体现和标志。这种尊重和信赖产生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司法机关通过严格的司法活动,彰显了司法的公正,在于司法人员通过廉洁、正派的作风,展示了司法文明。(2)、努力维护司法权威,创造良好执法环境。严格公正司法 4、充分发扬

15、司法民主。司法民主主要指在司法活动中体现和保障人民当家 作主的权利。 (1)、充分体现司法主体民主。体现为两个方面:一 是人民直接参与司法;二是司法人员通过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产生。 (2)、积极促进司法公开。司法公开制度是司法程序 民主的核心。 (3)、切实完善司法为民措施。司法机关要从维护人 民利益出发,加大各项工作力度;要摆正自己的位 置,建立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加强制约监督 1、加强和改进党内制约监督; 2、支持和保证人大监督; 3、支持和保证政府专门机关的制约监督。 4、支持和保证司法机关制约监督。支持人民法院依法受 理、审理和执行行政诉讼案件,监督和维护行政机关 依法行政;支持人民检察院依法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 ,强化对刑事诉讼、民事审判活动和行政诉讼的法律 监督。 5、支持和保证政协及各民主党派的制约监督。 6、加强公民和舆论的制约监督。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